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寺院资讯 >> 法师开示
寺院资讯
心开法师:术器与衡阳农耕文明(文)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1-19 12:00 点击 2770 次

术器与衡阳农耕文明

心开法师 

  说起衡阳的历史,我们一般认为衡阳是一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城。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位距今有五千年历史的人物,他生活在华夏民族发源的三皇五帝时期,也就是说他是远古时期的人物、传说人物,但在古书上我们可以找到有关他的记载,我们也可以寻找到他在衡阳推行农耕文化的踪迹,至今影响着衡阳人的生产生活。这个人物就是术器。

  说起术器这个人,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但说起他的父亲共工,大家可能就熟悉了。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部落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也就是今天的昆仑山,怒撞不周山,据说当时“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支撑天的八根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定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那么,术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说的是祝融生下了共工,共工生下术器,这就是说术器是祝融孙子。术器有异相,术器长着一个平顶方形的脑袋,他的头顶平整如削。他发明了平整土壤,挖塘蓄水的农耕方法,被尊为山神。这段话“是复土壤,以处江水”的意思是说术器回到爷爷祝融的土地,生活在江水。我们都知道祝融是火神,是南岳的大神。术器回到了爷爷祝融的地方。

又据传,“帝喾逐术器于衡阳,斩其首……帝舜南巡经此,设坛祭帝喾。这里就要讲到关于我们衡阳的一段传说了。帝喾是我国古代“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在他尚未继承帝位、封任辛侯的时候,颛顼78年,也就是公元前2334年,术器作乱,带兵逃至衡阳,盘踞雨母山。帝喾受颛顼帝之命,率兵前来征讨,全歼叛军,并将术器斩首于雨母山上。现在云母山上就有帝喾祠,这里是帝喾死后,舜帝南巡到达衡阳为祭祀帝喾而修建的。

 

 

 

画外音】

 

前面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术器与衡阳有着很深的渊源,那么,他在衡阳到底做了哪些成绩呢?

  首先我们要讲的是他的发明——平土地和挖塘蓄水,对发展农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讲术器成绩,先讲他父亲共工,共工当时治水用的是筑坝挡水的方法。筑坝挡水使上游水位高、压力大,共工在现在江西九江治水二十年,辛辛苦苦的劳动一夜被洪水冲垮,成为汪洋泽国。

  而术器总结父亲的经验,发明新的治水方法。他带领众人挖塘、蓄水,也就是不阻挡洪水,挖了许多塘,分洪蓄水,减少洪水带来的压力。他还发明平整土地,挖塘的土又填平一些地,增加了许多耕地。这就是以复土壤。

  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知道,一些老人都记得,现在的珠晖区,过去江东区,就是现在湘水明珠楼盘一带,有许多塘,从湘江大桥边到广东路、杨家花园、冷库、火车站、衡州大市场、粤汉码头东山村都是一些塘。这些地方靠近湘江,历史上容易遭受水害,人们在长期与水害作斗争中,掌握了挖塘分洪的方法,河水退去时,老百姓就在塘里养鱼。湘江一九六八年发大水,塘也成了河,塘里的鱼走了许多,但是水塘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分流洪水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对百姓的危害。

  术器挖塘蓄水的水利工程,也解决了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我们知道,像现在蒸湘区到一塘、二塘、三塘、四塘、五塘、长塘、谭子山一带,缺乏河流,人们生产生活用水不方便,如果水利问题不解决,大片的土地就会荒芜。我们的祖先就是学会了挖塘蓄水的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水利问题。一口一口的水塘遍布衡西大地,形成壮观的水利工程。同时,如头塘、二塘、三塘等以塘命名的地名也就流传下来。

  术器挖塘还发明了一种生产工具,据学者研究叫作面”字形。这种面字形板是供两人配合使用的铲泥工具。使用这种工具时,一个人用绳子拉着“面”板横杆处,另一个人双手扶住面板的横杆,就可以方便地把塘低处的泥土手动铲上岸了,现在许多农村有时也还是用这方法拉泥做砖。

  第二,术器创造发明了一种船过江

  大家知道湘江水是北流,经过衡阳车江那个地方,过去祖先让装有重物的鸡公车,也就是就是独轮车过江。术器怎样让车过江呢?虽然车江那段江面水流平稳,河面也不宽,但过去的技术还不可能在车江那地方建桥。

术器就开动脑筋,他用十二根树,分成两组,每组六根树捆在一起,中间再用二根树把两组连接起来,筑成两个连起的木排。在两组木牌中间,安装了一个脚踏水车,利用脚踩动水车作为动力的原理,把载有重物的鸡公车运过了江。后来人们取名车江。

  第三,术器推动衡南鸡笼街的形成

  鸡笼镇位于衡南县最西端,距离衡阳市39公里。现鸡笼东接泉湖镇,南连祁东白鹤铺镇,西连岐山森林管理局,北与衡阳县岘山乡临界。西部山林地,清花河穿境而过,境内有双板桥水库与祁东县红旗水库相连,湘桂铁路,322国道穿境而过。历史上,正因为山地多,盛产竹子和树木。鸡笼街的祖辈们最先用竹子和树做成笼子装鸡,用来把野生鸡训养成家鸡,以便饲养和食用。

  术器带动先民编织鸡笼的技术,也带动了附近竹器业和农具业的发展,逐渐在当地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竹器农具交易集市。因为鸡笼街地处通往广西的交通要道,来往湘桂的各路客商络绎不绝,因而,便有了每年二月初八,这一带的竹器和农具产品交易集市,湖南、广西等地的客商纷纷前往交易,推动了衡阳西部地区的经济的繁荣。大家二月初八到长湖一带,可以看到许多好农具。

第四,术器在衡阳还发明了烧窟技术

  雨母山是术器一个根据地。在雨母山有块飞来石,有许多人认为是天上陨石落下的。但是,山上的石头不是飞来的,根据许多人研究发现,这是过去先民烧窟地方。而且有烧火点。术器过去在这里烧窟做砖和瓦。据说,现在雨母山烧窟还有几个好手,谭、陈、吴、夏、左、杨、谢、周等姓氏中出来很多能工巧匠。所以说,衡阳是发明家的故乡,也是发明天堂。

  传说术器还是一个孝子。在他收复和管理了爷爷祝融的领地后,不忘远道赶赴酃县祭祀祖先炎帝。酃县就是现在的炎陵县,历史上曾属衡阳管辖。去过炎陵的人可能知道,那里有许多的碑文都记载着衡阳知府带领百姓祭祀炎帝的情况。

  有一年,术器陪同母亲去炎陵祭祀。他和母亲从南岳出发,在樟木镇用樟木做了一顶轿,在一个山岭雇佣了穿着金甲的士兵抬轿,从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度过了河。这时,母亲口渴要饮水,术器就从山里摘来茶叶,当时用了咸塘水,母亲说水好咸,后人在那里找到了盐矿。术器后用清亮的山泉溪水泡起了香茶,捧献给母亲喝,。母亲喝完茶就在一座古老的城边休息。接着,他们经过两边树木苍莽的树林,走过一片黄色的竹林,来到了一座桥边。正是清明时节,桥边的山花开得分外艳丽。术器就兴致勃勃地摘来了山花,把母亲坐的轿子装扮的十分漂亮。走过花桥,母亲就在术器营造的愉快气氛中,高高兴兴地奔赴酃县祭祀了炎帝。

  后来,术器和母亲去酃县经过的地方,就出现了樟木头、金甲岭大石渡、茶山坳、咸塘、泉溪、古城、双林、黄竹、花桥、悠县等等优雅的地名。

  有的书籍记载,术器因为部落战争,被辛侯斩杀在雨母山。但先民并没有因此而忘记他,还是把他安葬在雨母山。现在雨母山有个叫灵山村的地方,我们知道灵山是安葬伟人的地方,周围青松翠柏环绕,默默地沉睡着这个远古的先祖。

  术器有治水的经验,也给大禹治水带来启发。当然,先祖们的种种发明和创造,都是对人类的贡献。他们的发明和创造,都是那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对于书籍上有关术器作乱被杀的记载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历史的问题,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看的原则。在远古时代,各个部落之间的战争是经常发生的,比如说,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黄帝战胜了蚩尤,我们能够说蚩尤就是敌人吗?其实,黄帝与蚩尤都是中华民族的先祖,现在苗族、瑶族等都是蚩尤的后代,。对于术器的“作乱”和叛军被杀,那他必定是生活居住在衡阳。我们也要作历史的分析。在术器这个人远古传说的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衡阳如何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某些轨迹。我们要肯定术器在衡阳的贡献,对推进衡阳农耕文明的积极作用,继承中华民族祖先优秀文明成果,承前启后,为推动衡阳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环境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衡阳父老乡亲安居乐业,是国土恩,百姓福,都是乡亲们辛勤劳动智慧的结晶。。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心开法师:术器与衡阳农耕文明(文)

打印 | 关闭
<<上一篇:佛教知识介绍
>>下一篇:回乡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