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教教育 >> 佛学常识
佛教教育
关于回向的开示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3-01 07:36 点击 960 次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后,愿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种发愿(与发愿的区别在于发愿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则是在作善事之后),回向与不回向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为父母健康而诵咒后,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这一功德,否则,父母并不能得到这一功德。而且在以后生起严重的瞋心和邪见之时,这些善根都会因此而长时不能感果。

    另外,回向的对象不同,所感的果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如果只为现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长寿、消灾免难、升官发财等回向,则所感的果极小,而且也只会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恒久不灭,也有个殊胜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无上菩提,这样所作的善根便会永远不灭,而且还会逐渐增上。若仍执着于世间利益的一些人可以这么观想:我在获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无上佛果之后,何愁还得不到这些世间小利呢?诸佛菩萨的福报即已极好地说明瞭这一点。因此回向时发心应尽量广大。

    佛陀与祖师们关于回向的开示极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经常遇到佛陀亲口宣说的这个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随逐饿鬼,消饿鬼恶身,得生善乐趣。”佛在《慧海请问经》中说:“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尽,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尽。”至尊密勒日巴也说:“山林禅修大修士,与彼供养功德主,同获成佛之缘起,缘起精华为回向。”即山林中闭关的修行人,与为其供养的施主,只要他们诚心回向,都会同等获得成佛的缘起。

    噶举派的觉巴仁波切说:“二种资粮犹如摩尼珠,若不发愿亦即不拭净,所求之果最终不得成,故于回向当励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宝珠若不擦拭清净,人们便不可能从中求到财物,同样在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时若不发愿回向,则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应励力修持回向。   《般若摄颂》与《现证庄严论》第二品也都强调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举的贫女随喜获福的公案中,贫女因没有将随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后生起了瞋心而失坏了善根。

    “第三是结行回向殊胜。末法时期,众生的贪、瞋、痴烦恼很重,你在修行时,如果如法地回向功德,功德很大。在修行结束后,将所有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向给在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也可以观想过去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回向非常重要,这可以让我们所得到的功德日日增上,在最终获得佛果前不会灭失。

    总之,三殊胜修法的功德很大,如果没用三殊胜修法,在遇到违缘时,凡夫会生起瞋恨心,那么修行所得到的善根与功德很容易被损坏。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讲道:一瞋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所以今后修持任何法门,都不要忘记以三殊胜来摄持。今天很简单地讲了一下三殊胜的修法,这三个修法虽然按这个顺序讲,但三殊胜修法比如发菩提心等,一定要同时贯穿全部的修法过程。大家在今后的修行中要按照这个方法修持。”(来源于中国佛教网 希阿荣博仁波切)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关于回向的开示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