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教教育 >> 佛学常识
佛教教育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早课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0-26 17:22 点击 1412 次

早课是全寺僧众于每日清晨(约在寅丑之间)齐集大殿,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在念诵的起止都配有梵呗赞偈。
    其中,《楞严咒》为一堂功课,《大悲咒》、“十小咒”等为一堂功课,有些寺院这两堂功课轮流念,只有在佛教节日才念两堂功课。
    如果在初一、十五,早课之前加唱“香赞”,即《宝鼎赞》:
“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虔诚奉献法中王。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天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如果在佛菩萨圣诞或普佛时,则唱《戒定真香》。
   一般寺院在平时都是直接从《楞严咒》开始。《楞严咒》又称为《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卷。在藏文经典中称为《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西藏各喇嘛寺院也是每日念诵的。经中说,十方诸佛以此神咒而成无上正觉,诵持此咒有降魔息灾、拔济群苦、制伏外道的作用。《楞严咒》的咒文较长,有427句,2620字,其本身就构成为一堂功课。宋元以来一直盛行,特别是南宋和元两代,丛林每年于安居结夏中定有三月(农历四月十三至七月十三为期的楞严会制),节日、祝愿、祈祷、荐亡等无不讽诵。
    《大悲咒》出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的根本法门。至于《十小咒》的名称与出处,列举于下:
l、《如意宝轮陀罗尼》,出自《如意轮陀罗尼经》,也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之一。
2、《消灾吉祥神咒》,出自《佛说炽盛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
3、《功德宝山神咒》,出处不明。
4、《准提神咒》,出自《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
5、《圣无量寿决定光明陀罗尼》,是元代人所译,无有经本,是阿弥陀佛法门之一。
6、《药师灌顶真言》,出自《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
7、《观音灵感真言》,元代人所译,没有经本,也是观音法门之一。
8、《七佛灭罪真言》,出自《陀罗尼杂集》。
9、《往生净土神咒》,即《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10、《大吉祥天女咒》,出自《金光明经》。
    念完咒语后,便念诵《心经》。然后,维那起腔唱:“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遍,再唱赞偈:
    “上来现前清净众,讽诵楞严秘密咒,回向三宝众龙天,守护伽蓝诸圣众。三途八难俱离苦,四恩三有尽沾恩,国界安宁兵革销,风调雨顺民安乐。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三门清净绝非虞,众等归依增福慧。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两序大众出班绕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几百声。接着,转板念“阿弥陀佛”,大众归位,跪下三称“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然后,维那起腔念《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悦众敲引磬和板: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接着,维那起腔念:“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接铃鼓)”。大众站起来,维那起腔唱三归依。接着,如果逢朔望,加念“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维那起腔,大众跟着木鱼声念“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三称。然后,换成敲引磬,念《大吉祥天女咒》。最后,唱《韦驮赞》:
    “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南无普眼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如果逢初一、十五朔望的时候,早课完后,顶礼三拜,不问讯,仍然向上立定,维那师鸣磬三声,独自称各位祖师名字:
    顶礼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一拜)
    顶礼天下宏宗演教诸大善知识(一拜)
    顶礼本寺开山暨历代诸祖老和尚(一拜)
    顶礼各人得戒坛上十师及剃度恩师(一拜)
    顶礼方丈和尚
    顶礼完后,仍然站立,维那敲磬三声,然后维那呼:“时维佛历XX年,公元XX年XX月XX日朔(望)旦良辰,大众师云集大殿普礼三拜”。维那敲三下磬,接三下大钟。这样,早课全部结束。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圣凯法师)

    什么是寺院早课?
    寺院早课佛教课诵是佛教寺院众僧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的法事。寺院早课课诵因能冀获功德故,又称功课。寺院早课与寺院晚课一起,是佛弟子修行必须。寺院早晚课又因是在早晚二时如法行事,所以,寺院早晚课也称之谓“二时功课”、“二课”或“佛教早晚课”。
    寺院早课是怎样制定的?
    寺院早课的内容是什么?寺院早课又是如何制定的呢?汉地的寺院早晚课的结集是净土宗完成的,由于各门各派都崇尚阿弥陀佛净土,并对忏悔法认可,所以寺院早课内容逐渐被各门各派所认可,成为标准的寺院早晚课。
    寺院早课的起源及演变
    中国关于寺院早课课诵最早的记载是《吴书刘谣传》:“坐断三群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寺院早课课诵在早期是由西域等地来华的佛经翻译家们引进的。在法华经中有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的记载,可视为佛教寺院早课课诵的最初起源。
    东晋道安法师制定僧尼轨范三则,其中有一则有关寺院早课是“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课诵斋粥仪,这直接影响了后代各种法事仪制;至于朝暮课诵的形成,据《古今图书集成》的记载,南朝梁代即有舍宅为寺“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及《大宋僧史略》卷上说百丈禅师“有朝参暮请之礼,随石磬鱼为节度。”可见自梁开始,寺院已有朝暮课诵的雏形,到了唐代,寺院中哦啊可课诵仪式渐渐完备。
    目前所见寺院早课朝暮课诵本的内容大部份是宋代编成,只是当时并不普遍,明清以后各宗派大小寺院才普遍施行寺院早课朝暮课诵,到今天,寺院早课朝暮课诵已成为中国丛林每天固定的作息,也叫二时功课,寺院早课是出家人基本的五堂功课中的两堂。
    为什么要课诵寺院早课?
    为什么寺院早课课诵要定于朝暮呢?因为出家生活是一种醒觉的生活,从早晨睁开眼,到晚上养息,一天之中,要时时省察自己的心念,这份醒觉除了透过个人时时回光反照,更可透过团体的共修来达成,因此,寺院早晚课的共修即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二课合解》说:“于万境未动之际,心犹恬静,整衣而起,念佛顶楞严心咒,治五欲于未萌,速期心精通□。”经过一天的培福修慧,到晚上时,暮应归摄众善,归去净土。”从一天之始的摄心,到一日将尽时的回向,连结僧人一日行持生活的二个关键,可说由寺院早晚课揭开序幕与划上终点。
    寺院早晚课既然如此重要,如果寺院早晚课不上轨道,将会如何?古德说:“朝暮不轨,犹良马无辔。”没有辔的马,自然容易失去方向,离道日远。
    寺院早晚课除了是行者各人专注用功、抒发宗教情操的时机,大众音声和谐、威仪齐整,也是团体道风的呈显,同时寺院早课更是对众生、社会的关怀与祝福,这些都可以从寺院早课朝暮课诵文中看见全貌。
    目前一般传统的寺院早晚课的诵文多以楞严咒,弥陀经、八十八佛为主,其余部份也大同小异。但也有些寺院的寺院早课并不是这样,他们或以原始佛教修持法,或每日念诵不同经典,或念佛、拜佛或打坐……,因从,寺院早课应各寺院道场僧人的行持法门而有不同的共修方式。(来源于光明佛坛)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汉传佛教礼仪——早课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