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12-18 10:24
点击
829
次
怀海禅师在江西百丈山主持禅院。
那时是唐代中叶,禅宗兴盛发展之际,百丈山也聚集了千余名僧徒参禅。怀海思虑深远,要求僧人经常参加生产劳动。如此,使禅院在物质上自给自足,可以不必依赖政府拨款和施主们的供养。
怀海禅师高寿,活到95岁,这和他多年坚持劳动是分不开的。
晚年的怀海禅师已是国内闻名的高僧,但他仍多次拒绝别人的劝阻,与年轻僧人们一起干农活。
有一次,主事僧实在不忍心,把老人的劳动工具藏了起来,企图借此阻止他下田。老人采取的对策是停止进食。当法会中诸位长老前来探视,劝他吃饭时,怀海回答:
“老僧少德薄福,不可白受别人供养。若一日不作,便一日不食!”主事僧无奈,只得把隐藏的工具交还给老人。
从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句话传遍天下禅寺,各地纷纷仿效,形成了丛林“普请”制度。后来,怀海禅师又把这种劳动制度正式写入《百丈清规》,对后世的禅院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法处处存在,时时显露。行住坐卧,挑水劈柴,无不是禅的实际运用。
丛林劳动制度与禅家宗旨是谐和相应的。禅僧参加生产劳动,使禅院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增强了禅宗发展兴盛的生命力。(来源于灵隐寺)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