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世间的事情,不是一味执着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是不能从中获益的。留下一点空间,容自己转身,留下一些时间,让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往往是入道之门。
禅者,提倡奉献精神,认为只有先付出才可以有回报。
一个商人遇到了难处,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请教智尚禅师。
禅师说:“后面的禅院有一架压水机,你去给我打一桶水来!”
商人去了之后,过一会儿汗流浃背的跑来说:“禅师,压水机下面是枯井。”禅师说:“那你就去给我到山下买一桶水来吧。”
商人去了,回来后仅仅拎了半桶水。禅师说:“我不是让你买一桶水吗,怎么才半桶水呢?”
商人红了脸,连忙解释说:“不是我怕花钱,只是山高路远,实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禅师坚持说。
商人又到山下买了一桶水回来。禅师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解决的办法
了。于是带他来到压水机旁,说:“将那半桶水统统倒进去。”商人非常疑惑,犹豫着。
“倒进去!”禅师命令。
于是,商人将那半桶水倒进压水机里。禅师让他压水看看。商人压水,可只听那喷口呼呼作响,没有一滴水出来,那半桶水全部让压水机吞进去了。
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进去,再压,果然清澈的水喷涌而出。
没有付出怎能有收获?禅宗提倡无私奉献,而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要求你无私奉献,但是在你想要得到回报之时,最起码你应该先付出。有些时候,
为了达到目的,就应该学会放弃。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各个方面强过别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拥有大学问的人。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在其他方面都不错,可学业却没有什么长进。他非常苦恼,特地去向一位大师请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当年轻人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到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我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了。”他抬头凝望着大师说道。
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啦,背着石头怎么可以登上顶峰呢?”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谢后走了。后来,他一心做学问,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人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没有
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
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子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人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这些新事物,而是他心上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你心上的那个杯子装了多少杂念?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1日东西倒掉,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些空间,给自己转身的余地。
有位学习禅理的人到法堂请示禅师:“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于是,那个人依样画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啊。”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的说:
“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呢?”
那个人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回答:“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那个人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连连感谢禅师的高明。
有一位小沙弥,从小就立下了修行成佛的宏愿。可是,他总是想不通,自己投身佛门已三年,师父既不教诵经,又不让拜佛,总是叫自己上山砍柴。要是这样,自己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悟道呢?
一天,小沙弥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可他脑子里总想着怎样悟道。突然有一只罕见的动物来到了他的跟前,小沙弥好奇地问:“你是什么动物,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得这样奇怪?”
那只奇怪的动物回答:“我叫‘悟’。”
小沙弥一听,心中非常高兴,想道:好极了,它就是“悟”,我不正想要悟吗?我非把它抓住不可!
想到这里,只听那叫悟的动物敏感地说:“好啊!你一看到我,就想抓住我,我不会让你得逞的!”
小沙弥吓了一跳,心想:“果然是悟,居然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这时,悟得意地说:“怎么样,领教了我的厉害了吧?”
小沙弥暗想:好吧,就让你得意,我就骗骗你,装作什么都忘记的样子,然后趁你不防把你抓住!
不料,悟又开口说道:“你别想骗我了,以为我不知道吗?想装作什么都忘记的样子,然后趁我不备把我抓住。是不是?告诉你,那是行不通的!”
小沙弥听到自己的想法又一次被点破,很尴尬,但装着什么也不知道,故意不去搭理它。
悟得寸进尺,小沙弥心中想什么,它就马上全给他抖出来。
这样一来,小沙弥真的有点生气了。他想:这真是个可恶的家伙,居然连我想什么都知道,而且还要说出来,这让我多难堪。
这时,悟又说道:“你生气也没用。因为你心里想什么,我全都知道。”
看来,小沙弥的心思,确实都能被悟捕捉到。
这时,小沙弥开始重新思考:既然我心中想什么,悟全都知道,要抓住它根本不可能,我何必白费心思呢?与其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砍柴吧!何况,我上山就是来砍柴的,抓不到悟也没有什么损失,也没有什么遗憾。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平静下来,专心致志地挥起斧头砍柴。悟闲着无事,站在一旁看他砍柴。
小沙弥越砍越投入,手越来越用力,只听“咔嚓”一声,斧头柄给弄断了。正巧,那断斧头飞了出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悟的头上,一下子把它打昏了。
小沙弥意外地捉住了悟,心中很高兴。而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自己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要想开悟,先要放弃开始的念头,而不能执著于开悟。
散尽浮云落尽花,
到头明月是生涯。
天垂六幕千山外,
何处清风不旧家。
——宋·云峰文悦
(来源于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