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二所现影故-3
三.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那么我们常常讲自己要去对治一种习气,不仅没有把习气对治了,反而增长了习气,增长了内心当中的一种对治习气的欲望,对不对?就是老想着要去对治。那么这样子的话,我们又增长了另外的一个心态,他不知不觉又另外增长了一种心态。所以,学佛法、学唯识就是要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一种好的习气,而不是说我们要拿一种习惯去对治另外一种习惯。我们好的习惯培养起来,他自然而然不好的习惯就没有了。好的习惯养成了,我们的心念要住在这个法上,我们就有轨持,这些习气自然慢慢就淡化了,这些习惯就没有了。
一旦我们对自己的烦恼采取了这种对立的方法、对抗的方法,最后都是不能对治的,都是对治不了。只有我们把这些烦恼、把这个习气放到一边,不去作意、不去挂碍,要去培养我们自己的闻思的能力,获得智慧。我们有了智慧之后,这些烦恼也好、习气也好,也就不怎么可怕了。反过来说,我们没有智慧,剩下来的可能就是烦恼跟习气,因为你去不掉,都是一种习惯。烦恼跟智慧都是相对的,他有智慧他就没烦恼,有烦恼就没有智慧,烦恼多智慧就少,烦恼少智慧就多。那么这些智慧从什么地方来?智慧是什么?智慧对我们人有什么作用,对不对?那必须要很清楚。如果我们都不知道说智慧是什么,那我们开智慧干嘛?那智慧怎么开?肯定要很清楚。
那学《百法明门论》,我们认识到,“人”最后要无我;学到法,那么法也要无我。人无我、法无我,人无自性、法也是无自性,众缘和合而成,五蕴和合而成,因缘和合而成。
那么为什么要叫做任持自性呢?这个任持自性,是任持我们自己的世界;轨生物解就是我们自己的名言,任持了我们自己的世界。我们自己的名言,任持了我们自己的世界,我们自己这么认为的。那我们这么认为的话,也可能说我就这么认为,你也这么认为,他也是这么认为的,那这个就变成世间上面公共都这么认为的;那也有可能说,你这么认为,他那么认为,第三个人又是一种认为,那就是各自任持的东西不一样。因为你各自任持的东西不一样,那么你怎么样子让别人能够理解?那你就很费事,你必须要给人家说明非常清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什么什么。就跟我们盖一个房子、画一个图纸一样,你有五个、八个方案,那么你认为这个好,那么你要怎么样去表达?让大家知道你这个方案确实是最好,大家才会接受,是不是?但是他每一个人任持了自己的自性,每一个人他也能够表达说自己任持自性里边的这些内容,去表达、去叙述。这些因为是比较复杂,那如果比较简单,就不会有疑义。就刚才我说的,你去拿一把钢笔,大家都知道这个钢笔是什么,他不会有疑义;去拿一把蓝色的圆珠笔,也可能说是这把圆珠笔就一块钱,也可能这把圆珠笔是一百块,那肯定是圆珠笔,它不会有大的(差异),很准确的。那比较复杂的也会产生种种的问题,这些种种的问题,实际上面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起伏,都是心所、我们心所在反应。一下这个心所在反应,一下那个心所在反应,一下子是哪几个心所交叉在反应,都是我们内心当中的起伏,内心的一种状态、在对立。只要我们一说,某某人、某某事、某某地方等等,实际上面我们就在任持自性了,就是我们有去想这些事情。那么去任持这个自性,就是一种法,它不是说那这样子好还是不好,就是我们人的心里边的形象,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你任持对了就好,你任持得不对,那肯定是不好,这是肯定的。所以修行,我们怎么来培养这种改变呢?认识事物、任持自性的这种动力。因为我们任持错了,所以我们要去改变,那么怎么去改变呢?
我们要去学,你不学,你怎么改变呢?你不学,就像跟我们做这个直播一样,刚开始不会,后来我们这些同学天天去研究、去学,现在播得就很好,那我们要有好学的心。你有好学之心,它前提是你要有希求心,希求心就是说你喜欢这么去做,那这个就是很关键的问题。你好学不那你希求,学的话就不容易用心,这肯定的,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如此,你没有希求。希求实际上面是我们人的一种欲望,善法的欲望。
那么有时候,他有些人没有认识到说苦跟快乐都是在我们的心里,有没有问题也是在我们的心里,智慧烦恼也都是在我们的心里。他就会变成说,我这个是最差的人,文化也好啊,能力也好啊,经验也好啊,最差、习气又很重,在庙里边我们常常会遇到,他讲自己最差的,他目的在什么地方?我最差所以我就这样子,因为我最差,就需要你们来关怀我、你们来帮助,大家要给你说好话,你要好好学。这是很多人他表现出这样一个状态的目的,为了要获得别人的同情,获得别人的支持和理解。我就不吃这一套,你差就差,差你学去,你不学你来干嘛?他很多实际上是内心里面一个这样子的问题,我们一般还没有看出来、没有观察出来,你越差你越要学了,这都是不对的事情。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8-04)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8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