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三分位差别故-9
我们刚刚开始,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全是见解上面的对立。那如果来了一个大德,自然而然这些问题都不在话下,都不成问题,这些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见解上面的执著,以及名言方面的对立。因为名言方面的对立,是世俗名言方面的对立,这个常常都是这样子发生的。我们内在上面的执著是佛法名相上面的执著,实际上我们语言上面是世间名言的对立,不是佛法上面的名言的对立。佛法上面的名言它不会对立,你说好,你布施,我持戒,他忍辱,你说他会对立吗?不可能会对立的。那一谈世间法,他一谈那就对立。你四谛,他十二因缘,他六度,也不会对立,绝对不会对立的。你谈佛法的名言他不会,谈世间的名言他就会对立。那么因为你一对立,他就会用我们外在的一些条件,来逼迫对方接受,对不对?那你要这么听,你要这么做,你必须要跟我这么去学,就让大家这样子地勉强地,或者说威逼的,威力来逼迫跟自己一样的一种观点,一样的一种见解,一样的一种行为。这样的话,就是你自己很苦,被说的人也很苦,所以有时侯,你就管这些学生,这些学生很苦,你管的人更苦,是不是?他有时候他不知道,不知道说,我们当法师,我们当讲师,老去说别人,他其实不知道说,说别人的人更苦。因为你说别人,你要考虑说我要讲,他听不听呢?对不对?他能不能接受呢?我们讲多了,还是讲少了?讲重了,还是讲轻了?这个他都是要考量的,是不是?说出来有没有效果?这等等的话,它都会造成我们心里的一种苦受,你调个我们就知道了,对不对?就是你角色换过来,那我们就会有体会。
所以我们学这些法相,就是要建立大家都一样的对佛法的一种认知。这个我一说的话,你说我们学佛的人怎么会不一样呢?对佛法的道理的认识怎么会不一样呢?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法相、心相,内心的相状。你说一个物体它有没有相状呢?它有相状,是不是?有相状,比如我们看到这个柱子,你这个柱子什么颜色呢?我们看到这个墙壁,它墙壁怎么回事?你说这个柱子你是灰色的,墙壁你是黄色的,那你说我们这个桌布也是黄色,你说两个黄色一样不一样?它也是不一样的。那不一样你怎么来表达说这两个黄色的不同?我们穿的海青,海青也是黄色的,三个黄色是差别是非常大,所以你用一个黄色的话,就不足以来说明说我们这海青、桌布、墙壁,它们黄色之间的差异,你只有一样一样说。
那反过来说,你对人也是一样。你只能一个人一个人说,你不能讲你们大家都怎么样,那肯定不行。一个人你也只能一件事、一件事说,你很难下结论这个人怎么样,一下结论就会有问题,人家绝对不会接受。你这个只有搞得非常清楚,那么你才能讲,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你讲你都会出问题,是不是?他这个都是叫做缘起,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那我们常常我们就是会把一点当成全部,就是说我们对物的形相,我们都说不清楚。你能够说得清楚吗?有时候我们吃菜,你说中午吃了什么菜,你说,我不知道,忘记掉了。对不对?这常常你都不知道,你说你们中午吃什么菜,你能记得住吗?这个菜里面放些什么东西,什么佐料?对不对?还有些什么副食放在菜里头,你记得住吗?你吃完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所以这个人他是非常的无明,不是一般的无明。
第二个,人的情绪的行相它就更复杂了。情绪的行相,他有时候有些人他表面看起来很开朗,他内心很苦;他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苦,他内心不苦,因为他内心知道,有佛法,他就不会苦,是不是?所以你就看不出来说,哪一个人苦啊,哪一个人不苦。这是内心的一种功夫,你只有修行到一定的时候,你才能够看清楚,人的情绪行相。这情绪的行相跟物质的形相要复杂多少倍,这个非常地复杂。
那人的一个思想的形相,那就更复杂,法的行相,就更不容易看,是不是?所以你只有从我们物质的一些形相、概念的一些行相、情绪的一些行相,最后我们才会了解到,这个佛法的行相是什么?你一下子就说这个佛法是什么行相,不可能的事情,学来学去,我们只有更加无明,更加无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这个菜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菜怎么炒的,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菜从哪里来的,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菜放在那里会不会坏掉,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米会不会坏掉,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米应该怎么保存;这个面应该怎么保存;这个油应该怎么保存,也搞不清,也不去管它。这个都是会有的。有时候我们庙里面有时候菜多,这个菜怎么堆,它都是有技术的,你堆不好,下面的菜都烂掉了。我们常常发生的,菜多了怎么处理?怎么让菜给它通风、透气,它才不会烂,它这里面都是非常地有学问。那你说这个不属于我管的,我们不要去管那么多,是不是?
但是有时候我们觉得用水,那你别人多用一点水,马上你就起烦恼,刷牙的水多用一点,缺水你还用那么多水。所以人就是这样,一大堆菜在那里,他也不管,他视而不见,人家多用一点水,你就起烦恼。你说人家吃饭没吃完,剩下两粒米粒,你就说下地狱。所以说,你这个人是一种什么心态?那这些都是我们的偏差,都是我们的一种错误,都是我们的一些问题,都是造成我们生死轮回的一个原因,造成不和合,造成对立的一个原因。那么我们的内心变化是非常快的,转变是非常快的,我们内心世界也都是非常地丰富。那么怎么样子对外在的形相认识清楚(色蕴)?物的形相认识清楚(色法),人的情绪的行相认识清楚(心所),再到心的行相认识清楚(心王),最后到法的行相认识清楚(分位差别),这样子一个层次、又一个层次来提升(四所),那么我们在学法的路上就会越来越稳定,就会越走越好。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8-17)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10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