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教教育 >> 教理文章
佛教教育
第一义谛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6-06 13:53 点击 810 次




    我们总是背着很重的包袱在走路,这个包袱里装着日积月累的情绪债,有痛苦、有高兴、有担心、有期望,这种种交织在一起就叫五味杂陈。我们发现自己始终被环境牵动着,事情顺利我们就高兴,处于逆境我们就痛苦,对过去总是有抺不去的无奈,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还相伴着担心。到底谁在左右着我的情绪,我还能为自己做主吗?


    菩萨直指了我们的痛处,这个痛处正是我们对真如世界的颠倒认识,为我们指出了“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在大乘佛教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在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萨是般若的化身和智慧的象征,对第一义谛有深刻的指示,对我们认识真实的世界,不被假相缠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义”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真空的境界。真空的境界是所有境界之中最高、最超越,没有任何境界能够超过真空的境界,所以叫作 “第一”;意义深广而又真实不虚,所以叫作“第一义谛”,也叫作“第一义空”,也就是“真如实相第一义空”。


    这种空,不是我们凡夫观念上的“什么都没有”的那种顽空,这种空能生妙有,所以这种空叫作“真空”。


    真空能生妙有,所以接下来的“妙境界相”就是妙有,“境界相”就是有,所以是“妙有”。


    因此,“第一义谛”是空有不二之空,谓之“真空”,故称“第一”。“妙境界相”是空有不二之有,谓之“妙有”,故说“妙境”。


    第一义谛也叫真谛、胜义谛,是相对于世俗谛、俗谛、世谛而言的,第一义谛和世俗谛合起来称为“二谛”。第一义谛揭示了世界的真相 “诸法皆空”,空到超越语言,不能用言语、音声来表述,只能用般若智慧去体悟。


    佛问文殊菩萨:汝今真实见如来乎?文殊菩萨答:世尊,如来法身本不可见。佛还问文殊菩萨:汝坐道场乎?文殊菩萨反问: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连如来、道场都是空的,还有什么能让人执着不放呢?


    说第一义谛,说一切皆空,不是说让我们断灭一切相,不是要我们对一切现象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而是要人们直达事物的根本,通晓万物的真谛,从而才能根治我们的病痛。文殊菩萨说良医治病,给病人辛酸碱苦药,法师度人出生死苦至涅槃乐,就要给人讲甚深法。也就是要让人真正体悟到根本的道理,探到微妙的境界。


    我们被情绪所累,被外界所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智慧和功力,不能透彻万事万物的真常。万事万物都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说到根本上都无自性,而世俗之人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加以分别,并且执着于这些名相虚妄忆想分别,还随着这被颠倒的世间喜怒哀乐。


    第一义谛告诉我们真谛和俗谛,性空和假有,并不是让我们逃避、消极,而是让我们知道诸行无常,一切都在迁流变化,刹那间已经不同了,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过去?就是让我们知道诸法无我,世间万物都经不起推敲,说到根本上都是平等的,建立起那么多你我、美丑、好坏种种分别,就是给自己建立起种种烦恼,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自我?让我们知道涅槃寂静,虽然看到了千差万别,都要认识到从缘起上一切就全无自性,当体即空,做好每一个当下,不需要争个高低短长,你我的本性都是空的,不要执着于某个快乐痛苦,因为瞬息间已经变化了。






(文章转自微信小和尚  2018-06-01)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第一义谛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