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礼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前面一个单元,我们跟各位介绍了出世间三宝里面的佛宝。接下来要跟各位介绍「四谛缘生」、「六度诠旨」,这部分就是所谓三乘菩提它主要修学的内涵。
譬如说「四谛」,讲的就是声闻人所修学的四圣谛:也就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跟苦灭道圣谛。「苦圣谛」就是说,我们对于我们三界的一切法,事实上它的本质都是生灭,而令人痛苦的。这种痛苦是说,即使我们在快乐的境界里面,我们想要让它保持,可是它终究还是要丧失。所以天人他是快乐的境界,可是在这快乐的境界,他有办法永远保持吗?他还是没有办法永远保持,所以他还是要丧失。可是丧失了快乐的境界,本身就是苦。所以一切的境界,事实上在三界里面,它都是苦。
而这个「集」就是说,为什麽这个苦会集起呢?它所说的道理就在这里,那为什麽会有集起呢?这是因为贪爱。可是为什麽贪爱,会导致我们轮迴生死呢?所以苦集的道理的背后,事实上就是因为有一个如来藏,祂在含藏我们所有贪爱的业种。因为我们贪爱,所以就继续轮迴生死,继续帮我们出生五阴十八界,让我们在三界六道里面起起伏伏,然后承受无量的痛苦,这就是苦集。
「苦灭」呢,声闻人就知道说,这样子的生死流转不是究竟,所以他想要获得一个究竟解脱于生死之苦的这个境界,所以他就要寻求灭苦的方法。所以他要知道苦如何灭呢?就是要把一切生灭的法,都把它灭尽,把三界里面的贪爱,全部把它断除,乃至把自己对于自己存在的这种贪爱,也把它断掉,所以最后就把自己灭尽,而单独存在于这个无余涅槃之中。依于这样子的没有境界的境界,就说为是声闻人的究竟解脱。声闻人还要依于八正道的道理,继续在人间修行,一直到他捨寿为止,所以这就是所谓声闻人所修的四圣谛。可是佛陀在人间示现,不是为了要度大家入无余涅槃,因为这样子并不是对众生最有利的,所以祂还要教缘觉法,最后还要教大乘法。
缘觉法的目的就是要让众生的智慧再更增上,所以要教缘生法。这缘生法所说的缘生,就是指因缘法,因缘法所说的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所以就说到十二因缘,有十二支因缘在让众生从无明一直缘行、行缘识……一直最后到老死忧悲苦恼,然后纯大苦聚这个聚集。所以众生就是在这种轮迴之中不断地受苦,修了缘觉法之后,他就知道十二支因缘里面,只要我从中断除其中的一支,那这十二因缘的环环相扣就被破坏了,最后就还灭了,还灭到最后,十二支因缘的因缘支全部灭尽。可是灭尽的时候,缘觉的辟支佛他还知道灭尽之后,还是有一个入胎识的存在,所以说缘觉他也是知道有第八识存在,只是就他的经验来说那就叫入胎识,这就是缘觉所修的因缘法。
可是修声闻跟缘觉,还不足以成佛,也还不是佛陀建立佛教的目的,所以佛陀还要教导「六度诠旨」,也就是教导众生如何来修六度万行。六度指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跟「智慧」。那什麽是「布施」呢?布施所要指向的道理是什麽?——「六度诠旨」的意思就是说,菩萨在修这个六度,祂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麽?事实上它有两个面向(简单来说两个):第一个,这个六度可以让我们众生因为修学六度最后迈向成佛,这是第一个意旨。为什麽可以成佛呢?为什麽要透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呢?因为要修学这些法,而可以让我们成佛,它的根本所依就是因为有这个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让我们行布施的时候,布施的功德、福德功不唐捐,因为功德、福德都记录在如来藏里面,祂都帮我们收藏得好好的,所以成为我们未来世,菩萨的广大的这种福报跟功德。
「持戒」(持戒的道理也是一样)为什么我们需要持戒?因为如来藏的法性可以让众生,当他作善业的时候获得善的果报,作恶业的时候,就获得三恶道的果报,所以我们就要持戒。那我们持戒,为什麽我们能够一直持戒呢?因为也是有这个如来藏帮我们执持了我们持戒的习惯。所以有些人出生之后安分守己,他不会去贪别人的东西,他也不会去侵犯人家,也不会想要过度的纵欲,不会想要修双身法,为什麽他可以这样子呢?因为他过去世有修持戒到彼岸的功德,所以他就可以养成这个习惯,而且能够来到现在世,乃至去到未来世,都可以显现出他持戒的功德。所以说布施、持戒,也是有它的道理,而这个道理的建立,也都是因为要有如来藏的存在,才能够建立。这样的话,我们持戒、布施,才符合道理,才是理性。
那「忍辱」呢,忍辱就是说我们在持戒的时候,或是在行布施的时候,事实上是应该要忍辱,要有耐性的。如果没有耐性,我们没有办法成就布施的。譬如说要布施爱语,可是人家对我们讲唠唠叨叨——从家里面的小事讲到大事、大事又讲到小事、乱七八糟讲一堆,如果没有耐心,没有忍辱,没有办法成就这样的功德,不能成就倾听众生抱怨的这个福德跟功德。那一样啊,如果说有些人,我们碰到之后,他对我们不好,乃至恩将仇报,我们也要忍辱,因为忍辱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很多人不能瞭解这一点,譬如说有些人,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不好就生气,结果气坏了自己。可是有智慧的人,他就会这样想:「如果说我是对的,他是错的,那他是比较不利,不利的人他应该要紧张才对。那我们是对的人,我们为什麽要生气?为什麽要紧张呢?为什麽要气愤呢?」我们会气愤一定是因为怎样?还是有贪着。因为他可能对我们不利,损害我们的利益。既然利益是可以被损害,表示利益即使获得,它终究也是坏灭嘛!既然是可坏之法,由别人来坏有什麽关系?所以修学解脱法,就是能够看淡于世间的一切法,最后就可以修证忍辱,来迈向解脱。
那「精进」度呢,就是要对这些法瞭解之后,然后精进不懈,然后就可以迈向解脱。因为三大无量数劫,是需要勤苦修行的,是要持续不断的,所以需要精进度,才可以让我们的成佛之道能够延续。
那「禅定」呢,就是对于我们三界里面的各种境界要能够瞭解,不是只有人间的这个境界,对于诸天的境界,譬如欲界天、色界天,乃至无色界天的存在,都要透过禅定的方法来实证,来证明说确实是有欲界天存在、确实是有色界天存在、确实是有无色界天存在。当我们能够实证禅定,那我们就可以了知,三界里面确实是有这些不同的境界,那我们对于世界的了知,眼界就更宽广。
最后就是「智慧」了,就是解脱的智慧,还有大乘的实相智慧。这个智慧所要实证的根本,还是一样指向这个如来藏。
所以说在佛法的修行里面,我们要说出世间的法宝,指的就是「四谛缘生」跟「六度诠旨」,特别是六度里面的,菩萨所修的「六度波罗蜜」,它是含摄「四谛缘生」的。有人会不瞭解这个道理,以为声闻人才会有解脱,菩萨没有解脱,这是错误的观念。菩萨的解脱就在于说,譬如说菩萨对于钱财的解脱,就是因为他愿意布施。声闻人他是三衣一钵,他是把他所有财产,布施之后他出家,他是没有任何财物可以布施其他人,他只能法布施。菩萨呢,菩萨他能够解脱于三界的繫缚,就是因他愿意布施一切的所谓世间的财富,乃至种种的爱语,乃至种种的法宝,他都愿意布施出去。所以说菩萨就因为他对于这些世间的财富、名声等等眷属他都不贪着,所以他愿意行布施。所以从菩萨行布施,就可以看出来,菩萨他是有解脱的,只是他的解脱的方式,跟声闻不一样。声闻他是把他抛弃之后,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呢,他是继续去获得人天的种种资财之后,去布施给众生,因为他不贪着,因为他解脱于这些财富的繫缚;他也把他所获得的财宝,他的这个法宝,也都布施给众生,因为他对于法宝也不吝惜,因为他也对于法的执着,把它去除掉,不被法的贪着所繫缚,所以菩萨也愿意布施种种的解脱法、种种的实相法给众生。所以这是菩萨的解脱,所以菩萨一样有声闻缘觉的解脱法。这就是所谓的出世间的法宝。
另外,还有所谓的「僧宝——出世间僧宝」:指的就是四向五果——这通教菩萨所证的这个果位,还有三贤十地的这个大乘菩萨的所证。四向五果指的就是四种声闻所证的果的向位,譬如说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要实证之前,有向于初果的初果向,要进入二果之前,也有二果向,乃至进入三果、四果之前的三果向、四果向,这就叫作四向。那另外还有四果,那为什么会多一个果而称为五果呢?因为还有辟支佛果。因为辟支佛果是超越于声闻,因为他所证的缘觉法、因缘法,是超越于声闻,所以说他的辟支佛果也要加进去,所以称为四向五果。如果他是声闻,那这个四向五果就是声闻,可是如果是菩萨的菩萨僧宝,那他就是通教的菩萨。譬如说他可能还没有修学到别教菩萨的法,那他所证的四向五果就是通教菩萨所证。我们说三贤十地的大乘菩萨,他所证就是有别于通教菩萨、有别于二乘,他所证的三贤十地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还有十地。这个三贤十地或者是通教菩萨的四向五果,通通都叫作「僧宝」,而且这个僧宝是真正的出世间僧宝,是真实的三宝,而不是跟前面所说的世间的这个僧宝是一样的。事实上他们本质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世间的僧宝他可能是还没有解脱,他只是依于三皈依戒,依于他的声闻戒律,所以他成为僧宝,可是对于佛法果位的实修呢?他没有。可是当菩萨他实证了四向五果或是三贤十地的这个果位的时候,事实上他才是真正的僧宝。所以在僧宝里面,真实的僧宝,也就是「僧」——出世间三宝中的僧宝,他的位阶是高于世间的僧宝。
那出世间的僧宝,这个三贤十地,他的实证是完全依于他的智慧,而称为「僧宝」,而不是依于他的外相。前面所说的世间的僧宝,他通常要依于外相,还有他的戒律,譬如说如果他受比丘、比丘尼戒,他就要剃头着染衣,他要示现出声闻相,所以这个时候他是有别于一般人的这种外貌。为什么?因为要表现出声闻的解脱,那是为了表法。在这个世间的僧宝里面,也有菩萨僧,他是不示现出这个出家相的。可是如果说他要称为真正的三宝,他是要实证果位的,那表示说他才是真正的僧宝,而不是说他不剃头,他也不着染衣,他也不持戒,而可以说为僧宝,不是这样子。
那这里所说的僧宝——这大乘的我们说的这个出世间的僧宝,他是因为有实证了佛法,他有果位,他有真正的智慧,所以他就不依于外相。所以我们可看到一般的寺院里面,在大雄宝殿里面最中间的一尊就是所谓的释迦牟尼佛(祂是我们的教主),可是两旁呢就有所谓的文殊跟普贤。那文殊、普贤(如果各位有仔细看的话,就可以看到在这个大雄宝殿里面的文殊、普贤)祂们都是现天人相,也就是他是长髮披肩,而且他是穿上天衣的,而且有璎珞的。所以说在大乘的寺院里面,事实上就是以这个菩萨僧,特别是显现出天人相的这个菩萨僧为主的,也就是他是只受菩萨戒,而不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实证,因为他有实证的智慧,所以他们不依于这个外相来住持佛法,所以在大乘菩萨里面,他是同时显现出在家相跟出家相。可是如果说要显现出在家相而能够称为僧宝呢?他一定是实证佛法,如果没有实证,不可以称为僧宝。可是他实证了佛法之后,譬如说他断我见,或者是说他已经明心乃至见性,那他就可以称为大乘的菩萨僧,他就是真实的僧宝,而且这样的僧宝,是真实的出世间僧宝,他是超越于世间的表相上的这个僧宝。所以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认清楚,佛法的所修所证都是智慧,是以智慧来论位阶,而不是依于表相来说。
所以有些人就会误会说,特别是有些修声闻法的他就会说:为什么有些人他是没有出家,可是为什么要说法?有人就批评说那是白衣说法。事实上这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导师已经实证了佛法,而且把三乘菩提真正的内涵把它讲出去,而可以帮助更多人、很多人能够真正实证佛法,所以祂是真实的僧宝。所有实证佛法都是真实的僧宝,既然是真正的僧宝,那就不是白衣。因为白衣不在于身上所穿的衣服,而在于他的内心是不是真实的出家。如果穿着僧服,可是内心还是一样贪着名闻利养、一样不皈依三宝、一样信受外道的法,那这样的话他一样不是僧宝,他一样是白衣。虽然他穿的是出家的衣服,虽然是剃了头发,可是一样叫做世间的凡夫,而不是真正的僧宝。
可是有一类是真实的白衣说法。就是有一些人(他口中会批评这种事情),可是他所听受的人是什么呢?是学术界!他相信世间的那些学术界的人。学术界的人,很多他是不信受三宝的,他是毁谤大乘的,结果他们特别信受这些人,而且请他们到寺院去讲课、讲法,结果他们是出家人,可是他们在下面听法。然后因为这些人,他也不皈依三宝、他也否定大乘、否定佛教、否定佛陀的存在,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白衣!可是他们是出家人、出家众,而听受这一些人在讲说佛法,这才是真正的白衣说法!所以我们要说真正的白衣说法——请学术界这种还没有实证、也还不相信佛法的人,他去讲授佛法,这个才是真正的白衣说法,而且是白衣高座说法。那如果说出家众在下面听法,那就是违背了他的三皈依戒了,他违背了他自己的戒律了。所以我们修学佛法要知道,佛法正确的道理,完全在于智慧,而不是在于表相,白衣或黑衣也是要从智慧来论,而不是从表相来论。
因为今天这个单元时间已经到了,所以我们就跟各位介绍到这个地方。
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念佛法门第12集 : 受持三归之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