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德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在上一堂课,讲到你要寻求的真实善知识应该要具备哪些条件。
接下来是第四个条件,他「要有助念佛人亲见自性弥陀之意愿」。也就是说,他虽然是亲证了自性弥陀,实证了念佛三昧,可是他的心量不大,他只是想要为自己的道业而着墨,并没有那个心想要帮助别人;他实证了念佛三昧以后,自己就躲到丛林里面去自己修自己,为自己的道业去努力。没有这个意愿的话,你去求他也没有用,因为他还不能发起慈悲心,还不能慈念这些念佛人的苦,还不能慈念这些不能实证念佛三昧这个苦。所以真实善知识,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慈悲心,能够慈念众生在受苦——不能实证解脱,不能实证实相,要求正法、没有正法的时候那是很苦的。所以说,真实善知识他要有助念佛人亲见自性弥陀的意愿,没有意愿说什么也没有用。这是第四点的要件。
第五个要件就是说,真实善知识他要「能够勘验体究念佛人所证是真是假」。真实善知识假如说他自己是有实证念佛三昧,可是他却是一副滥好人的心态,不敢去得罪别人,他想说:「去说别人悟错了,那不就是得罪别人了吗?」所以什么人来求他勘验都说:「你是对的!你是对的!那个人也是对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不能当真实善知识,因为真实善知识得要具有「择法眼」。择法眼就是说,到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哪个是实相法,哪个是虚相法;哪个是生死法,哪个是不生不死的法——这样的择法眼都不能具备的话,如何当真实善知识呢?怎么去引导别人、教导别人呢?所以说要能够勘验体究念佛人所证:到底是还是落在我见中,落在这个生死法中;还是他只差一点需要你的助缘;还是说他现在缺乏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说他所证的是真,可是智慧发不起,你要如何摄受他,让他能够具足信心,自己能够承担。所以真实善知识,要有这种勘验的能力——要知道什么时候给体究念佛的人什么东西,也不能太早下手,他因缘不到也不能提早下手;人家因缘到了,你也不能说把你所知道的东西掌握在手里不放出来,不教他,不让他能够生起智慧。所以要能勘验体究念佛人所证真伪,这个得要具足有禅门差别智的功夫,而且不能当作滥好人,就是说不怕得罪别人。因为既然学人一心想要求证实相,求证念佛三昧,求见自性弥陀,就表示说,他所要求的不是你的滥慈悲,不是你的和事佬心态。所以这个真实善知识得要有这样的心态跟能力。
最后一点就是说,真实善知识自己要「能够发起道种智来摄受跟他学的念佛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自己仅是亲证念佛三昧,仅是亲见自性弥陀,只到这里为止,那么他当然是有能力来帮助别人——用他自己所学的次第、方法来帮助别人,也同样的能够证得念佛三昧,亲见自性弥陀;可是当跟你学的人都跟你一样的时候,那你还能成为别人的老师吗?别人都跟你一样,你要教别人什么呢?所以真实善知识,自己要能够发起道种智的。道种智的意涵就是说,证得念佛三昧只是开门而已,那么这个门里面到底有哪些宝藏?你要怎么样去认识这些宝藏?道种智就是,在你所证的自性弥陀祂所含藏的一切种,你要能够知道:这些一切种的功能、功德在哪里?要怎么样去发起,怎么样让它们能够现起、显示出来?为什么现在不能发起、不能显示,遮障在哪里?这个真实善知识要具备这样的一个道种智的能力,才能够摄受念佛人不但能够实证念佛三昧,还能够在道业增进,这样才是一位真实善知识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
那么在知道真实善知识的这些利益以及所应该具备条件以后,我们对于为人师者或者修学者,我们劝他:「你都要谨慎的!」在哪里?在口业上。也就是说要「善遮口业,后免障道」。那么有以下几点来说明:
第一点:「莫着名相,毁谤修证。」因为从念佛法门而入的参禅人,以念佛法门为方便实证念佛三昧者,他可能都没有涉猎许多教典,对于教典名相、唯识学名相,他可能都还不会说。那么可是呢,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菩萨须陀洹」——「菩萨须陀洹」这个名称是什么他可能不知道——但是他自己却可以自住于这个实相,自住于般若实相解脱的境界。因为自性弥陀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不是以这些研究教相、研究教典的人所知道的一些名相所堆砌出来的——并不是名相可以堆砌出来就能够知道什么是自性弥陀。所以对于一些(研究佛学学术的)佛学学术研究的、禅学研究的、唯识学研究的人,千万要注意这一点,不能够轻视从念佛法门而证念佛三昧的这个菩萨,因为自己不能比拟他所证的内容是什么。如果说,因为起慢心而轻易地去毁谤念佛人、毁谤念佛三昧、毁谤无相念佛,那么这样所造的口业就会遮障自己未来的道业,会让自己善根遮止,不能发起善根。因为表示说对于念佛法门不能深信,对于念佛法门所得的智慧不能深信,那么当然信根、信力就减损。所以,千万不要着于名相,而轻易地毁谤修证、毁谤念佛人的修证。
第二点:「不以神通考验修证」。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的阿罗汉、辟支佛,以他们的俱解脱的智慧力以及神通力,都不能知道证得自性弥陀菩萨的「举足下足」之事。因为证得自性弥陀的这种般若实相智是不可思不可议的!以这个辟支佛、阿罗汉的这种俱解脱的智慧力跟神通力都不能知道——就是一屋子的辟支佛也不能知道!就好像一个生来就眼盲的人,不能知道这个屋子不能见到这屋子里面的亮、屋子里面的光。那么挤满了一屋子的生来就眼盲的人,当然也都是一样,不能见到这屋子的光一样。所以,以俱解脱的这个阿罗汉、辟支佛都不能知道的事,他们有这个智慧力跟神通力都不能知道的事,更何况是一般的鬼神通以及世间禅定证得的五通?所以说,不能以「是否有证得神通」来检验修证,说:「你要有证得神通,才表示你有证得这个实相、有开悟,有亲见自性弥陀。」这样的话,就表示自己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的话,表示自己是离亲证念佛三昧是愈来愈远,因为自己的所知所见完全在世俗的神通上着墨。所以,千万不要以是否有神通来考验修证。
第三点,是「念佛人不要毁谤他宗的修行人」。念佛法门广义的说可以含摄一切佛法中修行,它是能够圆满通达的。念佛法门可以圆满通达,可是有的念佛人却自己很少去阅读经藏,因为很少阅读教典,却轻易来信受错解教典、那这个样的人呢误会了以后所作的毁谤。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选择本愿念佛法门」做例子来解说。选择本愿念佛法门,他们仅仅选择了弥陀世尊「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那么这「第十八愿」的内容是这样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佛说无量寿经》卷一)
这十八愿的内容,你如果要去信这一条十八愿的经文,应该从头到尾都要信受!可是选择本愿念佛呢?他把最后的「唯除五逆、毁谤正法」省略掉不说,然后将这第十八愿的一半,等于相当于最重要的但书,把它去除以后,把它推崇为弥陀世尊的本愿,然后去排除其他愿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的这样的修行人。因为在「上品上生」所说的就是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这些人,这些菩萨修圣道门的人;修诸功德,要来阅读大乘方广经典。那么修这些上品上生的圣道门的菩萨被他们否定、排除了,说:「这样的人他们是弥陀世尊所弃捨的人,不是弥陀世尊所摄受的人。」这样的话,不是等于在否定了释迦世尊跟弥陀世尊吗?因为世尊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有「九品往生」,三辈九品往生说得多清楚!上品往生者不就是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吗?那么这样的否定修圣道门人,说是修杂行,说不是弥陀世尊所摄受的人,来毁谤修圣道人这样的行为,就等于是在毁谤释迦世尊,毁谤弥陀世尊啊!
所以我们说,一心想要求生极乐世界的念佛人,虽然你很少阅读经教,可是有三部经典你一定要读,这就是所谓的「净土三经」。第一部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二部《佛说无量寿经》,第三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三部经典完全没有矛盾,没有互相矛盾!而且释迦世尊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更是详细细说了弥陀世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祂所摄受的一切九品往生的这些念佛人,都不离开法界的因果律则。那么能够深信佛所细说的因果律则,是念佛人最基础要有一分的这个信根。所以念佛人千万要小心,不要随着错解经论的知识,因为误会而来毁谤他宗的修行人!要知道,念佛法门是能够圆满通达、含摄一切修行法门的。纵使说自己只是一心念佛,纵使说自己是对经教不太懂,可这三部经总是要读的。
那么第四点呢:「他宗修行人勿毁谤念佛人」。也就是说,有一些参禅人,仅凭着自己一知半解的参禅知见,就来毁谤「无相念佛」,来质疑「无相念佛」。他怎么质疑呢?他说:「第一义中无一法可得,为何在心中还要生起忆佛、念佛之念呢?经中不是说:『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吗?」用这样的方式来质疑。那么这样质疑的人呢,就是对第一义谛法的知见严重不足,同时对经中佛所用譬喻的开示完全误解了。
为什么说他是对于「第一义谛法」的知见严重不足呢?所谓「第一义谛中无一法可得」,指的就是「第一义谛心」能藉众缘出生有情的五蕴十八界万法,可是却不受万法所繫缚,不染着于万法,所以说祂「无一法可得」。祂藉众缘所生的有情的五阴十八界诸法,却都是无常变异的,都是缘起性空、没有自性、终归坏灭、不能常住的法。虽然说祂所藉众缘出生的五阴十八界诸法不能常住,但是这些种子功能都是祂本来具足含藏的。因为这样的道理,所以才说「第一义中无一法可得」。而这里所说的第一义谛心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意识心!意识心呢?祂是能忆佛、想佛、念佛的;意识心是第八识如来藏藉五根触五尘、意根触法尘所生起的。意识心能生起念佛的心,意识心得念佛定,意识心生起一念想要求生极乐世界,或者意识心体究念佛,或者祂能够证得念佛三昧进入实相念佛——这个是意识心。但是意识心却不是第一义谛心。所以说「第一义谛心中无一法可得」,指的就是说由第八识如来藏为主来看待祂所生的万法,但是忆佛想佛的却仍然是意识心。所以第八识藉五根触五尘、意根触法尘生起了意识心,由意识心来成就念佛三昧、证得自性弥陀时候,第八识如来藏——第一义谛心仍然是无一法可得啊。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祂并不忆念祂所出生的意识心,祂不忆念万法,祂不染着万法。所以对于这个道理,能够知道以后,就不会来质疑说:「第一义谛中无一法可得,为何还要生起忆佛、想佛的念呢?」会这样质疑的人,就是想要用意识心来修成不起念的第八识心——第一义谛心、如来藏。这个就是他知见不足,严重的缺乏知见的关系。
那为何他又说「以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来质疑无相念佛法门,我们说他是对经中佛所用譬喻的开示完全误解?想要修学解脱道,脱离三界生死的话,就要用佛的开示,以佛所开示的「三十七道品」为船筏来使用——运用佛所开示的「三十七道品」来修道,断我见、断我执,最后脱离生死之苦。那么我们说,这个证得解脱道的人他必定要运用「八圣道」(八圣道指的就是,要有正见、正思惟、要正语、正业、正命、正念、正定……),用这个八圣道当作工具来修学解脱道,才能从这个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当然要运用「船筏」。你还没有解脱生死,还没有到达解脱的彼岸,你如何说你要弃捨这个「船筏」呢?「船筏」的譬喻就是说,你应该要以「八圣道」为「船筏」来修解脱道,你才能到达解脱的彼岸。
这个部分还有下文,我们下一节再为大家解说。
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念佛法门第76集:未修证念佛三昧者宜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