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曼殊大师
— 作者 | 纯一法师 —
鹫岭迢迢许旧盟,
鲛人吹笛到蓬瀛。
梵心未舍如来愿,
铁板须敲侠客行。
数部烟花销绮语,
一天霜雪按孤筝。
青绡写得三摩地,
海上涛痕陌上樱。
纯一法师说:僧人中的文人,文人中的僧人,近百年来有两人最出名,一是弘一法师,一是苏曼殊。纯一法师在出家之前读《断鸿零雁记》,是苏曼殊的代表作。在细读之下,由心底滋生出无限的孤独感与文字产生强烈共鸣,深深震憾在那入髓的孤独在字里行间里隐现、盈满。
纯一法师掩卷深思,他认为苏曼殊的文字是优美的,而这足可入画的文字,却是如此沉郁、悲苦!纯一法师细细思量,身在这样的浊世,这样的身世、这样的经历、他是无法不孤寂的,几乎他的文字里都有着那种平静里透着挣扎的欲望,却最终沉寂。
本事诗
——苏曼殊
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锡归来悔晤卿。
我本负人今已矣,任他人作乐中筝。
本事诗
——苏曼殊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纯一法师认为这首诗极其典型地体现出了曼殊大师的云游“诗僧”的形象。日本的樱花绚丽而短暂,曼殊大师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亦是一断鸿飘零,不知归往何处。曼殊大师以一种梦幻般的诗境表达了他于乡愁的惆怅和对生命的理解。
纯一法师每每读此二诗,这位才情横溢、浪漫奇幻、集亢奋与忧郁于一身的青年俊秀就定格在他的脑海之中。只可惜天不假俊杰以时间,曼殊大师只在人间度过了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中辞世,他以绚烂的生命浇灌出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朵奇葩。
苏曼殊(1884-1918年),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是近代佛教史上一位频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岁月里,苏曼殊度过了传奇而短暂的35年人生。
他是一位皈依佛门的僧人,更是一位以文艺家姿态出现的民主革命志士。他精通梵文,在金陵刻经处教授梵文,编著开史之先河的《梵文典》,填补了我国佛教史上的一页空白;1908年,章太炎与苏曼殊联合发表《儆告十方佛弟子启》及《告宰官白衣启》,反对庙产兴学,开启了佛教改进运动的先声,并对太虚大师的佛教改革运动产生影响。
他多才多艺,以风格独特的诗歌、小说、译作、绘画而享誉文坛,被视为“鸳鸯蝴蝶派”的鼻祖;他挚爱祖国且始终如一,曾经参加过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反对满清封建统治的斗争以及讨伐袁世凯的斗争,竭力支持先进的革命力量。
归入佛门放言“以情求道”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苏曼殊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及文学、佛学的各种撰述和翻译工作的苏曼殊是近代人们公认的一位天才。在佛教中,他是高僧,佛学家;在文艺上,他是诗人、文学家、画家;通晓英、法、中、日、梵文的翻译家;在军政界,他是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他还是一位出色的西行求法的头陀,是一位特殊的高僧,又是文坛上杰出的天才。
作者:纯一法师
纯一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曾于2013年11月受中佛协委派、应邀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受聘为该校客座研究员。而曼殊大师母亲是日本人,他曾入日本横滨大学预科、振武学校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日本东京加入留日学生组织的革命团体青年会。三十三年(1907),在日本与幸德秋水等组织亚洲和亲会,公开提出"反抗帝国主义"的主旨。两者与日本可谓渊源颇深。
(文章转自微信平台大公佛教)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一切有情 皆无挂碍|纯一法师咏曼殊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