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风情之竹林寺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9-09 12:47
点击
1078
次
与竹林寺结缘,是因为一位佛友的缘故。机缘巧合,我因为商业上的关系认识了这位佛友,可是一直未有适度的了解,直到最近看对方的文章,才强烈地产生了共鸣。对文学的执着,对佛学的苦索,对人生的理解,诸多的相似之处,使得我们的心能够一同搏动,并有相见恨晚之感。
又临近周末了,佛友告诉我,周六将去竹林寺看望引渡其进入佛门的比丘释心开师父。那时,其正处于人生的茫然无解中,却因一次走错了路,而误闯入竹林寺,正好遇到了当家师父释心开住持,而后皈依佛门做一个虔诚的在家居士。虽是仍与尘世无法彻底剥离,倒也得以宽心许多,释然许多,开悟许多,也看淡了许多。听其如是说,竹林寺,释心开,对我来说都是陌生而少闻的,思忖些许,便应其约而同往。
周六的上午,阳光妩媚地斜睨着远处近处的山山水水,目下的世界有点清凉。闲来无事懒开车,我坐了公交车直奔约定的地点而去,这潇湘美丽多情的风光,轻轻拂过我的心头,只感到有些惬意。
到了约定的地点,我在白沙洲的高铁桥下殷切地等待,就像等待着花儿的悄然开放。时间在车水龙马带来的仆仆风尘中缓缓流逝,我站在路边如一朵盛放的清莲,习惯了尘间的风,看淡了风间的尘。一声汽车短促的鸣笛,把我从清莲的梦境中惊醒,回过头去,只见相约的人到了,便拾足登车而去。车子在狭窄的两侧长满青绿的马路上转了几个圈,竟然迷了路,直到路的尽头,湘江的水湾边。望着脚下的碧水如玉,我们没有迷路的惆怅,却有一种临川欲歌的感觉,真想对着大江高吼一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收起所有的情思,把车掉了头,沿来路折返。问了偶遇的乡村老者,亦是不知其所,佛友只好打通了释心开师父的电话,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如同误入歧途的修行者,被一步一步地引向心中的圣殿。车子穿行过一条红尘滚滚的正在修建的马路,抵达了一个似乎不太起眼的小寺庙。上刻着“竹林寺”三个字的牌坊静默地伫立在那里,对我们的到来不迎不拒,清风徐徐地从对面的江湾里刮了过来,这里的世界一片恬静,如修行者的清凉心境。
车子直入寺门,在一块小坪中停了下来,一个穿着僧衣的比丘迎了上来,恬淡的神情,庄重的装着,轻声的话语。下了车,他与佛友打了招呼之后,便把他那悲悯的目光投向我,我把双手合在胸前,报了自己的佛名——释法丁。他的眼力非常好,一眼便认出我是红网上的在野孤鸿。原来,他对我并不陌生,且知道我的一些情况,令我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暗喜的情愫。
此时已过十一点,太阳一改温存的颜面,站在坪里有些灼热。心开师父招呼我们去食堂用餐,到了食堂里,早有几个香客和几个年纪很大了的比丘尼坐在那里,看到我们的到来,都行了目视礼。就着几个素菜,我们一边吃饭,一边交谈。原来,心开师父认识我的皈依师父释传行比丘尼,且认识她的师父本焕长老。这世界虽然很大,可是因缘际会,该相识的人终会谋面,故曰:佛度有缘人。
吃了饭,再啃了两片西瓜,心开师父送了我们各两本书,然后便与他去一个佛堂里休息,经过一列石碑前,其中有一块碑文是衡阳已故知名书法家欧伯达先生书写的,内容是一首诗:“骚坛雅集韵西湖,雨霁华光景色殊。最是芙蓉高阁上,凭栏极目满城苏。”书法与诗文都是上乘之作,足以显示出作者及此寺的风雅和内涵。看看寺内,到处都有这样的石碑,只是绝大多数都没有树起来。释心开师父告诉我,这里的碑文基本上都是欧伯达及一些知名书法家所书,本想建一个碑林,奈何经费不足,故只好暂时未能实现。
到了一个佛堂里,里面供奉着几尊新刷了金身的佛像,供桌前有一个茶几。心开师父烧开了水,与我们一边沏茶,一边磨磨牙。佛学方面,他自然给我们启示甚多,有“同他一席话,胜修十年行”之感。在谈到古体诗的时候,心开师父也是见解独到,穷究之下,原来他是北京大学宗教系毕业的。看来,高手藏于民间之说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许多见解上,他渊博的学识和超脱的智慧,令我的诡辩无从发挥,只感觉自己接受了一声“临济喝”和一顿“德州棒”,却又吃了一片“云门饼”和一杯“赵州茶”。谈的越多,自然受益匪浅,狂傲如斯的我顿时对个子比我矮一截的心开师父肃然起敬。后来听佛友说,心开师父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今天与我对话特别多。我想,可能他是在度我,以免我误入歧途罢。
茶过几巡之后,我们便到庙里四处走走,来到后面的大雄宝殿。估计是因为经费欠缺的原因,大雄宝殿还有最后一道工序没有完成,墙壁没有粉刷好,窗棂也没有刷漆,显出几分简朴的样子来。由于此寺庙地理偏僻,所以看得出来香火不是很旺。但是因为这里的修行者们的用心,所以佛堂里干干净净,佛像也金光熠熠,宝相庄严。我们烧了香,拜了佛菩萨,捐了香火钱,然后走出大殿。
站在大展的走廊上往前方望去,只见衡枣高速路上飞车如流,世事蹉跎无休。往左方望去,江河不改万古流,湘江的水静静地流过,如此寺中的岁月光阴。我在想,若是夜宿此寺,听江流,观明月,沐清风,要是再来几颗银豆子似的星星,那将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在这里,我一定可以找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意境。
来到殿侧,只见殿旁一侧的空坪里也堆满了各种大理石刻成的碑文,喜好雅趣的心开师父,亦是无法把它们树起来,建成碑林。看来,不但是俗世的人离不开钱,这出家的人在金钱面前亦有诸多无奈。许多美好的愿景,若是没有金钱的支撑,亦是无法实现。
心开师父告诉我,虽然此寺不甚出名,却是历史悠久,唐末时就有了。只是因为历代修行者们的淡泊无为,不事张扬,因此此寺为世人所知者不多。故,香客虽少,倒也落得几分清静,正适合超然于世外的隐者所居。
孔子曾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寺庙驻此,如开在深谷里的幽兰,美丽而不渴求人知,幽香而不盼人顾怜。竹林寺,它静静地驻守在这里,慈悲地望着众生,任由这苍茫大地的风雨飘零,看破这尘世间的沧桑轮回,不悲亦不喜,不迎亦不拒。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想起了《陋室铭》里的句子,虽然这个小寺没有多大的名气,但是只要住在这里的修行者有一颗虔诚的心,那么一切如斯亦无嗔怨,只为,境由心生。
因为俗务缠身,我无法在这里成为归人,只好作一个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过客,辞别了竹林寺,也辞别了这里的修行者们。远处,艳阳高照,红尘万丈,那是我的归途,却不是归宿。(来源于红网,作者:在野孤鸿)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衡南风情之竹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