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在家佛教居士如何修行(家庭篇)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17 20:46 点击 987 次

1、夫妻和睦幸福之道是什么?

答:夫妻和睦幸福之道,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相信婚姻是因缘所生法,事相上有而自性体空;
(2)、相信婚姻是前世与今生的所为而感得果,因此,无论幸福或不去幸福,皆是自作自受,而非命运安排。坦然接受苦与乐,对乐不执著,对苦不怨恨,对婚姻家庭能够“随缘而尽本份”;
(3)、夫妻相处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而不占有、关怀而不自私、随缘而不强求;
(4)、行为端正,男女作风正派,切不可有婚外情与邪淫行为。
若能做到以上四点,婚姻便会幸福安定。

2、结婚后生育小孩,会不会影响修行?

答:不会影响修行,而且还能学习很多东西,譬如:佛法与生活、布施与慈悲、自修与利众等。
结婚后,有不要孩子的权利;但如果仅为自私,便是不负责任的想法,也是拒绝成长的观念。婚姻与性、婚姻与生育息息相关,很难分割。如果因为真想把大多数的时间用来修行,因此不想有家庭,那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说:“我不喜欢小孩,因为小孩会妨碍我修行。”那就是自我中心的错误态度。
如果没有小孩,就真正表示修行会更好?说“生育小孩会影响修行,”是否暗示你把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修行上,所以与逃避无关,这或是无意识的是用佛法来包装自己?
如果有小孩,就表示修行会分心?这种态度暗示厌恶小孩,认为他们会妨碍修行。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其实,应当深入观察,让自己分心的究竟是什么?
常见有青年“修行者”执著地宣称:为了修行,我宁愿不要小孩!但很难听到他们宣布放弃婚姻与性,难道婚姻与性就不影响修行吗?
有了孩子,才会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生养儿女是多么的不容易。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小孩上学、结婚、成家,成家之后,还要帮他立业,牵肠挂肚,万般呵护。没有孩子,不会知道为人父母的责任,也很难知道为人父母的辛苦。
结论:婚姻、小孩可以成为各种烦恼的源头,但未必障碍人成为好的修行者。

3、我们一家人常吵架,苦不堪言,如何维系下去呢?

答:家是积聚善恶果报之处,家除了快乐、幸福一面外,也包括痛苦的一面。家庭里幸福多,还是痛苦多,取决每个人的因果,故人人不同。
一般而言,一家人或多或少总会吵架,这是是理所当然之事,不然怎叫做家呢?家就是不自在义、痛苦义、烦恼义、恩怨义、因果义,家不吵架,不像家,吵大或吵小而已!只要有二人以上,就有人我是非,纠缠不清。
中国有句谚语云:“清官难断家务事。”现在社会上,最扯不清的业障,就是家庭纠纷,最不易摆平。
依佛法处断方式,略提四点:
(1)、家庭是个共业,是有恩怨而相聚的,既知恩怨之业而来,佛陀告诉我们说:“应该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2)、家庭吵架闹纠纷,佛陀告诉我们说:“诸法本空,了不可得。”家是如幻如化,吵架也是如幻如化,纠纷也是如幻如化,眼前所呈现的一切,无非如幻如化,空幻不实,一切无非无常在演变,家庭吵架,冷战与热战也是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再如何的苦战也是无常的,绝对不是永恒不变的,何必被如幻如化骗了,何必被无常的冷热战骗了!
(3)、家庭是种种业缘组合而成,每当遇到不如意或痛苦事,如果是学佛的三宝弟子,应把这些不如意事或痛苦事,当做修行的逆增上缘,能促成道心的坚固,知道苦才能猛然觉悟哩!佛经云:“十方三世诸佛,皆以苦为良师。”
(4)、家庭吵架闹纠纷之际,心里要怀着报恩想,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兄弟弟妹有缘相聚,要爱惜亲骨肉之情分,是难遭难遇的。心里更应该如此而思惟,一家人从无始劫来,已经于六道轮回,一世一世而过,相聚又离散,何止投生在这个家一世而已呢?我们再纠缠轮回下去,绝对不是办法,在今生此世,彼此就不应该再继续结恶缘下去,好好结个善缘,彼此互让、互忍、互尊,解除彼此恩怨,无始劫来的一切恶因果,在今生了办,甚至大家共同归依佛门,共同为解脱生死轮回而努力。

4、佛教是如何看待妇女的?

答:佛教认为,众生平等;对妇女而言,在佛性上与男性是一样的。
从学佛证果的观点上说,男女是平等的,女人除了必须转了丈夫身才能成佛之外,至于成罗汉、成菩萨,根本是没有男女差别的。
男众出家修行,可证得阿罗汉果,女众出家修行,同样可以证得阿罗汉果。又如观音菩萨常现女身,也唯有女人的气质,最能近乎慈悲的菩萨精神,佛也常说“以慈悲为女”,所以不要有重男轻女的观念。
有人问,佛说众生平等,为何又讲对女身应该厌离呢?
对女身的厌离,要看你对女身是怎么看的?如果觉得女身挺好,不执着女身的相,也就无所谓厌离的问题。如果有感于女性本身的某些不足,如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不足,当然也会厌离女身。
佛教也没有要我们一定要厌离女身,尤其在大乘佛教里,觉得男女本身就是一种假相,并不是真实永恒的。
如《维摩经》中有段关于女身问题的对话非常精彩。当时,佛弟子中的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去看望维摩诘居士,天女就在天上散花,舍利弗心中不悦,维摩诘居士就介绍说:这位天女是大菩萨再来,不是一般的人!舍利弗就问天女:你修行这么长时间,怎么不转成男身呢?天女就用神通力量,把舍利弗变成天女,舍利弗也莫明其妙,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天女就说:男女本来就是一种假相,诸法是无相的,只要你不执着女相,就没有这种高低的分别了。
人的很多欲望,都是由于这种男女相的分别和执着才产生的,所以,关键是看我们从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5、学佛必须吃素吗?

答:在家学佛不要求吃素。当然,如果条件充许,吃素是很好的。
素食是中国汉传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南传、藏传佛教并无此规定。如果能够吃素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经》、《楞严经》等都强调素食,严禁肉食。
(1)吃素的目的是什么?吃素是源自于大慈悲心,是因于对畜生道众生的悲悯,是对他们被残杀、被屠戮、被烧煮等惨烈遭遇的不忍。所以,虽然在家五戒和出家戒,虽没有禁止食肉,但《梵纲经菩萨戒本》中便将食肉列为菩萨戒。经云:“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2)吃素不是学佛的必须条件,而是学佛的必然结果。它不是用强求的,而是当自己慈悲心增长时,自然会发生的现象。但这种结果,也只是学佛当中的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学佛的目的。
但如果还不习惯吃素的,或是慈悲心还不够大到能自然不忍吃肉的,练习吃素,可以培养增长慈悲心。此时,吃素是学佛的一种手段,一种增长慈悲心的手段,但这种手段也不是必须的,是自由选择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3)对于有心吃素,而环境因素不许可的人,可以暂时随顺因缘,或吃“肉边菜”。毕竟发心要比外相更重要,有“不忍吃肉”的慈悲心,要比强求吃素更重要,而爱护自他一切生命的慈悲心,又比不吃肉更重要。对环境有困难的人,当更努力在心性上修持。但还不能发心吃素的人,千万不要以这种论调当借口,来掩饰自己贪好吃肉的行为,更不可以此来反对、破坏别人吃素。

6、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该怎么办,是否也可报复?

答:丈夫有了婚外情,妻子最好的办法,是用宽容、爱心、等待来化解;如果为了报复配偶,也去搞婚外情,这是由于怨恨心的作祟,而非理智的行为。
社会风气的开放,异性间的接触增加,因而产生很多婚外情,进而使美满的家庭破灭。以上海为例,由于婚外情的激增,在过去20年,上海的离婚率增加了20倍,该市的结离婚对比率约为25%左右,已经成为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
造成婚外情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的因素,则是人对感情缺乏自控,因而沦为情欲的奴隶。
婚外情对家庭的和谐及安定,是个非常大的危机,对当事人来讲,是心理上及人格上最大的污点。因为做一桩不该做的事,当时会有一种兴奋感,一种享受刺激的快乐,但这是非常危险的快乐。特别是在年纪大了以后,也许别人已经原谅自己,可是自己会为年轻时的莽撞、冲动、不懂事而感到遗憾。当然也有些人希望永远忘掉,再也不要去想它,但是,做过的事就是做过了,即使故意要忘掉,总是突然之间又在记忆中出现。
所以,碰到外遇这种事,当事人最好及时回头,如果配偶尚未察觉也不要跟配偶说;如果是对方有了外遇,就要暗示他并且包容他、等他回头,才是维系美满婚姻之道。
古人要求女人守贞节,是为家庭和乐、安定,女人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虽然觉得不太公平,而且吃一点亏,可是不会产生什么大问题。然而现在女人的外遇和男人一样,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正常现象”。甚至有人以为,男人有外遇,女人也有外遇,就变成是公平的、正常的,这好象已是值得同情、原谅的事了。
但是,今天的女人若跟男人比较,还是家里更重要的主角。虽然女人在外面也一样赚钱养家,对家庭的贡献和男人相同;可是,在对于子女及家庭的情感上,她和男人并不相同。所以,女人不要为了报复男人而找外遇。即使有人引诱,也应该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安全保障,为了儿女人格的正常发展,拒绝外遇。由此可知,男人固然不该有外遇,女人则更不必为了争取男女平等的理由,而主张可以有外遇了。
万一丈夫有婚外情,不宜意气用事,动辄便闹离婚,或者采取对等的方式,也搞一段婚外情,凡此种种,不仅是愚痴的恶行,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五戒中的不邪淫戒,是夫妻共守。因为邪淫不仅是家庭的问题,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这种罪业是很重的。
如果当事人是佛教徒,则一定要学会慈悲包容,因为在包容别人的时候,问题往往就自然解决了。当然,这是需要耐心的,因为凡事皆有因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丈夫出轨,妻子自己是否也存在不是呢?这些,都是值得反省的。
结论:面对婚外情,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用爱再去把爱赢回来”,因为“换人不如换心”,衣服新为时髦,人则是老的好。

7、在家信众应该如何经营钱财?

答:佛教有所谓的“正命”,就是合乎五戒的经济生活。在人世间,小至个人生活,大至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安定,都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
如何经营钱财?即:将本求利,获取报酬;勤劳节约,积集财利;一技之长,开拓事业;灵巧,增加财富。这些都是净财的来源,不犯法不违法,合乎佛陀所教导的正命的经济生活。
钱财要如何分配呢?可分为十等分:六分作为家人生活之用,其余四分,一分储蓄,备不时之需;一分作为医疗或娱乐之用;一分帮助亲属或社会福利之用;一分作信仰布施,广植福田之用。
来路正当的钱财不是毒蛇,而是福报,只要懂得经营分配,钱财也能成为人间的慈航,救人上岸,解除自他的忧悲苦恼。

8、我是个学佛的生意人,但叫我不打妄语、不喝酒怎么行?有无其它办法?

答:难道你是靠打妄语来做生意?如果这样,人家上你一次当,下次再也不会来了。你想想,假如人家骗你,你欢不欢喜?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商品广告是“真不二价、童叟无欺”,如能这样做,还怕没生意吗?
对合作者,你可告诉他:“我是佛教徒,说话真实,我这包糖成本是三块钱,我现在卖你三块五毛钱,并不多吧!我应该赚你五毛钱的。”做生意当然就是要赚钱的,但要赚得公道。
你不要说:“这东西是我花四块钱买来的,现在卖你三块五毛钱,我都亏本卖给你了。”尽说这些假话,鬼才信你啊!你老老实实、坦坦诚诚地说真实语,身为商人,要好好学这个诚实。客户看你老实,谁不常与你来往交易?
客户知道你是佛教徙、是个好人,知道你不会骗他!他就喜欢和你做生意,永久都是你的客户。一个人不怕他怎样狡猾,只要你对他诚恳,他决定会相信你,同你做朋友。生意人薄利多销,赚钱赚得实实在在、安安乐乐的,那多么好!若以打妄语赚钱,取财无道,会富贵吗?
问:做生意应酬时,不喝一杯酒怎么成?
答:难道这杯酒不喝,生意就做不成?只要你价钱公道,让对方多赚一点,你不要敬人家酒,甚至连茶水都不敬,客户都会跑来家中找你!
一个人要在道德根本上做好,佛教徒在世间,要起化导世风的作用,要改变世间不好的风气。不要像有些商人:为了做生意,什么不好的事都做了,如有商人的为了钱,不仅“三陪” (陪吃、陪喝、陪…),连“四陪”都不止;这样赚钱也不会发财,发财也没福报,只有祸患跟上来!
学佛人要有正知见,不可顺波逐流,更不可同流合污;切不可为了几个钱,把自己的良心搞黑了,这样发财,果报在三恶道,真是大大亏本!

9、佛教对孝养好老人的看法如何?

答:羊有跪乳之德,乌鸦有反哺之恩,孝顺父母、师长、长辈是天经地义的。
佛门对孝顺之道有四种层次的要求:
(1)、物质上的孝养:生活起居,照顾周全;三餐饮食无欠缺,物质方面使父母无忧虑。但精神方面,为人子女,常不能让父母称心如意,譬如父母在家独守门庭,心情孤独、寂寞无聊,做子女的未给予安慰;或当子女的不时以语言,对父母有刺激,乃至尖酸刻薄的话伤及父母,虽然物质上不缺欠,但精神上父母依然未得到喜悦,勉强称之为物质孝顺。
(2)、精神上的孝顺:对待父母细腻周圆,心的态度能低声下气,顺从父母之意(有善恶之别,善择之,恶考虑弃之),在精神上能得到父母的满意,但是物质上当子女的实有困境,经济拮据,无能施与父母得享,虽已尽心尽力了,亦不能两全其美,称之为精神孝顺。
(3)、物质、精神孝顺:顾名思义,就是在物质与精神上均能让父母满心得享,无从挑缺,与父母相处,彼此打成一片,天伦之乐等齐,以人间而言,已达到最可贵、最福乐、最天伦、最幸福美满之境地,登上人间至极之孝顺,人天共尊共仰也,称之为物质精神孝顺。
(4)、出世间孝顺:能让父母亲有机缘亲近佛法,闻法听经,归依三宝,乃至受持五戒、在家菩萨戒等,让父母能远离娑婆(堪忍世界)苦海世界,免受生死轮回,乃至悟道证果,百岁临终,能蒙西方三圣接引往生净土,因而离苦得乐,破迷启悟,同登正觉,究竟成就佛道,这就是出世间孝顺。
前面第一、二、三者是世间上的孝顺,也值得人人尊敬与赞叹;唯一遗憾,就是纵然让父母双亲毕生享乐,美满天伦,终其晚年寿终,亦不免受生死轮回之业力所牵引,又投胎转世,一世又一世无止尽的相续生死下去,周旋不出六道轮回。
毕竟世间孝顺是未究竟的、未圆满的,若能引导双亲出世间,免受轮回,当下就是菩萨发心,已尽该尽之孝道了,诸佛赞叹,龙天欢喜!

10、如何对待堕胎、流产?

答:堕胎、流产问题,是当今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在人工流合法化的国家内,“堕胎”基本上不犯法的。但站在佛教的立场,则任何生命(包括胎儿)的生存,都理所当然地应当被保护,胎儿不是母亲的财产,他是一个人,他有属于他单独的、个人的尊严,有他生存的权利,所以,不能随便想拿掉就拿掉。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人身难得,生命是宝贵的,应该得到起码的珍重和保护;佛教反对一切杀害有情众生的行为,当然包括堕胎、人工流产。佛教的五戒中“不杀生戒”,就包括不得堕胎。如《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关于堕胎罪,提到:“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是根本罪”;“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据《分别善恶报应经》,杀生有十种恶报:一、冤家转多;二、见者不喜;三、有情惊怖;四、恒受苦恼;五、常思杀业;六、梦见忧苦;七、临终悔恨;八、寿命短促;九、心识愚昧;十、死堕地狱。
在现前社会,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堕胎、流产的事情发生,这是累劫不善业(杀生等)造成的结果,也是众生的共业。
从佛教的立场来说,当受孕的时候,亦即父精母血组合时,新生命就已经开始,就要把他当成一个人,只是还没成形、还在准备成人,佛教徒不仅把他当成是人,还当成是未来的佛。所以,只要怀孕了,不管成形或是未成形,不管何时堕胎都是杀人罪,跟杀一个成人是相同的罪过,而且,杀一个无辜、无知、完全没有抵抗力的一个人,是非常残酷的行为,这是不尊重生命价值的行为。
目前堕胎的风气,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其实非常大。想一想,假使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顾惜地把他杀掉,那么对于一点亲属关系也没有的人,还会顾惜他们的性命吗?
没有避孕能力时,女性必须承担情欲后果,但当今科学发达,避孕方法和技术早已成熟,避孕药具随处可得;因此,处于生育年龄的夫妻,应该经常做好避孕准备,不要图一时之快,为自己种下无量罪过。
若不得已做了人工堕胎、流产,则应用忏悔、祈祷、诵经等方法,为小孩修福回向。其方法很多:如诵经(各宗派皆可)、布施行善等,将此功德,回向堕胎婴儿,以释结息怨。

11、如何教育好子女?

答:佛陀在《善生经》里,规定父母当以五事养育子女。
父母养育子女的五事是:一是教育好子女,不令作恶;二是教授子女正确的处世道理;三是关心爱护子女;四是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生活;五是为子女提供正常的物质条件,满足他们的正常要求。
现代社会如何教育子女呢?以下四点意见可参考:
(1)、培养子女的感恩观念:什么是好儿女?就是他具有孝顺、尊重、感恩的心性。所以教育孩子,要让他从小培养感恩的观念,不但知道感谢父母的恩惠、老师的恩惠,也能够感谢社会的恩惠、国家的恩惠。他有这个感恩的观念,就是他的财富,有助他开创未来的美好前途。
(2)、培养子女的慈悲胸怀:现在的青年儿女往往不知道奉行慈悲,常常逞一时之狠,赌气、打斗、闹情绪,这样的子女,将来在社会上是不容易获得人缘的,所以最要紧的是让儿女有慈悲的胸怀。例如,教育子女,要教他爱护小动物,教他不欺凌弱小。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如果孩子缺乏慈悲心、博爱精神,将来到社会就容易形成暴戾之气。
(3)、培养子女的忍耐力量:要养成子女的良好修养,就要教他忍耐。像兄弟姊妹相处,有时候哪里一个兄弟姊妹多得到一点利益,多得到一点好处,他不要争,要能忍耐;或者受到一点嫌弃、一点挫折,也不要一直苦恼闹情绪,要能忍耐。忍耐的力量,是将来能成就一切事业的力量。
(4)、培养子女的服务精神:今天的社会,不是讲究你个人有多少才能,有多高学历,最主要的是要社会大众能肯定你,能接受你。子女如果有服务牺牲的精神,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就会受到大家的肯定欢迎,才会成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12、如何面对婚姻暴力?

答:发生婚姻暴力的原因,跟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可能有关,从因果讲,每一个人从过去很多世以来,在人与人之间都是有恩,也有怨的;没有恩没有怨的话,不容易在一起成为夫妻。
凡夫每个人都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折磨自己,折磨对方和家人。
也许,他们并没有想到要折磨人,只是因为自己心理上有矛盾、或身体上有困扰,遇到适应上的问题就会对身边的人发泄,或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们。做了夫妻,一边互相报恩、还债,一方面又在互相伤害,举债。所谓“欠”,就是彼此之间恩怨不清;认识清楚这道理以后,我们就应该朝“冤家宜解不宜结”的方向努力。
如果夫妻间,彼此觉得不合适,不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忍让,互相尊敬,那么就要反省,应该及时警惕,回头是岸。既然做了夫妻,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小的地方开始反省,不要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老是彼此计较、争吵,否则会愈演愈烈,最后就可能演变成暴力事件。
我们做为一个人,任何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不要盲闯,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骂人是不应该的行为,打人、暴力、虐待人更加不应该,不仅要负刑事责任,更要负因果责任。
从佛教的因果观来看,如果这一生我用暴力对付你,或者你用暴力对我,下一世还是会碰到一起,相互残害、冤冤相报。婚姻暴力的根本原因,是三世因果的循环,唯有及时煞车,把心结打开,才能彻底防止夫妻间婚姻暴力事件的发生。
女性往往是婚姻暴力的受害者,如果相互交流沟通无效,则做好自我保护,以及借助外力的介入:如妇女组织、宗教社团或司法帮助等。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在家佛教居士如何修行(家庭篇)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