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
(点击链接视频同步讲解)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④计[一切依报正报皆半有边、半无边]之邪见。经文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注释:[以其所见心路筹度]:谓此行者于其定中,以定力所伏故,其行阴之迁流趋于极缓,他便觉得他的行阴已灭,及至出定,才发觉行阴仍在,于是他便以为他的行阴灭了之后又再生起。如此他便见行阴是时生时灭,于是以自己的心路之历程去筹度,而计着法界一切依报正报皆是如此处于时生时灭、半生半灭的状态中。这又是外道人以自我为中心,而卜度计着一切的另一个例子。
义贯:[四者,是人] 想阴既尽,行阴现前,即以定力研 [穷行阴],欲求其[空,以其]入定出定时[所见]行阴乃时生时灭,即以自[心路]历程[筹度]计着[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又以此推,[明其世界]中[一切所有]之物象,亦皆[一半有边,一半无边。]这个就是没有大悟,功夫不够。乱讲,很可怜的外道!我们非常有福报,听到如来的正法,知道他的错误。
2.结语:堕为外道(有边论)[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所作祟,而邪[计]妄[度]诸法[有边无边]之戏论,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四]类[外道]所[立]之[有边]邪[论]。
(五)堕四种矫乱论 经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什么叫做[不死矫乱]?[不死],指不死天,即无想天之果报。外道计无想天为究竟涅槃处,故又称之为不死天。且说修行人一生一世若不乱答人家,死后当生彼天,你就是不要乱答。他们又说,若自己实在不知,而勉强回答,就会造成[矫乱]。因此为了避免矫乱,他们立了一项规矩:若有人问任何问题,身为本派弟子,你就应回答说:[这是秘密言词,不可明说。],因为自己不知道!或者含糊其词作不定答,因为他不知道,他不是大觉的世尊啊!他回答不出来,又怕答错了,又想往生无想天,他就不敢乱答。佛对他们这种作法就呵斥说:[此真矫乱!] 佛真了不起,这才是真正的矫乱!回答不出来,又不敢回答,你只是避开问题,并没有面对问题啊!亦即他本来是为了避免矫乱,而模棱两可、含混其词,结果反而成了真正的矫乱,以其言词闪烁不定故。因为没有大悟啊,而不是象如来、世尊。
义贯:[又]入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然不动,[正]其[心]念,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进而破想阴。想阴既破,行阴显现,故能[穷]十二[生类]之生死根[本](即行阴之体),而[观彼]行阴(七识)[幽]隐轻[清],恒[常扰动]生灭之根[元](七识),然[于]彼定中所得的[知见中]不能明了抉择,而[生]虚[计]妄[度者,是人] 即[坠入四种颠倒],以求外道[不死]天(无想天的果报)而作[矫乱]、周[遍计]度之[虚]妄言[论]。
分类,1·类别。①计[八亦]之矫乱论。[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搞不清楚状况)。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就是摸不着头绪,你来问,就是答不到正确的答案)。]
[一者,是人]于定中观想阴已尽,行阴显现,于是进而[观]行阴,因为那是一切[变化]之根[元];当他观[见]行阴之[迁流处],便[名之为]行阴的无常[变]异相;若观[见]行阴虽然迁流,但亦有前后[相续]之[处],于是他就[名之为]行阴的[恒]常之相(因此他下结论说:行阴有常、有无常;也就是亦常亦无常),因为看到不究竟、不透彻,卡在这个行阴。他又在他能够观[见]及[所见]的八万劫[处],看到有众生生起,于是他就[名之为生];而于八万劫外,[不见]如他先前所[见]之[处],看不到有众生生起,似一切皆灭,他便[名之为灭]。(于是他得到另一个结论:行阴亦生亦灭)。
他又观察思维:如果前面的行阴已灭,而后面的行阴尚未生起,这中间必定有个令前后衔接起来的[相续之因]存在,但他却观见行阴之迁流[性]中仍有[不]间[断]之[处],在这前后阴衔接处,本应中断、却没有中断时,便有如多出一个法,这多出的一法,他便[名之为增];反之前后二阴[正相续中],其[中]间为前后二阴[所]分[离]之空缺[处],(亦即虽相续而缺中交、如出入息,呼吸,气出来再吸进去,中间会短暂的停留一下),就有如少了一法,这情况他便[名之为减]。此行者又因观众生[各各]皆有其独有之[生处],他便[名之为有];见其[互互]相率皆归[亡处](尽皆有死),他便[名之为无](于是他又得到一个结论:一切法皆亦如是,亦有亦无。)以上八种表面上虽皆似[以理都观]诸法,然而由于行者之[用心]有差[别],因而于[见]同一法时,却前后不一致,不能真正得如理而确定之见。以其所见不定故,若[有求法人来问其]修证之[义],他即[答言:我今]所见为一切法乃[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无有一定可说。彼[于一切时,皆]如是矫[乱其语,令彼]现[前]求法之[人,遗失章]法字[句]及正义理,令人知见混乱,无所适从,摸不着边。
②计[惟无]之矫乱论,[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这个[无]不是佛陀所悟的那个无,差了十万八千里!
义贯:[二者,是人]于定中[谛观其]行阴之[心],当行阴之生住二相灭的当下,他见一切皆无,他于是在此暂无的现象中,于法法上[互互]相推相衍,而皆至于[无处],从而妄计自己[因无]这一字而[得证]道,即悟一切皆归于无。这个无是断灭,不是佛体悟的那个无,差十万八千里!一个是正觉,一个是邪见、断灭见,不一样的。故若[有人来问]法时,他[唯答一字,但言其无];且[除无]一字 [之余],即完全[无所言说](什么话都不说)。
③计[惟是]之矫乱论,[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义贯:[三者,是人]于定中[谛观其]行阴之[心],当他观见在行阴的异相与灭相之后,仍有生相与住相再生起,即下结论谓一切法[各各]皆住于[有处](一切法有),有妄计其已[因有]宗而[得证]无上道,证一切法有,不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因此若[有人来问]法,彼[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即[无所言说](其他什么话都不说)。
④计[有无]之矫乱论,[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无容]就是无法,[穷]就是追问到底,[诘]就是问。再追问下去就讲不出所以然。无容穷诘,无法追究到答案,你答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在讲什么?所以叫计有无之矫乱论。
义贯:[四者,是人]于定中观察行阴时,因为双观其生处及灭处,故[有无俱见];因为[其]所观[境]之象系分[枝]不齐[故,其心亦乱] 而不一。因此若[有人来问]法于他,他便[答言:]法[亦有,即是亦无](亦灭),以一切有生必归于灭,故有等于无;但是他却又说:[亦无之中不]一定[是亦有],以已灭者不一定更生,所以不一定还有。如是他把[一切]义理及文字全[矫乱]了,令人[无容穷诘]而得到任何明白确定的答案,一切一团混乱。
2结语:堕为外道,经文[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义贯:[由此]自心魔之作祟而邪[计]妄[度],成为[矫乱]道理之[虚]妄、空[无]之言说戏论,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从而[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五]类[外道]的[四]种迷正立邪的[颠倒性]、都是为了求外道[不死]天之果报,不欲给人明确之见解,所作之[矫乱]正知见、周[遍计]度、[虚]妄之[论]。
诠论:此四种矫论,究竟有何过?其过咎为:一、令人思绪不清,堕于无明愚痴。二、令人失去正知见。三、令求法者无所适从。
( 六)计[死后仍有十六相]之邪见。[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无尽流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有相,发心颠倒。]把笔拿起来,[或]旁边编号A,[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色;或彼前缘(就是眼前外色之缘,或彼前缘,眼睛所看到前面这个因缘。)随我回复,云色属我(这是C,这一段是C,底下[或],编号D,);或复我行中相续(这个是D,ABCD有四段,等一下你就知道。),云我在色。]第二,或见我圆,这个[或]的旁边编B。或彼前缘这个[或],旁边编号C。
[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为什么有十六相呢?把这个色、受想~~~排列下去就是十六,刚刚已经编号ABCD了。好!诸位看一遍,或自固身,云色是我,如果是换第二个字,就变成[受]了,或自固身,云受是我;或见我圆,含遍国土,云我有受。C就是或彼前缘,随我回复,云受属我。D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受。那么,[想]也是,就是色、受、想、行。因为这个外道,他的功夫只能到行阴,再底下更微细的第八意识的识阴,他完全冥然不知,茫然不知。所以,他只能讨论色、受、想、行,刚刚编的ABCD,四乘以四就是十六。D或复我依行中相续,云我在色。皆计度言死后有相,如是循环,有十六相。这个依色、受、想、行,色四相、受四相、想四相、行四相,四四十六)。从此或计毕竟烦恼、毕竟菩提,两性并相驱,各不相触。由此计度死后有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六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
义贯:[又]入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持[正]其[心],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进而破想阴;想阴既破,行阴即显现,于是他便在定中[穷]究十二[生类]之生死根[本](行阴),而[观彼]行阴[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故他即[于]彼行阴相续[无尽]之迁[流]相,提早执着。而[生计度]此行阴为诸动之本元[者,是人]从而[坠入死后]仍会再[有]色、受、想等诸阴[相],再从行阴生起之谬见,从而[发心颠倒]。[或自]坚持[固]守此[身]形,而[云]四大之[色是我](此为计色是我)。[或]妄[见我]性[圆]融,[含遍]十方[国土],而[云我]拥[有色](此为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或彼]现[前]所[缘]之色,能[随我](任凭我)[回]旋往[复]运用,而[云色属我](此为计离色是我)。
[或复我]系[依行]阴[中]之迁流[相续]之相而存活,故[云我在色]中(此为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如是等[皆]是虚妄[计度]而[言死后]身虽已死,但我心识仍在,故仍[有]我[相]在。[如是]之论说[循环]往复,共[有十六]种[相。从此或]更转深一层而[计]着[毕竟烦恼]与[毕竟菩提],皆是由有为的行阴之造作而成,因此皆如行阴之无尽。是故真与妄二法之[两性并]驾齐[驱],就是(同时并存),并行而不悖,故[各不相触]、相妨。[由此]自心魔之作祟而邪[计]妄[度死后]仍[有]诸阴相[故],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中,于是[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六]类[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有相],于是成就自[心]魔所造之[颠倒]邪[论]。
(七)八种邪计无相[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从此或计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义贯:[又]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固[凝]定、持[正心]念,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进而破想阴,想阴既破,行阴即显现,于是他便在定中,[穷]究十二[生类]之生死根[本](行阴),而[观彼]行阴的[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七识)。此时,若[于先]前已经[除灭]之[色、受、想]三阴[中]而[生]邪[计]筹[度者],意思是说(谓色受想本有今无,因为他已经进入了行阴,前面已经有的已经被他断除,如今行阴虽现有,将来亦当成无),[是人]便[坠入]外道所计执的[死后]一切法皆归于[无相]之断灭论,则其[发心]遂成为[颠倒]心。此人于定中观[见其]四大之[色灭]之后,则念其身[形无]复[所因](所依);若再[观其想]阴[灭]时,则念其[心无]复[所系];而当他[知其受]阴[灭]时,则计他的色与心[无复连缀]之桥梁,因他以为前三[阴]之[性]既已[销]亡[散]灭了,此行阴[纵]仍[有生理](仍旧存在),然[而]既[无受想]二阴,则此身乃[与草木同]。
又,[此]色受想行四阴之[质](体)纵使[现前]于定中[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阴之[相]可得?[因之](于是)[勘校]经过了确认,覆核确定之后,可下结论说:生前与[死后]四阴之[相]皆[无,如是循环]论证共[有八无相]论。八无相论就是:色、受、想、行,一个是二,所以,加起来是八。既然现前质空,即无修因;而死后质空,便无证果,是故[从此或计涅槃]菩提与[因果,一切]世出世法[皆]系[空]无,[徒有名字],并无实际,一切法[究竟]归于[断灭],遂成为拨无因果之大邪见。这个很可怕的,认为没有因果了!此行者[由此计度死后]一切皆归于空[无故,堕落]于[外道]之恶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七]类[外道]所[立]于[五阴中]计[死后无相,心]魔所成之[颠倒]恶[论]。
(八)八种俱非邪论.[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翻过来,[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这个[有],是指行阴之有。[非有],则是指已灭的前三阴,因为此三阴已经灭了,故成非有。此谓,于已灭之色受想三阴中,相对于现犹存在的行阴之[有],行阴现在讲有,那么前面三阴即成[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行],就是行阴。[无],就是前三阴之无。[不无],即非无,既言[非无]即是有。此谓,于现存的行阴之迁流内,对观于前三阴之[无],则此三阴之[无]并非无,而是有。也就是说:前三阴之[无]这件事是[有]的。[如是循环]:[循环],指循环作观,由后观前,由前观后。(按:此所谓[循环作观],其实就是[绕圈子]。[穷尽阴界]:[阴],指色、受、想、行四阴。[界],界限,范围。)
[八俱非相]:什么叫八俱非相呢?[有][无]二法及[俱][非]排列组合,俱非就是二个非,叫做俱非。有也是非,无也是非,叫做俱非。或是有,这个[俱]就是亦有亦无,[非]就是非有非无。所以,[俱]就是同时存在;[非]就是二个都否定。排列组合即衍成四俱与四非,称为八俱非。此八俱非为:1有、2无、3非有、4非无、5亦有亦无、6非有非无、7非亦有非亦无、8非非有非非无,这对初学佛法来讲,真不知道怎么个解法?这八俱非便成一切外道言说戏论的核心。将来我们会讲到。[立五阴中死后俱非]:谓彼外道即以五阴为题旨,而立众生于死后(其五阴)俱非有非无。(也就是说:人死后,其五阴不是有,也不是无。按:那是什么呢?)说不出所以然。
义贯:[又]入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 固[凝]定、持[正]其[心],不起爱求,故外[魔不]能[得]其[便],乃能增进而破想阴;想阴既破,行阴即显现,因此他以[穷]究十二[生类]之根[本],(行阴),而[观彼]行阴[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之根[元](七识)。但是他却[于行]隐尚[存中,兼] 以[受想]二阴已[灭],而[双计]亦[有]亦[无](于尚存者计有,于已灭者计无),行阴的[自体]之[相]以此有无之互[破],故不能成立;[是人]于是[坠入]外道之[死后]有无[俱非],(非有非无)的妄论,俱非同时,有跟无同时的妄论。从而更[起]种种[颠倒]邪[论]。此人于已灭之[色受想]三阴[中],对[见](对观)行阴之[有]故前三阴成为[非有];而于[行]阴[迁流]之[内],对[观]前三阴之[无]这件事实[不无](此无非无,而是有[无]这件事)[如是循环]对观论证,由后(现在)观前(过去),由前观后,[穷尽]色受想行四[阴]之[界]限,(未完)
(文章转自微信 梵音极乐 2019-04-08)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28:这八俱非便成一切外道言说戏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