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讲解32:须知这五阴五十境本质上并非魔境,而是禅定中各个阶段必经的现象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2-05 22:10 点击 742 次


https://mp.weixin.qq.com/s/DtWFuTKj7xeGmWJXGOnUUw

(点击链接视频同步讲解)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梦到一尊观世音菩萨,十几层楼高,而且他不是画像,是立体的,而且非常的活,是真的一样,玉做的,所有的线条的微细,那个玉是这个世间稀有之宝,你绝对找不到!十几层楼的玉,观音现身。我说:哇!观世音菩萨怎么会这么大,这么高!就发一个大愿要讲《楞严经》,瑞相就显现了!当然因为我们看过《楞严经》,知道五十种阴魔,我们不会被他骗走。我知道说我们发这一念想要利益众生,其实是利益到自己。你今天支持正法,其实也是支持你的法身慧命。今天你牺牲时间来为讲堂做义工,其实最后的果报,是你自己得到。所以来这里当义工,要这样子的观念。我感谢恩师给我这样的因缘!要不然你哪儿修福报呢?要感谢我给你这个因缘才对,不要一直老是觉得说我来跟师父帮忙的啊!这样观念是不对的,来这里是种福田,是为自己好,将来果报是你自己收回去的。所以,你要感谢师父建立这个文殊讲堂,给大家这个因缘,观念要正确。所以来到这个地方,就当作自己的地方,发大心清扫,这个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文殊讲堂!要有这样子的认同度,当作是一体的,这样你再做得怎么苦,你就不感觉累,而且是法喜充满。记得!都是为自己的道业。


    我有一次,那时候刚出家,不太懂事,就去参访广钦老和尚,跟老和尚顶礼,就去问他,去跟老和尚顶礼,老和尚不太理我,然后跟他顶礼说:请示老和尚开示!他问我说你为什么要出家?我就跟他讲说替佛做做事情啊,为佛教做做事情啊,替佛菩萨做一点事啊!他就说:啊!替佛做点事,佛要你泡茶吗?还是扫地?为你自己做的!意思就是搞不清楚状况,我听了:嗯!真的是大悟的人,就是不太一样,每一句话都是一针见血的告诉你。万法回归自性,原来我们出家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众生,我们所付出去的,原来获得到的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自已。所以,诸位义工要有很清楚的观念,来这里要有感恩的心,所有的付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道业、果报,你还是自己得到。


    义贯:[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穷诸行]阴之相已达于[空,已灭]七识迁流[生灭],而尽行阴。行阴(七识)既尽已,识阴(八识)即得显现。然[而]此人[于]识阴[寂灭]之性、真[精妙]明则尚[未圆]满,仍为识阴所覆。此时行者[若于]识体所现湛然之相计为[圆]满[常]住,又观见识阴能持身令不散坏,因而欲以种种方法来坚[固]此无常之[身]令得[常住]不坏,令[同于精]湛[圆]明之识阴,恒久[长]生而[不倾逝],成为长生不死之长寿仙人。若于此计着而[生]殊[胜]之理[解者](觉得非常殊胜),[是人则堕]于[贪非]可[贪]之计[执]。如是来世即感得[诸]长寿仙如[阿斯陀]等,[求长命]不死[者成其伴侣],与其同类;以此计着而[迷]失[佛菩提],并[亡失]正[知见]入邪知、邪见、邪行。[是名]于定中识阴所现之[第七]境,系[执著]识阴为受[命]之根[元,立]视若坚[固]实乃幻[妄]之色身,这个色身是幻化出来的假相,贪着不得,一定要死的!以及显现圆常相之识阴为[因]心,于是[趣]向[长]恋尘[劳]之[果]报,[违]悖[远]离[圆通]正道,[背涅槃城]而行,当[生]于[妄]冀[延]长无量寿命之凡外[种]性。


    ⑻堕[真非真]之邪执—生天魔种。[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这个[媛]是美女),恣纵其心;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吒枳迦罗]:[吒枳],梵文taki,爱染。[迦罗],作、能作,所作。合称爱染所作,为天魔之异名。义谓天魔以一切世间皆爱染之所作,而爱染本身即是能作、能生一切法,此人以此知见,是故放恣自己于五欲之境,而无所忌惮。就是纵欲主义者。


    义贯:[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穷诸行]阴相已达于[空,已灭]七识迁流[生灭],而尽行阴;行阴(七识)既尽、识阴(八识)即得显现。然[而]彼人[于]识阴之[寂灭]性、真[精妙]明则尚[未圆]满,仍为识阴所覆。此时行者于定中[观]自己受[命]之元(识阴),为与诸有情类[互通](故见一切身命都是以识阴为本),[却留]住不舍世间的[尘劳](以诸识离尘无体),只[恐其销]亡净[尽],则我之身命便无所依托。此行者[便于此际]现[坐莲华]台之[宫]殿,并[广化七珍]宝物,[多增宝媛,恣纵其心]于五欲乐,以为是在受最胜之妙乐。若于此邪行而[生圣解者](觉得十分殊胜),[是人则堕]妄以业识命元为[真]常、其实亦[无真]之计[执]。于是来世感得[吒枳迦罗](天魔爱染所作)[成其伴侣]与其同类;以致[迷]失[佛菩提,亡失]正[知见],堕于邪知、邪见、邪行。[是名]于定中识阴所现之[第八]境,谓于定中[发邪思]纵欲以为[因]心,且[立炽]盛之[尘]劳爱染以为[果]觉,遂[违]悖[远]离[圆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当[生]于[天魔种]性之中。


    ⑼堕[定性声闻]之计执—生缠空种。缠就是永远缠于偏空的声闻种性,就是证得了空性,断了我执,可是就不想再进一步。什么叫定性?他已经固定了,你改变不了他,没有办法回小向大。小乘,他就是固定了,叫做定性声闻。你改变不了他,没有办法让他回小向大,叫做定性声闻。[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惟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这个就是四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声闻。诸无闻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九,圆精应心,成趣寂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缠空种。]只要你没有办法趣向于无上大菩提,都是被佛所呵叱的,包括定性声闻,佛也是呵叱。


    义贯:[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穷诸行]阴之相,已达于[空,已灭]七识迁流[生灭],而尽行阴;其行阴既尽已,识阴便得显露。然[而]彼人[于]识阴[寂灭]之性、真[精妙]明则尚[未圆]满,仍为识阴所覆。此时行者[于命]元之由绪,已达了然[明]白[中]乃至能[分别]凡圣、分段变易之[精粗,疏]通[决]择圣道、外道之[真伪]。由观世间一切皆为[因果相酬],故起大厌离,于是一切修行[唯求]真[感]实[应],俾得证实际,速出三界,遂[背]于一乘实相[清净]之[道],一心只求[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就是见一切世间都是苦。[断集],[集]就是贪嗔痴,集合贪嗔痴,就会生死,就是苦,这是断集。[证灭],这个[灭]就是寂灭,就是涅槃的意思。[修道]就是修八正道、八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一旦得[居]于[灭]谛之证[已],即停[休,更不前进]求大菩提,自谓所作已办,生死已尽。彼人若于此[生胜解者,是人则堕]于不能回小向大、沉空滞寂之[定性声闻],是为钝阿罗汉。若如是者,即[诸无闻]慧之比丘[僧],如四禅天之无闻比丘,以及诸[增上慢者],便[成其伴侣],与其同类。彼以如是计执故,不但[迷]失[佛]果[菩提],并且[亡失]佛[知见],堕声闻知见。[是名]于定中识阴所现之[第九]境,乃[圆]满易粗为[精]以求速[应]为因[心,成]就沉空[趣寂]之定性小[果,违]悖[远]离[圆通]大道,[背]于无上[涅槃城]而行,当[生]于永[缠]于偏[空],偏空就是不究竟的空,只断我空,没有断法空。无一乘志之定性声闻[种]性中。这是被佛所呵叱的,要求佛道,就要求究竟大菩提果。


    ⑽堕[定性辟支佛]之计执—生不化圆种。不化圆种就是不能融化,圆种就是进趣于圆满的种性,生不能融化、进趣圆满的种性,就是固定了,就是辟支佛。只是比阿罗汉更进一步而已,但是不能圆满菩提。[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清净觉明发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进。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定性辟支。诸缘独伦([缘]就是缘觉,[独]就是独觉。生在有佛世叫做缘觉,生在无佛世,没有佛教导叫做独觉。统统是修十二因缘,但是,缘觉就是有碰到佛,独觉就是没有碰到佛。伦就是伦类,这一类的。诸缘独伦就是缘觉还有独觉这一类的)不回心者成其伴侣(不回小向大)。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十,圆觉曶心,成湛明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觉圆明、不化圆种。]


    义贯:[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穷诸行]阴相,已达于[空,已灭]七识迁流[生灭]而尽行阴。其行阴既灭已,识阴即得显露。然[而]彼人[于]识阴[寂灭]之性、真[精妙]明则尚[未圆]满,仍为识阴所覆。此时行者[若于]六根[圆融]一相、互用,诸尘不染之[清净]法体,及照见命元之[觉明]用,[发]心[研]究而得[深妙]之悟,彼人于是[即立]此妙悟之境以为究竟[涅槃,而]于菩提道上[不]再[前进],爰止于化城,不求真如不生灭之地。若于彼所得如是小果而[生胜解者,是人则堕]于不能回小向大,住着灰定境界之[定性辟支]佛乘。因此感得[诸缘]觉及[独]觉[伦](类)[不回心]向大[者,成其伴侣]。彼即以此计执而[迷]失[佛]果[菩提],并且[亡失]佛[知见],堕缘觉知见。[是名]于定中识阴所现之[第十]境,以[圆]遍诸类、[觉]知通[吻]为因[心,成]就识阴寂[湛]与[明]彻之小[果](独觉果或缘觉果),[违]悖[远]离[圆通]大道,[背]于无上[涅槃城]而行,当[生]于缘[觉]或独觉、妄计所悟理已[圆]所证智已[明,不]能融[化]透过所悟无常,而进趣真常之[圆]觉[种]性。


    这诠论很重要,识阴十境中,前八境皆是以计着阴境,而堕于外道、凡夫之境界,因而成其魔事。最后二境,则是堕于声闻、辟支佛。《楞严经正脉》中亦载有人问:声闻、辟支佛也是内教的正乘,号为出世小圣,今为何亦列为魔数?今尝试答之:首先须先弄清楚,识阴十境,并不一定都非是魔事不可,魔与非魔,但在自心计执与否。若自心计执,不但识阴十境会成为魔境,连全部五阴的五十境,乃至于诸法万境,在在皆可能成为魔境。反之,若自心不计着,则法法本如,莫说识阴最后二境不会成为魔境,即五阴之五十境,亦皆不成魔境。故经中前面分明说:[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第二须知道的是:这五阴五十境,本质上并非[魔境],而是禅定中各个阶段[必经的现象]。


    如同考试,过得了关的,考试便及格了,即于无上菩提得以上上升进,由秀才、举人而进士,由小学、初中、高中、而学士、硕士、博士。若考试不及格,即是落第。因此若透不过[魔考],即落于凡、外、邪、小等境界,不能再向上增进,这种情况,我们即称之为魔事,为魔所阴挠、沮坏。第三,所谓[魔事],即是若有人发心修无上菩提,他就来阻扰你的好事,广作留难,令你于无上菩提道或延宕、或退堕、或放弃、或违反、或破坏。简言之,即不让你轻易成就,或不让你顺利成就无上菩提。纵使他不能完全破坏你,也要设法阻挠你,或让你退而求其次,或让你退堕(如退为小乘),或让你败坏(如退为凡夫、乃至外道)。


    《大智度论》说:[退堕声闻、缘觉是菩萨魔事。]何以故?经菩萨若退大菩提心,不求无上菩提,而转求声闻缘觉,成为自了汉,则菩萨不能成佛,因此不能广度众生。众生不得广度,即长处轮回,永在魔数之中,永为魔所宰制,魔民昌盛,魔力增长。是故菩萨若退堕小乘,魔即大欢喜。至于其他修行人,若堕为凡夫、或外道、邪道,也同样是堕进魔数之中,因而成魔伴党,增魔势力。因此《华严经》亦说:若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一切所修皆成为魔业。亦是此义。所以,修行就是八个字:发菩提心,提起正念。


    问:[魔为何要坏人修行?


    答:[有三个原因,魔要坏人修行:一、以嫉妒故:魔以自心邪,不能修行无上菩提道,出离生死,因而嫉妒他人修行。故须知嫉妒心重的人,即易与魔心相应,易成魔事。诸位[男众]特别小心!且一切恶心中,以嫉妒心之破坏力最强大,嫉妒就是不耐他荣,别人比我们强,比我们优,我们就受不了。别人有成就,他就受不了了!甚至大于嗔恨心,因为嫉妒心即同魔心。诸位务必要改过自新。


    二、魔王以无明贪爱故,计我我所,执下界众生为其所有、或为其所生,是其臣民,故绝对不许其臣民超越其境,出于魔掌。若大家都修如来正法,而得出生死、成就菩提,则魔的子民及魔之领土、势力,便即缩小、减少。魔王如何能坐视此等事发生,而不大兴魔军来[剿除]、[弥平]这种[叛民]?当魔王兴兵或派魔军、魔使来[剿乱]时,两造交接所发生的种种现象、或幻相,我们便称之为[魔事]、或者[魔境]。倘若行者于此等现象,能够持心不动,于彼一切魔所显现之顺逆境界,尽皆不贪、不取、不计、不惑、不随,则魔之计谋便不能得逞,于是魔之意志便受挫折(frustrated),我们便把这现象称为[破魔],或[降伏魔军](不是要真的把魔军杀死,才称为降魔)以此因缘,若有人正修菩提,欲出轮回,魔必定以种种方便来扰乱或作留难,这也可说是魔王身为统治者,维护其治下[领土]或国度,必须履行的[责任],不足为怪。]


    三、所谓魔事,以密教的观点来看,其实是诸魔护持如来正法的一种方式:为护如来正法,令究竟清净,故诸天鬼神常现作魔事,作种种障难,为了不令发心不正、修行不勤、心中仍有深重贪爱、以及邪妄染污的行者轻易过关。必须是发心纯正、广大、无私、福智勇双全俱修成就之人,方得通过。因此,一般所谓的魔事,其实以更宏观的立场来看,应称为[魔考],也就是修行者应[无上菩提]的考试。而种种魔境就是种种魔考,作为种种阶段的[成果验收],也可说是一种[品管],不能令滥竽得以充数,蒙混过关,如是于佛果菩提的清净庄严,才能[品质保证]。否则不发心的、假装发心的、虚伪的、贪染的、懈怠放逸的破铜烂铁都得证菩提,那怎么行呢?因此诸魔可谓是[以不同的方式在护持正法],是如来正法的考试官、是菩提海关的检验官,要入如来境,必须先通过他这一关。也就是有如小说中的[少林十八铜人巷],过得了这一关,你的武术就了出师了,便可出山去行侠仗义、度化众生。


     又,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天龙鬼神,在此虽说是魔,而诸经典中也常说他们都是佛教的护法,包括两尊魔王:欲界天魔王、及色界摩醯首罗天王,也都是佛教最大的护法,连本经前面佛在重诵楞严咒后,各天王、天众、八部鬼神、乃至金刚明王也都发愿护持正法。这不是令人很纳闷吗?前面刚说要全心护持正法,现在却又拼命扰乱正法修行人,作种种[魔事],岂不是矛盾冲突?不会,当知他们所现的[魔事],正是他们仔细、努力地在护法,为佛正法[把关],也是在验收你候选的成绩—为你的修行作[体检],好让你知道你的修行有哪些缺失、或不圆满之处。因此,换言之,他们所作的[魔事]即是[佛事]!也是依于此义,故本经稍后亦有此偈:[佛界如、魔界如、一如无二如。]其实万法皆如,无佛无魔。其义如是。


    是故若心正、行正,即转魔事为佛事;若心不正,行不正,即转佛事为魔事。诸天鬼神灵明,任何人都蒙混不过的,修行成败,也都不是偶然的。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最后应提的是:若行者自心正,则这些诸天鬼神不但不会化作诸魔来破坏你修行,反而会依其本愿来护持你,而不让恶人、恶鬼神来扰乱你修行—当然,在重要关口的[段考]或[期末考],乃至[毕业考]等大小[魔考]还是会有的!此点不能不知。


    四、结语:迷则成害,嘱令保护。[阿难,如是十种禅那,中涂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满足证,皆是识阴用心交互,故生斯位。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现前,各以所爱先习迷心,而自休息,将为毕竟所归宁地。自言满足无上菩提,大妄语成。外道邪魔,所感业终,堕无间狱。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绥]就是平安,[哀]就是悲愍),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无令见魔自作沈孽]:[见魔],识阴的前七境是[见],第八境则[见]与[爱]皆俱。第九、第十境为二乘,于三界内之[见、爱]虽尽,而三界外之见爱犹存。其于涅槃,则迷于真境而执相似。于谛理则厌有着空,不达法空,但求自利等,这些都是二乘的分别见。若彻见诸法本不生,则一切诸见之魔自寝。[自作沉孽],沉孽而言自作者,显非外魔来扰,乃是自心中之见魔所自作。就是知见又立知。


    义贯:[阿难,如是十种]于行阴尽后之[禅那]修习中,识阴将尽未尽之[中涂成]八种[狂],因而堕于凡、外、邪、魔境界,或如最后二种,[因依]自心[迷惑],而[于]实[未]满[足中生满足证]之妄觉,遂堕于定性二乘;凡此[皆]非外魔所为,而[是]自心之心魔于[识阴]将破未破之际,[用心]不纯正,以致正心与妄念[交互]陵替,[故生斯]十[位]之境。前八境之[众生]冥[顽迷]惑,[不自忖量,逢此]等境界[现前],即[各以所爱]而执取自[先]世以来,宿[习迷]暗之[心,所以,这个薰习很重要,堕外道也是根据生生世世所薰习的知见,而作知解。而自]以为已到可[休]止将[息]、安心立命之处,且[将]其视[为毕竟所归]依、得永安[宁]之[地];遂[自言]已[满足无上菩提],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大妄语]罪于焉[成]立。前八种[外道邪魔所感]有漏禅福之人其[业]报[终]了,必[堕无间]地[狱]。


    至于最后二境之堕于定性[声闻、缘觉]者,则于无上菩提[不成增进],永闭化城之中,不达宝所。[汝等]须[存]大悲救世之[心,秉]持[如来][觉地之[道,将此] 辨魔[法门,于我灭]度之[后,传示]于[末]法之[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中途成狂及退堕等十种差别之[义;无令]自心邪[见]妄见之[魔,自作沈]溺之障[孽,保绥]三昧行人[哀救]正修佛子,[销]除[息]灭诸颠倒分别见爱等[邪]见之[缘],令障尽理现,俾[令其身心入]于[佛知]佛[见]之境界,[从]开[始]以迄于[成就],中途皆[不遭歧路]阻隔。[如是]深奥微妙的五阴辨魔之[法门],乃[先]前[过去世恒沙劫中]之[微尘]沙数[如来],皆是[乘此]辨魔法门,而得破内外魔境,因而[心开]证悟,方[得无上道]。


    我们之所以把五十种阴魔详尽的讲解,最主要的是因为末法时期的乱象特别的昌盛,末法时期众生福报不够,可怜、可悲,也很可愍!所以,我们把五十种阴魔,用比较详尽的来解说。因为现在是讲大纲,如果我们要讲到五十种阴魔,再整理成VCD或DVD,三年后才有办法!为了让佛弟子在刚刚看到我们《楞严经》的目次,就是大纲就能够受益,所以我们愿意花一点时间,来把五十种阴魔详尽的讲一遍。现在要灌输非常重要的唯识学的观念,诸位要注意听,这个八识和本性,到底怎么个变化来的?要了解唯识的三能变。第一能变就是把清净本性一念不觉,化作第八意识,也就是动念,这个是非常微细的。(未完)






(文章转自 微信 梵音极乐  2019-04-12)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32:须知这五阴五十境本质上并非魔境,而是禅定中各个阶段必经的现象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