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
(点击链接视频同步讲解)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知道此身必坏、此身必死,把我们这个小我,牺牲奉献成大我。把这个小我的执着心放开来像宇宙,你尽管舍,佛不亏待你,释迦牟尼佛的用心就是这样子。你尽管舍,身心世界尽管舍,世尊从不亏待一个可施舍的人。为什么?舍,福就到,不过舍的大前提要有智慧。
很多人都冒用师父的名字,在台湾也是,有的人来文殊讲堂,拿了几本书到北部去,他说这个就是慧律法师写的书,你要不要助印呢?他一看真是慧律法师也是文殊讲堂印的,深信不疑就拿了五千!一句话就骗了人家五千块!看起来大家都在学佛,有的为什么用佛弟子之名来敛财呢?讲得很好听啊!以前也有个男众居士,到讲堂来,看来都认真在听经,可是到处跟人家化缘,说要印经,要印经我们讲堂本身就在印啊!可是他不是,他从中间慢慢私下的运作。本来开始他很虔诚,每天都来听经,后来那个拿去的钱,不晓得拿到哪里去,印经有啊!拿一本给你,你助印一百本,钱有没有拿去印书不知道,只拿到一本、两本。后来我们就严禁这个居士来讲堂听经,到现在我都记得他!只要来我这里化缘的,我永远记得你(开个玩笑),真的,我记忆很强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不能用一个[佛弟子]来这边搞钱,这样子不好。你的发心不正,将来会落入魔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此五阴迷之则凡,悟之则圣皆不出此。凡修定者,苟能于是,用金刚观智,荡涤空有(之妄)情计(度),扫除断常(之)知见,了一真之本具,一真就是绝对,绝对的清净心。为什么讲绝对?就是不能用相对的角度去理解它。达诸妄以本空,则其五阴妄想之心,当体清净,即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矣!]善哉斯言。
泰国的高僧讲了一句话,很中肯,也很受用,他说:人是一块会腐烂的肉!这个定义听起来有一点奇怪,但是你认真的思惟,它确是如此,我们这个色身就象一块肉,一块会腐烂的肉!佛在《阿含经》有这样一段因缘,有的佛弟子长了肿瘤,他就痛!现在更多了,甲状腺癌、什么肿瘤,乳腺癌、胸腔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膀胱癌、子宫颈癌、骨癌,没有一处不是癌。他那个肿瘤痛,旁边这个健康的比丘就说:世尊!他很痛苦!世尊说:一切的比丘都应当观照,我们全部这个色身,就是一大块的肿瘤!这个比丘、大家恍然大悟,喔!原来如此,原来我们这是一颗会痛的肿瘤,打哪里、撞哪里,哪里痛,打头头痛、打手手痛、打脚脚痛、撞肚子肚子痛,撞腰腰挺不直、腰断掉!撞哪里,哪里瘀青、痛、骨头断,佛陀说我们全身就是一个大肿瘤!不一定说是子宫肿瘤那么一点点,我们这个色身就是一个大肿瘤,每天都在痛,每天都在流不净,每天都在痛苦。
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老子讲:我们有这个大的祸患,正因为我们有这个色身。所以我们过得很痛苦,没有一种事情不痛苦,不但身体的病苦,心还烦得不得了!为了人情世故。所以很可怜。科学家讲,我们这个色身,如果把它火化,火化以后当成肥料,价值多少钱呢?二块八毛钱!也就是一个人死了以后,把这个骨灰当成肥料,用来种树、种菜,它只值二块八!我们大人二块八,小孩子还价值不到二块八!人有没有悲哀?活着的时候可以干到主席、总统,国家最高的领导,死了以后,剩下二块八!比一个猪头、猪脚、鸡蛋(现在三块)还不如!悲哀吧!是不是?所以说我们提早醒过来,不要再睡觉了,赶快醒过来,不要争这个没有任何意义,对生死一点帮忙都没有的事情。
四、五阴各自之边际。经文[汝今欲知因界浅深: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意思就是说[色]就是有形相的,这里的[空]是指虚空。一切的色法跟虚空,都列在色的边际)惟触及离,(触是接近。譬如说你接近这个皮肤,用东西扎有感触,碰触到;离就没有感受了,譬如说你用一支针扎就是触,针拔起来就是离)是受边际(边际就是范畴、范围,列在这个范围里面);惟记与妄是想边际(我们有记忆,但是有时候会忘记,这个是在想的范畴里面,想的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就是灭了又生,生了又灭,就是生灭,这个就是行阴的讨论的范围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因界浅深]:谓五阴的因界边际之浅深。[惟色与空是色边际]:[色]就是有相之色。[空]就是无相之空。[边际]者,即范畴之义。此谓,有相的色与无相的空,皆是色阴的范畴,因为色与空皆是色阴所摄,故并非[达于无色]就是修到了[色阴已尽],而是要[并空亦尽](连空的妄想都尽),才可说达到[色阴尽]。(因为依于本经了义,[色阴]是包含了色与空—色与空二者皆是色阴妄想所摄,故空并非在色阴妄想之外。)那么在这个《楞严经》里面,[空]是指虚空,他这里是指你把这个色空掉,那个空也要把它放下。[惟触及离]:[触],取着。[离],厌舍。忻与厌皆是受阴的范围。忻跟厌就是你的情绪变化,[忻]就是喜悦的心。所以记得,要起喜悦的心。佛陀说:一切功德,来自一颗欢喜的心。讲得真是好!你一切的功德,要来自一颗什么心呢?一颗欢喜的心。
譬如说:我叫你推广《楞严经》,你没有钱就不要装啊,不需要去跟人家借钱来助印啊,不需要这样,佛陀不允许这样子的。我的意思是说,你食衣住行都够了,不增加你的负担,发欢喜心。一切功德来自一颗欢喜的心、喜悦的心。你没有喜悦,勉强自己来做功德,这样不好,三餐都不济了,不需要这样子。如果你很有钱,经济真的是很好,却拿不出来,那真的是很吝啬!回去要照照镜子,为什么佛陀都可以把他的王位放下、江山放下、妻儿统统放下去修行,而你一个几块钱都放不下,好好笑是不是?心境怎么会差这么多呢?
故并非厌离、或无触便已达到受阴尽。[惟记与妄]:[记],有念。[忘],无念。有念与无念皆是想阴的范畴。是故并非达到[无念]即是想阴灭。意思就是说:就是你忘记了,没有想,那个还是想阴的范围。[惟灭与生]:[灭],定心之细行。[生],散心之粗行。由于细心的灭相及粗心的生相,心有定可以把这些烦恼伏下来,就是定。定心之细行,他了解粗糙的微细放下,定心。但是,微细的生灭还在,烦恼又生起来。[生]就是散心之粗行。由于细心的灭相及粗心的生相,都是在行阴的范畴之内,故并非只要达到细心的灭相即是行阴灭。[湛入合湛]:[湛入],湛然而有所入。[合湛],无所入而合于湛然。此二者皆是识阴的范畴,故并非只要入于湛然即是识阴灭。
义贯:阿难,[汝今]所[欲知]的五阴的[因界]边际之[浅深]者为:[惟]有相之[色与]无相之[空]皆[是色]阴之[边际](范畴);[惟]取着之[触及]厌舍之[离]皆[是]在[受]阴之[边际]内;[惟]有念之[记]忆[与]无念之[忘]失皆[是]在[想]阴之[边际]中;[惟]定心细行之[灭与]散心粗行之[生]皆[是]在[行]阴之[边际]中;[湛]然而有所[入]与无所入二者相泯[合]之[湛]然,皆[归]属于[识]阴之[边际]中。
五、灭除五阴之顿渐---理为顿悟,事非顿除。按照道理来讲,清净心大家都知道,四大本空,五阴无我,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要彻底的开采如来藏性,则一定要慢慢慢慢一步一步学习放下,事非顿除,这色受想行识要一步一步来。[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生起是从微细的识而有,但是要放下呢?这个[灭]是要放下,不是要把色法灭掉。要放下,从这个色阴放下。你的受阴,种种的感受放下。第三个放,种种的妄想、记忆,美好的记忆、痛苦的记忆要放下。第四个要放下的,只要是生灭,你统统要放下,车子是生灭、金钱是生灭、美女、俊男、老人、小孩统统生灭,统统要放下。识阴就浊微细的分别心,统统要放下,一步一步这样放)理则顿悟,(理就是四大本空,五阴无我)乘悟并销;(这个要连接起来的意思就是说乘此开悟之力,一并销除,四大本空。理念知道了,理则顿悟,顿悟到一切法无生,可是习气还在,不是顿悟就解决问题了,开悟还不能解决事情,开悟只是理知道而已,习气还要慢慢断啊!乘悟并销,乘此开悟之力,一并销除)事非顿除,(就事相,事相就是习气,种子习气、烦恼,微细的烦恼,一下子除不掉)因次第尽。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劫波巾就是夜摩天的天人,供养佛陀的一条巾,在一条巾打六个结,表示六根。眼睛看到色相,不舒服的,心就打结;耳朵听到不舒服的音声,谩骂的音声、毁谤的音声,心又打结,每天都要顺着自己的习气,讲一句也不行、骂一句也不行、劝一句也不行,内心敏感的不得了。二六时中,心都打结!就是听经闻法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有办法,愈学有时候愈糟糕!为什么?没有釜底抽薪的解决问题啊!学佛变成一个包装、一个表相。说啊!我是佛弟子,再来内心的微细烦恼不管它。所以学佛了十年,没什么长进。二十年也没什么长进,赞唱得很好,经诵得很顺,佛念得很多,烦恼却不断,大有人在!)何所不明,再此诣问?]你还有哪里不懂的,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再一次问呢?前面已经解释过了。
注释:[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五阴生起时,是先从识阴而有;但要灭时,却须先灭色阴。亦即,生时从细向粗,灭时则从粗向细。所以这个要画双红线,这个就是修行的蓝本。意思就是你平常粗的都放不下,现在看什么统统执着,临命终怎么办?临命终连那个细的统统要放呢!怎么来得及?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犹如穿衣与脱衣,穿时先穿内衣,脱时则须先脱外衣。[理则顿悟]:理上则为顿悟,因为悟实无次第。亦即,要悟即是一时顿悟,并非慢慢地悟。[乘悟并销]:若一念心开,见真如本性,则乘此开悟之力,五阴的五重妄想即一并销除,知道万法、五阴就是空,此即是见道位。还要慢慢的断这个习气种子,这个可就难了!
佛弟子你会发现说,当我们落实到修行的时候,碰到逆境,当我们很生气的时候,我们一样控制不住,不说几句就是不舒服!众生就是这样子。[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然而事相上则非可一时顿除,必须以次第修断而尽。譬如脱衣入浴,一次只能脱一件,不可能一时内外褪尽。《楞严经正脉》云:[如暗夜惊杌(wù这个[杌]就是无枝之树,就是光秃秃的一棵树,但是没有树枝)为鬼(以为无枝之树为鬼,因而惊慌)奔驰(到)荒越(荒郊野外),看到鬼就跑了。一旦被人说破,那是一颗树,不是鬼!鬼想全消。]但是要回来,还得慢慢慢慢走回来。这就是理可顿悟,乘悟并销亿劫颠倒想的例子。
[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者,《正脉》又云:[如鬼想虽以(已)全消,驰途岂能遽返?没办法一下子就跑回来,跑到原来的地方,因为跑得够远了!我们也是,无量劫来迷得太远了,要恢复如来藏性,还得下一番功夫。(惊迷中所跑过的路,怎能一下就回得来?)要须历返前途,方归旧处矣。][劫波巾结]:[劫波巾],劫波罗天(夜摩天)所奉于如来之华巾。此事为如来在前面第五章中所开示者,以明六根解结。于彼经文中阿难亦说:[是结本以次第绾(wǎn)生,[绾]就是打结。今日当须次第而解。
义贯:[此五阴]之根[元]乃由[重叠]而[生起],其[生]时最先为[因识]阴而[有],然其[灭]则须[从色]阴先[除]。于[理]上[则]为[顿悟],以悟无次第,一念心开,[乘]此开[悟]之力,即五重妄想(亿劫颠倒想)一[并]皆得[销]除。然而[事]上则[非]可[顿除],须[因](以)[次第]修断而[尽。我已示汝劫波]罗天所奉拭[巾]之解[结]法,六解一亡(六结既解,一巾之名亦亡),就是亦无。六个结打开了,那么一巾之名也没有。汝尚[何所不明,再此诣问?]
诠论很重要!阿难再问顿渐之意,盖恐末世狂徒,以为只须顿悟即可,不须渐修,就是放纵习气,以为是得大自在。任凭习气发展,以为得大解脱,不知道要按部就班来。而落于狂解及狂禅、狂密,坏无上法,自害害他。为诫众生勿落于此,特再请示世尊,实系阿难之大慈心故也。今天末法时期,狂禅、狂密的多得不得了!
第二节、结劝传示未来
这一段太重要了!你看到这一段就会很安慰,我们从出生到现在,活了几十年,造了多少业?起过多少贪嗔痴?不小心踩死过多少蚂蚁?吃过多少鸡、鸭?犯过多少杀盗淫妄酒?看到这一段,统统可以解决、可以忏悔、可以弥补,只要你肯!经文[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不需要再恋栈这个三界了)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微尘就是无量无边无数,不可说不可尽,叫做微尘。
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微尘诸佛)承事供养,(供养无量无边的佛,这功德怎么得了?还用七宝,还遍满十方虚空!)心无虚度,(就是真的很虔诚,叫做心无虚度,不是搞假相、搞名搞利,不是这个)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才七钱)舍身(往生以后)犹获转轮王位。(过去有一个众生,才布施给佛七钱,一点点,舍这个果报身以后,下辈子得到了转轮圣王)况复现前虚空既穷,([穷]就是尽,尽虚空的意思)佛土充满(充满了无量的佛国土),皆施珍宝,(表示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尽不可数)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就是曾经犯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十波罗夷(犯菩萨戒,十种重罪。犯了四重、菩萨的十重,[波罗夷]就是弃,犯了这十重就是放弃),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因为他犯了重罪,要下十方阿鼻地狱,一瞬间)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因为犯了重罪,十方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去受苦,你只要有因缘。还得碰到大因缘呢!)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末劫就是我们,佛入灭以后,佛距离我们今天二千五百多年了,我们还有幸能够听到《楞严经》)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诸位你想想看,你碰不到这个因缘,你想做功德做不到,现在做功德的因缘到了,讲堂的居士、法师也发心,不简单)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所以,诸供养中,以法供养为最。因此诸位法师、护法居士要掌握这一次的因缘。并不是说我昨天举了一套二百块,那只是一个比喻。其实我们要印《楞严经》,做这个VCD或DVD,你五百也好,一千也好,没有一定。做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有参与随喜,可以来到101室,请一套、二套、三套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要去推广、散播出去,给无量无边的众生受益。如果你想忏悔灭罪,或者是你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想要做功德,因缘来了。欲令正法重现,当推首楞严大经,不作第二想。这一部大经是第一大功德!)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令识虚妄]:[识],识知。谓令他们皆识得五阴体性乃属虚妄。我们秉承着父母的因缘来转世投胎,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趋向于死亡。换句话说,人一出生,就是注定要死亡!所以你家多生一个人,不用庆贺,因为你家就是多一个死人,这一定的道理。[深厌自生]:[深厌],深切的厌离心。[自生],自然生起。哎呀!这个色身太苦了。[知有涅槃]:还有一个清净的涅槃。确知本有不生不灭的无上大涅槃。[不恋三界]:[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若教人勿迷恋三界,出离三界生死苦难的,即是佛菩萨、是善知识。反之,若教人贪恋三界生死的,即是邪魔、是恶知识。因此,行者若依佛所教而奉行之,则连色界、无色界的长劫天寿、天福,乃至二乘的有余涅槃都不迷惑了,更何况还会去贪恋此杂染多难的欲界人间,而妄计贪着人间有净土,令人贪恋世间,永受沉沦,堕魔邪网。[昔有众生施佛七钱]:此即无灭尊者,亦即阿那律尊者(见《达磨显宗论》)
[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这一段太重要了!佛语谛实,决定不虚。佛无妄语。然末世众生信根微薄,许多人虽研究佛经,但常不信。尤其是依其凡夫心量,以有限的五根、五识,用世间学术、半科学性的(Semi-Scientific)[考据],而妄言:此是伪经,说《楞严经》是伪经,彼是真经,哪一部经又是真经。或依凡夫心量,而说如来所说法,如三界六道、地狱、饿鬼都是因为佛[很聪明],想出这样的[比喻]、[象征]、[表法],来[哄]我们修行,或令我们因害怕而不敢造恶!如是以凡忖圣,自以为是,其实皆犯了谤佛、谤法、谤经,而不自知!须知佛不妄语,不要说佛不妄语,即使连菩萨、阿罗汉、小乘四双八辈圣人,甚至好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佛的在家出家已受戒、虽未入圣位的持戒弟子,也不会轻犯妄语戒,更何况是佛?
故为佛弟子,第一首要之务为:必须确定[佛不妄语]、[佛语谛实,决定不虚]。又,从理上来看,[妄语]是属于烦恼之一(在五位百法中,我们已经讲过《百法明门论》了。属于二十随烦恼中的[诳]心所),此烦恼连小乘圣人都已断了,更何况是佛?又,佛若自妄语诳人,则佛自犯戒、有烦恼杂染心,不但不能证清净法身,三业清净,便连阿罗汉、或小乘圣人都不如,甚至连受五戒的在家居士也比不上,这如何是佛?是故须知,佛定无妄语。又,有人邪妄、不正知,而说有时候妄语也是一种[方便]。或说:那是[方便妄语]。其实那是错解了[方便]一词。须知[方便]即是好方法,梵语为[沤和俱舍罗],或简称[沤和],那是大菩萨入地以上,乃至八地菩萨才有的[度生智慧],故[沤和俱舍罗]又译为[方便胜智],即依于大悲本怀,能以无量好方法、妙法门,引摄众生入菩提道,教授众生修行菩提,乃至成正觉,这才叫佛所说的[正方便],反之即是[邪方便]。
所以,须知[方便]并非[随便],绝非打妄语的同义词,更非破戒、犯戒的合理化藉口。又,佛经上更无[方便妄语]一词,那是末世愚人杜撰出来的,作为毁犯的挡箭牌,如是掩耳盗铃便以为无犯。又,末世众生,道心浅薄,一遇欲境现前,辄说:[方便方便么!]于是便堂而皇之地毁犯戒律,乃至对于一切毁犯,都称为[方便],(未完)
(文章转自微信梵音极乐 2019-04-18 )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38:一切功德来自一颗欢喜的心、喜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