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总论(义贯绪论) 17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翻过来,36页,(义贯原文)第5.修三昧莫退心,行者修三昧时,若碰到世法或出世法有所不顺、挫折、或打扰,乃至横逆、恼乱,或于法上值遇困难、障碍时,切莫起退切之意。在这种时候,有些人就会以“无所得”之理来宽慰自己,进而用来逃避当前的困境;如是逃避已,便觉得如释重负一般,然而却中止修行,废本所修。须知,这便是所谓的“退心”、放弃、向困难投降,亦即是懈怠、放逸之徵(征)。因此,这可说是“未战先降”,并非真的“看的开”,亦非“一切放下”之真义。这实是前进受挫时,心里暗中为自己开脱的自慰之词,即是合理化的藉口——心行微妙,能自诳惑,慎之慎之(不要被自己的妄心骗了)!
行者修三昧的时候,若碰到世法或出世法有所不顺,这一段特别给出家、在家打一个强心剂,无论如何,不能退道心,退道心很可惜!行者修三昧正定的时候,如果碰到世间法种种的逆境,男朋友不要你了、老公不爱你了、老婆跑掉了、没钱了,当然这个很苦恼了;种种的不顺,或者是出世法有所不顺;为什么不顺呢?因为他没悟,没悟啊!
我看了这个徒弟,跑到外面去参,参了以后,又跑回来佛兴寺;跑回来佛兴寺又跑出去,又跑回来!他的上人是慧律法师,我讲的法,他从来不听,他去外面一直想要找出一个什么样的善知识,不知道清净心、自己自性就是善知识。跑到外面好几次,上次去开会,咦?又回来了!我说:法X师!喔!我们又见面了,你又回来了!师父啊!我业障很重,都到处跑,我现在回来安住了!最近又跑掉了!你看看,一个这么简单的“安住”,没办法!没办法就是没办法!他一直拼命的想要修行,一直往外冲,一直想要冲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一直想要把它修出一种东西出来,他不晓得这样叫做错误的方向。歇即是菩提,往外冲,怎么找得到修行的根本?要往内嘛,佛教讲的内观、内观嘛!是不是?自己清净自性就是大善知识嘛,清净自性没有开采出来,你往哪里冲呢?所以,这个也是论各人的因缘和业力呢!这个还不能怪他啦!是不是?
底下说:有所不顺,或者是挫折、或者是打扰、乃至横逆、恼乱,或於法上值遇困难、障碍的时候,切莫起退却之意。千万不要这样子。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就会以“无所得”之理来宽慰自己,反正无所得嘛,我冲来冲去也是冲无所得。可是,不冲就不知道无所得。有的人讲:师父!您在修什么?我说:修“无”啊!他说:“无”须要修吗?我说:不修,你就不知道“无”!他说:师父!这个不是冤枉吗?我说:不经过冤枉,就没有正确,就没有实际。我们的生命当中,一定要过一段错误的日子,一定要经过很大的挫折,然后慢慢的领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慢慢回归到冷静和理性。
我觉得我的一生,就像黄河一样,黄河,长江、黄河,发源在巴颜喀喇山。刚开始的时候,像我年轻的时候,哇!那个精进勇猛啊,脾气也很大!人家打电话来,要请助念,半夜一定到!这样勇猛精进,参加佛七,十三次精进佛七,个性还是很强!就像这个黄河下来,由这个高山下来;因为那时候,脾气难以降伏,那个黄河澎湃的水,波涛汹涌;年轻的个性就是急啊、暴啊、强硬,像黄河的水一样的。那现在师父的心境呢?就已经快入大海,黄河入大海的时候,这个水是平静的,平静的,他心境到那种功夫,心自然平静的。长江发源于高山的时候,也是澎湃啊、水流湍急啊;到要出大海的时候,水流也是平稳的。
所以,一个人生命当中,能进入到融入到整个团体,进入无诤的世界的时候,已经达到无所求、无所得、无所诤的时候,能宽恕一切众生,就表示这个人要进入大海。大海是表示什么?表示我们的彼岸,大般若智慧就要现前了!你看这个人还在斤斤计较,稍微一点小事,一定要攻击、伤害、挑拨离间、是非,这个人连门都没摸到,不可能进入佛的大般若海的领域,不可能的!我现在的心境就是这样子,快进入大海了,也已经进入大海了。
说:师父!那您到什么功夫呢?我告诉你:我今天在这里讲经,明天说一句......当然是开玩笑的话啦!所有法师统统离开我,我自己惭愧,无德无能,所以,出家众跑到一个都没有,我不怪你们,我好好的反省,我无德无能,所以,留不住徒弟,你们走吧!我绝对不会动念。明天所有的居士;当然明天没课啦。下个礼拜,一个都没来,那就接受这个事实:我无德无能,讲经说法,一个居士都不捧场,是师父福报不够,业障太深,讲得不好,不能怪在家居士,那么,就是收摊的日子,我们的缘就没有了!好!跑到没有一个,法师也跑掉了、在家居士也跑掉了,心怎么样?还是要如如不动,还是要如如不动,老来就是孤独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剩下一个!我就会去请那个保全的来,看着101室,然后,就不用上课,一切就随缘,没人嘛!怎么上课呢?心要这样子,也不须要难过,缘起缘灭,对境寂然,常不离佛,动静一如,是名大悟,了悟万般皆是幻,不顺是幻、挫折是幻、打扰还是幻,一切横逆,皆是如梦幻泡影,顺境、逆境统统是幻,没有一样不是幻。那么,我们有缘,有缘就大家聚集一堂,好好的听经闻法。
所以,三藏十二部经典,用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师讲台语):搞东搞西,搞天搞地,搞生搞死,一样也得不到!这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精要。用国语讲就是:就是:搞东搞西,搞天搞地,搞生搞死,没得搞,搞不出所以然!为什么?诸法毕竟空。但是,没有经过了种种的挫折和逆境,你体会不出什么叫做无所得,绝对体会不出来!诸位!我在大学一年级学佛的时候,就听到这一句“无所得”,整整体悟了三十年:喔!原来如此!三十年!
以“无所得”之理来宽慰自己,进而用来逃避当前的困境;如是逃避已,便觉得如释重负一般,然而却中止修行,废本所修。须知这便是所谓的“退心”、放弃、向困难投降,也就是懈怠、放逸之征。因此,这可说是“未战先降”,并非真的“看得开”,亦非“一切放下”之真义。这实是前进受挫折时,心里暗中为自己开脱的自慰之词,也就是合理化的藉口——心行微妙,难以观照。所以,一般都是自诳惑,能自诳惑,就是会自己欺骗自己。慎之慎之,意思是说:(不要被自己的妄心骗了!)
(义贯原文)第四、本经修断之次第。分二大阶段:(一)说咒之前(指佛重说神咒)——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亦即是“破妄”,破思议法,破六识所摄虚妄,而得明心,了妄达真,属见道位,得“比量智”。(二)说咒之后——持咒修定,破“俱生我执”、“俱生法执”、破七八(即第七、第八识)二识所摄之妄,得分分见本性,属修道位,得“现量智”。
本经修断之次第分二大阶段:(一)说咒之前(指佛重说神咒)——破“分别我执”、“分别法执”。所谓“分别”就是后天性的,后天教育学习,让你执着的。我们后天的教育,就是分别我执跟分别法执。为什么叫分别我执呢?我们从小都是讲“我”,摄取宇宙间少许的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风,错认为这个色身就是“我”,就是分别我执。分别法执,对种种诸法安上一个名词,加以执着,就是分别法执,那是山、那是水果、那是树木,不知道那是缘起性空的。
也就是“破妄”,破思议法,破六识所摄虚妄,而得明心,为什么要破六识所摄的虚妄呢?因为能缘之意识、所缘之境,皆不可得,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嘛!所以,要放下那个虚妄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修行。而不是说: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某一种目标,叫做修行。动念追求,就错;不动念追求,更糟糕!佛法困难在这个地方。动念追求,是思议法;不动念追求,为什么?连精进都谈不上了,那就懒惰了!佛法困难在这个地方,哎呀!动念也不对,不动念也不对;追求也不对,不追求还是不对,那到底我们要怎么办呢?是不是?它就是要慢慢的来,慢慢的来。所以,大学教授碰到佛法,也是二个字;没辙!看不懂、搞不来!
破思议法,破六识所摄虚妄,而得明心,了妄达真,为什么叫了妄呢?达真呢?了悟这个妄心本自虚妄,妄、妄心就是在清净心中晃动,我们误以为真。譬如说:我们起一念嗔心,其实,这一念嗔心没有必要的,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父母还没有生我们,这个嗔恨心本身并不存在;我们死了以后,这个妄心、嗔恨心还是不存在,你现在起嗔恨心,其实是心灵智慧的负担。对不对?你现在起贪心、执着心,这个都是清净心的负担。我们每天就是给自己心灵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因为我们着境以为实,我们执着这个境界,以为是实在的。所以,不知道说:这些妄动本来就是虚妄的东西。了妄达真,就是通达一切妄心和妄识、妄境,放下......彻底放下,就像水慢慢的澄清......一步一步来。属见道位,得“比量智”。
(二)说咒以后——持咒修定,就破“俱生我执”,俱生我执就是先天的。有的人,后天的执着很少,但是,你不要激怒他,激怒他以后,他那种先天性的执着就显现!所以,我们无量劫来,与生俱来就执着,就有这个执着的本能,只要没有碰到佛法,注定我们的人生,要过一辈子的痛苦,我们每天都在制造执着;我们每天都在制造仇恨;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心灵的垃圾,不懂得心灵的环保,我们只知道把家庭的环境打扫干净,也不知道怎么样把心灵打扫干净?如何来处理内心里面环保的问题?我们常常讲:要环保,要环保啊;可是,心灵的环保,贪、嗔、痴,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不会、不懂,也没有福报、因缘,碰不到正法。
所以,持咒修定,破“俱生我执”、“俱生法执”、破七八二识所摄之妄。这个“七八”,就是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七八二识所摄之妄”,在旁边写着:非凡夫二乘人所能了解。这个不是凡夫和二乘人——二乘人就是声闻跟缘觉,有办法了悟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的微细的执着关系,这个是没办法的!凡夫对粗糙的境界,都没有办法去观照,何况那种微细的七、八意识。
所以,我告诉你,要破这个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你只要听我的话,用薰习的方式,什么道理统统不要讲,每天定功课念佛......把后天的分别,这些因缘、恩怨,记得放下!再来,放佛号:阿弥陀佛......因为种子会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种子又起现行,现行又薰种子,阿弥陀佛……就一直薰习…….这七、八意识就在念佛当中就一直转......一直转。我用一个比喻,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保证。譬如说:这是一个抽奖箱,贪、嗔、痴,众生一抽起来,就贪、嗔心、愚痴,贪、嗔、痴的念头。就像我们去郊游,郊游后要抽奖啊;百货公司有什么抽奖啊,抽奖。一般众生抽起来的,就是烦恼的奖,因为他的心不干净,抽起来的奖,当然就是贪嗔痴的奖啊!平常下这个种子,抽起来的奖,当然就贪嗔痴啊,每次都用愤怒解决,你不生气才怪呢!
念佛、定功课,用功可好了,这个方法是最直截了当的。每天念,定功课,早上一个钟头,晚上一个钟头,或者是更长,阿弥陀佛……这个第七意识、第八意识;一刚开始,是用第六意识修行嘛!对不对?可是,毕竟这是以一念代替万念,好!那种子就一直下去了,阿弥陀佛……好!这一个抽奖的箱,里面全部都是阿弥陀佛……的种子,种下去。把那个贪抽掉,种子都放进去放进去了!如果一个箱子里面,全部都放阿弥陀佛……诸位!你抽起来那一张一定什么?一定是阿弥陀佛,临命终,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你想要临命终,抽中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吗?很简单!现在就下种子,把你那个百宝箱、抽奖的箱,统统转化成阿弥陀佛……动也阿弥陀佛;静也是阿弥陀佛;人家来侮辱你,也阿弥陀佛,不跟人家计较,你的心、八识田中都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你临命终不往生才怪呢!为什么?随便抽一张都是阿弥陀佛,对不对?每一个念头出来,都是阿弥陀佛,你抽中的奖,当然是南无阿弥陀佛啊,你怎么会抽到贪嗔痴呢?这个比喻听得懂吗?
所以,我们这个箱子,要装阿弥陀佛,不要装那个烦恼、那个垃圾,人家来讲是非给你听,喔!你不要讲给我听,你不要讲!我这个百宝箱里面,装的都是清净的种子,你不要讲给我听,你不要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赶快!赶快这样(师念佛貌)。要讲佛法,可以,要讲佛法。是不是?随喜赞叹,可以!所以,我们这个箱子要装什么呢?要装清净的种子,随便抽,无贪,我因为无所求,抽起来当然无贪啊!再来一抽,无嗔,为什么?平常我都慈悲对待别人,临命终怎么可能会抽到嗔恨心的呢?平常听经闻法,抽起来:般若,无痴,无痴就是般若啊!为什么?天天念佛、持咒、听经闻法,不开智慧才怪呢!是不是?抽起来当然就般若啊!
用抽奖的方式,来解释八识田中,八识田中就像一个百宝箱,这个箱子里面,你要下什么种子,临命终就会抽中什么奖!公平吧?当然很公平了!下这个因,当然就会有那个果嘛!是不是?下这个善念,当然就会有善的果报现前嘛!所以,记得!千万不要伤害众生,你没有权利伤害众生,人类生而平等,大家都是未来的佛。好了。破这个七八二识所摄之妄,记得!精进持续念佛。得分分见本性,属修道位,得“现量智”。
第五、劝发菩提心。这一段可重要了,《华严经》讲:不发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你不发菩提心,修种种的善法,会生天、享乐,享乐以后再掉下来,因为你不发菩提心嘛。不发菩提心,就是不发成佛的心、不发究竟觉悟的心,只想享受,做一些善事,得到一些好的果报,当然是世间的善人也不错啦!所以,行善不代表修行,修行必须要行善。知道吧?会懂得师父这一句话吗?听得懂吗?修善不代表修行,行善不代表修行;修行一定要行善,这是一定要具备的。(义贯原文) 1. 为何应发菩提心?
为何应发菩提心?依三决定义,佛弟子应发菩提心:(1)佛法是善,是为至善(Buddhismis good,is the highest good)——这是决定的。(2)诸佛有一切智——这是决定的。(3)佛法真能度众生——这是决定的。以众生愚妄,自堕十二类生、生死流转,而唯佛有一切智,能度众生,是故,一切佛子,当信心决定、愿心决定、决定菩提,而发无上菩提之心,承佛威神,自度度他;度脱无量众生已,具足无量功德,得成佛道。
1.为何应发菩提心?为何应发菩提心呢?依三决定义,佛弟子应发菩提心:(1)佛法是善,是至善,你看,这个英文怎么念?(Buddhism is good,is the highest good.)Buddhism就是佛法,Buddhismis good,is the highest good.最高级的加est,所以,佛法是善,是为至善,(Buddhism is good,is the highest good.)这是决定的好,非常的好!(2)诸佛有一切智——这是决定的。(3)佛法真能度众生——这是决定的。所以,记起来!佛法是善,是至善,是决定的。诸佛是一切智,有一切智,这是决定的。佛法真能度一切众生,这是决定的。
38页,以众生愚妄,自堕十二类生、生死流转,而唯佛有一切智,能度众生,是故,一切佛子,当信心决定、愿心决定、决定菩提,而发无上菩提之心,承佛威神,自度度他;度脱无量众生已,具足无量功德,得成佛道。所以,师父也尽一点心力,我不敢说:我在教大家;我也不敢讲:我在讲经说法,我不敢这样讲。我尽一点心力,把佛陀的正法传开来,我也向大家学习,我们互相切磋,教学相长。
(义贯原文)2.何为发菩提心之相?何为“发菩提心之相”?亦即,菩提心发起之后,是什么情况?这也可用来验证一个人是否已经真正发起菩提心。学佛人中,人人皆谓:“我已发菩提心”,或自以为已发,但不知菩提心发起之后,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并非已受三归五戒、乃至菩萨戒、读读经、念念佛、打打坐,就是已发菩提心;亦非发心出家、剃头、受大戒、披袈裟,早晚两堂功课、诵经、礼佛、习禅、学教等,就是已发菩提心(当然,这些事都应作,就看你以何心态去作而已。)已发菩提心之相为:2、何为发菩提心之相呢?何为“发菩提心之相”?也就是,菩提心发起之后,是什么情况呢?这也可用来验证一个人是否已经真正发起菩提心。学佛人中,人人皆谓:“我已发菩提心。”或自己以为已经发,但不知菩提心发起之后,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并不是已经受三皈五戒、乃至菩萨戒、读读经、念念佛、打打坐,就说已经发菩提心;也不是说发心出家,剃个头、受大戒、披上袈裟,早晚两堂功课、诵诵经、礼礼佛、习禅、学教等等,就是已发菩提心。(当然,这些事都应作,就看你以何心态去作而已。)
(义贯原文)已发菩提心之相为:不论在家出家,一心一意,为了法,为了菩提,能舍一切,舍身命财,舍世间一切名利权位、眷属恩爱,勇猛精进,等心修学一切如来正法;然一切所修皆不为已:不为自己求得少法,但为法故,为众生故,不计一切,无有厌悔,尽未来际。阿难赞佛偈中所谓:“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屈原《楚辞》中所谓:“惟予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
已发菩提心之相是什么?这一段太重要了,诸位!我念一句,你念一句,合掌(大众合掌),不论在家出家,念:一心一意,为了法,为了菩提,能舍一切,舍身命财,舍世间一切名利权位、舍眷属恩爱、勇猛精进,等心修学,一切如来正法;然一切所修,皆不为己:不为自己,求得少法,但为法故,为众生故,不计一切,无有厌诲,尽未来际。阿难赞佛偈中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屈原《楚辞》中所谓:“惟予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
好!解释一下,用念的等同发愿,力量强!说:不论在家的居士,或者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一心一意,为了法、为了菩提;菩提就是觉悟,能舍一切,没有一种东西舍不了的。像师父就是这样子了,我身命都豁出去了,哪有说贪染这些供养呢?是不是?我连身命都豁出去了,哪会贪染这些什么名啊、利啊?能舍一切。舍身命财,为什么?万法俱舍,放得下的意思,不是叫你去死啊!就是连命都看得很开,如果我这个命牺牲了,能救无量无边的众生,值得!
我常常用一句话,来鼓励一些修行人,我在南普陀佛学院跟比丘说:人嘛,一辈子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后人留恋留恋。印度的国王,你认识几个?除了阿育王以外,你认识几个?不认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全世界都认识?为什么?他就是牺牲身命,为法、为众生,不顾身命,自己证道以后,讲经说法,外道想尽办法要让他死,毁谤他、攻击他、装作大肚子伤害他,外道的,他也是如如不动啊!正因为世尊懂得牺牲,做一些有意义的,给后人值得留恋的。印度的国王,我们一个都不认识,除了阿育王、佛陀的爸爸净饭王,一个都不认识!可是,世尊叫做万世巨星啊,那一些什么披头四合唱团;那一些什么歌王啊、歌后啊,你能撑几年呢?那一些影星、影帝、影后,能撑几年呢?岁月不饶人啊!是不是?岁月不饶人啊!所以,他们所谓的巨星,superstar那是短暂,在无量的时间跟空间,只是一闪而已啊!佛陀的光辉,到现在二千五百年前,我们仍然蒙受佛陀的光辉、大般若智慧的恩泽。是不是?所以,佛陀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舍身命财,舍世间一切名利权位、眷属恩爱,所以,有的发心出家,出不了家,走不出来,恩爱很难断,下不了决定心。在座诸位!全世界不是欲望最难断,不是男女的欲望最难断;这个感情最难放下了,父子、母子、父女,这个感情比较难的!是不是?像我母亲这样子,爸爸走了,她也没有任何的其他的伴侣,欲望可以放下;可是,这五个孩子,他就是眷属,自己的儿子,我一定要把他养大!对不对?所以,难割难舍!
所以,我为什么讲《楞严经》到现在,我一直回向自己的母亲?母亲太伟大了,她如果小时候把我们放掉了,对不对?我去当流氓,那你们哪有一个师父在这里讲经呢?是不是?所以,我一直感念我的母亲,没有把我们放弃,再怎么苦都撑下去!我发现我的母亲真的伟大,太了不起,为了儿女,她受尽一切委屈都没有关系!所以,他们的夫妻叫做有名无实,妈妈三十多岁的时候,爸爸就不在了。不过,这样也好,所以,她往生得很好,没有干扰。我妈妈往生得很好,头顶十二个钟头都是热的,我认为,很守妇道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没有再交男朋友,很不错了,妈妈!
勇猛精进,等心修学一切如来正法;然一切所修皆不为己:不为自己求得少法,但为法故,为众生故,不计一切,无有厌悔,绝不后悔!(未完)
(文章转自 微信 梵音极乐 2019-05-07)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56: 行善不代表修行,修行必须要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