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
楞严经 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5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翻开《义贯》108页,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义贯》108页,中间,经文:【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这因为是白话文,所以,我们就稍微速度快一点点。说:“其日无供”:也就是那一天在路上,没有人请他到家里受供养。
“应器”:叫做应量器,所以,出家人的钵,又叫做应量器。梵文叫做钵多罗,义为“应法器”,也就是钵。因为僧人之钵,于体、色、量三者,都必须“应法”,也就是合于佛陀所制的戒律的。现在小乘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寮国等等,比较重视这个钵;在咱们中国和台湾,就比较少用这个钵吃饭了,有的持戒律的道场,还用这个钵在吃饭。事实上,生活习惯也都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用小碗吃饭比较多。因此,小乘过着原始佛教的这个生活,因此,你去看佛陀当时候的生活,也像泰国现在的托钵;但是,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庙没有盖那么大,也只是小小的,就算讲堂,也不是很大很大,我们现在后来的人,硬体设备、建筑设施愈来愈好,所以,我们现在才有这个大的建筑物,在佛陀当时在世是比较少的。
底下,都须“应法”(也就是合法、要如法),如法就是佛所制的。所以称为应法器、简称为应器。或者叫做应量器。钵之体(也就是材料),必须是铁制的,还有瓦,瓦分成(陶和瓷器)二种;钵的色,熏成黑赤色,或者是孔雀咽色,咽就是喉咙,我们看那个孔雀的咽就是喉咙这个部分,就是深灰色。或者是鸽色;鸽子的颜色,大家都看过了,台湾就很普遍了,赛鸽大会!所以就是深灰色、褐色都行!钵之量:应己之食量而为,极大也不可以超过三升,三升就是3000cc。最少也要能容下一升半。
“次第循乞”:“循”,就是顺。僧众分卫(也就是乞食)时,也不拣别净秽贫富,顺着门户之次第而行乞。也就是没有跳过去。
经文:【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心中初求”:就是阿难的心中初求,就是最后一个布施者。“最后檀越”:“檀越”这个名词是中文和梵文合并的。“檀”,梵语檀那,布施的意思。“越”,也就是超越。以行布施,而获福报,得超越贫穷之海,所以称施者为檀越。因此,在《华严经》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也就是说:布施的人要很庆幸说对方接受你的布施,由于对方接受你的布施,所以,你才有办法完成檀波罗蜜,才有办法完成布施波罗蜜;如果你想布施,而对方不接受,你变成没有因缘完成这个布施波罗蜜。因此,布施的人喜悦、感恩;接受布施的人,也是喜悦、也是感恩。换句话说:无量的功德,来自一颗喜悦的心;没有喜悦的心,布施不得功德。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出家众要看情形,这个檀越不生欢喜心,千万不能增加他的困扰和负担。所以,祖师大德有讲,说:宁做饿死的蒲团僧,不做世间应付僧。这个是告诉出家人:咱们出家人要很有骨气、要很有志气,宁可坐在蒲团饿死,也不要做一个世间浑浑噩噩的应付僧!应付僧就是说:今天大官来了,应付一下;今天这个比较有钱的檀越来,就应付一下,就整天搞这个东西,道业忘失了!所以,出家众他的深责重任就是修行,降伏自我,这个修行很困难的,如果你不了解生灭无常世间的真相,你修起行来会很辛苦!
有一对父子,儿子还不到十岁,二个人牵着一头小驴子,走了很远,来到了城的东门,大家就笑,说:这二个父子很笨!这一头驴子不会好好利用,二个人竟然牵着走,那养驴子做什么呢?这二个父子还真是笨呢!这爸爸跟儿子听了都满有道理的,走到了城的南门,爸爸就跟儿子讲,说:儿子!这一头驴子不利用、不骑,实在是可惜!我来骑!就骑上去了。这儿子就牵着这一头驴子,爸爸坐在上面,很满意的走......走到一半,人家就骂他爸爸,说:这个爸爸没有怜愍心,这个儿子这么小,身体那么孱弱,这个爸爸身体那么壮,还骑在驴子上面!这像话吗?这爸爸一听,也有道理,下来,走到西门,说:儿子!换你上!儿子就上去骑了。走到一半,人家就对这个儿子说:这个儿子不孝顺,哪有让爸爸在路上走呢?儿子骑在上边的?是不是?这个儿子应该让爸爸坐!这儿子听,也有道理,就下来了。二个到北门,父子就商讨说:我们到城东的时候,人家说我们不骑浪费;到南边,爸爸骑也不对;到西边,儿子骑也不对。他们二个商讨一个最好的对策,就把那一只驴子绑起来,二个人用扛的,走到北门的时候就用扛的。走到北门,大家都笑翻天了,说:哎呀!这二个父子笨得可以,哪有这样子的?驴子不骑用扛的?
这个当然是一个寓言,这个就告诉我们,生灭无常的世间,只要你活着,没有破无明,众生他就会有意见,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的,认识这样子的真理、世间人的常态。所以,我们要很清楚的认识这个常态以后,便能了解说,当我们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因果的时候,其他就啪!切掉(师父做一个猛然下切的手势动态)!放下,要不然,你怎么做呢?这个世间,不管你怎么做,都有肯定跟否定;但是,只有超越的人懂得放下。
有一个比丘尼,带着一个老居士来,这个比丘尼看到师父下来了很高兴,特别的赞叹,她说:我看了您讲的《六祖坛经》,您讲得真是好!《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她说:慧律法师啊!我认为您修到......您是个大悟的人,您将来一定会得到金刚不坏身!意思就是:我将来会肉身不坏,就赞叹。然后,比丘尼就看我没什么表情,我看她讲完了,我跟那个比丘尼讲:你这一句话也是妄想!这个在家居士听了很纳闷,也不是很舒服,就说:敢问师父!我说:啥事啊?他说:我师父肯定您,您为什么否定她呢?我说:我这是什么地方呢?哪来的肯定跟否定呢?肯定是你的妄心;否定还是你的妄心,平常心是道,本来就具足,没有肯定跟否定这种东西,我们都是头上安头。所以,平常心是道,也就是不能加任何的观念。知道吧!那么,这样子过,平平凡凡的过一辈子。所以,这个世间就是:你怎么做,大家都会有意见,你要做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因果就好了,其他就不要一直讨论、一直讲。
所以,我们到年纪大的时候,会得到一种叫做强迫症,强迫症叫做躁郁症。有一个太太,她就得到这种症,她就是晚上起来,睡到一半,起来开电灯,啪!电灯一开,然后,走一走,半个钟头又去睡觉;再经过一、二个钟头,再起来,又再去开灯,她先生就拿她没办法,这个叫做强迫症,强迫自己去做一种循环的工作,而且自己没有办法控制,完全没有办法自己控制,脑筋里面......西药用得太重也会,打针,或者是安眠药用得太重也会!譬如说:医学上讲:你安眠药用得太重,每天都吃......你突然有一天没有吃安眠药,他会心悸、恐慌,会得忧郁症。因此,我们要用西药,一定要控制那个量。因此,得到这种症,就叫做很可怜,它叫做强迫,会重复一直做重复的工作,这个厨房很干净了,擦一擦,还是觉得不干净,再擦;然后再来,又不干净又去擦,他会强迫自己去做某一种事情,一直重复.....让对方受不了,你如果娶到这种老婆,你就惨了,完蛋了!你要陪她啊,她是你老婆啊,她半夜起来要讲话,你就一定要继续跟她讲,就一直讲啊!对啊!她就是没有开始、没有起点,她自己在做什么,自己都不知道,很同情!所以,修行还是要健康第一,不管是中、西药都要控制,药微量就好,最好是丢掉。
因此,互相勉励一下,告诉大家:佛法第一前,健康要排第一。很多人,初学佛法的人,他就说:哎呀!这个是臭皮囊,统统不要照顾它!因此,吃素吃得也不像素,为什么?完全没有营养,所以,走起路来就像天人一样,为什么?飘飘欲仙,快倒下去了,台风稍微大一点,就躺下去了!因此,我们都误会了佛陀的意思,佛陀是告诉我们要看破它,而不是放弃它,透视这个相的不实在性,你一样要过现实的生活。所以,我们因为扭曲佛陀的意思,把健康搁在旁边。
因此,佛陀为什么叫人家要脱鞋子?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鞋子的,连那个托钵,都有很大的学问的!当我们打赤脚的时候,脚底都是穴道,因此,佛在世的时候,托钵都是打赤脚,那么,那时候没有柏油路,所以,因此这个石头,大石头、小石头会怎么样?刺激这个穴道,连打赤脚托钵都是大学问!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了,打赤脚,人家觉得我们很奇怪,觉得很奇怪!所以,事实上,如果你住在山区里面,没有人,比较少的地方,可以打打赤脚走一走,刺激一下穴道。那么,我们现在都是穿鞋子了,因此,也很少磨练自己的身体。
底下,所以施者为檀越。“最后檀越”,因为大家都已经准备供佛及僧,剩下还没有准备供的,阿难称为最后的檀越。“无问净秽”:小乘乞食,一向避开五种人家:一、官家,就是当官的,二、倡优家,也就是唱戏的,我们现在所讲的跳舞的。你总不能托钵的时候,跑到垦丁,人家跑到垦丁去春天呐喊,你怎么去那边托钵呢?所以,不管有修没修,总是要避开这些讥嫌,毕竟是出家人。第三、屠户,第四、叫做沽户,也就是买卖酒的地方,我们去买酒,他们卖我们,那么,他们就叫做沽家,就是沽户。第五、叫做淫舍。也就是现在灯红酒绿的地方,也就是妓女户了。阿难因发心等慈,所以决定不避秽户。
“刹利”:全文为刹帝利,义为王种,这便属于“净家”。“旃陀罗”:义为杀者,也就是以杀为业,是为“秽家”。“方行等慈”:“方”,就是法,效法之义,是说效法佛菩萨而行平等之慈心。“发意”:就是发心。
义贯:阿难“心中”最“初”只“求最后”一家尚未供佛菩萨的“檀越”家,“以为”他的“斋主”,而“无问”其家是“净”家还是“秽”户,是属于“刹利”的“尊姓”之族,以“及”行杀为业的“旃陀罗”秽种,意欲效法(“方行”)佛菩萨之平“等慈”心,而“不”拣“择”低“微”下“贱”种姓之人家,“发意”要“圆”满“成”就“一切众生无量”的“功德”。
经文:【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世尊”:梵文叫做薄伽梵。因为如来十号具足,也就是说:你称释迦牟尼佛;或者释迦牟尼如来;释迦牟尼世尊;释迦牟尼薄伽梵;释迦牟尼明行足;释迦牟尼善逝,都可以!因如来十号具足,能为六凡、三乘、九法界之所尊敬,所以称世尊。
“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须菩提认为富人好逸乐,难修行,这《佛遗教经》讲的:富贵学道难。我看新闻报导的,像台湾的首富说:我这么有钱,为什么不买飞机来自己坐呢?好像买了二架,所以,出门都是自己坐飞机,自己开自己的飞机,自己的司机,因为钱太多了,不知道怎么用。世尊教我们要以法为乐,毕竟五欲六尘是生灭的东西。所以,你看看,首富也没办法救得了他的弟弟。新闻报导,四十七岁就癌症往生了!所以,因此我们了解,金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生命所有发生的问题,唯有佛法,彻底的透视!所以,今世福报受尽了,来世堕于恶道,为愍此等,所以舍贫乞富,令来世不堕落。大迦叶的想法正好相反:他认为穷人因为累世不修福,所以世世贫穷,因而更加无法修行而超脱贫困;因此大迦叶舍富就贫,令种善根。这两位尊者之用意虽善,但心却不平等,所以为世尊所诃。
“无遮”:我们常常称:无遮大会,无遮大会。“遮”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限制,无遮限(也就是没有预设什么限制)的慈心,究竟平等。所以,公园帮的来吃饭,我们也是这样,无遮大会,让他们吃了!师父也很高兴,有因缘让师父或者讲堂修福,我也很高兴!这些流浪汉也很辛苦,每年就等梁皇七天、等水陆七天,也很辛苦!
112页,“度诸疑谤”:若专向贫人求乞,必致招俗人疑心;如果专向富人求乞,则会招来毁谤。平等行乞则可以度脱众生的疑谤之心。义贯:这是由于“阿难”早“已知如来世尊诃”责过“须菩提及大迦叶”两位尊者,说他们身“为阿罗汉”之圣者,而对待众生之“心”却“不均平”,有所偏颇。阿难心中非常“钦”敬“仰”慕“如来”所“开”示“阐”明的“无”有“遮”限等慈之心,如是更可“度”化“诸”众生的“疑”心以及诽“谤”,令不造罪。
经文:【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城隍”:“隍”是城外的壕沟;无水的称为城隍,我们称为:城隍庙,城隍庙,是不是?这个台湾最流行城隍、城隍庙。有水的叫做城池。“徐步郭门”:“徐步”,安详漫步。也就是一个比丘出去托钵要有威仪,要现出安详的样子,同时不急躁,要慢步。“郭门”,护城之门,内门称之为城门,外门称之为郭门。以前的城墙都有二个门,你看过这个古装剧的,那个攻城就是好几个门,你攻不进去的!你去看看咱们中国的万里长城,它就这样子,外门;再来,里面又门;又里面又一个门,好几道门!所以,以前要战争,因为不是像现代化的武器,是不是?像现代化的武器,你筑一道长城有什么用呢?以前没有飞机啊、没有大炮、没有什么原子弹,那当然最多就是骑马嘛!那么,最会骑马的是谁呢?就是蒙古族的,十三世纪的时候,横跨欧亚,打到欧洲去,蒙古族的,成吉思汗!
底下,“肃恭斋法”:是肃穆恭敬,敬持化斋之法仪。“大幻术”:也就是虚幻的咒术,能变化物像,迷惑于人,令人失性,为其咒术之力所摄,不觉而随从其命。此幻术能咒令日月堕地,令梵天下降,威力强大,故名之为大幻术。“摩登伽”:义为小家种,或下贱种,为其母之名,其女名为钵吉蹄,义为本性,谓虽堕为淫女,然本性不失。“娑毗迦罗先梵天咒”:“娑毗迦罗”义为黄发,又译为黄发外道。“先梵天咒”,此派外道伪称其咒为过去梵天所授。黄发外道将此咒传给摩登伽。“摄入淫席”:摩登伽女因见阿难具佛之二十种相好,心生爱染;又因过去五百世曾与阿难为夫妇,爱业所感,一见欢喜,不能自己,必欲与之结为夫妇。便求其母满其所愿。于是其母便持咒修法,引摄阿难,阿难不觉为咒力所摄,心意恍惚,入于家室、便至摩登伽女之寝席。
“戒体”:就是受戒之时,登坛白四羯磨竟,所得的妙善无漏色法,称为无作戒体。其实,这个无作戒体就是我们的本性,这个意思就是说:见性的人,见到不生不灭的无作本性的人,自然有止恶行善的力量。意思就是说:大悟的人,更能够了解因果的可怕,因为恶因必招恶果。所以,悟了,就知道去恶从善,很自然,他就会朝这一条路。你叫大悟的人要去造一句口业,是非常困难的!他一辈子都不可能讲一句很难听的话,不可能!但是,不悟的人,他随时随地都会造口业,很容易就讲出来。所以,广化律师常常劝我们:各位比丘!你千万不要双手造的功德从你的嘴巴花光光!就是他看这一些比丘很认真的在作务,在做功德、精进修行;可是,有的比丘比较不会节制这个口业,有时候,跟这个信徒有一些过节,或者是不愉快,就这样讲......讲一些,或者是师兄弟有一些意见,广化律师就劝我们:千万不要双手所做的功德嘴巴花掉了!你来这里洗厕所,有功德;记得!嘴巴闭起来,功德跑不掉的;嘴巴一直讲,功德就一直一直花,就是一直花钱!是不是?你来这里插花,有功德;记得!插花以后,怎么样?嘴巴用YKK拉链拉起来,功德就锁住,当你到阎罗王那边去的时候,我们就很坦然的了,那就不怕了!你死后到阎罗王那边去,阎罗王看一看:我要判你......不晓得判你什么?然后,你就很大声:我静静的也不行吗?那个阎罗王要判都判不下去,我静静的也不行吗?对不对?他敢判吗?对不对?就是这样,判不下去了!所以说:我们要知道,律师劝我们的。所以,大家不只是说行动要去做善、做功德,但是,这只嘴巴一定要守得住,要不然很快就花光光了,一开口就等于刷卡;shū......再一开口,功德shū......又花了一些功德。本来功德很多,今天刷一点、明天刷一点,到最后怎么样?破产,破产了!所以,最容易造业的,就是口业,很容易就出来了!因此,我们要守得住。
行善其实很多人都会;但是,口业一般都守不住,因为愤怒,愤怒的时候,一下子就自然的反应!人家走稍微快一点,撞到他也是不小心的,他就:你要死了啊!这实在是......阿弥陀佛!这不好!还有给人家使那个眼神、眼色,也不好!两个眼睛瞪着,这个也是花功德;斜视就另当别论啦!碰到人家,瞪着人家,这个也是花功德。所以,我们会做功德,一定要懂得守,守得住,守得住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就收敛了。
经文:【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斋毕旋归”:通常佛受斋供后,都会为斋主说法,令其除得福之外,更得智慧,所以,这个说法是咱们出家人的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修福以外,一定要修慧。所以,世尊在斋供以后,一定说法,让大家能得到永恒的解脱。以令速入菩提解脱之道。“旋”,就是立刻。今日如来斋毕,便马上要回精舍,必有非常之因缘。 “俱来随佛,愿闻法要”:因为佛在受供处未开示法要,所以国王等人都随佛回到精舍,要听佛开示法要。
经文:【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所以,由这一段我们就知道,楞严咒是斋供以后才宣说的,因此,念楞严咒,没有说限定一定是早上的,这里已经很清楚了!注释:“提奖”:“提”,就是提携;“奖”就是勉励、劝勉。诠论:化佛居于佛顶,表尊中之尊,其所说之咒即为密中之密。“佛顶”代表诸佛之极果,而“宝莲花”则代表如来密因。“光”代表佛大无畏之智慧,所以能破魔。“百宝”则代表佛所成就的无量功德。是故大佛顶法为最殊胜之法,显密皆然。
116页,经文:【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以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无始来”:长久以来,言时间之久远。“一向多闻”:佛赞阿难有八不思议,其中之一为“法不再问”,就是闻法以后,阿难就不必再问,二个兄弟差太多了!阿难的哥哥叫做提婆达多,(未完)
楞严经 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6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二个兄弟差太多了!阿难的哥哥叫做提婆达多,你想想看,这二个这样兄弟,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呢?所以,医学常常用DNA遗传,生物的DNA遗传,是的,是没有错的!用遗传。那你想想看,爸爸、妈妈的DNA都一样,染色体DNA都一样,一个出世是要来害佛的,一天到晚老是跟佛过意不去的调达(提婆达多);一个是阿难,阿难是做佛的侍者,佛成道,阿难出世,做佛的侍者,这么恭敬佛!佛也很了不起,阿难来出家,佛也不会说:你哥哥对我这样子!你回去,你回去!你们这一家族的,DNA都是相同的,回去,回去!这阿难就要哭回去了。是不是?佛没有啊!兄弟归兄弟。所以,佛陀是真的了不起,科学家所没有办法解释的,叫做业力,科学家不知道;遗传学家也没有办法诠释这么深入的。所以,研究佛法,它可以弥补科学的缺失。所以,为什么同样父母亲的基因,基因都相同,所谓ATGC,它就是化学元素区块不同,由这样排列组合双螺旋的DNA,父母亲都一样,出来的兄弟,你看!差这么多!一个每天都要害佛,这个提婆达多还去收买、贿赂这个狂象的主人,然后,把这个狂象放出去,要把佛踏死!这在《阿含经》里面讲的。佛当然是大无畏了,那是大圣人,大象跑到佛前,稳住了,心情都稳住了,狂象马上就歇,佛陀再跟它皈依、说法,就自然的心服口服!
因此,用科学是没有办法解释所有的人生、宇宙所发生的种种现象,没有办法的!同样的兄弟姊妹,为什么个性不一样、学历不一样、成就不一样、看法不一样?这就是宿世的业力。你看,佛所说的那个法,有多么的圆满!所以,佛法要用贯通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才有办法把一件事情诠释到圆满。所以,因此所有的科学家,都很佩服佛学,都非常佩服!所以,英国的大科学家也是这样子,他是一个残障的,这全世界有名的,也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就说:这个世间根本就不需要上帝,因为世间的宇宙,它就是这样成住坏空,很自然的发生。这一句话,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早就讲完了。他说:这个宇宙不需要上帝的!这科学家讲的;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就讲完了!所以,知识愈高的人、书读愈多的人,他就对佛法愈深信,坚固的深信不疑,佛陀实在是圣人中的大圣人。而且是在没有显微镜,没有显微镜,佛陀竟然能够讲: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释迦牟尼佛没有用显微镜,竟然可以讲: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八万四千虫就是八万四千细菌。你看《华严经》,世尊那时候没有天文望远镜,就可以讲:我们这个世界有圆形、有椭圆形、有三角形、有马蹄形、有长形。你看我们现在的天文望远镜,银河世界,有螺旋形,我们这个银河就螺旋形;有马蹄形银河;还有仙女银河,真不可思议!佛是一切智者,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们二千五百年前没有天文望远镜,我们所能看到的,眼睛看到什么?最多就是看到山,前面几座山,哪能看到无量无边的世界?所以,佛是何许人物?我们就知道,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没话讲!是不是?我们的世尊!
其中之一为“法不再问”,义为:阿难闻佛说法,一听便记住,从不忘失一字,故为佛弟子中的“多闻第一”。“未全道力”:“全”,就是完全,究竟成就之义。“道力”者,定慧之力;又,道力为成就三十七助道品所得之力用,称为道力,而三十七品,从四念处开始,主要都是在修定或者是定慧等持。其实,《阿含经》全部都在讲定,有定才有办法成就,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所以,因此诸位!修行一个关键就是:离一切相,心保持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的关键,你这个关键找到了,佛道就成就了!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时间、空间,众生都会有意见;而我们没有意见,我们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就不会头上安头,见善随喜,见到恶宽恕;见到是如如不动,见到非也如如不动;好如如不动,恶还是如如不动,你看到这些这么恶的人、丑恶的人,也是如如不动。
世间人没有听闻佛法,会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吗?这二天我看报告新闻,有一个人负债,刷卡负债,负了三百多万的负债,三百多万的负债!他做什么事呢?他去帮他的爸爸投保,投保八百万,后来把他的爸爸捆绑起来,到了河边的时候就推下去,死掉了!他要制造成意外。在还没有把他爸爸推到河里面之前,他故意的带他爸爸,去认识的人家坐一坐,表示他跟他爸爸这个时间是完全存在的;这个时间以后,把他爸爸捆绑起来推下去!后来出了破绽了,这个保险公司发现不对劲了,查,结果发现是一桩谋杀案,儿子竟然会为了钱,为了自己的卡债,可以杀掉自己的爸爸!爸爸叫作爹地呢,妈妈叫作妈咪呢,这个爹地是很大的呢,是生我们的呢!这个是很可怕的一个讯息,这很可怕的!人可以为了钱,可以枉顾伦理道德,把自己的爸爸谋杀,还不认罪,后来查出来,抓到了!
学佛的人,像我们,这一只蚂蚁,我们都不敢踩死它;不学佛,可以把自己的爸爸踩死,把他弄死,制造意外,为了领保险!所以,现在的科学发达,也很麻烦,办这个卡,大家就拼命的刷......那个银行说:慧律法师!您办的这个卡要缴二千四!说:为什么办卡要缴二千四呢?他说:您整年都没有刷啊!啊?没有刷也要缴费喔?就说:对哦!没有刷就是要缴!我说:那帮我取消!说:不要,不要!明天我钱全部领出来!不要,不要,免费,免费!怕了吧!你看!二千四?我都没有接受你的供养,就很惨了,你想要我的二千四?我说:钱明天全部领出来!说:不用,不用啦!所以,我一年就给它刷了一千多块买卫生纸,因为不知道要买什么,钻石用不到、名牌用不到,鞋子一双穿一辈子;袈裟,人家供养好的;有饭吃有水果吃,钱统统在做功德,统统在做功德,刻录VCD、印经、弘法利生,就是做这种工作。我看那些卡奴实在是很苦,然后,有的人去贷款这个高利贷,高利贷,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到最后都是烧炭自杀,让你借钱方便嘛!是不是?刷卡,一直刷卡......然后,到最后刷爆了!所以,有时候,我们国家这个政策方便人民;有时候,也会害死人民,太容易拿到这个卡了,太容易负债了!是不是?
底下,三十七助道品所得之力用,称为道力,而三十七品,从四念处开始,主要都是在修定或定慧等持。所以“道力”具言之即定慧力,简言之就是定力。如果有定力所持,便不会被邪咒所摄,也就是不会有示堕之事发生。
“妙奢摩他、三摩、禅那”:阿难此时不知十方如来得证菩提所修的定之名称为何,所以,姑举此三种定之名而言,然实不了其中底蕴,只知其神用之奥妙,甚至可以放光,动地、化佛、救苦,所以称之为“妙”,这个“妙”字在此为贯其下的三个定名,只是经文避免繁复而省略,具言应是: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
这三个,虽然都是定的名称,但是有差别的:一、妙奢摩他——义为止,止息乱心之义,若得奢摩他,即是所谓得定。这是一般修定的第一步功夫。二、叫做三摩——梵文全文为三摩钵底,义为观。通常修定的程序是先止后观,也就是先修奢摩他,令心得定后,再修观,开大智慧,破除烦恼。第三、叫做禅那,妙禅那——此为止观双运之法。禅那亦可为一般定的通称或为总名,代表所有的禅定。所以,因此,这个“禅”,禅那,中国人好简,称一个“禅”,这个“禅”就是由这个禅那而来的,我们说:禅定,禅定,第一个字是梵文,第二个字是中文,因此,禅,喝茶是禅;行住坐卧都是禅,佛的心,体悟佛的心,就懂得禅,不是一直坐在那边,坐不一定是禅;禅也不一定要坐。所以,坐是禅的前方便,而禅是靠悟,悟就是破无明。
若以三观而言,则奢摩他为观空,也就是一切法皆空。三摩钵底就是假观,假观就是缘起,叫做不坏缘起观,或者称为方便缘起观。换句话说:缘起就是如幻,这个世间总是幻,当体即空,你不能坏事相啊,为什么要假观?它不能坏事相啊!虽然诸法皆空,像我们今天,我们也是一样要讲经说法啊,要不然,大家怎么能够体悟佛陀的不生不灭的真如本性呢?所以,一定要假观,一定要借重缘起的假法,才能够入真。讲经说法,没有能说,也没有所说,诸法毕竟空;但是,也必须如是说。所以,经过缘起的善巧方便,让大家每一个悟到无生:喔!原来一切法无生,缘生就是无生,让大家体悟到佛的心是什么。
所以,禅是最厉害的,整个大藏经没有禅,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个修行人不懂得禅,他的佛也会念得不好,因为他不知道要放下。为什么念佛常常讲:万缘放下,一念提起?为什么?修净土的人要这样:万缘放下,万缘放下就是禅啊;一念提起,一念提起就是禅定啊,把心定在那个地方啊!诸位!净土法门能离开佛的心吗?不行的!为什么?要一心不乱啊,一心不乱就是什么?就是禅。
三摩钵底是假观,禅那就是中观。所谓中观就是不着一物,知道吗?中就是不着一物,在佛法的中观就是没有中,是因为你有空观、有假观,方便才称为有一个中观;如果你还着一个中观,那就不对了!六祖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哪里有中呢?是不是?本来无一物,就无所谓中。所以,我们佛教讲的中,就是究竟第一义谛,无一物,不着二边叫做中。
118页,“最初方便”:“方便”就是法门,此也是最初入手的法门。义贯:“阿难”被文殊菩萨带回来,“见”到“佛”以后,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悲”伤啜“泣”,啜泣就是哭泣。“悔”恨自己从“无始”以“来”,“一向”只于教理上求“多闻”多知,而“未”能亦于思修上成“全”定慧“道”之“力”。于是“殷”切“勤”谨地“启请”世尊开示,“十方如来”之所以“得成”就无上“菩提”,所修的奥“妙”的“奢摩他”,或者是微妙的“三摩”钵底,或者是神妙的“禅那”等等,这些佛定的“最初”入门的“方便”法门。因为阿难没有定,所以,才被摄入淫席,有定就不会。
经文:【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于时”:于此时,当此之时。“承受圣旨”:“圣”,就是圣人,指佛;“旨”,就是意旨,所言之要旨。诠论:因为阿难问的是佛定,也就是佛所行的境界,所以不只是阿难或者是初发心人,以及未证道者想听,连十方的大阿罗汉及菩萨等,也都想知道如来所行境界。好!这一本收起来,翻开《楞严经讲义》80页,第一行,【丁二如来答定(分二)】因为前面阿难要请定了,如来就答定。
【戊初正说妙定始终 二通示全经名目(戊初分四)】再来,接下来,【己初示佛定总名令知诸佛修因尅果】【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三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四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今初】
经文:【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此文现时流通本,皆不在此处,】也就是这一段文章,一般的流通本,没有排在这里。【乃在破七处,第一番破执心在身内文中,擧例辩定之后。】好!诸位翻开97页,这一页按着不动,97页中间,这一段文章本来是在这里的,中间,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最后,阿难顶礼,伏受慈旨。这一段本来是排在这里的;然而圆瑛法师认为,这一段横隔在这里,语意前后段不通,没有理由排在这里,这一段应当拿到前边来,语气才会贯串,因为这一段横隔在这里,变成前面一段跟后面一段没有连结,变成被切断,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觉得圆瑛法师讲得甚是,讲得很好,的确是如此!
底下,【佛问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世尊!此大讲堂,户牖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佛问阿难:你看到外边的林、园,从窗户看出去,有这个林园。因何有见?为什么能够看得到这个林园呢?世尊!此大讲堂,户牖,“牖”就是窗户;开豁,“豁”就是宽敞的样子。户牖开豁,故我在堂,所以,我在堂;“堂”就是里面。得远瞻见,我在讲堂内,打开,从窗户看出去,可以看到林园。诸位要有心理准备,愈来就会愈难,到最后,如果没有逻辑反应得很快,你就会完全听不懂!
底下,【(下列此文此下)是即例反难之文,】即就是借此例子,反过来问难,“反难”就是反过来问难,故意借这一段的因缘,佛故意问阿难,然后,再来把他矫正,问题出在哪里?【佛告阿难:】诸位!由上对下叫做告,下对上叫做白,你注意看喔,中文是很了不起的!说:佛告阿难,阿难告佛,不是的!佛告阿难,阿难白佛言,你看!晚辈对长辈要......你看,白,这个中文还是讲求礼节的,连这个文字,一个字还不能乱动呢!长幼有序。所以,阿难白佛;然后,长辈对晚辈,就:佛告阿难,连一个字都不能改!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就像你讲的。【身在讲堂,户牖开豁,】窗户打开了。【远瞩林园,】可以远远的看到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说:难道,亦有众生,难道有一种一类的众生;其实,佛是在讲他,讲阿难,阿难自己不知道。难道有一类的众生,在这个讲堂内,看不到如来,却看到了堂外的林园。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哪有这个道理呢?【“阿难,汝亦如是!”】阿难!你就是这样子!【细究此文,横膈在彼二段之中,与彼上下文,全无丝毫关系,反令割断文意。佛之说法,绝对不会在此问答未竟之中,突告定名,此其一也。】
【又阿难请佛,为说十方诸佛,得成菩提之定,以不知佛定,不共之名,但以寻常所知】奢摩他、三摩、禅那,【三种共定之名,加一妙字以拣之,拣非三乘所修之定。佛一闻便知阿难,不知佛定之名,故即先为告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此乃请答相应,】“请”是指阿难;“答”是指佛陀。阿难请定,佛就答定,请答相应,因缘成熟。【先告以佛定总名(即总三定】奢摩他、三摩、禅那,【所成一定),】叫做首楞严。【随即许说诫听,】好好的听。【后乃逐答三名;而问最初发心者,即密示最初方便也。若将此文,安在破执心在内文中,此则问答请许,不相接续,彼则上下文意,有所隔碍,此其二也。】
【从上诸贤,未必无见于此,乃以尊经故,】就是因为尊,太过于尊敬这个经典。【明知抄写之误,】这一段就明明抄写很明显的错误,【而不移动,】而不敢移动。诸位!我不赞成这样子,佛经有错,我们就应当把它纠正,我认为圆瑛法师这个举动才是正确,这个明明就不通,横隔在二边,中间这一段,上下语意不连串,也不相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改变一下。
圆瑛法师很谦虚的说:明知抄写之误,而不敢移动,“余”就是指圆瑛法师,【余不避弥天大罪,】因为改变佛经,罪是很重的;但是,他认为不改还是不行!【只求经义文意之贯串,而知我罪我,】知我就是:或者有人了解我用心良苦,叫做知我;罪我,或者有那一些先进怪罪我。【一任具眼者之品评也。】就是:那只好任由你们去评论了,我就是要把它调动。这一段就是一定要把它改变到前面来,文义才会贯畅。
【兹将文义讲解如下:】81页,【尔时,即阿难请说佛定之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佛全体阎浮檀金之色,故臂亦金色。),】这个阎浮檀金,也就是说:流经阎浮树间,阎浮树之间的河流所产生的沙金。这个金的色泽赤黄带有紫焰气,紫就是紫色的紫;焰就是气焰的焰、火焰的焰,紫焰气,为金中之最高贵者。所以,佛的全体阎浮檀金色,所以,臂也是金色。
【摩阿难顶,以表慈悲摄受之意。阿难已能回小向大,发无上菩提之心,请求佛定,故即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此即佛定之总名。三摩提:又云三摩地,此云等持。等者,定慧均等;持者,任持自性,亦是定之总名。而佛定,则名大佛顶,首楞严王,总前奢摩他、三摩、禅那,三定别名,成此一定总名。又云三昧,译云正定,称真如正理,而起之定,不动摇,不生灭,彻法流之源底,】三昧就是正定;正定就是三昧。也就是说:定在佛教界当中,有种种的名词;但是,以首楞严王的三昧最高。因此用三昧总称。这“不动摇”如果加一个:心,心不动摇,心不生灭,彻法流之源底,也就是这个才是根本,就找到了根本。【为三昧中王,名大佛顶首楞严王,而能出生一切三昧;如如意宝王,能雨】这个念雨yù,也就是下,落下。能雨【一切宝故。】
【大佛顶首楞严,解见名题中。】在这个经题已经解释过了。【具足万行者:以首楞严王,不但具足一切三昧,乃至具足万行,以一真湛寂,具足六波罗密,】什么叫做一真湛寂呢?一真就是绝对,绝对的清净的般若智慧。一真,当然就是不假了,什么都真,也就是眼见是真;耳闻也是真;鼻嗅也是真,无一处不是真心的显现;而真心的显现是大作用的,所以,“湛”就是光明。寂呢?虽然是起作用,但是,它的体却是不生不灭。所以,以一真湛寂,能作用,体又是空寂。
具足六波罗密,【所谓一乘寂灭场地,】所以,一乘就是佛乘,你要了解佛的心吗?佛的心就是【不贪、不染、不瞋、不懈、】“懈”就是懈怠,他是勇猛精进。【不动、不昏,讵非具足六波罗密耶?】这个“讵”就是难道,难道不是具足六波罗密吗?【既具六波罗密,则万行悉在其中矣。】
【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者:文殊偈云:“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斯门,即根性法门;】什么叫根性法门?六根中显性的法门,在六根当中,显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的法门,叫做根性法门。【又即妙耳门,】妙耳门。【闻熏闻修金刚三昧,超出生死之门:此一门,即斯门也。又即阿难请入华屋之门,乃悟后之修门也。如来为开无上乘,】这个无上乘就是最上乘了。【妙修行路,此超出妙庄严路,即疾趣妙庄严果海,所经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也。以自性定慧,庄严自性,所以称妙。】这个自性定慧,其实,重点是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有佛的定慧,只要你能够开采出来,你就是佛。所以,用本来具足的东西庄严自己,因此称为妙。所以,以自性定慧,庄严自性,意思就是:万法还是回归自性,你怎么说,都是自己心性所流露出来的,所以称妙就是这样子。
【佛嘱阿难大众谛听!阿难顶礼,伏受如来,大慈心中流出法旨。上爱下则摩顶,】佛摩阿难的顶。【下敬上则礼足;】像阿难礼佛。【以至尊之头,顶礼如来至卑之足,谓之顶礼。】所以,这个顶礼有很深的含义,就是恭敬到极点!【上爱下敬,足见楞严会上,师资契合,堪为万古良箴。】这个“箴”就是一种规劝、告诫的文体,箴,万古良箴,有的讲:箴言,箴言,也是这个箴,不是那个咒语的“真”,是这个“箴”,箴言就是真理的词句,叫做箴言。【初示佛定总名,令知诸佛修因尅果竟。】【(楞严经讲义第一卷终)】修不生不灭的因,尅果,才能够达到不生不灭的佛果。所以,这个明心见性,是列为最重要的课程,你悟了,才有办法起修。因此,我们把见性、大悟、大般若的心,列为修行最重要的重点。
底下,【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义】【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受法弟子明阳日新敬校】【己二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分二)】:【庚初初销倒想说空如来藏】“倒”就是颠倒,销这个颠倒的妄想,(未完)
(文章转自 梵音视频 2019-06-10)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讲解93:行善做功德很多人都会;但是口业一般都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