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
楞严经 十番显见 2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我所瞻依仰慕,而不能舍者,若舍此心,凭谁闻法领悟耶]?[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徒获,突然听到这个真心妙明,得到这个妙明之心,叫做徒获此心。突然得到这个真心,突然得到这个真心,怎么样?未敢认为,还没有这个能力,还不敢确认这个是不是我们真心的本元心地,还不敢这样确定。
[此心,即妙明心。众生日用施为,一一无非承其恩力,咸皆迷而不知,故归功于缘心,阿难亦复如是,故曰:徒获此心。获者得也,其意徒得此心,而未敢认为本来圆满,元来无失,常住心地。其故何也]?是为什么呢?[因不得其用,故未敢认也]。还不懂得如何用真心。[倘若认此,则必舍彼,却后将何承领佛法?纵不惜缘心],就算不珍惜这个生灭的意识心,[而独不重佛法乎]?难道不可以重视佛法吗?[所以踌躇],[踌躇]就是犹豫不决的样子。所以,踌躇[莫决],犹豫不决。[观此阿难则真妄双迷]。真心还没有获得,知道意识心是妄。现在是二空,二头空。[倘]假设。假设[无根性真心],中间加一个之,意思更清楚。无根性之真心,[岂能闻法]?这个就是第一个疑惑。[闻既不闻,则分别缘虑之心,何自而有]?从哪里来?又另外一个疑问。
[全承根性恩力,反疑不得其用,此迷真也;闻法领悟之心,离尘即无分别,尘有则生,尘无则灭,完全无体],无体就是无自体性,就是外面的生灭的外尘,引起内在的意识生灭心,那个就是不实在的,叫做离尘无自体性。这些意识心是用来攀缘六根、六尘的,不同于清净自性,清净自性,缘不缘统统存在,无关于根、尘。所以,禅宗讲:迥脱根尘,是什么?大彻大悟,悟到什么?就是迥脱根尘。超越六根生灭的意识攀缘能见之心;也超越了所见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因缘,叫做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所以,真修行人,是不受六根、六尘的影响。也就是说:悟到就是要什么都放得下。
如果我们不是圣人,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面,处理我们内主里面的烦恼,愈短就表示愈有修行。如果说:一件小事隔了三个月;有的兄弟一辈子喔,为了一点点观念,怒目相视,一辈子,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来,有时候,一个观念、一点点财产!学过儒家的思想、或者老庄的思想,就会看得开!就是佛法不讲,我看过的书,《老子》、《庄子》、《烈子》、《大学》、《中庸》,等等这一些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以老子的思想最高超,无为而治,接近佛法,是最高超的。但是,讲的还是不够究竟,还是佛法讲的最彻底、最究竟,连那个老子的思想,都有超越一般的思想,不是普通的思想。这无为法,当然不是佛所讲的那么究竟,所以,老子也是不简单,生在不与佛同世。因为老子比较早。闻法领悟之心,离尘即无分别,尘有则生,尘无则灭,完全无体。[不过妄有缘虑分别,执认不舍,此迷妄也。既是真妄双迷,何得称悟?直至三卷末,获本妙心,常住不灭,方敢认取此心,方是真悟]。这个离尘有体性,还有离尘无体是性,是重要的。离尘无自体性,就是妄识;离尘有自体性,就是真心。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希望佛陀哀愍我,宣示这个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圆音:即佛最胜口轮‘但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圆音,即是一音。佛之音声,圆满普被,诸方异类,闻之皆同本音,一音具足一切音,故称圆音;一切音不出一音,故曰一音。佛音为众生作增上缘],诸位!注意听,没有办法作亲因缘,要很注意这个[增上缘]。佛陀只能作为众生得度的增上缘,修不修行要看什么?看亲因缘,就是看自己了。佛陀在遗教三经里面讲:佛陀就像一个好的医生,开出去的药,应病与药,就是你知道什么病,他开出什么药,服一不服,非医之咎也。你服用这一副药,和不服用这个药,已经不是医生的过错了。我今天也是这样,文殊讲堂有这个因缘讲这个《楞严经》,你听与不听,这不是我的过错,你不来,我也没有办法!师父也只能作为大家的增上缘,修不修行,要看你宿世的善根。[随根差别,现众多声,犹如一雨所润,草木大小,随根受益,有缘隔远,如在一堂]。
[疑根者:谓致疑之端,乃疑自、疑人、疑法,三疑中疑法也]。对法有疑问。[此疑根之于心,非大雄大力之世尊,莫能拔之。此即缘心、真心,谁取、谁舍,莫衷一是],缘心,这个就是生灭意识的攀缘心、生灭意识的能缘心,叫做缘心。真心就是真如、如来藏性,到底是谁取、谁舍?莫衷一是。[如人惑于歧途,莫知所向],就像一个人迷惑在这个歧路,不知道方向。所以,修学佛道,没有大善知识是完全没有办法的,这个路是走不出来的,一团迷茫。[故求拔疑根,令到不疑之地,庶可归无上道,无上道,即不生不灭之果觉,须识不生灭之因心,庶可圆成矣!初阿难求决取舍竟]。需要了解这个,要认识这个不生灭的因地心,因地心就是: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就是这个道理。初发心是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涅槃妙心修行。其实成佛也是这个心,成佛以后就是当初这颗心;这一颗心就是成佛的心,不二的。
[辰二如来力为破显(分二)] [巳初破缘心有还] [二显见性无还巳初分] [三午初破所缘之法二破能缘之心] [三指各有所还今初]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先解释一下:佛告诉阿难:汝等听经闻法的人,尚且是以生灭意识攀缘心来听法,此本来真如的不可得的法性也变成生灭的心所攀缘。也就是说:此法亦缘,也就是把法性真空变成意识型态的观念。直接了当讲,你用生灭心听法,就算佛讲的是不生不灭,也会被你扭曲,变成生灭法。就是说:不悟的人,听经闻法,永远是瞎子摸象,可是,又不得不摸。他会揣摩:到底开悟是什么境界?到底不生不灭是什么东西?他会一直想到说:那个是什么意境。因为他没有悟,他就一直想尽办法要去体悟……就是这一念,就是转真心为无明;转不生灭为生灭。所以,世尊告诉你,领悟如来藏性的不生不灭的心性;但是,我们用生灭意识的缘心听法,此法亦缘。不生灭的法,就会变成生灭的意识心所缘,也会变成生灭法。这一句话重点就是说:如来藏性很难去领悟、去体会,世间众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要去说、要去指出,统统不对!因为跳脱不出,以前的语言、文字、意识型态的范畴。没有办法的!所以,要进入佛门的领域,实属困难!
有个大学的教授,教中文,年岁大了,那时候我懂一点佛法,要去度他。这个男的老教授,七、八十岁,我想:有因缘就跟他简单说这个法。但是,因为我年岁太轻,他觉得佛法也没有什么。后来慢慢接受了,结果有一天吐血而死,来不及了,年岁太大了,听到佛法。从我接触二年来,我们一直就想办法,可是,没办法,无能为力。他那个脾气暴躁,善根也不够深,就算点到这个佛法,他也不想接受;就算接受了,也热不起来,只有我们单方面没有用的。所以,后天所学习的语言、文字,变成一种学历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学生之道易,学死之道难,学习如何生存是很容易的,只要我把欲望降低,就很容易生存的。但是,学死之道难,要学习如何面对死亡,是很不容易的一门学问,要面对死亡,要有多大的勇气跟智慧?我们现在就是要学习面对死亡,而且这一天一定会来到,提前做准备的人,是幸福的,是有福报的!不是说像世间人,不敢面对这个死亡。连死人、棺材摆在那个地方,他都要绕道。他连走过去棺材前面都不敢,谈到死亡就免谈,谈都不敢谈!不敢谈死亡这个问题,就能解决死亡吗?不!不行的,因为那是千真万确,是一定要观对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的,这样才了解佛法、佛陀的伟大。
要是只有吃、喝、玩、乐,学习如何生存。说实在话,只要不是战争,你肯吃一点苦,大家其实都有饭吃,只是吃得饱、吃不饱;吃得好、吃不好,就这样分别而已啊!佛法可不同,佛法是要面对,三界六道轮回的真正的大问题,死亡是一切的毁灭?还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生,就是走向死亡,这个是就像春夏秋冬一样自然。人一呱呱落地,就一定要面对死亡,一个都逃不掉,提前准备的人是有福报的!就像在座诸位,能够知道死亡逼迫着我们,死亡要面对着我们,而且我们也有一天一定要面对,不是你不要去谈它,没办法避免死亡;你要不去碰触这个死亡,但现实也不代表你可以活多久啊,最多只有一百岁,就了不起了,现在有哪几个可以活到一百岁的?但是,我告诉你,你只要听到了正法,就算你活三十岁,从听到正法以后,你再活十年,值得!哪怕你活五年,你也值得!哪怕你活三天,孔子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一辈子没听到佛法的人,撒手西归的时候,就什么统统不是喔!拿了全世界几十张的博士,就摆在棺材的旁边。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无论你怎么拼,尽量拼没关系啊,拼东拼西、拼天拼地、拼死拼活,就是拼出一堆骨灰。拼死拼活,就一定拼出那一堆骨头啊,没有例外!提早做心理建设跟准备,佛法就是处理这个问题。
[上科阿难求决取舍,此科如来力为破显。破者破妄(缘心也),显者显真(见性也),此欲破缘心有还],就是有生灭、来去相。[先破所缘之法(现说法音)]。佛陀讲法就是所缘之法。[阿难不舍缘心,为重于法,若破所缘]之法音,如果破了那个阿难所缘的之法音,就[非真,而能缘自舍矣]。只要你了解说,佛所说法,只是方便的音声,重要是义理,重要的要去领悟。不是在音声、在语言、在文字上里面打转,这样永远抓不到佛法的重心。所以,哲学家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我们老得太快,但是,智慧却开的太慢。有人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痛苦,才体会了一句话:喔!生命是苦的,原来生死无常。人,他一定要经过很长远的痛苦,才体会佛陀一句话:生灭无常。原来生老病死就在我们隔壁啊,就在我们旁边,一点都不能马虎,一点都没办法回避,你就是一定要面对的。所以,学佛的人是勇敢的人,不是逃避现实的人,他勇敢的面对这个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
若破所缘之法音非真,不是真实的,那么,能缘之心自然就舍。[汝等尚以缘心听法,谓以能缘之心,听我所说法音。则此法亦成所缘之尘,非得法性真理]。如果加[不生灭]就更清楚,非得[不生灭]法性真理。[以法音但是能诠],那个音声只是为了表达佛的心境,千万不要在语言、文字里面打转,[真理方是所诠],真理就是人生、宇宙毕竟空的道理。[真理即众生之心,听法能悟真理,方不负我所说,故下喻说,听法自应观心]。应当观照这一颗心。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佛陀这个比喻真是好!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如说教之人,以手指月:月亮在那边,你要看月亮,月亮就是表示我们的真心!而不要你一直在手指头里面看说:在哪边啊?在哪边?我说:在那边,是叫你看那边啦,你一直看这手指头,怎么找得到月亮,对不对?义理、音声、语言,都是善巧方便的,说:看那边,是叫你看远处的月亮!语言、文字、善巧方便,是叫你看真心啊。你一直在这个手指头,怎么看得到月亮?你一直在语言、文字、音声里面打转,不能用心去领悟佛的道理,你怎么能够明心见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说:月亮在那边?有智慧的人,抬头一望:喔!月亮果然在那边。愚痴的人说:在哪边啊?一直在找手指头,在哪里呢?这一只手指头就表示语言、音声、文字。所以,语言、音声、文字在指什么?统统在指示如来藏性,如来藏性就是月亮。彼人因指,当应看月,彼听经闻法的人,因为说法的人这一指,指出来,应当往远处、往天边看月。这个[看月]就是自当观心,应当观照自己的心性,这个就是重点。好!我再讲一遍:如说教之人,用手指指这个月亮示人,彼人,那个听经闻法的人,因为说法的人一指,应当自观其心,这样才对的,哪得在语言、音声、文字里面打转,又落入那种缠缚、不了解脱的语言、音声、文字的范畴里面。
[上人字喻说教人];上面这个[人]是比喻说教人,说教就是说法的人。[下二人字皆喻听教人;指喻佛之声教;月喻听教人之心]。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明月;每一个人都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每一个人的月亮,佛陀所说的法,就是开采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性。佛陀的音声就像手指,指出你心中的那一颗月亮。[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喻佛以音声,而作佛事,说出声教,直指人心,告示听教之人。彼听教人,因教自当观心,犹因指自当看月也。若听教悟心,则因指见月矣]![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错认,如果有的人,把这个指头,看这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月亮的体性。这个人不但会亡失月轮,就是见不到真心,见不到自己的心性,叫做亡失月轮。这个人不仅仅见不到自心、真心的月轮。亦亡其指,这个[指]就是教义,就是在指什么?也不知道这到底在指什么?[亡]就是不知。到底它的教义是在讲什么?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误认为那个指头,把它当作是明月。那指头叫你看明月,你却往指头一直看,那你要看到什么时候呢?
[此喻执教迷心。若复观指,以为是月之体,此人岂惟(独也)亡失月轮不能见,亦亡其所谓指也。何以故是征,下二句是释。即以所标之指,认为明月故;法合当云]:用法来合,一个是比喻,一个是用法来合。[若复执教为心],执教就是你把语言、音声当作是你的心,这个就错了!语言、音声是生灭的,语言、音声、文字都是叫你悟那个不生灭的真心。[此听教人,岂惟不达真心,亦且不知教意,何以故?即以所缘声教,为真心故]。声教是生灭法,真心是不生不灭法。
经文,[岂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说:不只是失去了指头,就是佛所说的教义;也根本不认识什么是明?什么是暗?为什么呢?就把这个手指头,当作、误认为是月亮的明性,月亮是光明的;手指头是没有光。一个月亮有光明,手指头暗,二个都分不清楚,无所了故。弄错了!把手指头当作月亮,汝亦如是,现在你也是这样子。佛陀真是会说法,真是会比喻!叫做以指见月。[明暗二字,喻中易知],比喻当中是很容易知道的。[法中难解。喻中不但亡指],[亡]就失去了,不认识这个手指。[并不识明暗],连明暗都不清楚。[何以故句征],这个[征]就是问。[下释不识明暗之义。即以指体之暗性],把这个手指的暗性,[认为月光之明性,自是明暗二性双迷,无所了知故。法中教合指喻,心合月喻]。[教]就是佛陀的教法,音声教法,是用手指——比喻作手指头;每一个人的心,例如就像明月,心性就像明月。如果是透过教,那么,用音声来教导;或者是名,或者是句;[名]就是名相;[句]就是句子;[文]就是文章。声、名、句、文,都不一样的。用音声做佛事;用佛学名相做佛事;用句子来教化做佛事;用文章来教化做佛事,教育众生。
[教以声名句文为体,无觉照之用],所以,师父不是讲过吗?我现在看经典,也是遮遮眼睛而已。为什么遮遮眼睛?这个语言、文字是死的,遮遮眼睛,重要的要用心去体悟啊。所以,悟道就是有这个好处,叫做万法尽通,没有一样可以障碍悟道的人对佛性的理解。你怎么讲常,悟道知道,你讲无常,他知道;讲有他也知道;讲空也无恙,他也知道,讲即空即假即中,他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哪一本注解写对写错,在悟道的人一看,根本就是一目了然,你没有办法骗得过内行人!有时候我看那个注解,不是这一本,就是有看了这个书,有的出来,有时候法师、居士,看了那个,喔!摇头!末法时期,真的是业障深重,反正有证悟的、没有证悟的,初学佛法的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跟着他的知见,这样跑,跑到最后,发现走错了,跑到死胡同里面去了!佛陀在世的时候,外道都称为我是一切智者!尤其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弘扬正法的法师也多、居士也多,各人各有一套,大家讲起来,都可以飞天遁地的,都是有那么一回事。但是,明眼人自然知道合不合于正法,明眼人自然知道。但是,你叫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来分辨,哪个才是大善知识?哪个是恶知恶见?根本分不清楚的!他对你好,你就认为他是正知正见、正法的。因为每一个法师讲的,都认为自己是正法;每一个居士也能讲一点佛法,每一个居士,包括他的著作,也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末法叫做见浊,五浊恶世里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个叫做见浊,见浊就是知见、看法。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印刷术这么的发达。几天就可以写一部书,网路上网一看,你要的东西统统有;但是,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他怎么能够分辨,何者是正?何者邪?
你讲正法的人,你去稍微批评人家一下,人家以为你是嫉妒别人,他会用秤子来秤你的,那是弘扬正法的人,就等待有缘的众生自己来了。上台讲经说法的人,还不能有批判性,强烈的批判性,会贬低自己的人格;我今天一上台就批哪个法师不对,批哪一本注解,看起来我好象是为了正法,了解师父的人:师父用心良苦!你看,有几个了解师父的用心?换另外一个角度,人家不满你的:你这个慧律法师一上台,就批这个法师、批这个居士,哪一本书不对,我看你的修养也跟他差不多!所以,变成说,你要弘扬正法的人,还得碰到那个有缘、有善根的人,能接受到这个《楞严》大法,嗯!我们这个慧律法师讲的,的的确确是正法!由他来认同。像我也是一样,兄弟姐妹也是一样,当我学佛以后,我了解这个缘起法。兄弟姐妹的学佛,他们是自己来的喔,我不会跑到家里面:哎呀,这大姐是怎么样,这个大哥又是如何,我没有的!只有我的母亲!告诉她:妈妈!你苦了一辈子,应当去极乐世界!我也很难得,完成了高等的学历,也这么样子一点小小小小,微不足道的成绩,你应当去极乐世界,我一直劝我妈妈,唯一的,就是慢慢慢慢讲讲故事,我一直劝我妈妈念佛。所以,她每天都念三万声佛。没有漏气,往生以后十二个钟头,头顶都是热的,喔!还好!这是我碰过在家居士,头顶热得最久的一个,从断气,我每一个钟头、二个钟头,就去轻轻的碰,十二个钟头,头顶都是热的。你看!哪一个法门比净土法门更殊胜?也不认识字,也没什么大学,也没什么博士,她就这样虔诚。还好碰到一个出家的好儿子,就是我了!我就是劝她一直精进用功,就是这样子。
我妈妈有一天来厨房吃饭,就问:师父,师父,什么是禅?我好惊讶,surprise!喔!这个妈妈最近进展到禅啊,还问我,我吓一跳!刚好在我的左边,我就手指跟她比,(竖起一拇指)。她说:在哪里?在哪里?啊?大拇指是禅喔?第二指过去是什么意思?第二指过去净土啦!不然要怎么讲?难能可贵!法师的妈妈何其长进,竟然问到最上乘,她那一句我是真的被她吓到了,不愧是慧律法师的母亲!我就跟她讲:来不及了!你几岁了,八十五了,念佛,好好的劝我妈妈念佛。老人家就好骗了,南无阿弥陀佛……我说:你每一念出来,它不是念完再回向。我跟她讲:师妈,师妈!不是念完才回向喔!不是念完统统再回向喔?不是这样喔!要往生极乐世界是:我这一句佛号念出来,每一句统统要往生的喔,这才是真修行!南无阿弥陀佛,我这一念就是要往生的。不是南无阿弥陀佛~~~~也边看电视,好!回向!阿弥陀佛,这个哪里是佛法呢?佛法是:修行从诵经的每一个字开始,统统定位在极乐世界的啊,每一个字、每一句佛号,统统坚持要往生的,这个叫做修净土的。不是念完,边念边打妄想,我要往生!那中间这个过程呢?所以,要了解净土,是从心境下手,念念要提升自己的正念,不能错用心。
教以声名句文为体,无觉照之用,[合暗喻;心以灵知不昧为性,有觉照之用,合明喻;学人不解依教观心,但认声教为真心,岂独迷心,亦迷其教。何以故?以所说教,认为真心故。又不但迷教,亦复不达有觉照,无觉照之用。何以故?即以声、名、句、文,无觉照之教体,为灵知不昧,有觉照之心性,觉与不觉,二者无所了别故。谓汝以缘心听法,则我所说之法,亦成缘尘,汝则迷失法性,何异执指为月,不识明暗之人?故曰:‘汝亦如是’。初破所缘之法竟]。
[午二破能缘之心] 外境,你不用管,外境本来就空。要注意你的起心动念,现在这里就是举出来。[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说:如果以分别心,来听我所说的法音,来当作你的心,这个就是意识心,在为音声的分别而有。说: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如果是真心的话,它是离尘,离开这个刹那生灭的分别音声,有分别性;就是有主体性,就是真心是常住的意思。离尘无自体性叫做妄心;离尘有自体性叫做真心。你一定要好好的去体悟这一句话到底在讲什么?妄心是因尘而有;真心无关于根,也无关于尘,它永远就是这样子。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就是住一下、住一宿,便离开了,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都没有来去,名为亭主,亭主的意思就是:心性才是我们的主人,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用更贴切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的烦恼、无明卡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就是彻底的拔除那个观念、无明、意识型态。
[此正拔不舍缘心之疑根。分别:指听法缘心;法音:即所听声教。上科先破所缘之法,此科乃破能缘之心。谓汝虽不以所分别声教为心,若以能分别法音,为汝真心者,此心自应离却所分别法音,有能分别自性,方许为真。此暂纵,下即夺,先喻说],先比喻来说。[后法合。此喻能缘心,离尘无性],你看,这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意思就是:意识心离尘没作用,它只是对境界所起的一种影像,然后落入你的心。你自心就一直起分别、一直起烦恼,而这个烦恼、分别是由境界所引起的。譬如说:谁对不起你,你三、五年后,你还是恨他;兄弟姐妹多分一点点财产,你到现在二十年,连跟他讲一句话都不要;十几年前,你弟弟做一件错事,你到现在还不原谅他,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他作不了主、他起烦恼。他认为有过去心,不晓得过去心不可得;他认为有现在心,现在意识攀缘心;他认为有未来心。为什么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尘所引起的相对的时空,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是所引起的。为什么你对你的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个男朋友、女朋友,你念念不忘,这个就是因为尘而分别。因为你有女朋友嘛!后来二个人因为起误会、或者起冲突离开了,可是,你还是念念不忘啊。这个就是离尘无自体性。如果是见性,可就不一样,男女朋友分开了,假设说;他现在学佛了,喔!原来那个是虚幻的东西。是不是?爱他,你要让他解脱,真正的爱他,你要让他自在;你真正的爱他,一定要让他超越三界,往生净土,这是你真正的爱他,这世间人是做不到的!
法音现前不现前,如如不动的心性都是存在的,这个叫做离尘无自性体。[譬如行客],行客是代表生灭意识心,生灭意识心,刹那生、刹那灭,你的痛苦、烦恼、贪、瞋、痴心妄想,由之而起,殊不知道,这些贪、瞋、痴其实是多余的。[寄宿旅亭,不过暂时止住便去,终不常住,而掌管也亭人,是为亭主,则无所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这个[性]就是能力。此也是这样,这个也是这样,如果是真正你的心,那才不管音声,音声无关于你的真心,佛陀就是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佛不讲法,你的心还是如如不动啊!如果你以生灭意识心听法,那就是不真心,叫做离尘无自体性。现在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离尘有自体性就没有来去、生灭,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为什么你现在离开佛的音声,而没有存在无分别性?无分别性,没有能力如如不动的分别;而你执着的分别。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听,意识能分别,本性也能分别。
本性的分别,是眼见这一念,当下就是性;而众生没有办法控制第一念,他眼见这一下,无心就是本性,他不懂。在刹那间,刹那即是永恒。见了这个花,产生第二念,变成:这花很漂亮,我要带回去!所以,眼睛见这个花,自性本为就能分别;可是,是如如不动的分别;看花,如如不动,知性能分别:这是花、这是树,可是心如如不动,就像见性的人,他照天地万物,他就像镜子一样,一样照天,一样照地,一样照树,一样照花,可是,心就是如如不动。众生不一样,众生见到这个相以后,性动一个念头,动念即乖,开始动到:这花是多么的漂亮,我要带回去,我可以送给别人啊!就开始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就来了!好!我们现在也是啊,迷了以后,看什么都执着,他认为这个尘是有自体性的。搭起来舞台,哇!跳这个热舞,现在穿得又少,电视,跳这个热舞。一切众生都认为:这个是实实在在有一个人在跳舞啊!可是,佛陀就很厉害,自性本空。你看,谁在跳舞?美女在跳舞。那美女再看看,那一层皮;那层皮再看进去是肉;肉再看进去是筋脉;筋脉再看进去是五脏肺腑;五脏六腑再看进去是骨头;骨头再看进去是水。再观照一下,咦?一个美女,她也是空啊;舞台就浊几个板子合并,把这舞台拆了,缘起,还是不可得啊!屋顶一拆,屋顶也没有、舞台也没有;音乐一放,好象有那个音乐;可是,这是科学的综合,才有这个缘起的音乐。离开这个歌星、科技,那个放音的VCD、DVD,离开这些,没有了!一个热闹的舞台,你稍微冷静一下,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万法本来就空无一物的东西,佛陀就是有这个能力,穿透一切的假相;众生就是没有办法,看什么迷什么,看什么着什么,难怪我们活得痛苦,活到去自杀!
女朋友走了,快死掉了;男朋友走了,也快死掉了;财产被剥夺了,也活不下去,当然,没有钱很辛苦。这一些,在圣人的角度看起来,它都是缘起的东西,世尊叫我们要冷静。要用大般若智慧,去照见万法皆空的道理是什么,然后,你的心如如不动,你便得到常住。南无常住十方佛,就是觉性;南无常住十方法,就是真理,心中拥有真理;南无常住十方僧,无诤就是僧。所以,学佛的每一个弟子,很容易做到的,叫做无诤三昧。就是不跟人家斗是非,无诤三昧,也就是什么是非恩怨一概放下。与自己生死没有关联的,统统放下,这一念就见性!而我们众生就是事情管太多,搞混了!
因此众生不了解,离尘无自性的道理,离尘无自体性就是妄,离尘有自体性,就是真心自己作得了主,无关于尘。众生赞叹来,你知道赞叹的音声是幻;众生毁谤来,你知道毁谤的音声是幻,心自已做得了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为什么离开这个声尘,没有办法作得了主的?如如不动的,真心的分别性这种能力呢?你还是受它影响。[此以法合。亦复如是者:能缘心不住,缘境之时,暂缘便去,终不久缘,故喻如客。若真是汝心,则如亭主常住,并无所去;云何离却所分别声,无有能分别之自性?此破意识缘声之心也]。
回向(略)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楞严经讲义》233页中间,[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先解释一下:斯则岂惟,这是离声无性的分别心、意识心。说:这个意识心,岂惟,如果加一个[缘]字就更清楚,这个第六意识心,哪里只是;[缘]就是攀缘;声就是因为有音声,所产生的分别心,不只是缘这个时声而有分别心。乃至分别我容,如果中间加一个三十二相之容就更清楚。意思是说:这个第六意识生灭的意识心,不只是能缘声音、听法的音声起分别心,同时也能够分别佛陀三十二相之容貌。离诸色相,无分别性,这一句的重点是讲:这个意识心,只要一离开外尘——这外色相,这个色相包括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无分别性,就失去了能分别之性。也就是说:意识心是离尘无自体性;如果是如来藏性的话,就是离尘有自体性,不管你外在的尘所显现的是什么,如来藏性总是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垢不净,非一非异,没有任何的生灭增减。换句话说:意识心离尘无自体性,如来藏性离尘有自体性。
[此下广示有还]。底下是广为开示,[有还]就是有来去。[故云:斯则岂独缘声分别之心,离声无性;即能分别我三十二相之容貌,亦是相有则生,相无则灭,离诸所分别之色相,亦无能分别之自性]。这个意识心能分别;如来藏性也能分别。但是意识心的分别,是由尘而引起的,所以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一种执着和分别,无论是粗的,或者是细的。而如来藏性是也能分别,但是,是如如不动的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虽分别一切相,性本如如。所以,修行下手处要对,就是用本性修行。用生灭意识心要修百千万动,用本性修行,悟则刹那间,迷则尘点劫。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这个第六意识心范畴很广,说:如是乃至,一直到什么?分别都无,这个分别都无,不是如来藏性的分别都无;也就是说:粗的分别统统平息了。这个不是清净自性的没有分别。是说粗糙的分别没有了。也就是第六意识的粗糙的分别都没有了,非色,就是非同于色界,色界这个色法还有,微细的清净色法;非空就是四空天,非色非空就是:非同于色界的四禅天;也非同于无色界的四空天。这个非空就是说:他很寂静,非常的寂静,是比较细的寂静,但是,还是存在微细的境界。这个非色也就是第六意识心的粗相已经没有了,粗相灭,灭粗相的细相,收做非色;这个非空,就是寂静的细境还存在。就在这个时候:拘舍离就是外道,也就是前面所讲的末伽黎断见的外道等等;[[昧]就是误认为,误认为那个就是宇宙的开始,人生、宇宙万有的开始。这个冥谛,是古代印度六派哲学当中的数论哲学,数论哲学派所立的二十五谛的第一谛。这个跟我们佛教讲的第一义谛是不一样的,它这个冥谛就是开始的意思,就是从这个立为开始。那么,这个第一义谛又作为冥谛,通常称为自性谛。这个数论学派,把这个宇宙万有区别为二十五种谛理,而以冥谛为第一谛,为万物之本源,诸法之始,所以称为冥初。又为诸法生灭变异之根本原因,也就是诸法之实性,所以,又称为冥性,或者称为自性。就是万法有自性,都是来自于冥谛,来自于这个冥性,把它立为最初的开始的意思。也就是昧为冥谛重要的因缘就是:把微细的第六意识,他没有办法穷究到究竟,像佛陀的内证,证到诸法毕竟空性。他就把第六意识,很微细的生灭,就误认为那个就是开始,昧为冥谛,就是一切法的开始。离诸法缘,无分别性,诸位!这个法缘也就是说:一分是生,一分是灭,法缘是对生灭来讲的。所以,心所执着的其实也是生跟灭的一个动念,微细的动念。他内心离开了这个生跟灭,无分别性,就是没有自体性,连第六意识的微细刹那,仍然不是如来藏性。外道只能到这个境界,没有办法再上去,误认为这个就是开始。(未完)
(文章转自 梵音视频 2019-07-18)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128: 从念佛诵经的每一个字、每一个佛号开始,统统定位在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