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251: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善事,以免临终后悔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8-31 16:17 点击 235 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24圣)-0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二十五圣列最初第一个,佛的含义是什么?含义就是听经闻法,用音声作佛事的重要,尤其在这个娑婆世界,是最对机的、对味的。那么底下不是说其他法门不好,要看根器。


    底下是[卯二优波色尘] 771页,中间经文:【“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这个文字都很简单。解释一下: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也是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就是从上到下不净、从里到外不净、从出生到死亡不净,恶臭难闻,生大厌离。哇!这个,诸位!生大厌离的人,这个人有两种好处:一、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心,出离心没有,就很难!还想留在娑婆世界,贪染财色名食睡,那往生极乐世界就免谈!所以,生大厌离,不想留在娑婆世界,这个动力要很重要的,要很强,叫做出离心,大厌离。既然这个色身不净,死了以后长虫,放一把火烧了,剩下骨灰,这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执着了,这第一。第二、生大厌离,容易开悟,因为他不会再执着,内心没有贪,生大厌离的人,修行容易开悟,他不再贪着无欲六尘,所以,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从头到尾,都是不净,尤其我们这个色身,佛讲的,用四大海水来洗净,我们这个四大缘起的色身,怎么洗都不干净。


    这个白骨微尘,白骨放火一烧,尤其现在在火葬场。以前佛在世的时候都是烧木柴,烧木柴,还没有现在那个,温度一下去都是二三千度,诸位!那个才几分钟!像师妈往生,我去捡她的骨灰,对不对?  那个拖出来的时候:这个是我母亲吗?剩下灰。“是啊,这个就是您母亲,林吴郎饲。”人生真的,早日看开,早日看活;看活就是快活。要不然常常会怨恨,命运来“创治”,“创治”就是作弄。这都是命运来作弄,所以,要早日看开一点:唉!这个世间原来......诸位!你勇敢的面对真相,就不会死在假相。这个就是师父的铭言。所以,这一句是不是佛讲的?不是!这一句是慧律法师讲的。你勇敢的面对真相,真相就是空相,就不会死在假相。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执着?没有了,你就归零了,请归零,什么都不执着,就是这样子,早日看开,早日看活。看不开,有一个来问说:师父!我看不开,怎么办?那就慢慢痛苦啊!那我要什么时候才会解决这个痛苦?等到你有一天彻底看开的时候,苦就没有了!你会晓得缘起法空无自性,这个苦也是妄想,乐是妄想、苦也是妄想,放下苦跟乐,就内心的绝对:喔!诸法本来就空,该有的责任要去完成,对不对?该扮演什么角色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舞台,你一出生,就扮演某一种角色;要领奥斯卡金像奖,就必需扮演你这个好的角色。我也知道诸法皆空啊,那我法师,就扮演一个弘法讲经的法师,我就好好的准备、好好的讲,对不对?不失我的身份嘛!所以,在理来讲,无生;在事来讲,每一种小事情,都不可以离开我们的责任,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活得既现实又超越。


    这些白骨的微尘归于虚空,诸位!哪一个人火化,骨灰不会剩下灰呢?空、色二无,成无学道。[优波尼沙陀,此云色性空。][我亦观佛最初成道:][以遇佛之早故。][观不净相:乃四念处之一,][观身不净也。]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身不净,观心无常。所以,观身不净,[优波虽属利根,烦恼障重,性多贪欲,][故佛教修不净观,][以对治之,]  那么年轻….在座诸位!这里还有分年轻人,有许多年轻人e-mail过来,师父当然不会讲人家的名字,他就说:喔,师父!这个欲他控制不住,年轻人,譬如说十八岁、十九、二十岁,就是很难很难,这一关是非常非常难,贪欲心,贪欲心。男女这个色欲非常难突破!那么,广化律师就讲:没关系,没关系,到了四十岁、五十岁,我们就会渐渐渐渐的看开了,年轻人是难免的。这个广化律师,你一下子,他没有这个能耐,没有这个能耐,所以,需要一点时间。上根利智的,当然一看就空。对不对?所以,在座诸位!如果你真的还不能够观空的话,诸位!你可以到那个停尸间,停尸间,停了一具一具的尸体......去看一下,这个将来我也要躺下去的!对不对?所以佛教修不净观,以对治之,[遂于此身,生大厌离。]诸位!大厌离才是了生死的动力,了生死的动力,就是生大厌离,不想留在娑婆世界。[悟诸色性者:以其根利,][修观之后,非但离障,且能悟性。][以从不净;指此色身,以从种子不净,]  父精母血就是种子,在母亲的这个子宫里面,就是种子不净。


     [乃至死后,作九想观:] [一、胖胀想,]诸位!这个字是错的,方便用也可以;但是不圆满。如果你打开《阿含经》来讲,他不是这样:胖胀,他是写“胮胀”。这个“胮”怎么写呢?左边是一样的,肉部是一样的,右边是写投降的降,除掉那个耳朵。投降,降,除掉那个耳朵部,这个半,就接那个投降的降除掉那个耳朵部,这个字念pang(一声),“胮”就是肿胀的意思。投降的降会写吧?ㄅㄆㄇㄈ的ㄉ 对不对?投降的降。不会写的请看隔壁的,因为书读的太多了,经常会忘记,很正常。胮胀想,就是说人死后,你看一下,尸体,我们死了几天以后,肚子慢慢鼓起来......慢慢鼓起来,为什么?血液停止了,坏死了,没有办法运作,没有办法运作,慢慢的鼓起来,涨......


     [二、青瘀想,] 诸位!我们现在看的大家好看,是因为我们血色,有这个血色,非常好看,循环正常,是一个正常的人。如果有一个人,脸褐褐的,黑得很严重,瘀青,瘀血,好像血行不通,第一句话,你会告诉他说:喔!你怎么一副死人脸!就是这样子,就像死人的脸一样!所以,你就知道说,死人的脸,那个血是停滞的。瘀,我们说:瘀青,瘀青,血不流动就是瘀青,死亡的人,血液怎么会流动呢?对不对?在座诸位!我不晓得你的胆量够不够,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夫妻感情非常好,非常好,请问:如果你的老公死了,死了喔,车祸,死相也很难看,已经把他清理干净了,那个尸体在那边,请问:你晚上一个人,一个人,敢不敢在你老公旁边助念?只有你一个人,晚上,那个老公是平常跟你生过孩子的。来!我调查看看:你老公这样死的时候,晚上你敢一个人,四周都没有人,方圆几里内统统没有人,敢不敢陪你老公?敢的请举手,喔!这个我要跟你老公讲;举手的说不定老公早就死了!对不对?不简单,这个就很不简单了!是不是?很不简单,很重感情,佛祖应该记你一大功,这个也算是一种感情,尽你的责任。[青瘀想。]


    [三、坏想,]  诸位!我们有这层皮,把它保护起来,我们还能够看。在座诸位!你有没有去看那个烂坏的?这个色身烂一半的,烂一半的,这个色身烂一半的,喔!那个看了就是很刺激了!因为身体不烂,但是烂一半,以前人家是土葬,然后好像荫尸,没有烂坏,坏一半的,又见到骨头、又看到虫,又没有全部烂坏的,叫做坏想。万法都会坏的,包括我们在内都是这样。 [四、血涂想,] 血涂就是:我们身上只是一滩血,一车祸,所有满地都流着血!我们到医院看看,那个医院的时候,那个纱布上沾满了血,或者打针的那个管子,也充满着血,看了以后......哇!开刀,然后沾满了血,丢在那个桶子里面,简单的,医疗废弃,医疗废弃那个桶子看看,隔了两天不收,你看那个味道你受不了,那个血迹、味道,你受不了的!所以,我们今天活在一种外表看似庄严美好的,但是,事实上的真相,处处都是肮脏的、不净的。


     [五、脓烂想,]脓烂想,还要加一个更刺激的,叫做恶臭,恶臭。这个脓烂想在《阿含经》里面讲:还要加一层恶臭,喔!那个就更刺激了!眼睛看了,脓,起脓又烂、烂坏,结果又恶臭不堪,没有人敢靠近的。诸位!如果你太接近的时候,你会中这个尸毒,尸毒,我们的尸体是有毒的。  [六、虫啖想,]   如果没有火化,那么,放着就是虫,全部万虫钻身。[七、分散想,]  分散想,你去那个坟墓,以前,不是现在,以前那个坟墓,牛会走过去,踏了一个空,踩了一个洞,老鼠就跑进去,把那个骨头叼来叼去,野狗叼来叼去那个骨头,到最后......像我们有回林厝村,说要去找祖先,找祖先,我跟我爸爸回去,说要去祭祖,去祭祖,那时候还没有出家,要祭祖,回去看,找不到我祖先的坟墓!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很流行说火葬,放在这个纳骨塔,那时候不是很流行,都是土葬,古老的传统都是土葬。结果去看,哇!这边一个洞、那边一个洞,老鼠都跑进去了,骨头没有完整,剩下没几块,分散了!所以这个生命看透了,实在是......就这么一点价值都没有,剩那几块骨头,很可怜!


     [八、白骨想,]  无论我们拥有多年轻、强壮的身体,无论我们有多么的美若天仙的美貌,到最后就是白骨,没有例外。 [九、烧想。]  放一把火一烧,那就什么统统化为灰烬了。[此中但云白骨微尘者:][微尘即是烧想,][烧骨成灰,化为微尘,][微尘遇风,一吹即散,][终归于空,][即色不可得,][无色不能显空,][非但色空,并空亦无,]  也不着,色、空都不能着。所以,由空显色,由色显空,但是,二个都不能着,并空也无,也是不能着一个空,[故曰空、色二无,]  无就是不可得。[因此得成无学之道。]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如来印证我名色性空。][尘色既尽:即上空、色二无,]上面所说的空、色二无,[妄相既尽,真性斯显。][妙色:即是性色,][全性成色,全色皆性,][不必析色归空,][色色皆如来藏。][此理秘密曰密;][周遍法界大用圆满曰圆;][我从色相,为本修因,][得成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佛问圆通,就像我所证的,观这个色尘为因地心,观这个色尘为不可得,为因地心。这个色尘,这个色因为上,就是观这个色尘不可得,当体即空,为因地心。[此结答圆通,][如我所证圆通,以观色尘为因地心,][即此色尘为上。]  所以,你看!二十五圣圆通,你看,就这么精彩,每一个人入道,圆通都不一样,太精彩了,这一段!


    773页,底下是:[卯三   香严香尘] 773页,经文,第一行:【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有为相就是生灭相。[香严童子,观香尘而得道,]   观香尘而得道,在座诸位!我们这里做这个香灯做了那么久,不晓得有没有人得道呢?没有,是吧?观这个香尘。[以自性真香,庄严法身。][童子者:童真入道,][并非年龄幼稚也。][起座礼佛,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有为相就是生灭,生灭相。[谛观者,以智照观察,] [世间一切,有相有为之法,] 有相有为之法,当然是生灭法。一定会败坏的,[即因缘所生法也。]  因缘所生法,[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也。] 皆是虚妄。[此所有相,皆是虚妄,][非真实常住法。]  所以,在座诸位!这个世间没有真实,六祖讲: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师父讲,这底下: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你想要找到世间的真相吗?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


    像贾伯斯,苹果那个贾伯斯,死的时候留......因为他是胰脏癌,留了八十三亿美金,贾伯斯!他修那个密宗的,修密宗的,可是来不及,来不及!他在寻找,认为这个身体上,一定有一种永恒的东西,他在还没有找到以前,他走了,贾伯斯!八十三亿美金多少,你知道吗?二千四百九十亿台币,那个如果给我们,怎么得了?那个如果给我们,怎么会值(怎么得了)?师父就会下命令:从今天开始,一直印《楞严经》,一直印《楞严经》......一直印《楞严经》,印到全世界的华人,人手一套《楞严经》。二千五百亿喔,亿喔!不是万喔!二千五百亿!所以说:知道吧,等到生命的尽端,该做的功德没有做。所以师父有一种语重心长的呼吁:在座诸位!活着的时侯;这一句话很重要,很平淡,但是很重要: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善事,以免临终后悔!这是师父一甲子来体会到:时不待我,时间不会等待人的,这一辈子你有机会做善事,就不能客气,一定要多做一些善事!为什么?临终一定要带着这些善事而走。在座诸位!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当然要带善业走,你不能带恶业啊!是不是?你想想看,说:我下辈子不晓得投胎到哪里?很简单,就看你这辈子所造作的就知道。 


    773页,中间经文:【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我当时候辞佛;解释一下:我当时候辞佛,“宴”就是宴然、安然、安详的意思;晦”就是退出来到一个净处,“晦”就是隐藏自己的迹象。所以,宴晦就是宴然晦迹,找一个能够静的地方隐藏起来。“清”就是清净,“斋”就是斋室,这个“斋”就是无喧哗的意思,在这里,“斋”就是斋室。我当时候辞佛,宴然安详退出大众,找一个隐晦,藏我的匿迹,清净的斋室。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却是寂然,来入鼻中。我观这个气到底怎么来?也不是木头来,只有木头来,没有气;也不是虚空来;也不是烟,烟还没有到,香气已经先到;也不是火,只有火,怎么会有香气呢?如是观察,木、空、烟、火,喔!原来是缘起法才有这个香气。所以,去无所着,因为由木、空、烟、火,当体即空。缘起法当体即空。所以,了解体性本空,去无所着,来也无所从,无所从来,也无所去。由是意销,因此这个分别心没有了,意销就是分别心、执著心、知见心,统统没有!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原来意放下、妄识放下,当体即空,那个就叫做无漏真如。诸位!你想见真如吗?要放下,放到彻底;放下放到彻底,还不能见到真如,要放到没有东西可以放下,那个才能见真如。意思是说:我放下,我放下,我一直放下!这个不能见真如。你要体会到:诸法本空,没有东西,为什么要放下?就见真如。


     [我当时闻教辞佛,退而自修。][宴晦者:][宴然安处,晦迹韬光。] 韬光就是隐藏,我们讲:韬光隐晦,是不是?韬光隐晦就是我们要隐藏自己。在座诸位法师!这辈子修行,师父要讲一句话:锋芒不要太毕露,太毕露一定会伤到自己。你牢牢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师父这一句话。要懂得老二哲学,有名、有利,让给别人,甘居老二,永远的退居老二,你的伤害就会减到最低,不抢锋头、不抢出锋头,人家也不会伤害你。是不是?就像师父今天,从出家入道到今天来讲,我都是保持这个心态:名、利统统给你,荣耀也给你,你有办法,统统给你!所以,这个斋僧大会,再三的邀请,邀请了十一年,我都没有出去。为什么?别的法师能做的就好。所以这些什么开光啊、破土啊,别的法师能做的,就不必请我去了,他们有这个因缘,我们在背后随喜就好,随喜就好。对不对?所以师父在这个教界里面公开的活动,几乎很少,很少!为什么?我要提升整个佛教的素质跟水平,就必须要完整的,把最深的经典,彻首彻尾的把它讲完,这不能像沾酱油(蜻蜓点水)一样。弘扬佛陀的正法,不是像放这个烟火,放烟火,咻~~砰!没有了!你这个法师讲的法深度不够,没有办法感人肺腑的,因为你深度不够,一直在讲相、一直在讲故事、一直讲因果,人家听久了,认为:这个我们都知道了,想要更深一层的。那么更深一层的,就像师父就在文殊讲堂这样,一堂课一堂课的,不求名、不求利,也不贪图供养,我就是要埋头苦干,一步一脚印,就是这样子。


    现在一些佛学院、一些道场,都依师父讲的法,来做为结夏安居参考资料,我也很感动,受到诸位法师的认同、比丘、比丘尼、居士的认同,我也非常的感动,也感谢大家的合作。佛教就是这样子,僧要赞僧,佛教才会兴盛,居士也赞僧,佛教就兴盛,就是这样子。


    底下,[清斋者:][清净斋室,即斋心洁己,]  “斋”就是心要纯洁。所以这一次,师父在章华体育馆讲的第一义谛,“供佛斋僧”,就讲得很清楚了,讲得很清楚了,斋僧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清修观行之室。][今人宴居之室,亦多名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此香乃斫香树,]“斫”就是砍。[着地经久,外朽心坚,][置水则沉,故以名焉。]   我们说:沉水香。是不是? [《华严》云:]   774页,[阿耨达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若烧一丸,普熏阎浮,][据此则鼻不蒙烟可知。]  没有见到烟,已经先闻到香气,叫做鼻不蒙烟,就是鼻子并没有碰到烟,可是,香气就已经到了,叫做鼻不蒙烟。[香气寂然者:无形无声。][来入鼻中:我则即境修观,以香气为所修观境,][观此香气,非从木来,][以徒木不烧,] 如果只有木,不令自动烧起来,只有木,不会自动烧起来。[香气安能远达;]  香气又怎么能够远达呢?第二个角度看:[亦非从空出,] “空"就是虚空。[以空性常恒,] 虚空之性是常恒的。[香气不常有故;]   如果从虚空来,香气从虚空来,虚空就永远会喷出香气了?事实不然。


    所以,空性是常恒,因此应当常常出香气;但是不是,所以,这个香气亦非从空出,C:[亦非从烟有,][以寂然来入,其鼻并不蒙烟;]   也就是不见烟,却闻到香气,D:[亦非从火生,][以世间诸火,本不出生香气。]  当鼻 [不闻之时,][香气去无所着,][正闻之时,香气来无所从,][当体空寂,]   就是要找这个香气的来源,都不可得。[由是香既不缘,][鼻无所偶,] “偶”就是配对,能所。[根尘双泯,意识亦销,] 在座诸位!这个有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根尘不泯,识心就动荡,就是我们能缘的那个主观的意识心,还有外面的无欲六尘,能所不断,就表示识心不断、生死不断。因此我们眼睛不必去看,因为没有一种东西是我们的;耳朵要听,要听真如法,听那个没有音声的声,一切音声当体即空。所以,耳朵要听,要听那种无声之声;鼻子要嗅,无论是嗅、香、味、触,要嗅那个不可得的嗅,舌头要尝,要尝那个空性的尝;触,没有能触跟所触,要去感受到空不可得的那种触,那么,根尘就双泯,意识亦销。


    [根尘识空,发明无漏。]   这八个字就是关键,就是你要好好的体会的地方。你不是常常讲说:师父!要怎么修行?这就是!根尘,根攀缘尘,不起执着、不起分别,当体即空,识就没有,没有能所,没有主观、没有客观,为什么?主观是缘起性,客观也是缘起性。所以佛陀讲:我不是借重外在的四大而讲缘起,意思就是说:包括识心分别也是依他起,佛陀的重大含义,就在讲这一句话。我非借重外面的粗糙四大而讲缘起,一般你讲缘起法,都是有相的东西,一般缘起法,对不对?你看,哪里不是缘起法?灯啊、桌啊、佛像、灯光,佛再告诉你:我讲的缘起法,不是借重外在的四大的缘起而说缘起法,意思就是:包括主观的识心分别,都是缘起法,有外引起这个识心分别,由外尘引起这个识心分别,那是因为什么?因为动念,如果我主观意思没有了,尘不必除,就没有了,因为你不执着,停,就这样子了。是不是?


    见分、相分,(师父举起两只手),只有相分,(收回一只手)识心不产生了;只有见分,(收回另一只手)识心不产生了,是不是?如果你动念不止,(两手一拍)声音显现,声音就表示识心分别,一直执着,识心一直产生,一直连续执着......你的声音、你的识心分别就不会停止。如果外面的虚空表示真理,真理从来没有生,也没有灭,不因为你的识增、减、生、灭,虚空有所改变。对不对?能、所如果不断,识心分别;就算能所不断,怎么样?当体即空,真如还是存在。所以,你的识心再怎么执着,所有的识心并没有增减;所有的虚空也没有增减,只是说妄,声音刹那生刹那灭,就是落在我们心中的这个识心分别,浮动在我们真如本性的这个识心分别。浮动在我们本性的这个识心分别,就是本性的一层影子,这是本性,本性的一层影子,浮现在真如本性的这一层影子,就是识心分别;这识心分别,当体即空,本性就现前,能所不断,能所坚固;能所放下,就是唯一真如,然后慢慢慢慢到达究竟的如来藏性。


    因为要动、静、根、觉、空、灭,没有能所,只是没有根跟没有外尘,那么觉,内在的觉还存在。觉,你说:我觉悟了,没有能所。这个觉就是打结,这个觉要放下。我要觉,把它空掉,把这个觉空掉,这个空还是结啊,因为有能空跟所空。而这个空,我要把它灭掉!这个还是结啊,有能空跟有所空,这个灭变成灭结,变成灭结。喔!原来这个灭,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能用言谈的,为什么?因为再讲下去,能所永远不断,再讲下去就永远能所不断。所以说:我们要了解,要得到大的圆通、究竟的圆通,就必需要单刀直入的放下,没有任何的理由。底下,[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再念一遍:[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如来印证我,得香严号。]  因为香,体会,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个尘气不可得。倏灭,立刻,当体即空;妙香就是自性的真香;体密,密是指本体,本体是密,圆就是用,体是密,用是圆,作用是圆满的。我从香严,得阿罗汉。如来印证我,得香严号。[尘气即香尘之气,][倏然(时之短也)消灭。][妙香者,自性真香,][体不可见曰密,][用乃遍现曰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此结答圆通,如我所证,][以香严为本修因,证如圆通,][乃以香尘为上。]


    775页,[卯四   药王味尘]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解释一下:这个药王、药上二位法王子,绍隆佛种,堪为佛陀的所依怙。并在会中,跟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是无始劫来,为世良医。所以,学医的人也可以入道,更容易入道!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你所能尝的,不是草类的,就是木、石类的,木类的、金类的、石头类的,石头类的当然就是我们所讲的矿物。名数共有十万八千种,如是悉知,就是尽知。苦、酢,咸,什么是苦味,什么是酸,“酢”就是酸味,就是我们所讲的醋,醋味。那么咸,是咸味,淡,还有甘,“辛”就是辣,辛等味。并诸和合,有一种药是用和合的,有一种是俱生的,黄连本来就是苦的,俱生就是苦;有的是变异,是冷热,是冷性、是热性;有的植物是有毒、无毒,这草、木、金、石,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悉能遍知。


    所以这个做医生还真不简单!做医生不简单,诸位!你不相信吗?有一天你到森林去看一看,各种植物看一看,放眼看去,全部都是绿色,你也不晓得哪一根这个茎,根茎有毒、无毒,你根本没办法,你不是念这一科的啊!要不然你到深山里面去,哪一种植物,你叫得出名字的?当医生真的不容易的![药王、药上俱称法王子者,][以能绍隆佛种,堪承法王家业故。][若究远因,过去有佛,号瑠璃光,][比丘日藏,宣布正法。]  宣扬佛法。[时有长者,名星宿光,][闻说法故,][将阿梨勒诸药,奉日藏大众,][愿我来世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举世欢喜,立名药王;][其弟名电光明,][以醍醐上味之药,供养佛僧,][立名药上,此得名之深因也。][五百梵天,是其同行眷属。][我无始劫下,自陈夙因。为世良医:][善识病源,善能治病,][药到病除,方称良医。]  有的人是药到命除,药吃下去,人就死了,那个也是很惨的医生![遍尝诸药,][口中尝此娑婆世界,][显尝药济众,即在此土。][种种之药虽多,][不出草、木、金、石四类,][名数]总共,[凡有]  就是共有,[十万八千,][如是悉(尽也)知,][何者为苦,何者为酢,] “酢”就是酸。[乃至何者为辛等,][并知孰为和合性,]  合,什么药,何者是和合性?[以多药]  加起来 [共治一病;]  就是和合性。[孰为俱生性,][如甘草生来是甜,黄连生来便苦][一药可治一病;][孰为变异,]  什么东西是可以会变异的。[如修]  修制。[炼]  炼就是用火把它炼制。[炮]  就是用火把它精炼。[炙]  就是薰陶,有的用火、有的用水、有的薰陶等等。[方有功效;][谁是冷性,能治热病;][谁是热性,能治寒症,][孰为有毒、无毒,可用不可用,][悉能遍知。][如是则世无难医之病,][人无不活之命,][此善治身病也。][至于善治心病,][则宏宣佛法,化导人心,][改恶迁善,返迷归悟也。]


    7 76,中间经文:【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承事如来,即本师释迦,][二法王子,久于此界,修大乘因,][如来成佛以来,久经无量劫数,][来此娑婆世界,已八千返,][师资夙缘所在,故得承事。][因宿习不忘之故,][故仍以味尘为观,]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宿世都有带一些善根,带一些种子来。前世是医生,这一辈子,你看,用味尘来修观,[而能了知味性,][非空有即离也。] 非空有就是离开空有,讲空不对,坏了缘起;讲有不对,缘起不可得,当体即空。所以,非空非有,简单讲就是离空离有。[舌与药触,炽然味现,][故非空;]  确实有味,可是味道现了,立刻又没有。[虽然味现,实无体性,][故非有,][此初起觉心,了其无体也。][身、心,即指舌根与舌识,][诸药不来,][舌之与识,不自现苦等诸味。][故非即身心;][舌与舌识不尝,][诸药不能自知苦等诸味,][故非离身心,][此后观察,知其无从也。][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者:][由是分别味尘之因,][即无定体,又无从来,][惟是幻妄名相,]诸位!如果你能了悟,把一切法统统用这四个字:诸法如幻,皆是妄,只有、但有其名,都是假相,叫做幻妄名相。所以《楞严经》,佛在前面讲过,万法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六根、六尘、一十八界,这个人生、宇宙所有的法,都是缘起的假相,只能说一说,并没有真实义,譬如说我们读过了中国的历史,三国时代,对不对?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对不对?或者是诸葛亮。再来,接下来秦始皇、唐太宗,那现在人?人在哪里呢?没有,只是一部历史了,历史就是幻妄名相,幻妄名相。[其相虽妄,其性恒真,][从是开悟,][味尘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777页,【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解释一下:蒙佛如来印证我;“昆季”就是兄弟。我们两位兄弟,药王菩萨、药上菩萨,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观味尘,悟本觉,“觉”就是本觉,“明”就是妙明。因观味觉、味尘不可得,悟本觉妙明。简单讲:不应当(只)是味,是万法不可得,即入佛行位。有的人问师父:佛怎么行?佛,悟不可得,即入佛行;悟入平等心性,就是佛行;悟入不坏因果,就是佛行;印入绝对的如来藏性,就是佛行处;悟诸法没有能所,就是佛行处。所以,不是只有味。因为观这个味尘不可得,就悟了本觉妙明,位登菩萨。所以,悟诸法不可得,就成佛。


    [观行已成,圆解又开,][得蒙如来,印证我昆季(兄弟也),][药王、药上二菩萨名。][此乃如来鉴机,][因其愿行,立其嘉号。][菩萨是自、他两利之人,][解行相应之称,][上指过去蒙佛,][下指现在得果,][今于如来法会之中,][为法王真子,][权乘是庶子,]  庶子就是妾所生之;继承佛陀的,单刀直入的就是真子,佛陀的真子。那么,权乘菩萨是庶子,庶子就是我们所讲的妾所生之子。[二乘乃外子。]  外子就是养子的意思,就是不是亲生的,他是养子,就是我去收留他来的。所以,二乘要入佛究竟义,还不可能;权乘菩萨虽然也入佛道;但是,不列为真子,还是庶子,庶子。对不对?那我们很不错了,我们今天当然还没有办法,做到像药王、药上法王的真子,还没办法,至少我们是佛子,佛陀的弟子。对不对?对啊!所以,只要入我佛门,那就不错了,有这个因缘。[因味觉明者:][因观味尘,从浅至深,][圆悟本觉妙明之真性,][蹑解起行,由行而证,][位登菩萨,][此是真修实证也。]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味因为上,就是以味体会到味不可得。[此结答圆通。][据我所修所证,][以味尘为本修因,][即此为上。]


    底下叫做 [卯五   跋陀触尘]跋陀触尘,778页,【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个“开士”就是菩萨。以前我们一个比丘,念到这里,他念得很大声,他说: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土。我说:不是这样念啦!怎么会开土呢?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跋陀婆罗,此云贤守,][以贤德自守,此自利也;][又云贤护,][以贤德普护众生,此利他也;][又名贤首,][位居等觉,是众贤之首。][并其同行道伴,十六开士,][开士即菩萨异称,][谓自能开悟,][复能开悟众生之大士。][同时起座,礼佛自陈圆通。]


    778页,中间经文,【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解释一下:我等在过去,在威音王佛的时候,闻法能出家。在这个浴僧的时候,大家在洗澡的时候,随例入室,一排一排按照......鱼贯入场来洗澡。忽悟水的原因,水因就是无所从来,不洗尘,也不洗体,既不洗尘,尘就是身体的污垢;亦不洗体,“体”就是触根,身体会接触水。那么会发现:咦?这个身垢跟触根中间,有一个不生不灭的觉性。所以说: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在座诸位!那个得无所有,就是成佛的关键,《金刚经》讲:无有少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你看,法法相同。所以,悟无所有,诸法不可得,诸法不可求,诸法无所来、无所去,得无所有。对不对?为什么?诸法本空,当然无所有了。从触尘去觉察,这触尘里面有一颗清净心,没有能所的清净心,没有能所的清净心,没有体、没有垢,安然存在。[我等等其同伴。][先于过去,威音王佛之时。][佛称威音王者,][《法华》云,][神智无量,将导一切。][《要解》云,][以大音声,普遍世界,][为大法王,说法无畏也。][准《法华经》,][有两万亿威音王佛,相继出世,][跋陀当在初佛像法之中,][以与常不轻菩萨同时也。][跋陀等初为慢众,]  傲慢。[常轻慢诽骂常不轻菩萨,]  这在《法华经》讲:常不轻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常轻慢,毁谤常不轻菩萨,[后见不轻] 不轻就是常不轻菩萨。[神力,]  超过他,[自悔前非,又复信从,][故得闻佛遗传教法,][发心出世俗家也。][文中直言,][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此从略也。]  这里就省略。[《法华经》云:][尔时常不轻菩萨者,则我身是;] 所以是释迦牟尼佛。[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今此会中,跋陀婆罗菩萨等是。][于浴僧时,随例入室者:][佛制七众净浴律仪,][半月僧众用浴一次,]


    在座诸位!你们没有研究过比丘戒,不知道,佛制的戒律,是半月半月洗一次澡;但是,太热,太冷、生病、或者是作务,都可以再洗澡,不是硬性规定的。以前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不把时间用在洗澡,用在洗澡;但是以我们台湾的这种生活习惯,你已经不习惯了。我到这个尼泊尔去,接近这个尼泊尔人,不知道他们身上为什么都是有一种酸酸的味道?不知道,是没有洗澡吗?还是有洗澡,还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穿的衣服怎么样,就走过去,咦?每个人都酸酸酸酸的,我还想:是不是我自己的味道?不是啊!走到哪里,整个都城都是这样子,都是酸酸酸酸的,哇!那个地方不怎么习惯。半月僧众用浴一次,[随例入于浴室,][正浴之时,以水触身,][觉有冷暖涩滑之触,][由是穷究此水,][还是因洗尘,而现触耶?][还是因洗体,而现触耶?]  参来参去......结果发现,能触、所触都不可得,唯一清净心。[若谓洗尘而现,尘本无知,]怎么会有觉受呢?[何能成触;][若谓洗体而现,][四大假合之体,本属无情,][何能觉触?]  参来参去,外尘,外面的洗尘、里面的觉触,都不可得。[故忽悟水因,水为导悟之因,][即不洗尘,又不洗体,][根尘悉泯,能所双亡,][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所以,在座诸位!内心的安详,是修行人最大的享受,内心安详。今天你为什么要拼了老命来听经闻法?就是要得到一个安详、知足、智慧解脱。要不然世间那么多、那么好的、多的地方享受,电动玩具啊、那么好吃的东西,你们为什么不去?还来文殊讲堂坐在这里,很辛苦的听经闻法?你就是想要获得本心,我们的本心是解脱的;我们的本心是安详的;我们的本心是充满智慧的;我们的本心是充满知足的。所以这听经闻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到多少的财产,便可以拥有最大的财富,最大的财富就是智慧。一个拥有智慧的人,那就超越一切所有的金钱!所以,拥有金钱的人,是绝对不如拥有智慧的人。像我今天来讲的话,我可以用很少的物质,来过我的日子,当我对这个世间,了知诸法本空,无所求的时候,对不对?任何一个时空,都能知足、快乐的过日子。如果没有供养,没关系,内门乡有四十二甲地,可以种啊!对不对?实在是没办法,我们的六龟也有土地。再来,我们的鱼池乡有八甲地,七、八甲地。是不是?我们养徳禅寺也有二甲地,二甲地。如果没有人供养,当然没办法了,碰到什么特殊的状况、因缘,气候、战争,还是种种疾病流传,大家都不敢来道场拜佛,没有人供养,那就是:法师!那就认命了!拿着锄头下田去吧,不然怎么办?看是你种给我吃,还是我种给你吃。对不对?或者是我吃你种、你种我吃,都可以啊!对不对?都是这样子,不然怎么办?所以说:都想好了在等它,都想好了在等它了。但是目前,以台湾这个目前来讲,还不至于会这样子,还不至于这么严重说,饿到文殊讲堂这个道场没有饭吃,这个比丘饿死了,对不对?不会这样子的,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子。


    所以当我们能够有佛的智慧,也知道知足就常乐,学佛就是学这样子。你家很穷,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没有智慧。师父!我经济不好!没有关系,经济不好,不能智慧不好,经济不好没有什么关系,要智慧不好就麻烦大了,就是这样子。所以,[欲觅触尘之相,][了不可得,][相尽性显,观行成就。]  诸位!你要成就,那个相放下多少,你就成就多少;完全放下,立刻就成就,所以,相尽性显。如果你希望......到现在为止,你就发一个愿,现在听《楞严经》就发愿,从此以后,离一切相,诸位!你现在就是佛,还没有下课,你就是佛,还没有下课,你就是佛!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就没有是非、没有来去、没有生灭,你什么事情都看得开!但是不一样,下课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下课的时候,烦恼就来了,回去跟老公讲二句话,就吵起来了,那时候发那么大的菩提愿,到现在没有了!相尽了,性显,相尽性显有一个重大的含义就是:看破的人就入道,这个就是这个本意。彻底看破这个假相的人,本性才有办法显露,就是这个道理,观行就成就了。好!


    779页,中间,【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宿习:]   [即指过去观行熏习成种,][在八识中,历劫无忘。][按跋陀先于威音王佛,][像法出家,][因瞋恚意,轻贱不轻,]  就是轻蔑常不轻菩萨。因为这个我慢跟瞋恚,就严重的障道!底下看了那一句,你就会害怕:[二百亿劫,常不值佛,] 就是没有碰到三宝。只是因为瞋恚意,轻贱人家,就是骄傲,看不起人家,生大我慢,起瞋恚心这样,二百亿劫,常不值佛,这样惨不惨?惨!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要以和为贵,大家要各退一步,谦冲自牧,在一个团体里面,他就是需要这样的德性。修行,是把我们这一点融入整个团体,而不是整个团体来突显我们这一点。二百亿劫,常不值佛,所以,千万不可瞋恚,不可轻贱别人,不可起骄傲,生大我慢心,叫做自障圣道。[不闻法,不见僧,]简单讲就是没有三宝,还没关系呢,[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  所以这个世间,佛、法、僧是无上的福田,才能救无量无边的众生;你没有碰到,当然就是福份不够。[犹能宿习无忘,][守护善根,][乃至今时,从佛出家。][此佛是本师,][昔缘复遇,][承教断惑,出三界之家,][令得无学之道,][此非小乘无学,][乃是证于深位。][彼佛命我之名,][名曰跋陀婆罗。][妙触宣明者:][妙触对妄触而言,][妄触有能触之根,与所触之尘,]  能所之间不断,见分、相分不断,那么就是发生种种的意识心,[发生知觉,]   知觉就是识心分别。[是名为触;][今既不洗尘,亦不洗体,] 这个“体”就是身体。[妄触既尽,妙触宣明,][微妙触尘,][非有非空,惟一藏性,]  (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10-31)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251:活着的时候多做一点善事,以免临终后悔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