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4
换个角度来讲,对方如果比我们好,资粮比我们多,条件比我们好,福慧也比我们多,那么,你如果这样子地作意,对方为什么会比我好这么多呢?他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呢?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重视呢?为什么能够修得那么好呢?那么你一直在这里反问自己,一直在这里起疑惑,一直在这里觉得自己不如他,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那么你自己就会自我责备、自我埋怨,然后呢,你就会对对方的长处、对方的优点进行观过。观过,怎么观过呢?你就觉得,反正你修行好是你的事情,你资粮集的多也是你的事情,跟我没有关系,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你修的跟我修的也不相干,是不是?两回事。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内心的感觉了,内心的状态,内心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种慢心了,这是自己的慢心了;也就是,有时候你看到别人好,看到别人的长处,会起烦恼,看到别人的不好,看到别人的短处,也会起烦恼。就是顺境、逆境,对自己有利,对自己不利,都会起烦恼,这个就是凡人的境界,就是世间众生的境界。而佛菩萨的境界,就不是如此,众生有痛苦的时候,他就要去解救,帮助他走出烦恼;众生有快乐的时候,佛菩萨会告诉我们,这些是行苦,是靠不住的——就是无论人家是一个什么境界:痛苦也好,快乐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需要用法修心。
在这样的境界上,自己要用法修心,佛菩萨也是告诉我们用法修心。同样如此,我们同同行善友之间的关系,也是用法修心的时候,不是说,我们要把这些境界抛开、远离,内心里边自己把它拒绝在外,然后来谈修心,这是不对的,跟道次第不瓜葛了。所以我们如果自己感觉到说,还有自己的东西存在,还有自己个人存在,还有自己的一些观念,还有自己生活的空间,所有的这些,都是个人的我执、法执的体现,都是自己不能融入大众,自己不能同佛菩萨相应的表现。
如果我们自己真正的心,已经同佛菩萨相应了,那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语,是受我们的心来支配的,这心让我们说话我们就说话,心让我们走路我们就走路,心让我们手上拿东西就拿东西,做事就做事,是受心支配的;如果心跟佛菩萨相应,佛菩萨是同所有的众生相应的,这种境界是非常殊胜的,非常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是进入这样子的一种状态,这样子的一种思想境界当中去,自然而然,就不会有个人的种种的观念,个人的种种的想法,不会有了,肯定不会有了。它有的话,自己就会主动去调整,有时候,一个老人家,一个小孩子,他可能拿出十块钱、二十块钱来供佛,哪怕虽然只有十块钱、二十块钱,但是呢,这十块钱、二十块钱,就代表他的一切了,因为他一共也只有十块钱、二十块钱,就意味着,他自己把所有的都供养了,内心里边没有挂碍,内心里头没有保留,内心里头完全都清静了。
那么我们岁数大了,我们有很多自己的观念以后,就不容易这样子地作意了,我们更多的作意,是在自己分析,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哪些要去做,怎么做,做多少,就是会去规划,对现实生活当中这样子各个层面进行规划,那么这些规划的目的,有些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的方便,方便就是,你在世上呢,要去应酬、待人接物,需要花钱,需要用东西。那么有些到这个佛门里面来,也是一样的,他要去规划,我要做哪些事情,我要供养多少钱,我要留多少钱……等等,那么这些的心里的状态,同一个小孩子,他没有任何保留的、一种内心的状态和动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修供养,他最重要的是一个供养的心,因为我们有供养的心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不是用世间上面的那些常识、那些观念、那些想法,来分析、来判断、来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的所作所为。那这些是世间的见解了,世间的知见了。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4-09)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苦乐人生 第6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