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怎样发心修行-8
那么我们要亲近善知识,第二个问题呢就是,到底谁是善知识,谁不是善知识呢?当然在《广论》里头有说明:十德。但是你要找“十德”的话,就不容易找到,九德、八德、七德、六德、五德都不容易找到,不容易找到,它不等于说没有,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有的话,你能不能找到,你能不能亲近得到,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不是?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一个这样子的学生的水平,也有可能说我们的条件很好,也有可能说我们的条件很差:我们的条件很好,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我们也走不下去,就是我们到此为止了;我们条件很差,如果没有善知识的指导,我们也走不下去,因为我们太差了,就不能进步。我们太好了,我们到此为止,这是我们学佛法的一个死结,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症结,它就是在这里,所以我们常常说,要去种因,它的原因还是在这里啦。
那么如果真正从具量的善知识来说,因为他是菩提心,因为他是大悲心,他是“遍缘一切情非情境”。就是说,在所有的有情、非情身上,都是能够体现大悲心跟菩提心,不会因为说,你这个人跟我比较要好,他那个人跟我不要好啊,有亲疏、有远近、有高低、有上下,有这样子种种世间观念之分,这是极其错误的,佛菩萨是平等饶益众生的。但是呢?众生对佛菩萨、对善知识的这种缘份有区别,是众生对善知识的缘份,而不是说善知识对众生的缘份,他佛菩萨都是平等的。但是呢,我们对佛菩萨有分别,这是肯定的。我们要求平安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拜观世音菩萨;我们要往生的时候,赶紧念阿弥陀佛;我们要超度,靠地藏王……是不是?他自然他会想起这些菩萨。这实际上,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但是呢我们众生他有分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不可能说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忽然间有哪一天有一个善知识说,好啊,某某,你条件很不错,跟我去学。如果遇到这种的情况是不太可能的,甚至说是非常的稀有,如果遇到这种状况,大部分是骗子,是不是?这是真的。社会上面的这些,假的僧尼,假的活佛很多,是不是?就是这样子的,他不可能了。为什么呢?他如果我们自己有真正的这种戒定慧熏修的工夫,自然而然门庭若市,这是肯定,你就是坐在那里,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人来学,不要到外边去找人,这是肯定的。他跟众生有缘,他到哪里,他随便一说话大家都愿意听,他不会说来拉客人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求法嘛,那什么叫做求法,是不是?我们没有求法的心,就变成说,我们这个善知识,要求弟子来学,这是颠倒,是不是?就变成要求你来学,所以我们自己要求法。
我们自己要求法,而不是说我们法师要求大家来学,法师求大家来学是法师求法,法师求什么法?法师求我们自己来实践佛法,就是作为一种集资粮的一种缘,而不是说大家来学佛法以后,好像来壮大你的势力,那都是一种非常错乱的。就是你往往自己会以世俗心来看待这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法师,这个庙是不是为了要壮大自己的势力?要做得很辉煌?这不一样的。就是在表面看起来,也许说这个庙很热闹,那个庙人也很多,差不多,那么你可以用这种理论去解释,就是你可以这么去解释。但是主事的人,他的发心你是不知道的,是不是?你那么简单的事情说,你要让它热闹起来,它就能够热闹起来;有时候你热闹起来,你要让它退温它退不掉,你相信不相信?你不来的话,会有更多的人来。这不可能的事情。他这是一种心愿,这个佛菩萨的心愿,善知识的一种心愿。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5-06)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苦乐人生 第9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