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三分位差别故-4
在佛门当中,为什么做事跟说理不容易统一呢?它原因也就在这里,甚深见,广大行。甚深见是从理上面来讲的,理悟得很透彻;广大行是从事上面来讲的。事跟理的统一,如果不能统一的话,就会造成矛盾。就是见跟行不能统一。表面上看,好象这个广大行的人,那个甚深见的人不能统一,而且说你去分类,哪些人是属于甚深见,哪些人是属于广大行,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们自己内心当中已经没有统一,那么你自己根据自己的判断,把哪些人划分到甚深见里头去,把哪些人划分到广大行里头去,然后把这两类人认为说不能调和。因为你这么去观照,这么去思维,你这么去分别,所以它就不能调和。这种广大行也好,甚深见也好,也都是使我们自己内在的一种功夫。就是说,如果我们对佛法有真正意义上的甚深见的话,那么你肯定会也有广大行的,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广大行的话,它肯定有甚深见的。所以有时候就会说,这个人,事做多了,他可能佛法就学不好,就荒废了闻思;那有些人说,这闻思呢,就不好去承担。这就是把自己分成两半,一半是事,一半是理;一半是见,一半是行,对不对?这两半又不能统一,修行的时候就不要做事,做事的时候就不要修行。
吃饭的时候,要不要吃菜?吃菜的时候,要不要吃饭?对不对?你说吃饭,它就包括了要吃菜,吃菜的时候,也包括了吃饭,肯定就包括了。不可能说就专门吃菜,不吃主食的话,你也吃不饱。人家说请吃饭那,那肯定有菜,不能偏废的。广大行是属于行相部分,属于事相部分;那甚深见是属于对法的理的体会部分,是你对理的体会究竟有多深的问题,而不是说你现在在干什么,你在那边读经,你就甚深见,弄不好,迷信都很难说的事情,而且说你在那里昏沉,在那里打妄想,都很难说的,不是这么来理解佛法所说的甚深见和广大行。
我们的念头是不是正念?我们自己的心念当中所认知的对象是不是正知?
所谓正知,我们自己非常清楚,自己能认知的是什么?我们所认知的是什么?所以要正念而住,正知而住。如果我们有正念,我们有正知,就可以互相印证,说我们学的东西有没有错?我们学的东西能不能忆持?能不能受持?受持佛法,受就是领纳,持就是让它不要忘失掉,执持。这样的话,我们知道的东西,我们心里的东西可以互相印证。
如果我们所了解的、所学习的佛法,或者说佛法的名相,不能和自己内心的正念互相印证的话,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知。为什么有些人学一学,一年、两年、三年,以后呢,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学到佛法?似乎我们内心当中空荡荡的,好象没有学到佛法一样。这就是说我们学的东西不能变成我们正知,能知所知,能所,我们心已经是妄念,心是在散乱,心是失念,心没有正念;没有正念,学的东西又不是正知,那就没有正知正念,没有正知正念,我们人就在起烦恼状态。人在烦恼状态的时候,过去学过的东西我们忘失掉了,起不了现行,此时此刻你是起不了现行,虽然你是学过,但是你的种子放在仓库里头,不管用,都是这样子一种状态。
那么又有些人,学了佛法以后,看了几个法相、名词,自己跟自己不能互相沟通。这个也很麻烦,为什么不能互相沟通呢?比如说念诵,比如说磕大头,比如说持戒,比如说念佛,他认为说,这个最好,这才符合自己的根性,对不对?你念几天,你说这个也不怎么灵验,他也不愿意去磕了,他也不愿意去念了。这就是很简单的,我们这个法相名词,自己跟自己无法沟通,就是这个法类跟这个法类,不能互通,这个就很麻烦。就犹如我们进到这个佛堂里面,这个门开了我们进来,前边那个门没有开,旁边那个门没有开,那么你进到隔壁的房间就进不去。虽然有门,这个门是关的,你进不去。你这个门开了,那个门关了,你到这个里面来,你又到不了外面去,这个就是把佛法学死了,处处障碍。它就在这里,他不知道说,我们现在上课的时候,这些门都要打开;我们走的时候,下课,大家回去,这些门都要锁掉。我们平时没有用的时候,这个门也要关掉。它这个才是对的。那因为我们佛法学不好,学不好,此时此刻我们内心上面所呈现出来只能是一个法相,别的法相都被这个法相挡住,起不来,内心没有,内心没有的话,他就认为说,我这个门才是对的,你们大家都要走我这个门。你这个门是开的,他那个门还关的,还出不来,他怎么进去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走,那你走那个门,那先要把他那个门打开,他才有办法走进去。
这个怎么叫做《百法明门论》呢?是不是?你悟了,明白了,你就明门,知道这个门在什么地方;那么你迷了,你不清楚了,那你出不来,出不来,你就黑门。是不是?肯定的。诸法的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那你学法成迷,学法成执,那就是有我。我们常常说学佛不是学我嘛,学我就是执著,就是常一主宰,那常一主宰就是错了。
释迦牟尼佛他所悟的道理也就是这些。一切事物,现象的都是虚幻的,生老病死都是虚幻的。春夏秋冬,所有的一切它都是生住灭,都是变化,是无常。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8-11)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9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