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教教育 >> 教理文章
佛教教育
大愿法师《法华普门品讲记》文字版第一集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4-11 12:48 点击 1029 次

法华普门品讲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一讲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诸位法师,各位居士:感恩三宝的加被!感恩观世音菩萨慈光的注照!也感恩甘泉寺常住的法师们和祁阳县广大居士共同的努力,成就了我们这么一个殊胜的共同学习《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因缘!今天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共同来学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法门,很欢喜又有一个机会能够向大家学习请益。

    首先是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帮助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迅速地从生死轮回的六道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来共同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愿我们透过学习都能够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成为传播观世音菩萨慈悲与智慧的使者,帮助一切众生将来共遇莲池海会,同生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正在招生之中,愿我们大家都能够成为阿弥陀佛的业务员,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佛法之中说,大乘佛法里面非常重要的三部经典是《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今天学习的就是如来畅佛本怀,会三归一的殊胜法门,教导我们迅速圆成佛道的法门,并且《大佛顶首楞严经》之中也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们结合一起来学习《普门品》。《华严经》是讲佛陀万德庄严、不可思议的佛境界,《法华经》是讲佛陀出世的本怀,是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我们能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能够入佛的境界。

经题

    我们先略讲经题。

    【妙法莲华经】

    本经这个题目是法喻立题。

    “妙法”,其实是指自性之法。一切的依报法,正报法,有漏法,无漏法,森罗万象归纳起来就是心法、佛法和众生法三类。

    智者大师曾经九旬谈妙,我们略略地说心法妙、众生法妙和佛法妙。

    第一是心法妙。

    一切诸法,无论是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我们真心的产物,我们的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可思议,所以称之为妙法。

    彻悟禅师曾经说过:如来所说八万四千法门不出悟修二门,悟门以明心为要,修门以净心为要。可见一切的修行都是为了显发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是如此,要透过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修学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能够显发我们本具的不生不灭的真心。

    禅宗里面有一位马祖道一禅师,他在江西的宝峰寺度众生,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帮助众生觉悟。

    有一次,有一个猎人追赶一头小鹿,一直就追到了宝峰寺,那个小鹿很机灵,迅速地冲到寺院里面去了。

    猎人随后赶过来,就问马祖道一禅师说:“禅师,请问你有没有看到一头小鹿。”

    禅师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追赶这头小鹿呢?”

    猎人就说:“我是猎人,那头小鹿是我的猎物。”

    禅师就问他说:“既然你是猎人,那你一定懂得射箭的技术,你的箭术怎么样呢?”

    猎人就洋洋得意地说:“我的箭术非常高明,一箭就能射中一头猎物。”

    禅师就说:“那么你这个箭术还不够高明,我一箭能够射一群。”

    猎人就觉得很惊讶,一位禅师,怎么能够说他一箭射一群呢?猎人就说:“都是生物,你为什么要一箭射杀一群呢?”

    马祖道一禅师就反问他说:“你一箭射一头猎物,为什么不射你自己呢?我一箭射一群是射中我的凡夫心、烦恼心、妄想心,让我能够明心见性,也帮助一切众生斩断烦恼,让他们能够明心见性,从此以后他们都能够超出生死轮回,不受后有。射中一群是说生生世世的轮回之根被斩断了,这样子是射中一群。”

    所以要了解心法妙是直接依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来起修。

    第二是众生法妙。

    虽然看起来我们现在是烦恼痛苦的在六道轮回之中的众生,但是在我们这个有生有灭的身中有不生不灭的真性、佛性。有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内在的根身、身体,外在的器世间,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真心所产生出来的,能够产生的真心既然是不生不灭的,它所产生的根身器界应该同样也是不生不灭才对,为什么我们的根身器界是生灭无常的呢?

    其实我们要知道,因为本性是不生不灭,相是有生有灭,这一切的根身器界都是从缘而生的,所以从本性上来说是生即无生,从缘而灭的根身器界也是灭亦无灭,生灭无常是它的相,真性仍然是不生不灭,所以《妙法莲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为什么会说“世间相常住”呢?明明这个世间相是生灭变化的。其实是从它的性上来说不生不灭,所以称为常住。

    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悟到妙法而成佛,佛陀成佛的时候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着,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乃得现前。”可见我们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虽然相上与佛陀有天壤之别,但是本性是无二无别的。众生的生灭心中,事实上他的本性,他的本体仍然还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众生心中具有如来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所以说众生法妙。

    第三是佛法妙。

    佛法就是觉悟的方法,佛陀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所以我们透过学习甚深微妙的佛法,尤其是《妙法莲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之法,原来是权巧方便而说,到此地佛陀就说真实法;原来权巧方便接引众生,说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现在归到一佛乘,所以称性极谈、中道了义的妙法称为佛法妙。

    心法妙是正因佛性;能够了解众生法妙,我们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是了因佛性;佛法妙是作众生得度的机缘,是缘因佛性;所以《华严经》上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无差别之法即是妙法,不但诸佛已证得,一切众生也是本来具足。我们按照《普门品》的开示,念观世音菩萨的德号,念到一心不乱,没有思量分别就是妙。能够超凡见,不着有,凡夫众生是遍计所执性,处处有执着,所以处处有障碍,能够念观世音菩萨念到业尽情空,就能够显发本具的妙法,能够脱离二乘的声闻、缘觉乘的圣解,不着空,超情离见,就是妙法。

    人人皆有妙法,人人皆可成佛,十方三世诸佛因为证此妙法而圆成佛道;众生迷昧,错用本具的无差别的妙法而妄起分别思量,即妙为粗,成为苦恼众生。因为迷惑颠倒而造恶业,因为造恶业而招感生死轮回苦,所以众生本具妙法而不能相应,犹如在矿之金,好像金矿里面的矿石含有黄金,但是没有提炼出来;诸佛证得妙法而相应,犹如出矿之金。虽然诸佛与众生相上有千差万别,但是本性不二,所以说:“但尽妄缘,即如如佛。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我们修行《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是念我们本具的佛性,本具的慈悲与智慧。

    “但尽妄缘”,首先我们要从业果如理取舍上来修,如果我们业果不能如理取舍,就不能够尽妄缘。

    有一位禅师,自己在山上搭一个茅棚修了十年。有一对母女对这位禅师非常有信心,十年都很虔诚供养他,但是禅师没有找到正确的修行方法,所以十年还没有开悟,他就想着要离开,到外面去参学,寻师访道。

    这对母女就挽留他,说:“师父啊!请您老人家迟几天再走,我们为师父做一件衲衣。”禅师就留下来。

    过了几天,这对母女就把做好的新衣服送上来供养法师,同时还供养了四锭元宝作为盘缠,然后就礼拜而退。

    当天晚上,禅师在打坐的时候,突然就出现一种境界,看到一个天童子捧着一朵大莲花,周围还有无量的天人围绕着,天乐鸣空,然后这个童子来到禅师面前说:“禅师,您的寿元已尽了,阿弥陀佛派我来接引禅师往生西方,请禅师上莲台。”

    禅师还是比较有定力,他就想:“我平时没有修净土,我都在参禅,怎么会有莲台来接引呢?”还是不放心。

    这个童子一直就在旁边催他:“快一点,快一点上莲台。”

    禅师被逼不过,他就顺手把自己座位旁边的一只引磬放在莲台上,这个天童子和天人就离去了,天乐也渐渐地远去。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准备离开茅棚去外面参学的时候,就遇到那一对母女非常匆忙地赶上山来,顶礼禅师,然后拿出一只引磬,就问禅师:“师父,这支引磬不是您老人家平时经常用的吗?为什么会跑到我们家马肚子里面去呢?”

    原来这对母女她们家里面,昨天那个母马就生了小马驹,一生来就死掉了,她们就把死掉的小马驹剖开来,就发现小马的肚子里面放着禅师的引磬。禅师听说以后就吓出一身冷汗来,马上就说了一个偈子:

一袭衲衣一张皮,四个元宝四个蹄,

不是老僧定力深,险与汝家作马骑。

    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是相,诸法的总相就是空相,是诸法空相,但是相上是因果不虚的,所以我们要精进地修行,要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法门,此生此世能够让我们心想事成,所求如意,将来能够让我们顺利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要能够“但尽妄缘,即如如佛。”

    接下来说“莲华”,以莲花来比喻妙法。

    以前有一位儒家的学者是湖南道县人,叫做周敦颐,他就作过一篇文章,叫做《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称赞莲花。

    佛法里面以莲花来比喻妙法,有六重含义:迹门三喻,本门三喻。

迹门三喻

    第一个是因果同时,莲花里面有莲蓬,莲蓬里面有莲子。我们看到莲花盛开的时候,也就看到莲蓬,所以比喻因地的凡夫和果地的佛陀均不离本觉妙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因为我们皆具佛性,所以修行佛法才可以成佛。

    第二个是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比喻妙法超然于空有之上。

    泥是比喻六道众生执着于有,执着于诸法是心外实有的,而其实这一 切诸法都是我们真心的显现,并不是离心实有的,但是凡夫会执着于它实有;水是比喻二乘声闻、缘觉执着于空;莲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就比喻妙法能够超越于六道众生,超越于二乘声闻、缘觉,超越于空有之上。

    第三个,莲花的根深植在泥水之中,比喻我们的真心包含六道之有和二乘之空,所以能够广度六道三乘。

    并且莲根深植于泥水之中,就比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可以离开众生而去求成佛道,不可以离开世间而求证出世间,“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学佛的最初、中间和最后都离不开众生:最初我们因为众生有无量苦恼,在轮回之中受痛苦,所以发起菩提心来;中间我们广修六度万行,利益教化众生;最后圆满成佛,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所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上说:众生犹如树根,佛菩萨犹如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智慧花果。

    这个是迹门三喻,是从显现上来说三个比方,用莲花来比喻妙法。

本门三喻

    还有本门三喻,是从本体上以莲花来比喻妙法。

    第四个比喻是因为有莲子,所以能够开莲花,是比喻从本垂迹。

    一般的人,只是知道释迦牟尼佛示现为悉达多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寻师访道,六年雪山苦行,然后三十岁成佛道,接下来说法四十九年。但是其实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前早已成佛,在《梵网经》上释迦佛说:“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已经八千次了,这个八千次还只是迹门示现,示现成佛。在《妙法莲华经》之中佛陀就说:世尊在尘点劫前早已成佛。无量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成佛了,所以是古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是从本垂迹。

    第五个是莲花开而莲子现,就比喻开迹显本,开权显实。

    释迦牟尼佛初成佛道的时候,众生的根基没有成熟,所以佛陀只好先说权巧方便之法,先说阿含、方等、般若之法,但是是为实施权,为了令众生能够成佛,众生根机不够,先说方便法,先让众生到达化城,让众生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再让他回小向大而求成佛道。

    释迦佛成佛以后,说法四十年了,这时候观察众生时至机熟了,闻佛乘法的时机成熟了,所以才说《妙法莲华经》,法华涅槃共八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前面的说大乘、小乘,二乘,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说,其实佛陀的本怀是要帮助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以莲花开而莲子现比喻开迹显本。

    第六个是花落莲成,莲花凋谢了,莲子成熟了,那就比喻废迹立本。

    实外无权,妙外无粗,妙法全彰,佛陀直接就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众生无不是佛。这是说废迹立本。

    这是用六个比喻来形容妙法。

    “经”,梵语称为修多罗,译为契经。上契十方诸佛所证得的妙理,下契九界众生得度的根机,所以称为契经。

    “经”的意思有很多,大家都听得多了,比方说贯、摄、常、法,贯串妙理犹如花鬘,摄受众生,常是真常之道,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规律,径是修行的径路。还有涌泉义,绳墨义等等。

    这是说经题。

品题

    接下来是品题: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之中的第二十五品,品题是人法立题,观世音菩萨是能证之人,普门是所证之法。古德解释一般用十双五只来解释“观世音普门”。

十双

    第一是人法一双。观世音菩萨是能证妙法之人;普门是证得妙法以后能够普门示现,广度众生,是所证之法。

    第二是慈悲一双。普门入于大慈,帮助众生得利乐;观世音入于大悲,寻声救苦。

    古德解说慈悲一双,说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时候,会经常说一个感应的故事。有一位商人,他很信仰观世音菩萨,每一天都会在佛堂里面念诵《普门品》和念观世音菩萨的德号。

    有一次他要出门经商之前,那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中间就有个人反复地跟他说一个偈子:

逢桥莫停舟,遇油便抹头,

斗谷三升米,青蝇聚笔头。

    然后他做这个梦醒来了,这个四句话还是记得很清晰,他就把它写下来了。

    商人在外面做生意的时候租了一条船,装满了货物。正在经过一条河的时候,遇到狂风暴雨,船夫就看到前面有一道桥梁,就跟商人说:“我们可不可以到那个桥梁底下,桥洞里面去避避风雨呢?”

商人马上就想起那个偈子说:“逢桥莫停舟”,就催他赶快离开这个桥洞。果然,离开以后没多久,忽然听到背后“轰隆”很大的声响,回头一看,原来那个桥梁是一个危桥,在他们过了以后不久桥就塌下来了。所以以他念观世音菩萨的缘故,得到观世音菩萨的这种感应,让他逃过这一次的劫难。

    后来他经商做完这笔生意以后,又回到家里,回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但是他还是很精进,洗漱以后马上又进佛堂念诵《普门品》。念完以后,在拜佛的时候,很奇怪的,突然那个灯盏无缘无故就倒了,灯油全部流在供桌上,他又想起第二句话:“遇油便抹头”,他看到点灯的这个油,就马上把油涂在自己的头发上(因为以前的古人他头发是不剃的,把它用发髻扎起来),然后再睡觉。

    但是第二天一早一起来,发现睡在他旁边的妻子已经给人杀死掉了,马上就报案,但是官府来查看的时候,一看门窗也不曾被破坏,应该没有人从外面进来,家里面也没有其他人,就想只可能是商人自己把他的妻子杀死掉了,然后来贼喊捉贼,自己又来报案,所以就把他抓起来。审来审去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不是他杀的,所以他觉得很冤枉,肯定也不会承认,但是官府又找不到其它的线索,这个县官就拿起笔来(以前是用毛笔写),就准备要判他抵命,判他死刑。

    这时候很奇怪,就有一群苍蝇突然从外面飞进来,全都围着那个笔尖,让县官的毛笔写不下去。商人触景生情,回忆起后面的两句话:“斗谷三升米,青蝇聚笔头。”他就不知不觉念出来了。

    县官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说什么?”

    商人就把前面的经过全部都说了一遍,“逢桥莫停舟,遇油便抹头,斗谷三升米,青蝇聚笔头。”

    县官还是有一点智慧,他就想,“这个偈子里面有三句都很明显了,‘逢桥莫停舟,遇油便抹头’,还有‘青蝇聚笔头’,唯有这个第三句‘斗谷三升米’,斗谷里面去掉米糠,还有三升米,应该就还有七升糠,是不是会有一个叫做康七的人?”然后就派那些手下去调查,果然附近就有一个叫做康七的人,然后把那个人提过来,在审讯的时候,那个人马上就供认了他所犯的罪行。

    其实商人的妻子趁他外出期间就与康七有通奸,然后康七在商人回来这一天就已经潜伏在商人的家里面,等到他们灯灭了,都睡着了以后,康七就拿刀要杀商人。但是一摸,摸到商人的头上很多油,以为是个女人的头,就把他旁边的妻子误认为是商人,然后把他的妻子杀掉了。商人因为非常虔诚地念诵《普门品》的缘故,就过了几次的劫难。

    因为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众生缘分非常深,所以从古到今观世音菩萨的灵感故事是特别多。也希望大家透过《普门品》的学习,能够了解,能够学习与观世音菩萨相应的方法,能够得到观世音菩萨加持,所求如意,身心康泰,事业顺利,将来超出轮回,世出世间具足圆满的方法。

    这是我们说慈悲一双。

    第三是福慧一双。

    观世音菩萨常以不可思议的智慧遍观世间一切的音声,所以观世音是能观照世间的智慧,普门是菩萨能够以无量的方便来以种种的三十二应身为众生说法,令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观世音是智慧,普门是菩萨修无量的福德,所以称为福慧一双。

    第四是真应一双。

    菩萨能够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而示现种种的身相,应以男子身得度者,即现男子身而为说法;应以女人身得度者,即现女人身而为说法;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这一些种种的示现都是属于应化身,随顺众生的根器来普度苦恼众生。普门是所示现种种的应化身,观世音菩萨是能示现的真身,所以称为真应一双。

    第五是药树珠王一双。

    观世音菩萨比喻为药王树,据说有一种药王树,它全身都是宝,众生有任何的疾病,用小小的药王树熬一点水,或者敲打一下,都能够病愈。以观世音菩萨比喻为药王树,众生有无量的烦恼病,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切的烦恼重病都能消除,正如药王树能够救疗众生的一切疾病一样。

    普门就比喻为如意珠王,如意宝珠,观世音菩萨能够普门示现种种的神通力,以种种的法门来利益众生,让众生所求皆得,菩萨有求必应,无乐不与,所以称为普门示现,如摩尼宝珠,如如意宝珠。

    如意宝珠,在佛经上说,能够让我们所求如意,你要求精美的食物,就从宝珠里面能够化现出来;求住宅得住宅;求财富得财富;你一切的求愿,这个摩尼宝珠、如意珠王都能够为我们显出来。

    佛经上说这颗如意宝珠它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是佛陀的舍利所变现出来的。

    还一种说是大鹏金翅鸟王的心脏所变现出来的。

    金翅鸟王是专门抓龙吃的,所以吃了很多龙以后,金翅鸟身体里面有很多龙的毒素。在大鹏金翅鸟的寿命将尽的时候,金翅鸟王就会一直往高空飞,向着太阳的方向一直往上飞,然后它体内的龙毒就会发作,身体都会起火。起火以后,全身都烧掉了,唯有心脏没有烧坏,这个心脏就掉到大海之中去,就成为如意宝珠。如果众生有福报,转轮圣王出现于世的时候,如意宝珠就会自然涌现出来,这个是转轮圣王的福德所感召的。转轮圣王就如法地把它放在宝幢的顶上,然后向如意宝珠祈祷,就可以所求如意。

    普门就比喻为如意宝珠,观世音就比喻为药王树,这是药树珠王一双。

    这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本来是《妙法莲华经》里面的第二十五品,为什么会单独抽出来流通呢?是因为曾经有众生专门念《普门品》,所以他的重病就好了。

    在五胡十六国时候,当时甘肃有一个小国家叫做凉国,凉国的国君是匈奴族的人,叫做沮渠蒙逊。有一次,沮渠蒙逊得了重病,所有的医生都没有办法治好,这位国王很信佛,就请教他的国师,也是从印度过来的一位大德,叫做昙无谶。国师给他看了以后就跟国王说:“大王,你这个病不是生理四大不调的病,而是业障病,所以医生是无法治好的。”

    国王很着急,就请问国师:“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够治好我这个病呢?”

    昙无谶尊者就说:“你只要专心致志地每天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可以了。”

    果然沮渠蒙逊就将《法华经》请出来,专门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只是念了七天,他的病就豁然痊愈,感应非常快。国王非常欢喜,也非常感恩观世音菩萨,所以就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从《妙法莲华经》里面抽出来单独流通,让众生都能够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被。

    第六是冥显一双。

    冥就是冥冥之中的感应,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暗中就得到感应了;显是显著的感应。

    众生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德号,就能够转凡夫的贪嗔痴三毒烦恼心为大悲心,转凡夫的生灭心为佛心,照空妄念成真念,转得凡心即佛心,自然地能够所求如意,这个是说观世音是冥感,冥冥之中的感应。

    普门是普门示现,是众生有苦难的时候,当下就能够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有非常显著的感应,非常明显的变化。那个感应故事里面很多,比方说,有一些人遇到火灾的时候,他专门念观世音菩萨,周围的那些房子都烧掉了,唯有他家里面的房子没有烧,这些就是很明显的感应。

    这是属于冥显一双。

    第七是权实一双。

    观世音菩萨是说实智,我们能够执持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德号,念到业消智朗,障尽福隆,自然能够体会到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心是修德,所念的观世音菩萨是性德,性德、修德不二;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心是始觉,所念的观世音菩萨是本觉,始觉、本觉不二。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心是如如之智,知道本体的智慧,所念的观世音菩萨是如如之理,以如如之智来照如如之理境,境智双融,能所双亡,业尽情空,豁然开悟,就能够知道实相念观音,观世音菩萨是实智。

    普门示现是权智,观世音菩萨能够普门示现,说无量的教法,使一切见闻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够开智慧,这个是权智。

    这称为权实一双。

    在中国南北朝时候,南朝是宋、齐、梁、陈,在刘宋元嘉年间,有一位印度的大德叫做求那跋陀罗,译为中文就是功德贤,他本来是罽宾国的王族,我们学《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求那跋陀罗也有一种译本。

    这位求那跋陀罗法师念观世音菩萨就非常有感应。他从罽宾国来到中国,在刘宋元嘉年间来到当时金陵的祇园寺(南京祇园寺)。当时的皇帝,刘宋的宋文帝就请求那跋陀罗法师为大众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但是法师有个障碍,因为他只懂得印度话,不懂我们这个中国话。

    那怎么办?马上再过一个月皇帝又要请他讲经了,他又不懂中国话。求那跋陀罗法师就闭关七天,七天七夜之中专心致志地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至诚恳切地礼拜观世音菩萨。

    到第六天晚上,他很疲劳了,想休息一下,就盘起腿来打打坐,在那种似睡非睡之中,突然之间就看到一个神将,左手拿一把剑,右手就拿一个人头,来到他面前,然后一剑就把求那跋陀罗法师的头砍下来,把手上提的那个人头就安在法师的身上。似梦非梦之中有这样子一种境界,然后他又醒过来了。很奇怪,从那时候开始,他自然就认识汉字,会说中国话。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一种感应,感应就是观世音菩萨好像给他把头换掉了一样,换了这个头他就会说中国话了。

    这个是权智和实智,权实一双。

    第八是本迹一双。

    观世音菩萨是本体,普门是示现。观世音菩萨是本,普门是迹,从本而垂迹,因迹而显本。

    从本而垂迹,观世音菩萨已经证得耳根圆通,所以他能够六根互用,能够普门示现。因迹而显本,由普门示现而显不生不灭的真心妙法。

    第九是缘了一双。

    观世音菩萨是指智慧,是了因佛性;普门示现,以种种的三十二应身来示现,作众生得度的因缘,是缘因佛性。所以这个是缘因佛性、了因佛性一双,观世音是了因佛性,普门是缘因佛性。

    第十是智断一双。

    观世音是智德;普门是断德,三惑断尽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惑断尽了,所以就能够普门示现。

    这个是我们用十双来解释“观世音菩萨普门”。

五只

    我们再一个字一个字解释“观世音普门”,这个叫做五只。

    “观”,是圆修三观,圆断三惑,圆证三德。

    第一是空观,是对治凡夫众生着有,以修空观来断见思惑。我们之所以受六道轮回之苦,是因为我们有种种错误的见解,种种错误的思想,所以要断见思惑,修空观。

    第二是假观,是对治二乘声闻、缘觉着空,不肯度众生,所以要修假观来建水月道场,做空花佛事,度如幻众生,以假观来断尘沙惑。

    第三是中观,对治没有证得法性的菩萨他们不能够空有圆融,将色法和心法打为两截,所以要修空有圆融,修中观,断无明惑。

    所以“观”应该有圆修三观,圆断三惑,圆证三德的意思。

    “世”,是指四种世间。

    三界六道众生是有漏的世间;二乘声闻、缘觉是无漏的世间;菩萨为二边的世间,不能够空有圆融,所以是二边世间;佛陀为中道世间。有漏世间是凡圣同居土;无漏的二乘的世间是方便有余土;菩萨二边世间是实报庄严土;佛陀中道世间是常寂光净土。所以观世音菩萨所观的对象,所普度的对象是十方法界,世间的四土作为所观之境,作为所度化的对象。

    “音”,《普门品》上说:“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一切众苦皆得解脱。”

    我们修《普门品》这个法,不要认为很浅,不要认为念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很浅,事实上九法界众生依靠修《普门品》的法都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菩萨的德号称为观世音。四圣六凡十法界的世间有种种的音声,有善音声、恶音声,有六道众生的种种音声,有有漏的音声,也有二乘解脱的圣者他们无漏的音声,我们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这些种种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的苦都能解脱。

    我们看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音”,本来声音我们是听的,怎么能够“观”呢?我们眼根才能“观”,为什么会叫做“观世音菩萨”,而不叫做“闻世音菩萨”呢?眼睛本来只有看外在颜色的功能,为什么能够“观”世音呢?能够观察世间的种种声音呢?

    解放初的时候,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就曾经问当时统战部门的一些干部,问的问题就是这个,说:“观世音菩萨,声音怎么能够观呢?声音只能够听,怎么能够看呢?”

    当时的吴立民也是湖南省委统战部的部长,他也学佛法比较深入,所以马上就能够很机敏地回答说:“因为观世音菩萨他已经证得耳根圆通,所以能够六根互用。”

    一根能够同时具足六根的作用,我们现在所说的全息,我们说佛陀成佛的时候,他一个毛孔的功德都超过世间所有的声闻、缘觉、转轮圣王和一切众生所有加起来的福德,因为佛陀他乃至于一个毛孔都具有全息的作用,他都能够六根互用。所以观世音菩萨这个德号的得名也是如此,因为菩萨他已经是圆满成就,是古佛示现,所以他能够六根互用。

    凡夫有见思惑、尘思惑、无明惑,种种的痛苦烦恼,有分段生死苦,所以称念观世音菩萨,凡夫众生就能够众苦解脱;二乘有尘沙惑和无明惑,有变易生死苦,称念菩萨也能够众苦解脱;所以称为“观世音”。

    我们要知道,能观的智慧和所观的种种境界,十法界的种种境界,其实唯是众生现前一念心,一念三千,我们一念心之中就圆满具足,我们一个念头,如果不念佛法界就念菩萨法界,不念四圣法界就念六凡法界,除佛以还,九法界众生心体不能离念。所以我们要念兹在兹,念观世音菩萨,念兹在兹,转变自己的念头,透过念观世音菩萨,念念启发我们内在本具的慈悲与智慧,这个是真正地知道念“观世音”。

    并且观世音菩萨他有远本和近迹的不同,在《千手千眼大悲经》上面就有说到:“此菩萨有不可思议威神之力,于无量劫前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所以我们说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并且释迦牟尼佛都曾经做过正法明如来的弟子,正法明如来成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示现在正法明如来的会下作一个修苦行的弟子,亲近正法明如来。现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果后行因,示现为菩萨,示居因位,本来是老师,示现来做学生,来帮助学生弘法,所以说“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这个是本。示现为菩萨,这个是迹。

    “菩萨”,是觉有情,大道心众生。

    “普门”,我们可以从十个方面来解释普门,称为十普。

    第一个是慈悲普门,我们修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能够圆满地显发我们本具的慈悲心,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第二个是弘誓普门,修四弘誓愿:“愿度一切众生,愿断一切烦恼,愿学一切法门,愿成无上佛道。”

    第三是修行普门,菩萨以一心修种种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修行,没有一行而不普遍,所以说菩萨每一行之中都圆满具足六度万行,所以说称为修行普门。

    第四是断惑普门,菩萨以所证得的圆通大智慧断根本无明,一断一切断,称为断惑普门。并且以种种的方便来接引众生。

    第五个是入法门普门,因为菩萨他已经证得了闻薰闻修金刚三昧,耳根圆通,所以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他成就这种闻薰闻修金刚三昧以后,百千三昧、恒沙功德都能够普遍地证入,所以称为入法门普门。

    这个十种普门之中,有自行因果和利他功德,慈悲普门、弘誓普门、修行普门、断惑普门,这四种普门是菩萨自行之因,侧重于自利;入法门普门是菩萨自行之果,他自利以后所证得的果位是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

    第六是神通普门,能够证得三明六通,五眼六通,以种种的神通力来帮助众生。

    第七是方便普门,能够随类现身,以三十二应身来利众生,能够以有情身,无情身,凡夫身,圣贤身,种种的化现来利众生。

    第八是说法普门,菩萨善于因应众生的根机来说法,并且菩萨所说的一座法之中就能够令一切众生都得益,小根机的众生得小法,圆根的众生得圆法,所以大、小、偏、圆、顿、渐、半、满,一切法菩萨都能够随机而说,如一雨普润,好像天下大雨了,大树就得到多的水,小草也能够得到小小的水,菩萨说法能够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第九种供养诸佛普门。

    第十种是成就众生普门,以种种的方便,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

    那么神通,方便,说法,这个三种普门是属于利他的,第九种供养诸佛普门是属于自利的,成就众生普门也是属于利他的,有这个十种普门,所以观世音菩萨也称为普门大士。并且能够以种种的、殊胜的、简便的方法让众生迅速地开智慧。

    宋朝时候,有一个小孩子来随佛出家,但是他的根机很愚钝,学佛法背功课老是背不会。他的师父就想了一个方法来教他,就让他天天来拜观世音菩萨,因为他功课背不会,就是一篇《心经》,用了三个月时间他也背不下来,他的师父就跟他说:“你这个业障很重,你要专门拜观世音菩萨来求开智慧。”

    他师父想了一个方法,就有意把寺院里面供的观世音菩萨的手做成一个活动的,然后就在背后用一条绳子牵到他的寮房去。师父就跟徒弟说:“你每天白天就做事,晚上就拜观音菩萨,你拜到观音菩萨这个手一动,就可以去休息了,观世音菩萨手没有动之前,你都不可以离开,都要精进地来拜观世音菩萨。”

    这个小孩子虽然很笨,但是他还是心眼很实在,他就信以为真。一般的人有一点世间人的小聪明,他想,“菩萨手怎么会动呢?”他不相信。但是这个小孩子心眼很实在,他就很相信,他说:“好。”他就天天拜,拜到晚上十一点,师父在房子里面自己想睡觉了,就把这个线一扯,然后菩萨这个手就动一下,这小孩子就很欢喜,他就再拜观世音菩萨三拜,然后就回去休息。天天如此,拜了三年。

    有一天,师父因为有事情就外出了。他就忘记交代徒弟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了。因为观音菩萨的手没有动,这个徒弟就一直拜,拜到凌晨三点钟,好奇怪,他师父不在寺院里面,菩萨这个手就会动起来,然后这个小孩子又很欢喜,又跑去睡觉去了。

    第二天师父回来了,就问他说:“你昨天睡觉没有啊?”

    徒弟很老实说:“我睡了。”

    因为他师父知道这个徒弟心眼很实在,他想着菩萨手没有动,徒弟肯定不会睡觉的,就担心这个徒弟没有睡觉。他这个徒弟说睡了,师父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说:“那你怎么会去睡觉呢?”

    徒弟说:“因为我看到菩萨手动了,所以我就睡觉去了。”

    师父想想,不可能吧,是不是打妄语啊?这个小孩子笨笨的,但是应该也不会说假话,他就说:“那好,那你今天晚上再拜观世音菩萨,也是拜到观世音菩萨手动了以后,如果菩萨手动起来,你就赶快求菩萨给你开智慧。”

    徒弟说:“好。”然后他又很虔诚地拜。

    拜到晚上十一二点钟,这个师父就悄悄地站在殿堂外面看,看他自己不去扯那个线,菩萨的手怎么会动。果然拜到晚上十二点钟的时候,菩萨这个手真的就动起来了,这个小孩子也是业障已经净了,所以他就很有智慧了,看到菩萨手动了,他马上就知道跪下来求观世音菩萨开智慧,他就说了一个偈子:

菩萨大慈悲,

弟子心迷昧,

求聪明拜智慧,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然后很奇怪,小徒弟就看到观世音菩萨这个手真的就一直举起来,这个手指就对着他的口。这个师父站在外面就看到徒弟把他的口自动张开来,有三条红色的虫子从徒弟的口里面跑出来了,然后菩萨的手又伸向他的口,又有甘露流到小徒弟口里面去了。

    从此以后,小徒弟就真的大开智慧,获得无碍的辩才,辩才无碍了。我们现在念的《小净土文》:“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净土文》就是这个小徒弟写的。这小徒弟叫慈云遵式法师,我们叫他慈云忏主,他后来成为天台宗的祖师,也是净土宗的祖师。其实他开智慧就是拜观世音菩萨,这样子至诚恳切地拜就感得观世音菩萨加持,然后他的成就超过他的师父。所以说我们称观世音菩萨是号为普门大士。

    “品”,品就是类的意思,同类的法合在一起就称为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实是分为两段的问答,前一段的问答是讲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观世音呢?因为他能够寻声救苦,能够观世间的音声而去救苦,观世音菩萨成就了十四种无畏,所以号为观世音菩萨。就是救八难无畏,我们上面有讲到的,你看,救水难,救火难,救风难,救枷锁难,救牢狱之灾,救黑风难,种种;还有解三毒无畏:“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怎样来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才能够迅速地转贪嗔痴为戒定慧呢?息灭贪嗔痴,成就戒定慧呢?那我们要好好地听闻《普门品》了,这个是解三毒无畏;然后二求无畏,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然后持名无畏;合起来就称为十四种无畏。

    我们看《观世音菩萨灵感歌》上面说:“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应身”,这两句话就可以概括《普门品》的内容。前面的一段就是讲十四种无畏,后面的一段就是讲三十二应身。

    前面的一段讲十四种无畏,是讲观世音菩萨得名的、立名的因缘,是讲不可思议的人。后面的一段就是讲观世音菩萨游于国土,怎样子去度众生,就是示现三十二应身,以不可思议的普门示现之法来利益众生。所以前面是讲人,后面是讲法;前面是讲人不可思议,后面讲法不可思议;前面讲观世音,后面讲普门;所以两段合称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愿我们大家都能够透过本品的学习,能够迅速地与观世音菩萨相应,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感应,能够迅速地开智慧,能够迅速地与法相应。

    中国古人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这个因缘特别深厚。

    美国有一位大德已经示现入涅槃了,大家应该有看过他的书,就是万佛城的开创者——宣化上人(即度轮法师),他在讲《普门品》的时候,就讲到他亲耳所闻的一个感应的故事:

    法师是东北人,他的家乡有一个小财主,有一次就赶着马车进城去卖粮食,把粮食卖了以后,得到一些钱,就返回他那个农庄。在离家还有三里地的时候,遇到一群土匪打劫,这个小财主心里很害怕,而且距离那个土匪很近,他知道跑也跑不掉了,但是他对观世音菩萨很有信心,他马上就在心里默念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多啰夜耶……”一边赶着马车向土匪那边走过去,因为他知道,他要回头逃跑已经来不及了,一边就念大悲咒。

    很奇怪的,正在他心里面默念大悲咒,距离那群土匪越来越近的时候,突然之中,从土匪群里面就走出一个土匪过来,命令他停车。停车以后,也没有抢他,很和气地跟他说:“我来帮你赶车好了。”

    小财主果然就把马鞭交给上车的那个土匪,然后他自己就坐在车厢里面,还是一心一意地念大悲咒。上车那个人赶着马车从土匪群里面穿过去,其他的土匪好像没有看见一样,都不理他们,然后都一直往前面走,去到一个安全地带了,那个人就把马车停下来,又把马鞭交给小财主,说:“好了,你现在安全了,可以回去了。”然后他就告辞。

    小财主就很感谢这个人,他就向那个人请教说:“你今天救了我一命,我想请问你的尊姓大名。”

    那个人就说:“我的名字叫做阿逝孕。”一说完就不见了。

    小财主马上就想起来,“阿逝孕”其实就是大悲咒里面的一句:“阿逝孕。”观世音菩萨示现为神将来利益众生,是大悲咒里面的护法。

    所以可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如药王树,犹如摩尼宝珠,能够无病不愈,有求必应,所求都能够让我们满愿,希望我们大家能够谛听,精进地闻思!

    《普门品》在五时八教之中,五时属于法华涅槃时,八教属于圆教。这个题目就讲解圆满了。

译者

    接下来是翻译者。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这个长段的经文是姚秦时候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翻译的。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译重颂】

    长行的文字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后面的偈颂是隋朝时候来到东土的一位大德阇那笈多翻译的,我们现在单行流通的《普门品》是把这两位大德的翻译合起来。

    鸠摩罗什法师是中国古代四位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

    姚秦是当时朝代的名号,我们知道东晋时候,北方相对立的国家,先有苻坚的前秦,后来公元383年,苻坚就想攻打东晋,经过淝水之战,苻坚失败了,失败以后就被他的部将姚苌杀掉,所以姚苌又做国王,号为姚秦。

    在苻坚还没有失败的时候,他也很信仰佛法,就曾经派一个大将吕光去攻打西域的龟兹国,当时的一个小国家叫龟兹国,现在地理位置就在新疆。让吕光带了十万大军去攻打,不是要他的土地,而是向他索取一件珍宝,就是要让龟兹国的国王献出鸠摩罗什法师,要请法师来东土弘法。吕光就率领十万军队打败了龟兹国,因为龟兹是个很小的国家,全国都只有几十万人,十万大军压进,肯定马上就失败了。鸠摩罗什法师因为他是非常有大乘菩萨的胸怀,所以他愿意到东土来弘法。

    鸠摩罗什译为中文是童寿,就是年纪虽然小,但是好像年高的长者一样,德行非常高,所以名为鸠摩罗什。法师的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生下鸠摩罗什法师以后,他的母亲也出家了,后来带着鸠摩罗什一起出家。

    九岁的时候,鸠摩罗什法师一天就可以背一千个偈子,很有智慧。九岁又随他的母亲到北印度的罽宾国,现在的克什米尔那一带去学佛,当时跟一位槃头达多法师学习小乘佛法。后来鸠摩罗什法师又学了大乘佛法,他原来小乘的师父槃头达多也很谦虚,又回过头来拜鸠摩罗什法师做师父,并且说,“我是和尚的小乘师,和尚是我的大乘师。”他非常谦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鸠摩罗什法师大小显密都非常圆通,当时各个国家的国王请他说法的时候,都是跪拜下去,以身体作为法师的垫子,让法师踩着他的背坐上法座,对他非常恭敬。

    吕光求得鸠摩罗什法师东来以后,走在半路凉州(今甘肃武威市)的时候,听说苻坚已经被打败了,并且被姚苌所杀,所以吕光也就不再继续回国了,他就据有凉州,建立了一个小国家。

    后来姚苌死去了,他的儿子姚兴继位。姚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就继续攻打凉州,那时候吕光也死了,他的儿子吕隆在位,吕隆因为国家小,打不过,他就把法师献给姚兴的部队。姚兴就专门在陕西户县草堂寺专门建了一个逍遥园,请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经典,当时召集全国最著名的八百位法师和学士来向鸠摩罗什法师学习,共同翻译经典。

    我们平时所念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这些流通的本子很多就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因为法师智慧很深远,他翻译经典是用意译,不一定是按照梵文的原文来,而是把她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鸠摩罗什法师要示现入涅槃之前,他就曾经有发一个愿说:“我在东土所翻译的经典,如果一丝一毫都没有错误,我荼毗火化以后,我的舌头不会烧掉。”后来果然如此,我们现在如果去甘肃的武威去朝拜都可以拜到鸠摩罗什法师的舌塔,舌头一直就供养在甘肃的武威。

    后来唐朝时候有一位道宣律师,他持戒律非常清净,所以感得天人护持,天人送供。

    有一次,道宣律师不小心滑倒了,这时候就有一位天将现身把法师扶起来,然后道宣律师问他:“你是谁?”

    神将就告诉他:“我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因为律师持戒很清净,所以我护律师的法,常随守护。”

    道宣律师就向他请教一个问题,说:“鸠摩罗什法师他翻译的经典特别得到我们中国人的喜爱,特别典雅流畅,大家都非常喜欢读诵,你知不知道鸠摩罗什法师的来历呢?”

    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就告诉他说:“你要知道啊,鸠摩罗什法师不单单是做释迦牟尼佛教法之中的译经师,七佛以来他都是译经师,所以他翻译的经典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错误。”

    这个是我们说译者鸠摩罗什。

    三藏法师,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定学,论诠慧学。法师,就是能够以法自师,心与法相应,随时随地以佛陀开示的教法作为我们的老师,作为我们言行举止的规范,然后以法师人,用你所学得的妙法能够开示众生,所以称为法师。通达经律论三藏的大德号为三藏法师。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大愿法师《法华普门品讲记》文字版第一集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