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旭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五章的第一节「念佛的种类」,已经由正元老师为各位菩萨讲解完毕,接下来由我再为各位菩萨继续讲解第五章的第二节,也就是「奉献给修学无相念佛者一系列的善巧方便行门」。在这一节当中,我们会提出一系列的修学无相念佛的善巧方便行门给各位来修学。
但是在修学无相念佛法门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说:念佛为什么要无相?如果说你是持名念佛者,各位应该都有经验,当你在持名念佛的时候,你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注意那个名号上面,其实你想佛的时间不多,虽然偶尔也在想佛,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注意那个圣号。但是语言文字、声音并不是佛,所以说,不要执着这样的一个语言文字、声音来念佛。或许你会认为说:「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为什么要我改为无相念佛呢?」我们来想想看,念佛虽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佛度我们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要度我们去那边可以成就佛道啊!如果说,你在这个世间有机会上品上生,你为什么不先求得上品上生的资格呢?然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边学佛,佛道可以迅速地往上提升。
你或许又会问说:「你为什么说念无相念佛就有机会可以上品上生?」我们先来看大势至菩萨怎么说。这一段是从《楞严经》里面摘录出来的,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卷五)大意是说,「若众生心」——若你一直在忆佛念佛,你在这一辈子或者是来世一定可以看见自性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什么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我们先来说:为什么心不开?心不开是因为被无明所遮障,所以无门之门——就找不到无门之门,就不得其门而入了!再来说:什么叫作「不假方便」?当一个人学会无相念佛以后,也就是忆佛念佛的功夫以后,他不需要学禅他就会禅,他不需要学参话头他就自然会参话头,也不需要绞尽脑汁他自然就去掉入了疑团当中去体究念佛,然后最后一念相应证得自性弥陀。或许各位讲说:「这世间上真有这样的人吗?」我跟你说平实导师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他就是靠着无相念佛,也就是忆佛念佛的功夫,然后就自己也没有善知识指导,他就自己亲见——亲证自性弥陀而且眼见佛性了。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修学无相念佛,忆佛念佛,他就可以证得自性弥陀而且可以眼见佛性。
接下来说:为什么说证得实相的人,他如果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可以上品上生?我们先来看上品上生的条件:《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说:只要你想要发愿,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发三种心,就是「至诚心」、「深心」还有「迴向发愿心——将功德转向所发的愿,令愿成就。」那这三心当中「迴向发愿心」容易瞭解,如果一个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当然要发愿,如果他不发愿,佛怎么可能来接他?你不想去,佛当然不能强迫你去啊!所以,一个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先迴向还有发愿。接下来说「至诚心」跟「深心」。在《观经》里面并没有对至诚心跟深心作一个解释,我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看到一段话跟这个有关系: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一:【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勐,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勐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
这一段经文事实上并不是在解释刚刚的那一段上品上生的经文,但是其实它的道理是互通的,也就是说,这一段话里面所讲的「至心」跟「深心」,其实是跟《阿弥陀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其实道理是相同的。从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稍微作一个解释: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祂说):善男子!我所说的至心有两种。哪两种?一种就是开始学习的时候,你要发愿至心求愿(你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目标,你当然要求愿啊),第二种就是「摄意专精,成就勇勐,相应至心」。得到第二「至心」的人,他就可以获得善相。
什么叫作「善相」?善相的意思是说,如果说一个人,他受了菩萨戒以后,有一天他犯了十重戒当中的一戒,他就是「波罗夷」,也就是断头的意思,这时候他就要每日在佛前忏,至心忏悔然后忏到有一天佛来他的梦中跟他摩顶,这样的境界就是获得善相。因为求愿,他求要灭罪,所以他有这个愿想要灭罪,所以他就至诚心忏悔,他就获得了善相。还有一种,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得到了上品上生的品位,他往生之前佛会来他的梦中跟他安慰预告,然后跟他说:「你什么时候会往生,我会来接你。」这样的一个境界也算是一种善相。
接下来说,第二种「至心」又有下中上三品的差别。哪三种?第一种就是「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譬如说你修学无相念佛,然后念到一念相续心都不杂乱,都住于想佛忆佛的念当中,这种也算是一心。再来说「勇勐心」,也就是说,你为了要求得你的学佛的目标,你可以不顾身命去求得。当然这种人既然心这么勇勐可以不顾生命,当然他想要练成一心的境界当然就很容易了。再来说第三种「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这里的「法」其实指的就是法身,也就是说你跟法身相应了。那什么是法身呢?法身就是自性弥陀,也就是真如佛性。当你跟法身相应以后,你已经证得了真如佛性,你就具备了深心的资格。
我们来看看说,刚刚讲说有三心:「至诚心」、「深心」、「发愿迴向心」,你已经获得了「深心」,当然也有「至诚心」,所以你这样子你就得到了上品上生的资格了。所以说,一个人如果忆佛念佛,那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经由这样的一个过程呢,就有机会上品上生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其实上品上生不只这样的一个条件,我们再来看上品上生的第二个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復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在这一段话当中,佛说:如果说有一种众生他具备了底下的三个条件,他就可以上品上生。哪三个条件呢?第一个、慈心不杀,具诸戒行,第二个、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发愿往生彼国。
如果说一个人证得了自性弥陀以后,他因为他同时看见了众生的法身佛,然后也看到了一切诸佛的法身,所以他发现众生与他平等,同样具备真如佛性,他当然就不会再去杀害众生了;因为他这时候已经想要度众生了,想要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他就会慈心而不杀害众生。再来说具诸戒行,当一个人在证得自性弥陀之前,他当然要具备戒,还有他要相信因果,所以一个明心、一个证得自性弥陀的人,他当然具备了菩萨戒,还有他因为证得自性弥陀的缘故,他还有道共戒。所以说,第一个条件「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事实上一个证得自性弥陀的人他是一定可以具足了。
再来说第二个:「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读诵有在证得自性弥陀之前的读诵,还有在证得以后的读诵,当一个人证得自性弥陀以后,他不止是读诵而已,他还可以受持,譬如说,他可以受持《金刚经》、《心经》,这些经典他都还可以受持。受持的意思就是说,证解以后不退转,这样子才叫作受持。他除了受持一部分的经典以外,有些部分他是还不能受持的,所以他就要去读诵大乘经典。所以说对于一个证得自性弥陀的人,他第二个条件「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他也是具足的。
再来说第三个条件:「修行六念,迴向发愿往生彼国。」后面这个迴向发愿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前面这个修行六念,什么是「六念」呢?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这六念不是只有瞭解,还要修行,因为这里讲的是修行。当一个人证得自性弥陀以后,他已经可以转依自性三宝来作修行,所以说,他一个证得自性弥陀的人,他在这个条件上面就没有问题。再来说布施,布施他可有布施波罗蜜,持戒也有持戒的波罗蜜,他也具备了生天的资格。所以说,一个证得自性弥陀的人,他「修行六念,迴向发愿往生彼国」这个条件也就具足了,具这样的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所以说,我们经由修学无相念佛,修学无相念佛以后,因为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证得自性弥陀的缘故,所以你就可以具备了上品上生的资格,你往生以后就可以在西方极乐世界听闻佛说法以后,就证入无生法忍,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了。这样的一个这么大的一个好处,如果说你在这一辈子一直持名念佛,然后你这样的一个机会就失去了。所以说,为什么要请你先不要去持名念佛,然后改为无相念佛?这样的机会会比较大!当然不是说持名念佛一定没有机会,但是持名念佛不容易与佛相应,因为它是有相的,无相念佛是无相的。我们刚刚讲说自性弥陀无形无相,也就是说实相无相,我们无相念佛也是无相,因为同样是无相的原因,所以两者极为相应,当然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果你坚持一定要持名念佛,当然也可以,但是那个机会就比较少了。所以说我们念佛为什么要无相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因为持名念佛不容易相应。
再来说观想念佛。如果从修定灭罪的观点来看,其实这个法门也是很好,但是如果说想要求见自性弥陀,这个法门还是不容易相应。当然也有机会,譬如说你一直观、观到观想第九观,第九观就是遍一切色想的观,这一观就是把佛的身相、光明相观想完成以后,你也可以一念相应,亲见自性弥陀还有眼见佛性。虽然说有机会,但是想想看,这个单就第一观——落日观就十分的困难,很多人在观第一观就观不成,我也曾经试过,但是其实真的很困难,所以一般人在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大概就自动放弃了。所以,想要观到第九观,其实是不容易的。所以说,如果说你想要亲证自性弥陀,你就不要坚持要用观想念佛的方式。刚刚已经讲实相无相,如果你坚持要用观想念佛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但是如果说你观想念佛因为是有相,那无相念佛是无相,基本上这两者是互相牴触的。所以,如果你想学观想念佛,就不要学无相念佛,想学无相念佛就不要去观想念佛,因为基本上这两者是牴触的。
再来说我们来想想看,持名念佛所持的句号其实不是佛,观想念佛所观想出来,用心所去观想出来的报身佛的形像其实也不是佛,佛的法身无形无相。所以说,一个观想念佛的人,他观想到某一个程度以后,他应该改为体究念佛。当然如果说你要想要修定的话,当然就另当别论了。所以说,如果你不是用观想念佛的方式来修定,你当然要把它改成无相念佛了。这是简单的说明为什么要把持名念佛、观想念佛改成无相念佛的原因。
那接下来说,根据《大阿弥陀经》卷上及《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经里面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大阿弥陀经》及《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祂来的时候,没有说从哪里来,去的时候也没有说去了哪里,无生无灭,不是现在也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祂只是因为要了酬愿,也就是说祂在因地的时候发了大愿,所以祂为了酬愿度生,所以现在示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段我们下一节再来说明。
今天我们已经讲了,修学无相念佛可以上品上生,所以修学无相念佛,如果证得了自性弥陀,你可以上品上生。所以说,今天如果你听完了以后,你应该好好思惟,你是不是要把持名念佛或者说观想念佛,修学这样的一个念佛法门把它改成无相念佛,你可以好好去思惟,哪一种方式对你比较有利。当然如果你坚持一定要使用持名念佛,我们当然也不反对。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念佛法门第51集:无相念佛修学行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