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教教育 >> 教理文章
佛教教育
念佛法门第73集:解脱正受(三)+修定是悟后起修之基础(一)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6-11 14:42 点击 858 次

由正圜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上一集中,我们详细说明了「福德」与「功德」的差别和分际以后,相信各位一定很清楚的可以了解什么是「福德」、什么是「功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行布施或造各种善业的时候,能够随缘、随分努力去做,但是不去执着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果报,那么就可以获得无量的功德。

    譬如《金刚经》中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也就是说,布施的时候,如果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够远离这四相,不去执着布施的福德,那就可以获得解脱于「贪」的功德,所以说自己能够真实获得受用的才能称为功德。

    这位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因为有了前面所说的「见地正受」、「定的正受」以及「解脱正受」的缘故,所以他对于「功德」与「福德」的不同,他是「已知已见」,一切都能了然于胸,从此就不会再有任何的疑惑了。各位菩萨,这就是第七个解脱功德正受。

    接下来说明第八个解脱功德正受。第八个解脱功德正受是说,「这些功德正受非于悟后一时具足」。前面我们介绍了许多悟后的功德受用,但是这些功德受用并不是在开悟的当下,就能够一下子就全部都具足,而是要在开悟以后的历缘对境、日常生活当中,经由不断的观察、思惟、整理,然后这些功德受用才会一点一滴的出现。因此悟后必须要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思惟、整理以及保任的过程,尤其是必须在世间和一切有缘众生互动的过程当中,所引发的各种顺境、逆境以及不顺不逆的境界当中,我们必须要以自己所悟的见地,不断的加以思惟、整理、检讨、改进,该增进的要增进,该修除的要修除,然后这些功德受用才能在漫长的修道过程当中,渐渐的显发出来。因此,我们说开悟的人所具有的功德并不是在悟的当下便能一时具足,而是要在悟后起修的过程当中,也许经过一年、两年,乃至慢的话要五年、十年才能够渐渐的具足圆满。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我们是以声闻自了汉的心态来参禅,假使在侥倖悟入以后,就会急着想要断尽一念无明而取证涅槃,而不肯如实的发大心来行菩萨道,不肯以自己所证得的正法来布施给众生,也不肯在一切历缘对境当中去利乐有情。如果是这样的心态,那么要除性障就很困难了,当然以上所说有关悟后的各种功德受用便很难一一的出现了。因此,不管您现在是已悟或者未悟,对于这一点请您务必特别留意,一定要捨弃这种声闻种性的心态,而发起菩萨的大心来,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永无穷尽,这才是一切菩萨所当为啊!各位菩萨,以上我们所介绍的是有关解脱正受的知见,提供您作为修行的参考。

    经过前面几集,我们详细介绍了实相念佛人所得的功德正受之后,相信各位对于明心见性者,所能安住的境界相、以及明心见性以后有些什么样的智慧会出现、乃至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功德受用,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所以我们可以总结来说,「实相念佛」也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菩萨的大法,也是大乘佛法的入道之门。也就是说,在明心见性以后,才能开始进入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然后必须历经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道过程以后,当一切的福德与智慧都圆满具足的时候,才能够成就究竟佛道。因此,并不是「一悟即至佛地」,不是明心见性之后马上就能成佛了。除了最后身菩萨以外,其他的菩萨都必须在明心见性以后,一方面要不断的在历缘对境当中消除性障,来净化如来藏当中所含藏的染污种子;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的深入的思惟、整理来增长般若智慧;同时还必须在利乐有情上面不断的努力,这样子才能够培植广大的福德资粮。菩萨们如果能够这样多管齐下、努力不懈,就能够使证悟的功德渐渐的显发出来,乃至圆满具足,成就佛地功德。

    各位菩萨,第八章第三节,有关「实相念佛人所得功德正受」的单元,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要来说明第九章,也就是有关开悟明心以后的「后续修行」,欢迎大家继续收看。有关第九章「后续修行」的部分,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来为大家作介绍。第一部分是「修定是悟后起修之基础」;第二部分是「理事相融的菩萨万行」。

    各位菩萨,我们在前面说过:「实相念佛、明心见性」是菩萨的大法,也是成佛之道的入道之门。但是菩萨们由于心性和愿力各不相同,所以在明心见性以后,大致上会有两种不同的趣向产生。第一种菩萨,他由于悲心广大的缘故,所以发愿要常住世间、利乐有情、自度度他直到成佛。另外一种菩萨,则是发愿在今生捨寿以后,要求生极乐世界,而这一世则在往生之前,也愿意随缘随分度化有缘的众生。这样的菩萨虽然发愿往生极乐,但是由于已经亲证实相的缘故,所以他也一样永远不会离开佛菩提道。一般来说,我们往生之后,到了极乐世界,就可以跟随弥陀世尊以及诸大菩萨继续进修定慧之学。等到定慧增上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仍然还是会回到娑婆世界来,或者由佛菩萨安排转生到他方世界继续行菩萨道,继续来广度众生。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亲证实相、明心见性是菩萨的大法,它和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不一样,解脱道的修行是以出离三界生死苦为主要的目标,而亲证实相的菩萨则是以「成佛」为终极目标。因此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必定永远不会离开佛菩提道的修行,因为唯有不断的行菩萨行、修菩萨道,才能次第的迈向究竟成佛之道。这些已经亲证实相的菩萨们,他们在亲证之后,一方面会依「道共戒」的功德而安住,另一方面则仍旧会依照「果地无相念佛」的方法,也就是专心系念无量寿佛,并且发愿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根据经典中的记载,求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在捨报之前的一个星期,一定会获得弥陀世尊预先来安慰、告知,要在一星期以后捨寿;而在一周之后,这位菩萨就能够安详捨报,坐金刚台,上品上生。

    如果是一个精进的实相念佛人,在往生极乐以前,除了随缘度众以外,应当要继续加修观想念佛法门,或者要加修禅定功夫。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人心里面会这样想:「我既然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为什么还要修学观想念佛和修学禅定功夫呢?」各位菩萨,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说,可以避免佛菩萨加持、等候接引我们的辛苦;第二个原因是说,往生极乐以后的果报,可以因为我们这样加行而不断的可以增上。所以我们说,亲证实相念佛的菩萨在往生极乐以后,虽然同样都是可以上品上生,但是这其中有人可以得初地,有人得二地、三地,乃至五地、七地,各人所得的果位各不相同。这当中的差别就在于各人的善根不同,因此福德资粮、禅定功夫、性障以及智慧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才会有种种不同的差别法相产生。

    假使有人说:「四禅是小乘人所修的声闻法,我们念佛人修的是大乘法,所以不适合修四禅的功夫,因此我们不用修四禅。」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其实是对佛法的修行法道没有办法如实了知所造成。为什么呢?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我们仍然是要追随弥陀世尊以及诸大菩萨继续修学四禅八定、无量百千三昧、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乃至亿万法明门呢!所以并不是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就没事可做了,还是有无量无边的妙法等着我们继续去修学。因此我们说,菩萨在往生之前,应该要随缘随分修学禅定功夫,或者观想念佛来增进自己在道业上的资粮。各位菩萨,第一节我们就作以上的说明。

    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第二节的解说。第二节:「有大心的实相念佛人应修各种禅定三昧」。一个实证实相念佛的菩萨如果发了大愿心,想要效法大势至菩萨,常常在这娑婆世界广度念佛人归于净土的话,那么就应当在度众之前要仔细的思惟:「当我这一期五阴寿尽,四大分离的时候,我应该如何才能捨离这个色身呢?我又应该要如何才能正知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呢?」这样仔细思惟过后,我们就会知道,应当要继续修学四禅的功夫,以及要继续修学「五神通」。什么叫作五神通呢?所谓五神通就是指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以及宿命通。这五种神通是通外道,而另外有第六通叫作「漏尽通」,漏尽通则是只有修学三乘菩提的佛子才能获得。也就是说,漏尽通即是证得实相念佛的境界,所以说它不共外道。

    我们除了思惟前面所介绍的各种功德正受以外,还要再思惟:「我应该要如何才能断尽五下分结,使得后有的种子永断而不取证无余涅槃呢?」还要思惟:「我要如何才能真实的广度一切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呢?」在这样不断反复、深入的思惟之后,就会知道我应该要继续深入的思惟、修学广义的念佛行门以及唯心净土法门。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深入的去修学这些法门呢?首先,我们可以依过去所修的念佛定来继续修四禅的功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们以果地无相念佛的方法继续深入的修行,一样可以修到四禅的境界。或者我们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修四禅、四空定。假使能够这样不断进修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安住在唯心净土的境界之中,而又能够不捨念佛,这就叫作「念佛心」。

    菩萨因为能够深入的修学四禅八定、观想念佛以及「观、鍊、熏、修」等各种禅定三昧的缘故,所以就可以获得这些三昧所引生的功德力,就能够继续深入的去探究无漏的智慧,进而就能够发起解脱的功德受用。也因为这些功德所产生的威德力,所以可以使得菩萨发起广大的悲心,继续进修「四无量心」以及「五神通」等法门,乃至修学「六神通」,而不会想要去获取欲界天、色界天天主的有为果报。当菩萨有了这些大威势以后,就能够生生世世常住世间,利乐有情,永无穷尽。

    各位菩萨,在这里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观、鍊、熏、修」等四种禅定。所谓「观禅」:譬如说九想观、不净观、大不净观、一切处观、白骨观,乃至净土观经中的十三观,这都叫作「观禅」。而「鍊禅」则是指九次第定,也就是从未到地定转进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进入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就称为「九次第定」。那什么叫作「熏禅」呢?熏禅则是指「狮子奋迅三昧」。所谓狮子奋迅三昧是说,十方三世诸佛要入涅槃的时候,都是用狮子奋迅三昧而入涅槃,这就称为「熏禅」。

    各位菩萨,您想知道诸佛是如何入涅槃的吗?诸佛入涅槃是从初禅开始,不会从别的地方开始——这是因为「诸佛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就是说,诸佛随时随地都在初禅里面——然后从初禅进入二禅,转入三禅、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然后再退回无所有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再从初禅到二禅、三禅、四禅,于是诸佛就在四禅入涅槃。也就是说十方三世诸佛都同样是这样入涅槃的。乃至将来各位菩萨成佛捨报的时候,也是要用狮子奋迅三昧而入涅槃,因此必须把九次第定练得非常的纯熟,然后才能用狮子奋迅三昧入涅槃。当然这种境界就绝对不是一般凡夫异生所能想像啊。

    而所谓的「修禅」,又称为「超越三昧」。所谓超越三昧是说从初禅进入,却从四禅出定;或者从非想非非想处入定,却从初禅出定;或者是从二禅入定,却从无所有处出定,这样跳来跳去超越,就叫作「修禅」。

    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观、鍊、熏、修」等四种禅定大致的情形。这「观、鍊、熏、修」四种禅定修好了以后,五种神通会在我们修其它各种禅定三昧的过程里面,自己就会自然的发起。假使还没有发起五种神通,那么在四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专门来修学神通,因为在四禅当中修神通可以随修随得;或者我们在修观禅的时候,也会自然的发起神通来。

    另外还有一种叫作「漏尽通」,什么叫作漏尽通呢?菩萨在明心见性的时候,所得的「无生智」就是属于漏尽通。但是这时候还不具足,因为还没有获得「尽智」。所谓「尽智」,就是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意思是说,菩萨在明心见性以后,由于烦恼还没有完全断尽,所以还要继续修除烦恼,直到所有的烦恼完全断尽为止,才能获得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这就称为尽智。

    菩萨在修得四禅以后,应该要继续修「四无量心」,也就是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捨无量,合称为四无量心。但是我们在修四无量心的时候,一定要建立一个知见,那就是不是以希求梵天天主的果报来修四无量心,而是应该以修集菩萨慈、悲、喜、捨的心量来修这四无量心,否则他们就会来阻碍我们、障碍我们,没有办法修成这四无量心。

    各位菩萨,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下一集中再继续为各位说明「后续的修行」,欢迎您到时继续收看!

    谢谢您!

    阿弥陀佛!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念佛法门第73集:解脱正受(三)+修定是悟后起修之基础(一)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