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
(点击链接视频同步讲解)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5、四加行位(1)暖地[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是指前面的。[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就是钻木取火。1885 义贯:[阿难,是]十回向位满心之[善男子,]已[尽]修[是清净]无垢之[四十一心](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其[次]当[成四种妙圆]之[加]功用[行。]此菩萨[即以]如来密因的如[佛]之[觉,用]之而作[为]自[己]加行之因[心]。当此之时,其本觉大智火正处于[若]欲[出]而[未出]之际;这境界[犹如]有人[钻]木取[火],而[欲然]烧[其]薪[木],木未起火前,先有暖相现前,此[名为]菩萨加行之[暖地]。
(2)顶地,[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就像爬到山顶。义贯:此菩萨[又以]自[己]加行之因地本[心],继续向圆[成佛]道[所]必[履]之初地升进;然此时菩萨对于本觉之心彷[若]全部[依]循,又彷若并[非]全部[依]循(以仍有习气未除灭故。)此境界即犹[如]人[登]上[高山]之顶时,其[身]虽已全[入]于[虚空]之中,但其脚[下]仍旧觉[有微碍]存在(以脚仍着地故),此境界[名为]四加行位菩萨之[顶地]。
(3)忍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倒数第三行此菩萨已达[心]与[佛二]者皆[同]不异,即心即佛,已[善得中道]妙义。犹[如忍事]于心而不言之[人,非]故欲[怀]之于心,意思就是很自然的,能够跟佛的心一样。不是故意的,说:我拥有佛的心。不是故意的,大悟,无明自然脱落,证无生法忍,不是我让它无生,而是悟道,无明自动脱落,自自然然进入无生,而不是刻意的。刻意的无生变成有生,这个就很难!不修也不对,修还是不对,这个除非大悟,慢慢来。亦[非]可[出]之于口,是[名为] 四加行位菩萨所修证之[忍地]。
(4)世第一地, [数量消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目]就是名,名字讲不出来,此菩萨于己心修证之[数量]之多寡、或增减已完全[消灭]其念,令心无所增减,是名修行。这个就是大悟的人,他这里讲的统统是悟后,才有办法这种心。能所双泯,能缘的妄想心没了,所缘的这个外境,统统是空!过一切量,于凡[迷]与智[觉]皆达于[中道],没有迷 ,也没有觉,才是真正的悟。如果有人说他以前迷了,现在悟了,那么,现在还是迷,悟迷了,那个悟还是迷。知道吗?说:我悟了,以前迷,现在悟了!你那个悟还是迷。为什么呢?因为究竟的悟,是没有这个悟的,究竟大悟,就没有所谓迷跟悟,那个都是头上安头。所以,讲有所悟,那就要看心境了,是真的悟还是假的,假的悟就用意识的,以为觉观就是悟了,其实不是。所以说:悟迷,此悟还是迷。为什么?迷于悟啊,真悟,无迷也无悟,慢慢的体会,听不懂是正常的。于凡[迷]与智[觉]皆达于[中道],离于有无两边,觉与迷[二]者皆[无所目](不成对待),无迷无觉,契入一真,入不二法门,是[名]为四加行位菩萨之[世第一地]。
第四节、菩萨十地就不得了了,菩萨十地就接近佛了,愈来愈接近佛的境界了。1.欢喜地,[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义贯:[阿难,是]四加行位满心之[善男子,于]无上[大菩提,善得]亲证现量,[通达]自心本觉;复以自本[觉]融[通如来]妙觉,故能[尽]知[佛]所行[境界],而得大欢喜,[名]为初地之[欢喜地]菩萨。
2.离垢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义贯:此菩萨将九法界之[异性]皆[入]于如来平等之[同]性;即此[同性]亦是垢故,也是头上安头。故[亦灭]之,同异之垢皆尽,[名]为二地之[离垢地]菩萨。清净自性,也不能安一个清净,也不能安一个垢;也不能安一个异;也不能安一个同,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悟不悟,就但看你对这个[无]字参得透参不透?你这个[无]字参得透,就统统解决,三藏十二部,它的妙就在这个[无]字里面。
3.发光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义贯:此菩萨于前修行同异垢灭,而达于离垢;今离垢之离亦离,你看,连这个离垢的观念都不行,离垢之离也离,我已经离垢了,这个离的观念还是要放下。其实是本来就无一物,哪里离跟不离呢?所以,一直讲……还是在语言、文字里面,佛有不得已的苦衷,就是因为我们不是佛的心境。所以,佛倍极辛苦,要一步一步开导,让我们向究竟的圆满菩提,煞费苦心!但是,所有的语言,都没有办法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到有一天顿悟:喔!原来如此!其清[净]达于[极]致因而光[明生]起,[名]为第三地之[发光地]菩萨。
4.焰慧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此菩萨之妙[明]盛[极,觉]照弥[满]十方,光明炽盛,大智如火焰,熊熊不尽,[名]为第四地之[焰慧地]菩萨。
5.难胜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义贯:此菩萨所证者为[一切]地上之[同]相智(总相智)及地前[异]相智(别相智)这个总相智是讲毕竟空,总相智就是一切相统统是空,叫总相智;别相智就是差别因缘,就是道种智的意思。[所不能至]者,[名]为第五地之[难胜地]菩萨。
6.现前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此菩萨由于在此之前,有为之功用已达至极之极难胜,于此位中[无为]的[真如]之体,其妙[性本[净]分[明]显[露]。初得亲证,[名]为第六地之[现前地]菩萨。
7.远行地经文,[尽真如际,名远行地。]此菩萨能穷[尽真如]之边[际],悉能知见,[名]为第七地之[远行地]菩萨。
8.不动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义贯:此菩萨彻见一切诸法皆[一真如心],唯心现量。到这个时候,就是证得万法唯心现量,统统是我们的心在作用。凝然湛寂,无动无坏,[名]为第八地之[不动地]菩萨。
9.善慧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纵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修习,为什么讲修习呢?修习是对证果来讲的,九地是修习位,十地就是证果了,我们常常称:十地果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为什么讲修习位呢?它是对十地来讲的。义贯:菩萨于前位中得真如全体显露,于此位中,则[发真如]全体之大[用,名]为第九[善慧地]菩萨。[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在[修习]上已[毕]其[功],出世[功德]亦称[圆满],此后只论证不论修,所以,要讲到证量,你看看,要十地菩萨才有证量。哪里有随随便便就可以说:你证什么果……可以随随便便让你乱讲吗?此后只论证,不论修,修习到此地为止,故[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10.法云地,[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义贯:此菩萨以大[慈]心[阴]覆[妙]智大[云,覆]盖于众生本自[涅槃]之性[海]之上,令得普润,[名]为第十地之[法云地]菩萨。这个法号也很多人命名,这个道场,也很多人叫做法云寺:徒弟也有人命名叫做法云。这个很多,[法云],这个名字好听!是不是?所以。命这个法名,做师父的要很注意的命。
第五节、等妙二位
1.等觉,[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一切[如来]皆是[逆] 涅槃[流]而出,为什么呢?他不住涅槃,他要度众生啊,淡然逆涅槃流而出。涅槃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他当然就是要出来。倒驾慈航,要度众生嘛!入生死海:要不然,众生怎么办?众生如果没有佛来示现,我们今天没有听到佛法,我们日子怎么过啊?不要讲成佛了,我们现在每天所过的日子,就是惩罚自己,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佛法就是让我们了解真正的生命,让我们不要惩罚自己。倒驾慈航,入生死海,而[如来]十地满足之大[菩萨]则[顺]法性流而[行而至]于无上菩提,佛与菩萨因而得于[觉际]互相涉[入交]接,[名为等觉]菩萨境界,就佛了。
2.妙觉,[阿难,纵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我知道你这个看不懂,如是重重,单复十二, [重重],就是一重又一重,一层又一层的阶位与修证。[单],用单的来算,单数者有七:[乾]就是乾慧地,暖、顶、忍、世第一、等觉、妙觉,乾、顶、忍、世、等、妙,共七。这是单。那么,复数即十数者,共有五: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所以,七加五等于[十二],单七与复五相加,共为十二种阶位。
[阿难],大心菩萨[从]初信位前之[乾慧心](乾欲流、有流,欲流、有流就是三界的意思。出分段生死)起,历信、住、行、向、四加、十地、而[至等觉]后心[已],于[是]等[觉]位中[始获金刚]喻三昧。佛的三昧就像比喻作金刚,叫做金刚喻定,佛的定,能坏一切烦恼无明,不为一切无明烦恼所坏。就像金刚,能坏一切,不为一切所坏。[始获金刚]喻三昧所持[心中]之[初乾慧地],(乾无明流,永断无明,出变易生死)。此菩萨[如是]经历[重重]阶位与断证,[单]数有七,[复]数有五共[十二]种阶位,[方]得[尽妙觉,]而[成无上道。]诸位!这样你知道成佛有多困难?想想看,那你是哪一地呢?你是初信吗?还是住、行、向?算起来从头到尾,好像连初信都没办法,因为贪、嗔、痴,动不动就情绪作用。所以修行真的是不简单,让我们了解成佛的可贵,也了解成佛的困难。
第六节、结论:修习止观,次第证入,[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如幻十种深喻]:就是观一切缘起如幻,这十种比喻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你什么事情看不开,就看底下。你所见的一切事情根本就是如梦幻泡影。指如幻等十种深喻。十喻是什么?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化、一切法如焰(如火焰)、刹那生刹那灭,烧。一切法如影、不实在;一切法如响,音的最后叫做响,音的最后,声音的最后叫做响,叫做音响,说:你有没有买音响啊?就是这个道理。一切法如梦(如梦中所见)、一切法如虚空、不实在。是不是?虚空空无一物。
如乾达婆城,乾达婆城就是(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一照,浮现在沙漠的一个假相,意思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其实就是假相。而我们不知道那是缘起的假相,穿不透这个缘起缘灭的假相,不知道它是如梦幻泡影的。如镜中像、镜中显像,摸不到。如水中月。捞不出来。所以,你执着所有的房地产、汽车、美貌这些都会后悔!你所拥有的都会消失,你以为在这个生灭无常的世间,要搞出什么,就是错误的观念,你搞不出任何东西,诸法本空。念一下,如幻、如化、如焰、如影、如响、如梦、如虚空,如乾达婆城、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这十种比喻体会得出来,就大悟!如是十喻皆比喻一切诸法不可得,大悟悟到什么呢?一切诸法不可得。无能取所取故,如是观了,能所垢尽,心明智现。
底下[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叫做止,即是定的体,是菩萨所自住。[毗婆舍那],观,即观法或观智。譬如说:我们不净观、数息观、因缘观、无我观、空观、苦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观,要观照。世间之凡夫、乃至外道,亦有修定(止)者,但[毗婆舍那]观则为我佛如来之所特有者,不与外道、凡夫共;也就是说:种种[毗婆舍那]妙法皆是佛教的特色。所以我们要观照观照。特殊教法、或特殊智慧。菩萨以修习如来所传之如是珍贵观智,故能破惑证真,修断三流。三流就是(欲流、有流、无明流),欲流、有流这统统是界内的;无明就是指尘沙方面的,菩萨在断的。出二生死(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外道,即使修到非想非非想定,亦不能断少分惑,仍在三界之中。因为他们只[有定无慧],无有如来所传之慧观,故不能来真实智慧,因此无定慧等持力,用以破无明等诸惑。菩萨以自住[奢摩他]定体,而修习[毗婆舍那],起观慧之用。[奢摩他]如武士本身之武术功夫。[毗婆舍那]如宝剑。有功夫加上宝剑,当然就可以断了!有功夫、有宝剑,于断烦恼即得自在。
[五十五位]: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请诸位大德注意:此五十五位系略去了信位前的[三渐次位]与[乾慧地],以及最后的妙觉。因为[三渐次位]及[乾慧地]为入正为前的[前方便],而妙觉则是已达菩萨之无学位,不同于前面有学之修证位:因此,此处的五十五位修证位虽不言及前后之五位,但义摄在其中。是故,大乘圆顿菩萨六十位修证之次第,兹作略语。以便记诵如下:[渐、乾、信、住、行、向、加、地、等、妙]。
义贯:于[种种]菩萨[地]位中,菩萨[皆以金刚]三昧力[观察如幻]等[十种深喻。](如幻、如化、如焰、如影、如响、如梦、如虚空,如乾达婆城、如镜中像、如水中月),万法都是这样子,你有所追求,就一定有所苦,歇即是菩提,看看谁能放下,执着就是痛苦,愈执着就是愈痛苦,愈放下就是愈快乐。快乐、痛苦在一念之间。菩萨于自住之[奢摩他]定体之[中,用诸如来]所传、不共凡外之[毗婆舍那]慧观,以为[清净修证]如是十种深喻之观,[渐次深入]无上智慧。[阿难,如是]正修[皆以三增进](除其助因、刳其正性,违其现业)为深固正因[故,善能成就] 信、住、行、向、四加行、地、等觉[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凡[作]如[是观]察如是了知[者,名为正观;若]作[他观者,名为邪观。]
修学大乘菩萨的大乘佛法,竟然不知道六十位的修证。是不是?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大家提前了解。第一节,三渐次位,第一渐次:除其助因(断五辛),2.第二渐次:刳其正性(断淫、酒、肉,及持余戒)。3渐次:违其现业,(现前不逐外尘,旋元自归)第二、乾慧地(入正位前)。第三节,地前诸位,十信住,信心住,念心住,进心住,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住,护法心住、回向心住,戒心住,愿心住。2.十住位,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3.十行位,欢喜行,饶益行,无嗔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4.十回向位,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5.四加行,暖: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第四节,菩萨十地,叫做圣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位;十地称为圣位,一个是贤,一个是圣。菩萨十地位,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第五节,等妙二觉,等觉,妙觉。第六节,结论:修习止观,次第证入。
第六章,文殊请问经名
第一节,本经五名,得密印加持大众悟禅、证果。《楞严经》是佛说有五种经的名字!第六章文殊请问经名,第一节本经五名,但是他把它一段一段,把它加起来。经文[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是经名为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就是大白伞盖,大白伞盖。我们怕阳光晒到、下雨可以遮的,这个大白伞盖就是五会楞严神咒会保护我们。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一段也取了。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这个就是五本,就是无种名字。但是,我们就截取一段一段:[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拮取这一段、那一段,加起来,《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因为太长了,讲:《楞严经》,大家就知道了,实在是经题太长了!
第六章文殊请问经名
第一节,本经五名,刚刚念过了。第二节得密印加持——大众悟禅,就证果了。好了!明天我们从第七章开始,今天就到此。
第七章,三界七趣众生升坠之因与果。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七趣,一般的经典讲六道轮回,在《楞严经》加了一个仙道,所以,就变成天道、人道、阿修罗道、仙道、地狱、饿鬼、畜生,三界七趣众生升坠之因与果。第一节,为何一真如界仍生六道呢?最主要就是妄念不断、无明妄心不断。
第二节,众生升坠总原理:[内分外分]与上升下坠。内分就是属于这个色身往内,(贪爱分内),属情故下坠。这个[情]在《楞严经》的角度,不只是说感情的束缚,包括强烈的欲望、习气、强烈的执着、分别、男女欲望、嫉妒、嗔恨,它这个[情]字,比较属于范围很大的,不是只有感情。那么这个[情]的底下加一个执着——情执,只要你的情执很重的,那么往下沉沦的机会就愈大。譬如说:割舍不了男女的爱和欲望,或者是对境界的追逐,什么都贪、什么都爱,往下沉沦的机会就愈大。外分(渴仰分外),属想故上升。譬如说:我们一心一意想要求生净土,在没有见到如来藏性的时候,佛陀给我们最方便的增上缘,我们一心一意的想念极乐世界,在临命终就会见到净土。
第3.临终善恶相现,大恶、大善的人,没有中阴身(未完)
(文章转自微信梵音极乐 2019-03-25 )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13:悟不悟,就但看你对这个[无]字参得透参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