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讲解73:这个三细六粗,对一个修行人特别的重要,一定要有了解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4-10 14:48 点击 1252 次


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eixin.qq.com/s/jQ55NWO1R_eoST3v_vJ8xQ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经前十门 11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这个“非”要用二次,非因缘、非自然,就是非二乘人所讲的因缘法;非外道所讲的自然。【融七大文中,一一责为世间无知,惑为因缘、自然;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此皆销倒想之文也。】20页,【但倒想先销,细惑未尽,】细惑是指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诸位!销倒想,先销是什么呢?悟空如来藏;细惑未尽是指不空如来藏,还有空不空如来藏,还不了解。所以,【虽信诸法唯心,未彻唯心之本源;】“固”就是但,【固知五大圆融,】只知道地、水、火、风、空是五大圆融,【未了圆融之深故,】它还有深度的。【仍能障乎性定。】还会障碍我们本性的定。


    【是故阿难希更审除,早登妙觉,由是满慈蹑前以质二疑】【一、疑万法生续之因,问云:“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意思就是说:根是不生不灭;尘也是不生不灭;阴也是不生不灭,五阴;十二处、十八界,这个都是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既然一切都是不生灭的,怎么会跑出这些生灭的有为相?【次第迁流,】那么的真实,让众生有所攀缘。【终而复始。”】既然是不生不灭,怎么会突然跑出山河大地这境界生灭,让我们来执着呢?来攀缘呢?来认知呢?来感觉、觉知它呢?为什么?


    【二、疑五大圆融之故,问云:“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这一句话有一个关键,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整个宇宙同一虚妄,统统是妄相,本来就是自性清净心所影现的世界。所以,科学家找的,刚好方向相反,科学家找的,是往外拼了老命,原来这个地球......当然科学家有科学家了不起的地方。佛法更符合科学,这地球、月球、太阳,看起来不同;站在空性的角度,却是不可得、是幻,那么,一切的星球、一切的宇宙、现象界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这样。所以,因为不悟到湛然常住的不生灭心,所以,我们所用的都是意识心。


     底下说:【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世尊!如果地性是周遍的,怎么可以容得下水呢?【水性周遍,火则不生,】水性如果是周遍的,火就不生。因为水、火是不容嘛,水存在,火当然就不生了,意思就是互相陵替。【复云何明。】又怎么样有火明之处呢?意思就是说:水到的地方,当然产生不了火,哪里有火明之处呢?【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陵灭”就是逾越,没有互相超过、陵越,没有互相倾夺,都遍虚空。【世尊!】这样讲,我们实在不理解,因为【地性障碍,】地性是有障碍的,坚固的东西是有障碍的,【空性虚通,】为什么二个你统统讲地跟空都是周遍法界,(【云何二俱周遍法界?】)没有障碍呢?【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攸”就是所,“攸”就是有水行顺畅义,“攸”就是所往,是义所往,这个道理是怎么通达理解?


    【此二均属细惑。如来逐答,】一一答,【以释二疑。先说不空藏,以示万法生续之因:】万法为什么有生续?万法从哪里来呢?从这里来,【因于性觉必明,】本性的觉性必明,就是加一个明的力量,强迫它要明。性觉本来就本明,性觉本明,性觉本妙。也就是我们清净心本来就存在;可是,我们因为还要把它加一个“明”,就坏了!加一个“明,”就是头上安头、知见立知了。以【妄为明觉,】以这个妄心,认为是明觉,所以,后面接着就一直妄下去了。【以为其咎,】“咎”就是过错。所有众生的过错在哪里呢?都不知道歇即是菩提的道理,都怎么样?头上安头,知见立知,在性觉,本性的本觉里面,强加一个明,加一个立知这个明的作用,就完全坏了!水静止在那边不动,你无缘无故丢一块石头;清净心本来就在作用,无缘无故就执着某一个观念,就是虚空当中,无端产生这个闪电,这一潭静的水,你硬是丢一块石头下去,让它起这个涟漪,执着就动这个妄念,心的大海就一直震动不停。无明从哪里来?无明就无因啊,没有原因,因为没有智慧,叫做无明,找得到因,无明就解决了!


    无明从哪里来?无明就无因啊!那你说:那跟外道不是一样吗?不一样!外道是找不到因;佛陀找得到因,因是什么?因就是无明,无明最初就是无因,妄动就是因,就这么简单!妄动,没有般若智慧。我们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很简单!因为没有般若智慧,所以,一直生灭相续,拼了老命还是要执着,因为要活下去!所以,不悟人生、生命的如梦幻泡影。所以,以示万法生续之因:因于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以妄心,认为这个就是明觉,这个觉上面还加一个“明”,就坏了!觉是本觉,觉上面还加一个“明”,你看,知见就立知,头上安头了!以为其咎。


    所以,记得!让你的清净心显现吧,千万不要去伤害它,就这样每天二六时中,见一切相就离一切相,要守住这一颗清净心,永远不要动到执着的念头;永远知道,要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的道理;永远要保护这一颗清净心,于一切相,了知一切相都是幻,不起分别见、不起颠倒想,如是如如不动,守住,这样直趣菩提,用这个心念佛。 以为其咎,头上安头,觉上加明,就是明觉,就是妄。觉就是我们本觉;明觉就加一个头,知见就是立知,头上安头,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清净心不会用,不知道放下,拼了老命要执着,刚好方向相反!所以,幸福的日子,在懂得回光返照、懂得放下、懂得知足。


     底下,【由是三细俄兴,】“俄”就是突然,【六粗竞作,故有世界、众生、业果三种,始而忽生,终而相续;犹如捏目,乱华发生。后说空不空藏,以示五大圆融之故,喻明性相无碍。】诸位!这个三细六粗,因为是特别的重要,我们须要用一点时间,无论是老参、无论是初学,对这个三细六粗一定要有一个了解。


    我们打开《表解》六○页,要好好的......也算是简单的给一个观念,否则三细六粗,对初学、老参来讲,有的人都一直很陌生。诸位看中间,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是哪三细呢?一、叫做业相;二、叫做转相;三、叫做现相。境界为缘长六粗,六粗是哪六粗呢?一、智相;二、相续相;三、执取相;四、计名字相;五、起业相;六、业系苦相。


     好!先看“无明不觉生三细”  底下,把笔拿起来,“业相”旁边写:相分;二、转相,旁边写:见分;三、现相,旁边写:妄现境界。为什么业相叫做相分呢?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个相分不是指物质世间。这个“业相”,如果上面加二个字更清楚:叫做“无明”业相。这个地方还不是妄现的境界,这个要弄得很清楚,一般认为:相分就是物质世界。错了!相分有的很微细的,仍属于心,在唯识心里面讲:包括这些妄境,都是唯心所造。所以,在这里,业相叫做无明业相。记得!这个相分是指什么?是指微细的动,叫做生相无明,这个不是二乘人、凡夫、外道所能理解。细就是非凡夫、二乘人所能理解,叫做细。“粗”就是一般所能理解的。所以,这个业相,叫做生相无明、叫做无始无明、又叫做无明业相,所以,是非常微细中的极微细的动念。这个相分,千万不要把它当作妄境,这个类似混沌未开的迷糊状态,叫做相分。


     底下就是《楞严经》的经文,觉非所明,因明立所,这个就是业相。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这个就是转相。无同异中,炽然成异,这个就是变成世界。异彼所异,因异立同,这个就是变成虚空。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就变成众生。如是扰乱,相待生劳,这个就是智相;劳久就是相续相;发尘就是执取相;自相浑浊就是计名字相;由是引起尘劳烦恼,就是起业相;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是业系苦相。


    我们简单一一来理解一下,因为这个三细六粗,对一个修行人特别的重要,所以,不能轻易的放过。好!看一下,无明不觉生三细,诸位看:业相——相分。觉非所明——说:性本之真觉,本性的真觉,非是所明之境,因为它叫做绝待的,(以自具妙明故)。不需要你加上一个明;不需要你加上一个头上安头。因明立所,因为你有所明,就变成有能明跟所明,那么,我们真如变成被你所明的,这就坏了!因明——因欲加明之故,问题就出在这地方。欲加明故,就是动念的意思,加明就是动一个念头,刚好往外;如果不动念,刚好如如不动,契合本体。所以,欲加明故就是动念,遂转妙明而为能明之无明,为什么?有能明就变成所明了,真如自性就变成所明。真如自性是本明啊,不是所明。底下,立所,因明立所,立所是什么?由无明故,逐将真觉,立为所明之妄境,就糟糕了!本来绝待,就变成相待的能所了。所以,无明妄觉合之为业相,无明妄觉叫做业相,很微细的生相无明;相分,记得!不是妄境,妄境是粗糙的!


    二、转相,叫做见分,在“转相”旁边写:见分。业相是被攀缘的相分,我们一直想见,当然就有见分了。转相——所既妄立,生汝妄能,这个所既妄立,真如本性被你妄能所攀缘,变成能缘的见分、所缘的相分,而这个相分本来是不存在的,是你强加一个执着,生相无明的业相,那变成另外一种妄动,见分妄能攀缘这个业相,就是相分。底下说:所明之业相,既已妄立,复由无明的妄力,遂将本有的智光,转生汝能见之妄见,是为转相。所以,一切众生只要头上安头,统统叫做妄见,对不实在的妄识,攀缘不实在的妄境,因此就是这样在过日子,从无量劫来到今天,从来不懂得歇即是菩提的道理是什么,妄见,然后起这个妄相,就追求。


     三、现相,妄现境界。这个见分一攀缘这个相分,从微细转成现相,诸位!这个就是境界了,第三就是妄现境界了。前面那个相分,你千万不要错认为是物质,是境界,知道吗?那个是微细的无明,变成妄动,就变成见分攀缘相分,接下来就有戏可看了,就妄现境界了!现什么?现世界、现虚空、现众生。  底下,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无同异中——同是虚空,异是世界,世界有大有小,千差万别;虚空是无相,是相同。所以,在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同是虚空,异是世界——无同异中,就是业相之中。就类似我们讲的混沌未开,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是虚空,什么是世界。以世界之异相未成,虚空跟世界,其实本来是一体的。虚空之同相不显,故为无同异中。


    炽然成异,就是很显然的转变成不同。此处是显现之义,就是(无明薰动的力量),妄执,这个世界本来是同,变成异了。成异——就是转相之能见,复以业相为所见,其奈业相晦昧空中,什么叫做晦昧空中?把真空变成一个没有智慧的空,我们真心本来可以体悟绝对的空、真觉的空;可是,我们现在变成没有智慧的空,叫做晦昧空中,没有光的一个空、没有智慧的空,叫做晦昧空中。无物可见,本来是无物可见,而此能见,定欲见之,这个转相一定要见。如是显现境界,而成世界之异相。所以,我们眼睛放眼看出去的,太阳、月亮、火星、金星、木星、水星、土星,没有一个星不是缘起的,而且每一个星,都一定要接受一定的原则,过它的一辈子,就是成、住、坏、空,太阳都逃不掉,地球也是逃不掉。


     虚空,底下看,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异就是不同,彼所异,因为世界是各个不同。这一句话就是:不同彼炽然所成的异相世界。这一句话是强调,要拟出一个相同的虚空,前面这一句是作准备。异彼所异,也就是说:不同于种种差别的世界,在这个不同种种差别世界,我们要找出一个相同的,所以,因异立同,因为世界都有差别;但是,有一种东西是相同,就是虚空是相同。所以,在差别、差异的世间里面,又跑出一个无相的虚空,它是相同。


     所以,因异,“异”就是世界,“立同”就是立一个虚空。所以,简单讲:虚空也是妄想心所显现的,因为是见分攀缘相分,转相,缘这个业相,现这个妄现,所以,虚空仍然是妄心所影现出来的。底下,因对异相之世界,而立同相之虚空。众生——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虚空之同,世界之异,一同一异,形显发明。这样子很容易看得出来,叫做形显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的众生相。什么叫做无同无异呢?因此复立无同无异众生之境——众生因为形貌各异,所以,不能讲是同,因为每一个人的貌相都不同;但是,众生的知觉本同,大家都有佛性,所以,也不能说异。众生形貌各异,故日非同;众生知觉本同,故日非异。所以,无同无异中,立一个众生。


    换句话说:世界是妄现的境界;虚空也是妄现的境界;众生仍然是妄现的境界。我们在整个人生、宇宙是一大妄,一大妄剧,戏剧的剧。我们都演妄剧里面的一个小角色,人生是妄、宇宙是妄、无一处不是妄。所以,这里刚好符合《金刚经》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相是虚妄,虚空相还是虚妄,众生相仍然是虚妄,唯有真心是真实的,修行没有找到这个真心,告诉你:百千万劫不得其门而入!


    境界为缘长六粗:一、智相,如是扰乱——如是境界相,复于识海(业相)中,吹动风浪,也就是境风扰乱。相待生劳——妄境与妄见,互相对待,引起分别作用(爱与不爱)而生劳相,也就是第七意识,属于俱生法执。诸位!什么叫做俱生?就是先天性,就是无量亿劫来累积的习气,叫做俱生法执,与生俱来的。一个小孩子出生,不久以后,他就有智相,为什么?与生俱来,他就有分别人生、宇宙的种种观念,把这个观念当作是一种知识。所以,我们说: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世间人;我们佛教应该讲:Wisdom is power.智慧就是力量。


     二、相续相,——劳久,也就是疲劳久了,叫做劳久。也就是第七识恒审思量,恒审思量就是:二六时中执着一个我、一个法,没有停止的,包括晚上在睡觉。所以,众生只要一谈话,就是“我”:我是如何如何,我是怎么样伟大,你就知道这个人有多烦恼!恒审思量嘛,从来不停止,相续不断。因劳虑经久而不休,一直思惟、一直审,恒审思量。“审”就是审查、观念。“思”就是思惟、思想,因此起这个苦乐觉心,这个是错觉。这个觉心不是真觉,是错觉喔!这个觉心是指感受,感受的那一颗心叫做觉,叫做错觉心,属于分别法执,分别法执就是后天性的。


    三,叫做执取相,发尘,“尘”就是计度,开始执着的意思。也就是六意识周遍计度,周遍计度就是没有一处不执着,叫做周遍,处处相处处着。所以,众生着的,就愈着愈迷,迷得就愈深,转不过来就是转不过来。所以,你可以看到,有的学佛十年、二十年,仍然是我行我素,纵然亲近善知识,天天听经闻法,那个恶劣的习气卡住,一样转不过来!为什么?诸位看:取着转深,深不可拔,拔不出来!计我,我所,“我”就是主观,我所拥有的,客观存在的,无论是主观的、客观的;无论是我、附带我所拥有的,统统发生染着尘念故,难以自拔,属于俱生我执。所以,一个人一堕入感情,就跳不出来;堕入欲望,就难以拔除;堕入种种这个名牌,就没有办法,这个坑道逃脱不了;一搞政治,出名,他就会掉进坑洞里面。


      诸位!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值得彼此之间互相勉励,《譬喻经》里面说:有二只青蛙,这个比喻,你要冷静一下。有二只青蛙,在大热天,很热很热,口渴找不到水,这二只青蛙,从这个很渴的沙漠的地方,甲青蛙就跟乙说:我们不赶快找一个荫凉处,我们会死掉啊!艳阳高照,底下都是沙漠啊!乙青蛙讲说:我们要赶快找到水啊,你还要找树荫?要赶快找水才能活,你没有水,有树荫有什么用?没有水会死啊!这二只青蛙就找,找了老半天,找不到树荫,就找到一个水井。甲青蛙很高兴,就跟乙青蛙讲说:你看!我们找到了,有水了,底下!那个水在井底下,水位很低,井口开口很高,落差很高。这个甲青蛙看到水了:我们有救了!甲青蛙就准备要跳下去,乙青蛙就赶快把它抓起来说:喂喂喂!你这样跳下去,怎么上来?它说:喔!对喔!这么高,跳下去虽然有水喝,但是,怎么爬起来呢?乙青蛙说:喔!这种事情不能干喔!佛就开示我们:当你的欲望冲昏了你的头的时候,你要跳下去的这个坑道——财、色、名、食、睡的时候,你要像乙青蛙:喂!那跳下去怎么出来啊?要惑疑那个后遗症,要先冷静一下,你知道吗?所以,当你在追求种种欲望的时候,你一定要冷静一下,这个干下去的时候,后遗症你忙不完!所以,要很冷静,像乙青蛙比较冷静,要跳下去的时候,赶快把它抓起来。所以,没有错啊,你跳下去可以喝到水,问题你怎么出来啊?我们着于五欲六尘,也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是经典里面讲的二只青蛙的故事,这个讲到执取相。


     四、叫做计名字相——自相浑浊——依前所执相上,假立名相,复循名相。名,执着,贪着这个假名,颠倒特甚,以致心水浑浊不清故,属于分别我执。后天性的,叫做分别;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叫做俱生,后天的叫做分别。


     五、起业相——由是引起尘劳烦恼,由前面四粗,就是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怎么样?由前面四粗之惑,引起身口,而造七支之业,身三、口四,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而造七支之业,所以,属于起业相。此处烦恼作业看,烦恼把它作业因,因为未起身口属于惑,诸位做一下笔记,“惑”就是指因;“业”就是指果,这个观念要先弄清楚。所以,以未起身口属于惑,“惑”就是无明、就是业因,已起身口属于业,就是属于果。但是,这个因果还是挺微细的,还不是今天一下子可以分析得完的,以后有因缘再慢慢谈,因果,可不是你讲的这么单纯,直线型的跑。


     六、业系苦相,起为世界,静成虚空,因为上面的惑业之因,而成为依正苦乐之报。“依”就是依报;“正”就是正报。什么叫做依报?就是你今生今世注定要吃多少、喝多少、多少的钱、住什么好的房子、出生在哪一个国土,这个叫做依报。而成依正,就是正报,这个色身,色身叫做正报;环境享福叫做依报,苦乐之报。  故云起而有动有相之处,就是世界。静而不动,无相之处就成为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虚空为同,世界为异是什么?就是前面三细当中,同相异相所发生之现相。就是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意思是:彼细境当中之同异发明,而成立无同无异的众生。这个是此处之真有为法,就是众生与业果。所以前面: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这里指虚空;那么,虚空为同,世界为异,是指虚空跟世界的差别;彼无同异中,真有为法,是指众生跟业果。所以是: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


    三细就是:业相、转相、现相;六粗就是: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我们被业绑着,就很苦了,叫做业系苦相。


     好!我们看《表解》六○页,依真起妄(一),觉非所明——就是(真如),真如不是你能明、所明,真如没有能所。因明立所,“所”当然就是对“能”来讲的。那么,这个就是:觉非所明,因明立所,也就是真如一念不觉,化作无明,就显现业相,这个业相跟境界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能弄错,叫做相分。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是能见相——就是转相。那么,转相一缘这个无明业相,就现这个种种的境界了!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就是(世界)。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就是(虚空);同异发明,立无同异——也就是(众生)。世界、虚空、众生——就是现相。所以,三细就是:业相、转相、现相——三细。


    依真起妄(二)  如是扰乱——就是(境界相)。相待生劳——(心境对立而生劳相),“劳”就是疲劳,心疲劳就是妄,真心没办法恢复,叫做智相。劳久了,就是从来没间断,(七识思量)——相续相。发尘——也就是(六识着境)——就执取相。自相浑浊——就(妄生计度)——计名字相。由斯引起尘劳烦恼——(由惑造业)——就起业相。起为世界下至真有为法,下至就是这一段的意思,中间省掉。起为世界,一直到真有为法这一段,是讲(依业受报)——也就是业系苦相。因此,我们要了解,这个所谓的智相,绝对不是我们想的智慧之相,这里的智相是指分别心,与生俱来的一种分别心,叫做智相,这个就是六粗。因此,我们做为一个佛弟子,三细六粗不能不知道;三细六粗乱解释,会闹笑话的!


     好!诸位翻开20页,这个来讲这一段就轻松了! 底下!【先说不空藏,以示万法生续之因:因于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以为其咎,】也就是本性上,一个觉性还加一个“明”,这个“咎”就是:问题就产生了!【由是三细俄兴,】“俄”就是突然,【六粗竞作】竞争作为。【故有世界、众生、业果三种,始而忽生,终而相续;犹如捏目】诸位!捏目是什么意思呢?捏目就比喻:譬如说这样子,我们把眼皮捏一下,哇!看到空中有花;我们现在就是把清净自性动一下,就产生众生、世界等等,还有业果。所以,这个捏目就是,旁边做一下笔记:一念不觉无明力,就是捏目,我们本性缘不到,这一念不觉的无明力道,使我们【乱华发生,】世界、众生、业果,一直重复、一直循续不断。【后说空不空藏,以示五大圆融之故,喻明性相无碍。】


     【文云:“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虚空不是相,叫体非群相,虚空的体不是种种的相,但是,不拒【而不拒彼诸相发挥,】这一句的意思是:【五大一一相妄性真,】所以,性真不妄,相显,由相来显这个性、性真,相妄尽了,性就显。如果大悟,性真相也真,无一处不是真,山林、树下,处处相,处处无相;处处妄,处处直下空,就是真。【亦复如是。”】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说: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五大一一相妄性真,亦复如是。也不拒你的发挥,真如自性,绝对不会拒地水火风空,你怎么发挥都没有关系,地水火风空怎么交织、怎么变化,都不离性真,不离这一颗真心,如来藏心。


    这是因为我们在相的变化当中迷失了,而且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叫你执着的教育。所以,我们读到全世界的博士学位,一样烦恼啊、一样生灭、一样生死,什么都看不开,有时候造业的力量更强!所以,我们读到全世界的博士学位,一样烦恼啊、一样生灭、一样生死,什么都看不开,有时候造业的力量更强!(未完)


楞严经  经前十门 12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那个高科技的犯罪、诈骗集团,那个都是懂那个电脑,学历很高,不干正经事,用妄心,不知道因果的可怕性!因此,我们如果有了基本上的教育,教育愈高,又懂得科学、懂得物理、懂得化学,如果这样子来学佛,那更好!佛法是绝对符合科学的,学科学是远远不及佛法的。我们现在看的这些,统统是二千五百年前世尊所讲的,一个自内证,能够把人生、宇宙讲到这样的究竟跟彻底,只有佛,没有第二个人,佛是圣人中的大圣人,在这个宇宙当中,绝对找不出第二个人,没有一个人可以讲出这种道理,没有!底下【相妄,本无生灭,】相本是妄,意思就是妄就是空。相妄是什么意思呢?相妄,那么,妄就是空了,相妄就是相不可得了,妄就是空;空就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无生灭。所以,我们在不生灭里面迷了。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是相妄,情况怎么样?那本无生灭,


    【不倾夺则诸碍何成?性真,先非水火,能合融则万用齐妙。此二即是审除。】这意思就是:相本来是妄,这真心本来不生灭,本来水火是不相融的,本来是不互相倾夺的,可是,为什么诸碍那么清楚?何成?种种的水碍火、火碍水,是怎么形成的呢?意思是:为何而成生灭?而成为互相倾夺之相呢?所以,这一句是说:相妄,本无生灭,不倾夺则诸碍何成?为什么本不互相倾夺,但是,为什么会现显互相倾夺的现象呢?性本来是真,这个真心也不是地水火风,所以,先非水火,“先”就是本,真心本来就不是水跟火,它是无形相的真心。却又,加二个字:“却又”能合融五大,“则”就是为,为万用齐妙,又可以不离地水火风,起种种的妙用。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性本来是真,而本来就不是这些地水火风;但是,却又能融合地水火风,为万用齐妙,是多么不可思议!此二就是审除。


    【至满慈索妄因而拟进修,佛答妄元无因,】妄从哪里来?妄就是妄,不能讲因,讲因,你就找到妄了,就找到妄因了。诸位!这样懂意思吗?这个妄——无明,妄的因就是无明,这环环相扣,打破了无明,妄因怎么样?不存在。是不是?这个是妄因、这个是无明(师拟一手为妄因,一手为无明,双手互钩),找到了妄因,就是怎么样?就是无明,无明一放,妄因没有,这个叫双钩论,互相。因此,妄因是什么?就是无明;那么,找到了无明,妄因就不存在,所以,妄本无因,知道吧!妄本来就是无因,它的因是什么?因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就是妄,妄就是无明,同时存在的嘛!


     佛答妄元无因,【譬如演若达多,】这比喻众生。【迷头认影,】“头”就是比喻菩提真心。【狂怖妄出】比喻无始无明。这个演若达多是一个精神病的,早上起来照镜子,镜子一照,可以看到自己的脸;可是,离开那个镜子呢?他还:奇怪,我这明明有脸,可是离开镜子看不到,我的头为什么看不到我的脸呢?这精神病他不知道啊!他认为头失掉了。诸位!哪一个人能够看得到自己的脸?除非照镜子啊,对不对?要不然自己怎么看得到自己的脸?因为精神病嘛,他就恐怖了,就狂怖妄出,没这回事,就是妄出。我们就是真如自性虚妄的加一层执着、分别、颠倒,什么妄都出来,狂怖妄出。【岂有因缘;】你的因就是狂怖,狂怖就是无始无明;我们无始无明就是狂怖。【忽然狂歇,】忽然懂得歇即是菩提,【头非外得,】你的头虽然狂怖,这样奔波,说:我头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看不到我的脸呢?要找头。人家说:你的头在这里啊!他说:喔!我找到头了!你能讲你找到头吗?头本来不失嘛!是因为你精神病,狂出,一直想找这个头。【纵未歇狂,亦何遗失?】什么纵未歇狂呢?意思就是:对三种妄境产生了狂性,【乃至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什么叫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呢?就是能生、能缘之心若断,对三种妄境能缘之心若断,就是现行不薰。哪三种妄境呢?就是世界、众生、业果。能缘世界的心、能缘众生的心、能缘业果的心,彻底的断,那么,世界、众生、业果,就歇了、就放得下了!三因不生,则能生三种相续之因,亦复不生,也就是没有水、土,种子当然不发嘛!就是三因不生。所以,三缘断故,三因不生,能缘之心若断,现行当然不薰。哪三种妄境呢?就是世界、众生、业果,这三缘断,三因不生,因为没有水跟土,种子是不发芽的,所以,三因不生。意思是说:则能生三种相续之因,亦复不生,乃至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就是这个道理。【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诸位!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修行的关键,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就是这样子修。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


    【阿难蹑佛语】“蹑”就是依据前面,依据前面佛语,又执着二乘人所执着的因缘法(【复执因缘,】)【如来迭拂深情,】“迭”就是屡次;“拂”就是除去;“深情”就是深执之情。如来迭拂深情,就是:如来屡次除去深执之情。外道的,有的讲:自然啊!非自然,这是外道。【本然】就是自然。【非本然,】非自然当然就是神创造的。二乘人的【和合】要不然就【非和合,】和合就是指因缘;非和合就是空,着因缘或着一个空;或者是着一个和合、一个非和合,就是着一个因缘,或者是非因缘,这解释有二种角度。【合然俱离,】诸位!这里“合”顿点,“然”顿点。“合”是指上面“和合非和合”这五个字;“然”是指“本然非本然”这五个字。合然俱离,统统放下。说:本然非本然放下,和合非和合放下。【离合俱非,】这个“离”字就是上面俱离的“离”统统放下,合然俱离,连这个“离”字也要放下。合俱非,离合俱非。这个“合”就是上面所讲的:和合非和合,本然非本然,这个“合”字包括十个字。俱非:统统放下,就是一步一步的遣,一步一步的放,这彻底铲除。【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好!再讲一遍:如来迭拂深情,如来屡次除去深执之情,外道所执的本然,以及神创造的非本然,或者二乘人执着的和合非和合。合然俱离,“合”字就是“和合非和合”,要离;“然”就是上面的“本然非本然”,要离。再接下去,离合俱非,这个“离”字,也就是上面俱离的“离”,离“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统统离!这个“合”就是上面的“和合非和合,本然非本然”,统统要放下,叫做离合俱非。这个“离”就是双离“本然非本然,和合非和合”;这个“合”字,就是上面的“和合非和合,本然非本然”。意思就是说:离也要放下;合,二个字、二个角度,还是要放下。此句方名,无戏论法。


    【种种委细详示,方得疑惑销除,心悟实相:佛为销倒想除细惑,故说此经。】你看这个佛经,有没有比圣经难一点呢?还不是普通的难!所以,师父告诉你说:你三年可以栽培一个牧师,三十年都不一定可以栽培一个弘法的大法师,三十年!因为佛经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大家信上帝就比较快,比较直接了当了,祂就是上帝,这样比较直接了当,也不必这么艰涩、这么难,哎!人生宇宙就是这么复杂,就是这么难!【六、明二门利今后:惟有圆实教家,方能二门双具。】圆满的实教、教家,就是圆教或者是实教,或者是圆满实教。惟有圆实教家,才能够二门双具。


    【一、平等门:一心万法,本原无差,平等一相,心为大总相法门体,世出世间,凡、圣;染、净;依、正;因、果,无不从心建立,以心为体,离心无有一法可得。即如经中所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就是你的心在造作,一切都是论你的起心动念,你什么思惟、起什么造作,就得什么因果。所以,要先导正错误的思想,因为思想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错误的思想,会产生我们的行为造种种的差别因果;虽然种种的差别因果,但是,它是唯心所现。因为诸法所生是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才成体,都是心动念在造作的。


     【心法虽有二名,其实一体一相,平等无差;】心跟法是二个名字,但是,是一体。一个是站在体上说;一个是站在相上说,其实是平等无差别的。【如依金作器,器器皆金,器虽成多,金原是一,】我们现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好像无量无边;但是,我们来自同一个本体。从DNA来讲也是这样子,我们也是啊,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个生物的物种呢?1、一千万,2、二千万,3、三千万,4、四千万?猜猜看,答案:三千万物种。我们目前这个世界,到目前发现的是三千万个物种。包括蚂蚁就有五千种,你看看那个蚂蚁,红蚂蚁、白蚂蚁、黑蚂蚁......只有一个蚂蚁,物种就五千种!一个人类你看有多少物种?白种人、黑人、黄种人......蝴蝶就有多少种类了?这昆虫就惊人了!所以,目前人类所发现的生物的物种三千万,这三千万的物种来自于原始的单一细胞。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当我们这个地球,地球本来是二千多度,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慢慢叫做降温,因为下雨,水蒸气又上来。这个水从哪里来?水从岩石来,从外太空拿一块岩石来,这个岩石在底下加热的时候,岩石的水就会滴出来,加热的时候就会滴出这个水气。所以,我们现在的太平洋、大西洋,从哪里来呢?从岩石撞击,高温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形成我们今天的太平洋。所以,水从哪里来的?水从岩石蒸发出来的,所以,海水是什么?是咸的。对不对?就是岩石蒸发出来的。知道吧!我们地球有那么多的水,就是这样子。


    好!由这个海水,就是生命的起源,阳光一照,只要具足了氢、碳、氯、氨,生命需要的氨基酸,阳光一照,单细胞就会显现。有的人讲说:那是外太空的岩石撞击到地球,细菌、单细胞的;再来,海经过了阳光,演化而来的。那么,从单细胞演化而来,就是多细胞;多细胞再来就无脊椎;再来就是有脊椎,就是两栖类;有脊椎以后就是变成陆地物种,陆地物种慢慢演化......这个陆地的物种,演化的速度更快,所以,猴子,是不是?你看这边的猴子,跟那边的猴子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天气不一样、温度不一样、湿度不一样,这个物种DNA会随着环境,为了要活下去,就会转变。


     所以,一代一代传一代,经过了几千万年的演化,虽然有三千万个物种,其实,都由单细胞演化而来的。而所有的动物、植物,目前来讲,无量无边。但是,能量都来自一个太阳,如果太阳停止了,所有的地球动、植物,连一个细胞都没有,连要看到发霉、一根草,你都不可能!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太阳就是我们的母亲,提供所有动、植物的能源。虽然有这么多的生物、植物,其实,能量都来自一个太阳。因此,其实是同一个体性的,是平等、无差别的,那我们的佛性就是:依金作器,器器皆金,其实,我们来自同一个本体的。


     器虽成多,金原是一,【离金则无器可得;心生万法,法法唯心,亦复如是,惟有一真是实,诸妄本空,所有凡、圣;染、净;依、正;因、果,一切差别之相,了不可得。此即圆实家,“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什么叫做知真本有?知道我们这一颗真心本来就存在的,只是你不悟而已;你硬是要头上安头。达妄本空,通达一切的妄心跟妄境,本来就不可得,为什么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过去的颠倒妄想心,根本就不存在,只存在了一颗真心;现在的执着、颠倒、妄想心,根本就不存在,只存在这个真心;未来的颠倒、执着、妄想心,根本就不存在,只存在这一颗真心。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在强调这一颗真心,亘古以来一直都存在的,叫做知真本有,达妄本空,知道吗?两眼无神啊!哎呀!还是要讲,没办法了!【非同拨无因果之邪见。】所以,虽然本空,但是,因果是很清楚的。


    【二、方便门:于诸法中,分真、分妄;许破】允许你破、【许显】允许你显现出来,【乃有迷、悟;修、证,种种差别,良以真虽本有,而迷之已久,】太久了。【不方便显之,则终不能见;】要假借方便才能显,【妄虽本空,而执之已深,】太深了。【不方便破之,】如果不方便破之,【则终不能觉;】还是没有办法觉悟。【纵】就是纵然,【了见分明,若不假方便,舍妄从真,则终不能入。】【此经乃圆实家,善巧方便,明知迷悟只一途,圣凡无二路,】让你了解,迷跟悟只有一途;圣凡也无二路。


    【巧从方便门,拣择真妄,】来选择你要用真心,还是用妄心?用妄心,苦就等着你;用真心,快乐、幸福就等着你。【然后舍妄从真,】舍这个妄心,从这个真心。【及至深心,普融一味,知真本有,达妄本空,非同权宗,】还跟你讲善巧方便,非同权宗是什么?【真、妄条然,】“条然”就是分得很清楚,真心是真心,妄心是妄心,到圆教了,终、顿、圆,这个妄当体即空,就是真。【迷、悟迥别也。】这个是权宗,这是权巧方便的,还停留在善巧方便的,不是圆实之家;如果是圆实之家,没有方便,迷悟只一途,圣凡无二路,就在一念。 【本经双具平等、方便二门,当机启请即含此义。既请圆融大定,复恳最初方便,故佛逐答三名,】奢摩他、三摩、禅那。【或二门双用,】就是平等门、方便门。【或二门各用,】有时候用平等门,有时候用方便门。【在文可见。】


     好!诸位!【奢摩他中,先用方便门,决择真妄,】这一段标:A。三摩中,专用方便,择从入之妙门,编号:B。23页,第四行,第四个字:禅那中,则专用平等门,趣圆融之极果,编号:C。ABC。好!我们先看编号A,奢摩他中,先用方便门,决择真妄,【于识则三番破其妄,令其决定舍之;于见则十番显其真,令其决定取之,了无平等之相。】了无就是绝对不着一个平等之相,全是真心,因为相就是真心所显,不可以分相是外,真心是在内,不可以这样分。所以,了无平等之相,连这个平等的相也没有,唯一真心。意思就是:不着一个平等之相,因为唯一个真心,真心就无相。【迨真妄既分,真体既露,】一直到真心、妄心既分得很清楚,真心的体显露,【阿难既肯舍妄从真,】舍这个妄心,跟随佛陀所指示的真心来走。【若局此真体,惟在根中,】如果限制这个真心的体性,只有在这个根中,【而不与万法普融,】互相融摄,【则何以明圆理,】圆理就是没有拘束、没有范畴,尽虚空界、遍法界,统统是这个道理。【而开圆解,成奢摩他微密观照乎?】意思就是:你这个真心在你的根性;不但真心在我们的根性当中,万法也是融入我们的清净的真心当中。


     【故后用平等门,会四科即性常住,融七大即性周遍,三种生续,】就是世界、众生、业果,【不出一心,】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这三种生续,不出一心。【五大圆融,全体法界;极于三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故属平等门。】那么,这个是即非即,后面会谈到,谈到这个地方,我们再来好好的发挥,这个是天台宗的思想,有双照义、双遮义。


    底下,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我现在简单讲一下:离“即”就是即一切法,即一切法也要离;“非”就是非一切法,还是要离。是即非即,是一切法,非一切法,你讲是一切法也对,非一切法也对。离一切法,离非一切法,所以,上面叫做双遮,遮就是要你离。是即,是也对,非也对,是一切法也对;非一切法也是对,叫做双照。这个是天台宗的思想,叫做双遮双照,遮照同时,“照”就是寂而常照的照,日光的照。故属平等门。


     【无前门则真妄混淆,】无前门就是:如果没有方便门,方便才有办法决择真心跟妄心啊。则真妄混淆,【何以尅体见真?】“尅”就是通达,“尅体”就是如何通达不生不灭,而见真心呢?尅体见真呢?如何能够通达不生不灭的本体,而见到这个真心呢?意思就是:如果没有方便门,哪里可以见得到真心呢?如果【无后门】,后门就是平等门。【则真妄永隔,】真心跟妄心永远隔阂。所以,你能体悟妄本空,真心就显,意思就是万法不离当下。【何以悟圆入妙?故示性定,必二门双具也。】无后门则真妄永隔,何以悟圆入妙?悟圆理,入妙心呢?所以,示这个性定,必二门双具,平等门跟方便门要具。


    看B段:【三摩中,则专用方便,择从入之妙门。文云:“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生死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乃至圆成果地修证”。又云:“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六妄其实就是同一心,说:但于一门深入,只要你能够在......“一门”就是耳根门,体悟那个不生不灭的根性,你入一个不生灭的根性,那么,彼六知根同一心,就会一时清净。不会说耳根清净了,眼根就不净了,不会这样子。耳根清净,这个闻性净了,那么,见性,眼的见性也净!【且示结处,独指六根,选门时,更专一耳,】耳根。因此,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多薰习,用念佛机薰习阿弥陀佛,然后,听经闻法,受这个正知正见、正法的善知识薰习,薰习就是用耳根、用闻性,虽闻,无有能闻所闻。【拣择分明,全属方便,义显然也。】


    好!编号C:【禅那中,则专用平等,趣圆融之极果。三渐文云:】后面这三渐。【“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意思就是明心见性了。当你能够回光返照,原来都是你一心在作用,叫做返流全一。你发现万法都是唯心,六用不行,六根不再攀缘六境了,原来六根、六境都是心在作用,那么,我就守住这一颗真心,守得住,十方国土就皎然清净,譬如琉璃,里面放一个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十信之初,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十向以去】,以后。【无非法法圆融,全归平等,义尤著也。】“尤”就是特别显著,义尤著也就是义理特别的显著。【斯经,非特当时会众蒙益,】不但当时讲经,与会的大众受益,【犹作未来胜缘。】


    【二卷,破二颠倒】就是真跟妄互相颠倒。【分别见妄之前,如来即云:“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我们都是真心跟妄心搞不清楚。【七大之前,如来又云:“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如是语类,在文非一,良以末法障重,悲念犹深。故文殊选圆,】所以,文殊菩萨选这个圆通,【则曰:“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这样能够足足以教导阿难,悟到性定,而且也可以救末世、末劫的沉轮。


     那么,如果没有佛开示,谁知道舍识用根呢?谁知道要用真心呢?所以,大家认为:拼啊,拼生死啊!那我问你:怎么拼呢?如何拼?拼没有关系啊!所以,没有般若的智慧,念佛叫做硬干,硬干会重挫的,我情绪一来、欲望一来、无明一来,佛力用不上,那个念佛力道不大,因为没有般若的智慧啊!因此你想要突破种种的难关,要般若为前导啊!是不是?【如来辨魔,则曰:“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传示末法。”】要好好的把佛的话传示末法,【佛为明二门利今后,】佛为这个平等、方便二门,说明清楚,利益现在、也利益末劫,【故说此经。】【二起教因缘竟。】起教因缘分竟。


     好!诸位看《表解》,第二页,二、起教因缘,法不孤起,遇缘则兴,佛法因缘,有总有别。(一)、总因缘,就是佛一代时教,据《法华经》所云有四——1、为开众生佛之知见:佛知见乃众生六根中之性,人人本具佛性——譬如说开矿。2、为欲示众生佛之知见:佛指寻常日用中,眼根见色......指六根中性——就如指出这个金在哪里。3、欲令众生悟佛知见:依理起行,回光返照,悟明本性是佛,生佛平等——如知金。4、欲令众生入佛知见:反观内照,始觉智照本觉理,修证入佛知见道——如得金。


    (二)、别约本经因缘惟六,就《楞严经》来讲,起教因缘,1、恃多闻忽定力:于闻思修,偏重闻慧,少思修,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佛为恃多闻,忽定力,说此《楞严经》。2、警狂慧破邪思:自恃天真,玩留恶习,不依佛方便之门,屈于欲魔,大定为破欲之将军,故佛为说此经。3、指真心显根性:二次征心,三番破识,十番显见,佛意欲修大定,须以真心为本修因,显真心,就是大定全体。4、示性定劝实证:凡外权小,全取第六识,作我法二空观,所修入住出定,非究竟坚固性定,佛令悟自性本定,修真常性定,证圆通。5、销倒想除细惑:迷心在身内,认法居心外,固执因缘,谬执自然,满慈(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二疑:一、疑万法生续之由,二、疑五大圆融之故。佛逐答除细惑,故说此经。所以,第五、销倒想除细惑。6、明二门利今后——(一)平等门:一心万法,本原无差,平等一相,心为大总相法门体,离心无有一法可得。(二)方便门:明知迷悟只一途,圣凡无二路,巧从方便门,拣择真妄,知真本有,达妄本空。这是明二门利今后。这是就《楞严经》的因缘有六,叫做起教因缘竟。


    师父今天有一点感冒,你知道吗?我今天要上课前,头痛得不得了,血压有一点升高;但是,我就合掌,合掌求观世音菩萨:无论如何,要让我今天的《楞严经》讲完,咦?不小心也讲完了!

(未完)





(文章转自梵音极乐 2019-05-27)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73:这个三细六粗,对一个修行人特别的重要,一定要有了解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