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讲解80:彻底除掉内心的贪嗔痴,从清净心出来的那句佛号叫做修行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4-20 15:38 点击 520 次


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eixin.qq.com/s/-GtVyt6So_7e7sE2AlFSOw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经前十门 25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75页,中间,经。唐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我们在《楞严经讲义》已经讲过了,看来有点重复,但其实不然,因为这一本《义贯》收集的资料相当丰富,用白话文来诠释这一段《楞严经》传译的过程,更为精彩跟丰富,它的内容收集得相当好,值得我们一窥究竟。注释:[唐]:中国唐朝,其时约在唐中宗神龙年间(西元七○五——七〇六)。唐朝其实是我们佛教大兴盛的时候,许多的祖师大德,也出自于唐朝。由于唐朝的皇帝都相当的信佛,尤其武则天鼎力的支持佛教,使佛教在中国成为鼎盛时期,译经,翻译的经本也多,后代的人就一直很有福报。


    [中天竺]:[天竺]是古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区,共有七十余小国。诸位!其实,各个地区差不多都是这样子,印度现在变成一个统一;以前其实都是一个个小的国家。为什么呢?因为都是用大象、马匹,或者是骆驼,在作为一种战争的工具,所以,它所有的范围都很有限。譬如说:迦毗罗卫国,其实,国家都很小。像北印度有分成十六个小国,迦毗罗卫国是其中的一个。因此,我们稍微有一点点观念,现在的武力强大;譬如说:以中国来讲,以前战国时代,我们分成了多少的小国,到秦始皇才统一中国。因此,以前的国家都是不大;但偶尔会扩得很大很大,但是,时间都不是很长。譬如像成吉思汉,或者是凯撒大帝,有时候,会把国土、版图搞得很大,但是,慢慢慢慢又分裂、分化了。因此,一个大国要统一,其实不容易的,非常困难的!这个印度当时候,就分了七十多个小国,最主要是受限于交通工具、武器。因此二千五百多年的佛陀那个时代,也是战争不断,生长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要有这种心理准备,没有碰到战争,太平盛世,算是我们的福报。又得人身,给了我们一次解脱的机会,大家都要珍惜。


     [沙门]:义为勤息,也就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息灭贪瞋痴。所以,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戒是八宗共修,没有一个宗派,说不持戒律可以成佛的。定呢?有外道的定、有佛道的定。外道定,譬如说:四禅八定;佛道的定,像楞严大定,或者小乘的九次第定。那么慧呢?只有佛陀,佛陀是正慧,外道是邪慧,不能了生死,也唯有佛陀的正慧,才能够究竟菩提。所以,这个学佛,一初发心就要对,不能弄错方向。所以,我们常常接到电话,说:师父,我冤枉走了十五年、二十年!这个难免的,因为没有碰到大善知识,当然路就走歪了,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相上打转,后来才发现:喔!万法唯心现量,原来是心的问题。


    底下说:息灭贪瞋痴三毒,诸位!这个息灭贪瞋痴,它很重要的,诸位要有一个很正确的观念,譬如说:我右手边这个念南无阿弥陀佛,可是,因为他心法没有听到,一直念阿弥陀佛,他是真的很想用功,也很想去极乐世界,也很想念佛。可是,一念佛,妄想意识,那个顽固的意识,或者是欲望,它就一直来了,克服不了!  左边这个不念佛,可是,内心里面无贪、无嗔、无痴,这二个谁比较有修行?冷静一下!这个拼了老命念佛;这个内心彻底放下,无贪、无嗔、无痴,二个人谁比较能够了生死?当然是这个无贪、无嗔、无痴的,是不是?


    我不是说念佛不好,不是这个意思,念佛的重点,也是在去贪、去嗔、去痴,我们要了解,这一句佛号,是方便,也是究竟,为啥是叫方便也是究竟呢?众生你让他学很多的法门,他搞不来,所以,[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就是一个饵,让你专注;可是,不是这样子就停止了呢!一定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要很清楚佛在讲什么!意思就是:这一句佛号虽然是方便;可是,它也是要把你引入三摩地的功夫,不是写得很清楚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怎么样?入三摩地啊,这不是写得很清楚了吗?太多人误会了,认为说:这一句佛号,就念了,也没有开般若智慧,然后,也不知道方法,就认为:我这样叫做修行!不错,这样叫做结缘修行,也不算说坏事;但是,没办法成就。所以,一个人一定要用大般若智慧念佛,于一切境界作得了主,能于一切境界不再贪染,能破我执。因此,我们要了解、理解一个圣者的心态。他是二六时中,心静如水,他处理任何的事情,都不用个性、习气,他都是用慈悲,用般若智慧在处理。


    因此我们要了解说,佛这一句,佛叫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个是方便;第二个重点,重点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就是要有正念,这一句就是贪嗔痴打不进去,答案还是一样:要你无贪、无嗔、无痴,全部集中火力,就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它就是究竟!因此,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一个桥梁、是一个饵,还是要让你进入无贪、无嗔、无痴的境界。为什么?要息灭它,才叫做修行。所以,我们一般人误会经典,认为念念佛叫做修行,不是的!这个叫做结缘。是彻底除掉内心里面的贪、嗔、痴,从清净心出来的那一句佛号,叫做修行,这样叫做真的修行人。所以,不能说:我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存在这些贪嗔痴,不可以的!因此,我们常常错会了经典,用自己的意思来解答、来解读。


    76页, [般剌密谛]:这是译主的梵名,中文义为[极量]或者是[极恭],又,此《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来是藏在龙宫;这个龙宫,师父已经解释过了,不是海底下的龙宫,这是皇宫里面的图书馆,典藏地方,派了守卫,这是国家的宝典,不准带出来的。龙胜菩萨(也就是龙树菩萨之异名),这个龙树菩萨也是被外道害死的,很有名的法师,但是,下场不是很好,因为大家都嫉妒他的才干。像近代也有一个,研究唯识的,但是,我们不能讲,死的时候,也是四十几、还是五十几岁而已,研究唯识的,也是精通三藏的,但是,后来也是中毒而死,听说也是被人害死的。这个出名就是有点麻烦,他知道你为佛教尽心尽力,但是,嫉妒他的,到底是佛道或者是外道,就不知道。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佛教界都很感伤,因为身体验出来有毒,就喝个茶而已喔,死了!龙树菩萨被外道害死,目犍连菩萨被外道打死,砸得稀巴烂!对不对?近代这个研究唯识,我们不讲他的名字,也是!所以,这个有一点麻烦,出名,这个危险性就愈高。因此这个对佛教贡献很大的,或者转大法轮的法师,变成他旁边的侍者就要很注意了,要非常的注意,因为你不知道人家怀的是什么心,没有是最好啦!是不是?这个就很难讲,等到要发现了,统统来不及了!


    底下,说:龙胜菩萨到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拜阅之下,叹为稀有,这个拜阅之下就表示在陆地,绝对不是在水中,所以,[龙宫]的确是个名词。叹为稀有,便将全经默诵下来,以利益阎浮提众生;出龙宫后,便将此经诵出,记录下来,呈给王家。王家也把它视为稀有之法宝,珍藏在国库中,并且禁止传到外国。虽然此经尚未传到中土,但其威名早已为大家所知:曾有一位梵僧,梵僧就是印度的出家人。见智者大师所立之三观,就是三止三观。那么,三止三观,这个天台宗思想,我们已经讲过了,空、假、中。而告诉智者大师说与他们国家的《楞严经》之意旨相符合;于是智者大师便设了一个拜经台,西向拜经,但拜了十八年,终未得见《楞严经》(到现在,天台山的拜经台还在)。


    话说本经译主般剌密谛,依于愿力,要利益中土之人,第一次身上藏着《楞严经》东来的时候,被守边界的官吏查获,而不许他出境,这反而更激发了他宏法之愿,更加坚定,并且更加精进。他并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将此经携带出境而不被发觉:他用极细的白绢书写此经;极细的白绢就是氎。然后剖开自己的肩膊,就是说我们上肢,靠近这个肩膀的上肢,就是我们所讲的手臂。将经文缝藏在其中,你看看,那要流血、要很痛!哪像现在啊?一片光盘,里面的文字就具足,现在的网络无有国界,现在的电脑,反而现在人的修行,差以前的人太多!以前人法宝得来不易,所以,很珍惜,拼了命的用功修行!现在人得到法宝容易,反而忽略了它,吃不了苦! 你看,把这个手臂用刀子划开来,(未完)




楞严经  经前十门 26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你看,把这个手臂用刀子划开来,把《楞严经》藏在里面,然后缝起来,等这个疮口,就是伤口,平复之后,再申请出国,海关搜查无疑,才得航海东来。大师在唐中宗神龙元年(西元七○五年)到达广州,那时正好首相房融被贬在广州,房融便请大师,就是般剌密谛,住在制止寺,于是剖膊出经,把这个手臂上再开一刀,再拿出来,全部都是血!译成汉音,译事完毕,便速回本国。以前的印刷没这么发达,现在没办法阻挡了,太难阻挡了,除非你不拿出来;拿出来,现在的网路、电脑,刻录,一下子就OK了!但是,一千多年前的事,这个就很伟大! 他译事完毕,便速回本国,以解除边吏所受之难;因为偷偷被带出去,他要负责任。由于译主藏经出国,国王因此罪责守边之官吏查缉不严,因此大师译经完成之后,便速即回国,愿以自身承当所有罪责。这种精神让人感动不已!


    所以,我看到这些祖师大德,我也把他当作是自己的模范来效法。效法玄奘大师;效法般剌密谛,这种为法忘躯。所以,有时候讲经说法很辛苦、累的时候,我就这样勉励:古大德都是用身命的,我们还不须要这样子呢!所以,有时候很累了,就自己勉励一下。因此,师父从小也是很有骨气跟志气的,说要完成一件事情,绝不中途而废,那么,现在因缘具足,当然,我们就要去完成它。说:大师如此冒险艰苦,乃至不惜身命荣辱,正是所谓重法轻身,所成功德,不可思议;要是他今天重身轻法,谁要把这个手臂用刀子划开来呢?要藏在里边儿?这个举动不得了!利益了中国后代千秋万代的子孙,都知道有这一本《楞严经》。我国之众生,均沾其法施之益。所以,说到佛教,台湾佛弟子就一定要好好的感谢中国大陆的法师,和印度的法师。台湾佛教都是中国大陆传过来的;中国大陆是由印度传过来的,因此,我们饮水要思源。


     [译]:般剌密谛法师所译的,不是将原文译成汉文,而是将梵音的经文,用汉字拼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音译]。例如[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如果不翻译,我们根本就看不懂。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一语,就是梵文的汉字之[音译]。如果是[义译],把这个义理翻译出来,则为[大智度],或者是[大智慧到彼岸]。为什么讲[彼岸]呢?烦恼的众生,姑且说是生死此岸;没有烦恼的清凉地。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方便说是彼岸。但是,究竟义,不论事相,论理上来讲,没有此岸跟彼岸,为什么?生死涅槃等同空华,哪有此岸跟彼岸?是因为不明了事理,迷了、卡了无明烦恼,才有此岸跟彼岸之分。所以,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方便语?什么是究竟话?


     因此,《楞严经》虽经般剌密谛大师翻成汉字,但因只是译其音,所以中土之人没学过梵文的,还是看不懂,所以须要再加以[义译]。梵文,大家都没学过嘛,这里有没有人学过梵文的?看得懂吗?大家都没学,没办法!所以,不翻译我们真是没办法,所以,我们以无比的感念、感恩的心,崇拜、顶礼这一些受尽苦难的祖师大德,为法、为众生牺牲了身命,来完成传法的工作,师父也愿意效法他们。


     经。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注释   [乌苌国]:在北天竺,也就是阿育王的园苑所在,玄奘的传记里面称之为乌仗那。78页,[弥伽释迦]:翻译为能降伏。我们能不能降伏自己呢?降伏自我,是修行人一辈子的功课,这个就是六祖讲的: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过,自非却是左。意思就是:别人不对,是别人的因果,我们批评、毁谤他,变成我们的因果,愚笨的人、愚痴的人,把别人的缺点变成自己的因果,是太不值得了! 那么,你说:那对方的缺点都不说,行吗?那要看情形。譬如说:我们这个僧团,你出一个比丘会闹众的、会不守规矩的,那么,做师父人,能够静静的说:不去看他的缺点吗?我们这里是团体啊,你个人的缺点不影响到僧团,还算其次;但是,如果说:你的缺点严重的影响到团体,这个不行!所以,这个还是有时空性的,要看情形的。譬如说:同一个公司,或者是同事,彼此间都有个性,他也不是很坏,但是,那个个性,你就拿他没辙。那就是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反正就是同事了,你拿他也没办法!学佛的人,个性都很难调伏,何况说外面的世间人?你在一个团体里面,你会发现,那个头脑像水泥一样,改变不了的!也不用讲别人,讲讲自己也差不多这样子!


     所以说:易容易,易心难,要改变这个面貌很简单,去割个双眼皮,去填个鼻子,打几针玻尿酸,明天看起来就挺漂亮的!可是,内心里面的习气要改变,这个就难了!这个不是说你做个小针美容,去拍一拍化妆水就OK的,你怎么拍还是一样的,那内心里面的无明、烦恼、习气,可是要真功夫才有办法!你要有心理准备,现在情绪都控制不住,还是色身是健康的时候呢!临命终,你哪里有办法呢?现在都被无明、烦恼、习气牵着走,再加上临命终病苦,保证你作不了主的!诸位!往生是现在的事,现在就要好好的训练这一颗心,把它训练能降伏贪、嗔、痴,变成无贪、无嗔、无痴的清净心,用这个清净心来念佛。


     [译语]:也就是将梵音翻成中文。经。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注释:[罗浮山]:在广东省广州东方博罗县西北之罗浮山脉中,长二八〇余公里,高峰四百余座,为岭南的名胜,寺院道观颇多;其中之宝积寺、龙华寺、资福寺、东林寺、南楼寺等五寺,已经在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一三九二年)并入延庆寺(见明代陈琏撰《罗浮志》)这是讲罗浮山。[怀迪]:唐代僧,循州(广东惠阳)人,初住罗浮山南楼寺,博通内外典籍,并就梵僧学梵文。神龙二年(七〇六)菩提流志译《宝积经》时,奉诏入经证义,以前都是......[奉诏]就是皇帝的命令,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电视看久了也不错,也会背二句,这八个字,宣!然后,打开圣旨,接旨。底下统统要跪着接旨。所以,以前的人常常假传圣旨,那个圣旨,一讲就力量很大。譬如说:我们的法无师是我们的当家,他在管理大众的时候,说:你们要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力量小;如果他加一个:师父说!哇!力量就会差很大。明天早课不起来,就说:师父说要早课!他就要起来,圣旨就是有这种力量。是不是?但是,也有很多人假传圣旨,古代都是这样子。后于广州府与一梵僧(大概就是弥伽释迦)共译出《大佛顶首楞严经》十卷。


     [证译]:亦即证义,为译场上担任证明梵文文义之职称。据《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记载,古时候的译场,除了译主之外,另设有八项职称,各司一项职事,[证义]就是其中之一。任此职者,坐于译主之左,于译主宣读梵文之前,跟译主共同评量该梵文文句之义;又于汉译之后,核对原梵文之义,而判定该译语是否得当。这个就是证译师的职事。[证]就是一定要确认,证明梵文跟中文义理是相通,才下笔的。


     经。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清河房融笔受。


    台湾受菩萨戒的弟子很多,非常的多,像我们高雄就有菩萨戒会,当然,我们就恭喜,能受菩萨戒。但是,就前一个礼拜的问题,受菩萨戒以后,能不能煮荤食给老公吃?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到今天,重复的一个问题,我还是这样呼吁:要受菩萨戒前,应当衡量自己的因果、因缘,就是说:你受菩萨戒的因缘到了没有?要这样子的自己衡量。所以,这实在是很困扰的一个问题!


     注释:[菩萨戒]:为大乘之戒法,依《梵网菩萨戒》则有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通在家、出家。《梵网经》云:[欲受国王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这是《梵网经》里面,我们出家众半月半月诵戒,每次都会念到这一段。房融遵受佛戒,所以称为菩萨戒弟子。又,菩萨戒一般汉传所用的戒本,大致有三种:一、《梵网经》菩萨戒:如前所说,含十重、四十八轻,此戒本虽通在家、出家,然而一般都是用在出家的戒场上。所以,我们受菩萨戒,都是用十重、四十八轻戒,讲堂都有印出来,而且还印得挺庄严的!


     二、叫做[瑜伽菩萨戒]:含四重、四十三轻戒,这个瑜伽菩萨戒,在台湾很少人用。出自弥勒菩萨所说《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第三、[优婆塞菩萨戒]:含六重、二十八轻戒,全台湾省的居士统统用这一本,六重、二十八轻戒。师父以前也受邀请,讲过优婆塞菩萨戒;当然,这个优婆塞就包括优婆夷了。优婆塞是男众;优婆夷是女众。有时候受戒,佛弟子,不讲清楚,他有时候还是笨笨的。譬如说我念:我弟子某某优婆塞。然后,那女众她也是这样念:我某某弟子优婆塞。我说:优婆塞是指男众!你知道吗?有那个佛弟子单纯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我在授八关斋戒,八关斋戒要念:我弟子某某,师父就方便,我就念说:我弟子慧律。结果整场都跟着我念,我说:啊?哎呀,这实在是......阿弥陀佛![我弟子慧律],是说用我代表一下,我说:你们要念自己的名字啊,怎么这样子?他们也这样念呢:我弟子慧律。我说:你叫慧律吗?要念自己的名字!要念到自己的名字,问题又来了:师父!那我是要念法号呢?还是要念俗家名?我说:你念法号,有一点类似出家,就念俗家名啦!她说:喔!那我的名字叫做宝珠,我们家姓欧阳,那么,我的先生如果姓孙的话,就孙欧阳宝珠。我说:不用念那么长啦,二个字啦:我弟子宝珠就行了!所以,有时候教他们受戒,还会碰到一些问题。


     含六重、二十八轻戒,出《优婆塞戒经》(然而依本经,则欲受戒者,须依止比丘僧,于六个月中净四威仪,此师僧于六个月中观察许可后,方令于二十僧中受此六重二十八轻菩萨律仪。)诸位!在目前这个时代,没有人这样做过,你要叫一个居士来,这样观察六个月;受戒还要二十个比丘僧,才跟他授菩萨戒,目前没有了!目前你报名受菩萨戒,来就跟你授,只要五官端正,无不良嗜好,就授戒。所以,现在没办法说一个一个来观察,因此,这个资质良莠不齐。


    故若欲依此经而传授菩萨戒,恐非易事。所以,成观法师也有这种感触,我看到说要经过六个月的观察,我就认为这个没办法!我们要出家的比丘就要这样子,像我们僧团就要观察,不是学历高就代表一定出家顺利。虽然你念到硕士,还是要观察的。说来个硕士、博士,我们就急着要剃度,师父不会这样子的,了生死无关于学历的。广钦老和尚,人家的生死自在,那跟学历有什么关系?高学历有一个好处,也就是文字上他比较有基础,所以,他是一把很利的钥匙!出家就是要好好的观察,不是说学历高,来就剃度顺利。因为这个是佛门重要的一个阶段,要好好的观察。


    底下,因此智旭法师在《优婆塞戒经笺要》中说:此经中既无开缘,所以最好授与[通途(之)五戒、并《梵网经》、《地持经》等戒耳]。)《地持》就是,《瑜伽师地论》中之《瑜伽菩萨戒本》,这是相同的。 除此三种戒本以外,又有[地持菩萨戒];其实这与前述第二项[瑜伽菩萨戒]同是出于《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品],两者内容大致相同,故可视为[瑜伽菩萨戒]的别本。


    [前正议大夫]:[前],先之义,曾任的意思。[正议],也就是正谏。正议大夫,如同现在的监察委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名,为从唐朝开始设立的宰相的称号。 唐朝的宰相有三:1、中书令(掌[中书省])2、侍中(掌[门下省])3、尚书令(掌[尚书省])。这个“省”跟我们现在的省完全不同!基本上,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因此尚书省就有如现在的行政院之各部会)。像台湾,行政院就分各部会。


    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则是于[三相]之外,皇帝再派一个更亲信的官,去与[三相]共议政事。[同],就是协同。[平],就是平议(评议)。就是讨论的意思。[章],彰显。[事],政事。要有绩效啊,彰显政事,就是政务要推广下去,要落实啊!也就是,在此位者,其职掌为协同(帮助)中书省及门下省的宰相一起办事,以使政事更加彰显,就是(有绩效)。以前也是讲绩效的。其实等于是督责中书及门下二省的上司。这个算是宰相里面最大的!家里面,世间人啦!如果有一个人出到这样子的官,可不得了!这是有权力又有实力的,这个是实权在手的。这是原本的意义。后来演变成:若在相位的头衔上,如果没有加上[平章事]三个字,就等于有名无权的闲缺。这个平章事就等同实际的权力在掌握中,不是讲假的,是真的!所以,要加[平章事]。尤以宋朝为然。所以知道本经之[笔受]者房融乃是当朝的宰相。不得了!


     [清河]:河北省清河县,在钜鹿县东,为房融之故里。[房融]:其子房琯也曾经为宰相,实在是很厉害!这个祖先也不晓得去葬在哪一个地理位置,爸爸跟儿子都是宰相,这个可不得了!一个家庭,久久出一个宰相都不得了;父子俩都是宰相,喔!真了不起!不过,这个也是世间法,没啥好羡慕的!房融之事略系出自其子房琯所作之《房融传》。


    [笔受]:也是译场职司之名,秉笔确定文字,然后下笔。《楞严经正脉》言此为润文之人,润文就是:我们读惯了中文;像宗喀巴大师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藏文把它翻译过来,我们读起来就有一点艰涩,那个流畅度跟我们汉文的流畅度还不太相同。你要看过《菩提道次第广论》就知道,看起来这个气,不像汉文这样起承转合,一气呵成,也就是把译文润饰得更为文雅、畅顺。所以,这个润文人还是很重要的!


以上我们经前十门告一个段落。回向(略)


(编注:经前十门毕,明天开始学习“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





(文章转自梵音极乐 2019-06-02)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80:彻底除掉内心的贪嗔痴,从清净心出来的那句佛号叫做修行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