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
楞严经 十番显见 17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要强化信心告诉自己,百千万劫难遭遇,泰山压顶,我都来听,下冰雹,我打昏了也要来,没话讲,这样的愿力,你已经成功一半了!这二个钟头演讲,不要说全部都听得懂,来这里听一个比喻、一句的名言、一个观念,一改变以后:哇!原来如此!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堂课会大彻悟啊!摸索、摸索……突然这个比喻,啪!哇!原来如此啊,我就是佛!就打开你的心扉了。喔!万法不离自性,万法唯心现量。以前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怎么念怎么不懂,现在可知道了;以前念佛没啥味道;现在一念佛,那个味道如甘露,那味道念得出来,因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你的心性了。
[通者,实则烦恼、所知二障,分别、俱生二惑],分别就是后天性,俱生就是先天性,二惑。[随境生灭,非真常性,皆为客义;以此二障二惑,而能染污妙明,扰乱性空,皆为尘义]。尤其是现在这一代的人,要修行就更难!为什么更难呢?因为五欲六尘太多,现在小孩子,网路可以玩整天,可以玩到中风,真的!电脑可以玩整天的,所以,现在的人说要讲修行,玩那个电脑可以玩整天,玩那个网路可以玩整天;泡网咖可以泡三天三夜;逛那个名牌,从早上逛到人家店面关门;电视一看,整天整夜,不是象师父看大藏经这样整天整夜,电视一打开就一直看。尤其现在的外境,电视报导的,才小六的小朋友看网路,他妈妈说:噢,我这二个弟弟好用功,他看什么?看那个色情的!他打开那个网路,什么相片统统有,你看,现在这个孩子怎么修行啊,他妈妈以为他很用功。白天看、晚上看。我们生长在这个时代,要听闻正法已经很难,要再真正的深入那个三昧正定,就更难,因为三昧正定是能往涅槃的桥梁,诸位!没有定,是没有办法进入涅槃的,用现在一句话来讲就是:除非你完全放弃情绪化的东西,否则你不可能进入涅槃、佛陀的妙心,是绝对不可能的!佛没有情绪作用,哪管你有钱、没有钱,男的、女的,他都一律平等的,他心坚固,如如不动,这样才有办法成就佛道。你以为佛道是一种游戏吗?语言文字吗?
有一个居士来,我问他说:居士,你修哪一宗?他说:我修禅!我说:大居士,禅是什么意思?他说:禅?禅是无所在,无所不在。我说:就拿你最后一句:无所不在,你指出来给我看看,指出来啊!我跟那个居士讲:了生死跟耍嘴皮是不一样的,见性是真枪实弹的东西啊!回去好好念佛!他说:师父,那无所不在是什么意思?我说:无所不在就是性一切心,一切般若智慧,皆来自于真如自性。他恍然大悟:喔!顶礼师父,感谢恩师开示!是嘛!修行人嘛要老老实实的,不是嘴巴说一套,做一套,说说,也不知道佛的意思是什么。禅无所在,无所不在,小学一年级也会念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谁不会念?因此,修行是真实性的东西,不是搞一搞名相,耍耍嘴皮,让人家恭维你,说:哎呀!你很有功夫!有道无道,自己知道。真的!所以,不能有那种荣誉心作崇:我要让人家错认为我开悟,我要让人家误认为我是真的有功夫,这一念就不行!悟道的人,你管他别人认不认识;你管别人知不知道,你就活在佛的心性当中,与佛一鼻子孔出气,你需要人家来认同吗?需要人家来知道你吗?要大肆宣扬吗?这个都是矫揉造作,错误,荣誉心在作崇。怀着这个心就不懂佛的心,直心是道场啊!因此我们要诚恳的面对自己,没有悟,他就是没有悟;就悟了,你也要默然,知道就好,不要到处宣扬,也不必到处夸大自己,我们就是这样平实、平凡、平淡自己,生死是自己事,临命终,这些荣耀用不着的,要记得师父的话!
[二、本科显见不动,以客、尘皆喻动义,主、空皆显不动义。佛问客、尘,即密答阿难,寂常心性之求。以客乃不住,喻身境识心;而主人自无所去,喻心性常住之义。以尘乃摇动,亦喻身境识心;而虚空寂然不动,喻心性澄寂之义。二辨定客尘竟]。
[辰三正显不动分二] [巳初对外境显不动] [二对内身显不动今初]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就是这样子,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法师举手张开握拳)就是这样子。屈已复开,开已又屈(握拳后再张开手,张开手后再握拳)。底下,[此佛以手为阿难之外境,以显见性之不动。因上文陈那分析客、尘,主、空,则动、静分明,要阿难即生灭之客、尘,荐取不动主、空之见性耳]。这个[荐]就是直接、直取的意思,荐取就是一点都不弯曲,单刀直入,见性!荐取不动主、空之见性,[故于众中,屈曲五轮指(又成拳相)],把这五个指头变成一个拳相。[屈已复开],又开,[开已又屈,以表外境不住]。佛善于说法,用手来比喻生灭。[引起阿难见性现前,令注意也。故问阿难:汝今何见?在佛之意,还是要阿难,向能见处亲见天然不动之本体,而阿难乃据事直答: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手掌中有千辐轮相,故称轮掌]。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来!把笔放下来,看这里。你眼睛看到师父的手,对不对?注意听!见性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我先握紧拳头,诸位你的心有没有握紧拳头?(法师握紧拳头,举给众看)。有没有?没有,你心一样如如不动在那边嘛,很清楚的看到手指头这样。好!师父的手再伸开来,你有没有拉开你的心,再继续看到这个掌?(法师将握拳手伸开)不需要啊,因为它本来就没有啊!好!再压下来,你的心有没有被师父伸开的手掌变成拳头而变小呢?(法师变张开的手掌为拳)没有;我伸开来有没有变大(拳张开)?也没有,缩、伸,缩、伸……其实尘自生灭,自性不动。知道吧?两眼无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这一段再讲一遍:佛告阿难,你看到我的手众中开合,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这是比喻外尘,有开有合;为复汝的见性,是有开有合呢?其实见性根本就没有开,从来没有开,哪里有合?从来没有合,也不必开。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就是说:世尊的手自己开自己合,我见如来的手自开合。你看!开、合,而你的见性,你的心呢?根本就没有开跟合,你只是妄动,如果产生了执着,就变成妄动;如果不执着,这个心性就是智慧心,让它开,自然开;让它合,自然合,心性怎么样?不动,叫做无所住,你就抓到修行的重点。开、合,就表示一切天地万法统统是生灭,有开、有合,只要有生、有灭,不有一件东西是永恒的,只有这一件如如不动的心性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什么?坚持如如不动,三昧一直现前。所以,这个三昧它是需要培养的,譬如说:你以前执着一百件事情,每事必烦恼,现在少了五十件,你进步了!再来,五十件烦恼的事情,再浓缩变成五件,你又进步了,五件事情让你挂碍。到最后剩下一件,到最后说,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百,都是数目、都是观念,它根本就不存在的,你悟了!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在《维摩诘经》里面,讲了很重要的一句话:已过量,超数量,也就是说我们的如来藏性是没有数量,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可以推论得出来的,叫做已过量,超数量,超越一切任何的数量,因为你有假相就会有数量,你对假相说:这是一、是二、这三、这四。这如果是性空的话,空性的东西,这一,这是因为你缘起产生错觉,说这个是一。如果这个(法师举起抚尺)磨成粉末状,那可以变成多少灰啊?千千万万的灰尘啊,对不对?一吹,哇!都是木屑的灰。这个一二三四是从观念来的,叫做已过量,超数量。诸位!要进入佛的领域里面,不能执着世间任何的——你身上有多少的财产、有多少的荣耀,因为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大悟有什么好处?你一百亿、一千亿,大悟的人无妨,他可以救众生啊,像师父这样,我可以救众生啊!没有钱就安分守已,好好的修行;有钱就大用现有,利益众生,一百亿跟一百块,对大悟的人的心境,完全都是一样,一百亿是空,当然一百块也是空,那是观念啊!说:哎呀!师父,没有钱日子怎么过?你答对了!就是要观对这个现实。说:师父,我为了这个三餐,也不得不去赚钱!对!你答对了,这就是业。你要生存,当然要赚钱!你坐在那边,钱就天上自己掉下来喔?NO!还是得去赚钱啊!但是,要记住,不要被钱赚走了倒是真的。你可以赚钱,但是不要被钱赚走,你能体会师父这一句话意思吗?你可以赚钱,你可以作主导,钱赚不走你,就是表示你见性。钱赚不走什么意思?有钱、没钱,你的心都是这样子,不要让钱把你的青春赚走了、你的清净心赚走了、喜舍心赚走了,为了这个一点点钱,跟人家百般计较,亲朋好友反目成仇,怒目相视,何苦呢?何必这样子呢?所以,大悟有什么好处?大悟,好处后面二个字:多多,大彻大悟,好处多多。什么都看得开,天塌下来都是OK!
人家说:啊,师父,有一个人在赞叹您!我说:喔,又有一个人懂得做功德了。说:师父,那个人在批评你,喔!又多一个人替我消灾了。赞叹对我、毁谤对我,有什么关系?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日子,如果你能够像师父这样的体悟,OK!什么境界来,都是空的东西,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大悟有什么好处?幸福不必向人乞讨,这一句话可是关键喔!幸福从智慧生,从自性清净般若智慧生,不必向人乞讨:你给我幸福。不需要!为什么?你有智慧。所以,没有智慧比乞丐更可怜,乞丐只是没有钱,那一些有钱人贪婪不止,那个比乞丐更可怜。他每天都要向人乞讨金钱,很辛苦!所以,明心见性,什么都作得了主。
[佛告阿难者,因其不悟,故呼而告之曰。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合耶?为是汝见,有开合耶?此佛更向亲切处提醒,要阿难于外境与见性,主、客之义,定要分清]。什么是生灭?什么是不生灭?诸位!外境是生灭,见性是不生不灭的,你要用真心修行。所以,师父一直告诉大家:开悟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因为你见到不生不灭的时候,万事OK了!活着,所有的意义统统显现出来,做什么,什么都成就。[阿难言:世尊宝掌,在大众中,有开有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手自开合就是尘自生灭啊,非我见性,跟本性没有关系。诸位!如果你也能体悟,手自开合,注意!这一句话就是:万法本自生灭,不关清净自性。如果你能体悟这一句话,单刀直入放下,三藏十二部经典统统通![有开有合。此因如来提醒之后,始觉佛手,开合如客,见性不动如主]。开合如客,见性不动如主,这个要画双红线,这几个字好好的体会。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现在阿难真的开悟了,真的见性了,有一点点讯息了。佛言:是谁在动?是谁在静呢?阿难现在对心性有所体悟了,阿难说:佛手不住,不住就是生灭,就在动态中。佛的手一直在动,一开一合……叫做佛手不住,就是佛的手在动态中,不住就是不停。佛的手一直在生灭的意思,佛的手一直动不停。而我的见性,连静态都没有,谁为无住?无住就是不停,就是动。阿难说: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我这个见性本来就存在,连静相都没有,哪来的动?因为动是对静讲的,静是对动讲的,诸位!动、静本来就是生灭的东西。无住就是动,就是不停的动。这个无住不是无所住那个无住,完全不是的,这个无住是动的意思。
[此佛见阿难所答,依稀似是,但未便儱侗放过],[儱侗]就是模糊不清,混同无分别。[还须切实勘验始得。故即问云:谁动?谁静?要知动、静,较前开、合,更深一层。以开、合易辨,动、静难明,故问令答,且看当机,脚跟是否点地。阿难见佛手开、合之时,佛手在阿难见性之中,不住如客,而阿难见性,无有开合如主,此动、静分明,阿难已经领悟,故承问谁动谁静,应声答云:佛手开合不住,动也,而我见性,本来不动。但用况显之词,初学稍觉难解]。我告诉你最简单的办法,只要你受到假相的影响,动到执着、分别的念头,就是没有见性,简单讲,单刀直入就是这样。只要你动到一点点的心,受到外境的干扰、影响,你的心起烦恼跟执着、分别,就是没有见性,就是不懂得清净自性是什么。[尚无有静者:非言见性不静也,盖静必因动而显,先曾动过,后乃不动],先动后静,[方可说静;见性从本以来],那个[从本以来]四个字是很重要的,从本以来就是无始劫以来。[不曾动过,未动不须说静,故曰尚无有静相可得,谁为无住,犹言何处有动耶?无住二字即动也,正显即性,非惟离动,而且动、静双离,诚天然自性之本定,非由制伏摄念而成]。诸位,不是刻意加一层力道,说:我要克制、我要忍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是体悟到一切缘起性空,缘生就是无生,不需要制伏,心性本来就是不动,非由制伏摄念而成。诸位!制伏摄念而成有什么坏处?因为就是能所不断故,制伏摄念而成的功夫,叫做能所不断故,能所不断就不是本性。[凡欲求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之定],菩提之定就是妙性天然之定。[决当以此见性,为因地心。佛但先显,不与明言,且待请修时,再与指出,必以根性为因心也]。
[佛言:如是]。嗯!答的好!正确。[阿难此时见解,陡然与前不同],[陡然]就是突然,突然与前面不同。[已亲领见性不动之义,所分外境为动,见性不动,其理不谬,故佛印可之曰:如是。当知此中,以一佛手,为一切外境之例,既佛手开、合,与见性无干,则凡一切万事万境,任其起灭纷飞,皆与见性无干矣]。禅宗有一句话,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但无心于万物,只要你对万物不执着,何妨万物常围绕呢?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就是这样子了,色声香味触法,其实就是你如来藏性所显现的境界,只是你多一层妄执而已,见不到我们的主人,老是受影响,不肯牺牲,不肯无我,什么都强占出头、占便宜,烦恼心一起来,就攻击、伤害,其实跟我们见性是无关的。所以,我们给人金钱的时候,更应当给人尊严。譬如说:我是老板,我把所有一切工作人员当作是来帮助,而且他们都是了不起的菩萨,来帮助这个常住的,我不会说把他们当作:你就是我们这里员工![员工]只是个名词,他们可以自己作得了主,某些事情跟师父打个招呼。所以,在我这里做事,真的是很好,我非常的尊重每一个工作人员。来到这里听经闻法的,这一些佛弟子们,师父都把他当作是佛子一样看待。为什么?是师父心性当中,所影现出来的一切众生,跟师父是一体的,任何一个众生,我都不忍心去伤害他的。我们做法师的,修养要到顶点,明明知道这个徒弟在说谎,都要装作不知道。说:师父!那您不是姑息养奸吗?不!他有他的时间跟空间的难处,我能理解跟体会他的苦衷,我不会去戳破他,打妄语,他有他的立场。是的,佛弟子应当要自我的清醒了。[若人于动中,睹此不动之性,常恒不昧],一般的人,若人于动中,能够睹此不动之性,能够了悟如如不动的心性。常恒不昧,这个不昧就是功夫,就是培养,不要让它睡着了。你记得,二六时中,时时刻刻如如不动,分分秒秒如如不动,从这个如如不动当中会产生什么?产生慈悲喜舍,喜悦的心就出来了,因为他的心不会伤人了。
有一居士来,不管他用什么心,也是好事,我也随喜。他看到师父就说:哇!师父你好久没看到,你的面相愈来愈光泽了、愈来愈好看了。嗯,那是因为你的心像佛,所以看到我好看,我也是随喜了,我就半开玩笑跟他讲了:我的心就像佛了,我的心二六时中都是慈悲喜舍了。所以,我的心像佛,面相慢慢就会像佛了;你也可以啊,不止是我,面随心转。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就是什么?他就是化妆师,他化妆你的心,把你那些贪瞋痴丢掉,存在一颗慈悲喜舍的心,什么统统懂得喜悦;什么统统懂得感恩,不要一股脑子里面,把所有全世界的人,都当作敌人,什么人都跟他过意不去,完全都卡死在这个观念里面,不可以的!喜悦是生命的本质,我们的生命是喜悦的,不是苦恼的。[自不至为境所夺矣]!
[此文双兼直、曲二指],[直指]就是单刀直入,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意思。[曲]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方便,让你悟入自性。所以,直、曲。[如果如来但屈指开、合,不形审问,阿难即礼拜默领,不分动、静,何异教外别传之旨]?这个直、曲,也可以当作是指头伸直,或者是指头弯曲成拳;当然这个是相,我们讲的是性。所以,[直]是单刀直入叫你见性,[曲]是透过语言、文字教化你。如果如来但屈指开、合,不形审问,阿难即礼拜默领,不分动、静,何异教外别传之旨?那么这里,直、曲也可以说:当作是指头方便来解释。[因有问有答,故曰双兼直、曲二指]。[曲]就是方便,用方便让你悟入自性;[直]就是让你单刀直入见性;[曲]就是方便说。[而宗门竖指]竖一只大拇指、[伸拳,发明于人者],启发心性于人,叫做发明于心,[发]就是启发;[明]就是心性。启发心性于人,[多本如来舒拳屈指之意],[本]就是依、依靠,多,统统是依靠如来舒拳屈指之意。[令人自见自悟也]。
[昔俱胝和尚]俱胝禅师,[初住庵时,有一尼名实际]比丘尼,[到庵直入],就一直冲进去,脚步没停。[更不下笠]斗笠,连戴在身上的那个斗笠都没拿下来。[持锡绕禅床三匝云:道得即下笠。]说得相应,道得就是:你只要说出来,道出你心中的境界。道得即下笠就是:能讲到相应,我就把这个斗笠拿下来。[如是三问],道得即下笠。[俱胝无对],因为他没开悟。[尼便去。俱胝曰:天势稍晚,且留一宿xiu。尼云:道得即宿su]。道得即宿就是住下来,你说得上,我就住一宿。[胝又无对,尼便行],就走了。[胝叹曰]感叹的说:[我虽具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遂发愤要明此事,拟弃庵往诸方参学],要去往诸方参学。以前有一个居士来,也是要学这样子,他就是要学这个,他看了这一段公案。他碰到师父,他要学这个,我说:中午吃饭啊!他说:道得即吃!我说:过来,过来!啪!装什么装神弄鬼,搞什么东东,吃饭去!他吓一跳,跑开了!
有的人不明禅意,有一个比丘,我就很赞叹了,几年前有一个比丘来我的客厅,他说:师父,什么叫做缘起如幻?什么是佛法?我说:我不懂。他说:慧律法师,佛法你会吗?我说:我不会。他说:哎呀,我问了很多人,他都回答得不好,我想来这里了解一下。他走出那个客厅大门的时候,我说:法师!鼓一下,(师父举手拍掌)。就这样,这个掌鼓了很大,他:喔!拜一拜,他也拜一拜。知道吧,缘起如幻就是如此,声音无自性,万法皆如是,缘起即现,缘灭即散,空无自性,就是缘起如幻。
[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明日有肉身菩萨至,为和尚说法。次日天龙禅师到庵,胝乃迎礼,具陈前事,龙要胝作尼问]。这个天龙禅师就说:你装作那个比丘尼,来问我这个问题。[胝曰:道得即下笠!天龙竖一指,俱胝忽然大悟。后来道风大振,凡有所问,只竖一指,至临终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禅,直至于今用不尽。要会么?]要会么?就是要不要体会一下呢?[竖起指头便脱去],生死自在,竖起指头便脱去,[倘向指头上会],如果你在指头上会,不知道这个指头是指尘、外境,生灭,动性的,心性不动;往指头里面找,徜向,假如一个人不懂得禅,向指头里面去体会,[则千错万错!若能了知竖指属动,见性不动,则可亲见主人翁矣!初对外境显不动竟]。其实这个一指还有其它的含义,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绝对,心境一如。知道吧!心是绝对,境其实是绝对,一粒沙是空,是绝对,万法、无量恒河沙的世界,还是一样,还是空,一粒沙是绝对,一棵树是绝对,一座山是绝对,绝对的空。一颗星球是绝对的空,无量尘沙世界,都是佛陀所讲的毕竟空,若见诸相非相,就是空,无相不空,指头、大拇指就是绝对,心性绝对,大拇指就是绝对。没有任何语言、没有任何文字,它就是存在,不需要言语,这个指头就是这样子,道得即下笠,忽然大悟!以后每一个居士来这里摺纸的时候、工作的时候清厕所,我看到居士就(法师伸拇指)……他就:喔,师父!您中午吃一碗喔?他就会这样讲。
[巳二对内身显不动]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
[上科对外境,而分动、静尚疏;此科就内身],来检视一下。[而分动、静则亲],你亲身体验。[以内身亲为自体,其兴见性,动、静难分。佛要令阿难,更于自身中,亲见不动之体,故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令其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令其回首左盼。故问阿难:汝头今日因何摇动?要阿难说出,观光动头],看到佛现之光,动了这个头。[方可辨于见性之动、静耳]。
[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止]就是静,我连静相都没有,谁在动?因为我们的清净自性,是远离动相、动跟静的,远离一切相的,是寂灭的。[上科阿难于外境见性,所分动、静,已蒙印可;此科佛欲就内身勘验头、见,谁动、谁静,看阿难能否于摇动身中,亲见不动真体。正脉云:世人认见是眼],世间人总是把看到的东西认为是眼睛在作用。[故头摇眼转,宛似见性亦动],好象见性在动。[今阿难因佛上文说破,见不属眼],它是独立存在的。[已觉此见,离眼独立,湛然满前,自试头之摇,何干于见?是以直答: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静也],无有止就是静了,[谁为摇动。即所谓而我见性,尚且无有静相可得,如何更有摇动]?
[头之与见,同在阿难当人分上,今于自身上,能分动、静,自然较胜从前认眼为见多矣!阿难此时,能于摇动身境之中,分出不动之见性,由闻上科,彼无眼者,非见全无,又既能瞩暗,见何亏损]?见何所亏?[已领见性脱根脱尘,离缘独立。又闻陈那解说,客、尘,主、空之义,复明常住不动之义,故一经如来勘验,能于动摇身境之中,说出不动之见性。细究阿难,此时解悟,虽经如来印可,实属从外入者,不是从内发出,佛但以所答不谬而许之。何以见得,阿难不是从内发出?观下科意请如来,显出身、心二者之中,发明何为虚妄生灭无常性,何为真实不生灭常住性,便知]。所以,阿难在这个地方,稍稍有点悟,还不是大彻大悟。
[宗家多向根身,接引学人。昔无业禅师,初见马祖,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粗穷其旨就是:大概了解它的宗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这句意思是说:三乘,小乘、中乘、大乘,不是最上乘喔,最上乘就是即心即佛了。三乘文学,就是三乘,小乘、中乘、大乘,所记载的文字,粗穷其旨。穷就是:我大概了解它的宗旨。尝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就是你所未的心当下空,就是[更无别物。]这个无业禅师说[业曰: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上面几个问题其实都是多余的,自性本来就空。大德!你继续问就继续闹。所以,大德正闹在,你继续问就继续闹,即心就是佛,没有东西可以问,没有东西可以答,你继续问就是继续闹。且去元时来,先离开一下,下次再来。[业才出,祖召云:大德!业回首,祖曰:是甚么?业便领悟],喔,原来如此。见性无可说、无可答,所有的问都是多余的,所有的答也都是多余的。[乃礼拜。祖曰:‘这钝汉,礼拜作么?][这钝汉]意思就是说:有一点点责备的意思,悟即是,这个[钝汉]就是莽汉、莽撞的意思,这个钝汉礼拜做什么呢?悟就是即心即佛了,礼拜做什么?就是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呢?
[又五泄灵默禅师,远谒石头,便问: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如果你讲相应,我就住;不契合,我就离开。[石头据坐不答,泄便行]五泄禅师便行,就走了。[头随后召云]石头禅师随后召云说:[阇黎!]现在我们所讲的阿阇黎,就是我们的亲教师,或者是教授师,就是阿阇黎。[泄回首,头曰:从生至死,祗是这个,回头转脑作么?]我先从事相来解释,打从你出生,一直到你死亡,都不离这个自性,只是这个,这个回头转脑是多余的。这个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从分别心死的那一刻,就是自性显现的时候,从分别心的生,一直到分别的死,就是见性。从分别心生一直到分别死的见性,只是这个就是见性,如来藏性,每一个都具足,回头转脑做什么?[泄于言下大悟,乃拗折拄杖],这个[拗]就是用手把东西折断,[拄]就是支撑着东西以借力。拄仗,就是把这拐仗折断。[而栖止焉]。古人没有碰到大善知识则已;碰到大善知识,一辈子都不会离开的。不是像现在的人,现在的人,你要劝他来听经闻法都很困难。你告诉他:你要好好的安住,他还是住不下来;不要说碰到善知识要住,就是拜他住,他也不要。跟以前人的求道,是完全差距很大的!以前一碰到大善知识,一辈子都不离开的。[且道无业、五泄二人,回头转脑,便尔悟去],这个功夫,[较阿难相去几何]?
[佛言:如是]。答对了。[眼中见性,湛然圆满,超然独立,不特与外境无干,而与内身亦不相干。又非但无有动相,并静相亦不可得,诚所谓这个见性,内脱根身,外遗世界,身、境两不相干,动、静二皆不属]。其实这二个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无所住。身、境两不相干,关键在无住;动、静二皆不属,就是无住,根、尘统统离。[若能亲见根中,不动摇之定体,即是奢摩他,微密观照,最初方便也。故佛复印可曰:‘如是’。三正显不动竟]。
[辰四普责迷认(分三)] [巳初取昔所悟客尘]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如来普告,意在令众咸知,客、尘、主、空之义。若复众生一句,上下当补足其意,于后四句,方易领会。乃曰:汝等已明客、尘之义者,则不必说;若复有众生,未解客、尘之义者,即当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不独头之摇动是尘,凡一切动相,皆属尘义。又不独佛手开、合不住是客,凡一切不住,皆属客义],不住就是生灭,一时一刻也停不下来,所以,不住就是缘起假相,生灭的意思,凡一切都是生灭,皆属于客意。[初取昔所悟客尘竟]。
[二令观现前主空] [汝观阿难,头自摇动,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师父先解释一下:说,你看这个阿难,头自己在那边摇动;可是,见性并没有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舒]就是伸开来,[卷]就是卷回来。[此令众转观,恐其未解,常住不动,主、空之义者,故令就阿难身境验之。乃曰:汝等倘未解主、空之义,但观察阿难,头自摇动、尘也;见无所动,空也;又汝观我,手自开合,客也;阿难见无舒卷],怎么样?[主也。而客、尘;主、空之义,岂不历历分明;若悟主、空,自不被客、尘烦恼所误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六根、六尘皆是生灭,你只要不要住着。[二令观现前主空竟]。
[巳三怪责自取流转]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云何就是责怪,你以这个动为身、为境,动就是生灭了。把这个生灭当作自己的身,把这个生灭的外境,当作是以为实在的外境,却拼了老命一直执着。所以,从始及终,从始到最后,都是念念生灭。所以,这个天地之下,就没有一物可以值得你执着。
[云何是责、怪之词。承上客、尘,主、空之义,明如指掌],[明]就是清楚,清楚就象见到自己的指掌;[应当舍客、尘、动摇之身境,而取主、空不动之见性。云何汝等,仍以动者为实身,以动者为实境,犹故不舍客尘之身境,而取主、空之见性,反乃从始洎终,于身妄执为实我,于境妄执为我所]。诸位!这二个要画双红线,为什么要多加一个[妄]?就是活在虚妄的世界,不知道,醒不过来!于身妄执为实我,修行你要抓到根本吗?方法要对吗?所以,要放下这个四大的假我。于境妄执为我所,你现在所有的财色名食睡,房地产、什么老公、老婆,诸位!没有一样不是妄,于境妄执为我所,[此属我执;又执身境,心外实有,不了万法唯心,此属法执。念念随我、法二执以生灭,岂不自误哉?念念即意识妄心;始、终二字,远则无始为始,今世为终;近则生为始,而死为终,二皆可通]。
[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你看!自取流转,没有人让你痛苦,是我们让自己痛苦。我们让自己掉进去生灭无常、假相当中,痛苦,而没有办法脱离。所以,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认外物是自己的,认这个四大为自己的色身,认为外境是自己所拥有的,生灭执着不断,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承上既已认妄,则必遗真。故曰遗失真性。颠倒者:认妄遗真,而真妄颠倒,此属惑;行事者:依颠倒之惑,而于妄身、妄境,妄生取舍,此属业]。你看!统统加一个[妄],妄身、妄境,妄生取舍,都是妄。此属于业,业也是妄。[既经依惑起业,而于本具寂常之性,妙明真心,竟失其真,反认内四大妄身为我,外四大妄境为我所,是所谓认物为已,随身口意,造种种业。轮回是中:即舍身受身,于妄身妄境之中,妄生缠缚],我捆住你,你捆住我,互相捆来捆去,爱他要让他解脱,不要让他束缚。[不得解脱,受生死苦。此依惑造业,依业受报,自作自受,实非天造地设,亦非人与],也不是上天给你的,也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怎么样?自己得来,自己造的业,自己所受的果报。[故曰:自取流转。流是迁流,转是轮转,生死死生,循环不失,亦寓],[寓]就是含有深的意思,[深警之意]。[此科以见性,离身、离境,凝然本不动摇,四义],叫做妙、明、寂、常[中是寂常义],[二显见不动竟]。
希望大家都能够明心见性,怀着佛陀的慈悲喜舍心,能够享受生命,下课。(未完)
(文章转自 梵音视频 2019-07-02)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经讲解123: 喜悦是我们生命的本质,什么统统要懂得喜悦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