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严经 十番显见 43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437页。第7.显示见性无碍。它这个无碍就是:大相无碍、小相无碍、长短无碍、方圆无碍、近跟远无碍、空、还有障碍物无碍,也就是见性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大小、长短、方圆、近远、空塞的影响,它是绝对独立存在的,叫做显示见性无碍。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余,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注释:[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阿难曾乘佛威神之力,而随佛至四天王宫殿,其殿皆是殊胜的宝藏所成,故说是[胜藏宝殿]。[居日月宫]:阿难后亦随佛到日月二天子之宫殿。在这个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这个没有神通是没有办法的,他的频率跟人间的眼睛的频率,是不相应的。所以,看起来,我们眼睛看:咦?就没有什么啊;但是,有神通力的,他就有办法!所以,我们今天看须弥山,日月绕须弥而转,我们在须弥山看;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喜马拉雅山,也没看到什么,它就是一座山,一座缘起的、如幻的山而已。因此必须借佛的神通力才有办法。[此见周圆,遍娑婆国]:[此见],我此能见之性。[娑婆国],指娑婆世界中之南阎浮提。
诸位!南阎浮提,也是一直有争论的,有的讲: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的地球;有的讲:南阎浮提它不是,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它只是一个洲的范围。所以,这个南阎浮提,佛陀当时候讲的这个地理位置,天文、地理位置,因为就是就当时大家所能认识的。所以,二千多年那个天文、地理位置,不同于现在的用地球的卫星定位;或者是照相;或者是天文学来讲到,以前都是以地球为中心。包括那个算命的,什么星座,如果你相信是什么星座,天蝎座,或者是什么牡羊座,你相信这个星座的命运,你就必须以地球为中心来讨论的。讨论这个星座,是以地球为中心来讨论的,地球是不动的,而太阳跟月亮是绕着地球转的,几百千年前的天文现象界是这样子,才讨论什么星座什么命运的。这个依今天的天文学来讲,那个星座是不准的,完全错误的。但是,大家兴趣就好,你是什么座的啊?我是天蝎座的,就讨论天蝎座怎么样,某一些还有一点准,你天蝎座的是长得怎么样啊、人好不好看啊、个性怎么样的,某些还讲得满准的!但是,那个是以地球为中心,去讲、去讨论的。所以,讲什么星座,依今天的科学的角度来讲,是严重错误的!今天的科学,必须以太阳为中心点来讨论。但是,如果讨论到星座的问题,却以地球为不动的角度在讨论的,这是根据以前的错误的天文学,反正大家将错就错,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就这样讨论,反正你兴趣就好,我也不反对,反正大家都谈一谈,就这么一回事!
以阿难不是以自己神力所见,所以无法很精确。[伽蓝]:梵文[僧伽兰若],僧众所住之园庭,引申为寺院之通称。所以,我们称为伽蓝圣众。以前一位老菩萨念错了,台语念“加拿”,我都听不懂,我说:什么是[加拿]啊?他说:就那二个字,一看:喔!是伽蓝。所以,只要把梵文翻译成中文,中文再翻译成台语,念起来就不能听,就像大悲咒就好了,念起来就是很奇怪了(音不准确),但是,如果虔诚念也会感应,就是佛论心。一般伽蓝是指出家人寺院的通称。[清心户堂,但瞻檐庑]:[户室],户内之讲堂。[檐(yán)廡(wǔ)],屋檐与廊庑。此言,若进入令人心生清净的讲堂之内,则只能看到屋檐和走廊。意思就是:到天上去看了那么远,回来视线为什么剩下这一点点呢?这见性为什么剩下这一点点呢?[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是不是被墙宇夹断了。所以,让我们的见性没有办法伸展呢?[为],还是。[当],由,被。此言,还是被墙壁及屋檐夹断了呢?[弘慈]:大慈。[敷演]:[敷],铺叙。[演],开演。意即广为说明之义。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能[见]之[性],如您所说的,[必]定是属于[我]的,而[非余]物所有,则当[我与如来]在[观四天王]的[胜藏宝殿],及乘佛威神而得[居]于[日月]天[宫],当彼之时,我之[此]能[见]之性确然能够[周]遍[圆]满。就像我们今天来讲,用观念就是说:坐太空船的时候,到月球去看,哇!这个视线怎么看得那么宽广?就是这个意思。以前没有太空船,我们现在用太空船,你坐太空船到外太空的时候,去看:哇!怎么尽虚空界的那个星球,都是一颗一颗小小的星球?就是看得很远、很广!而[遍]及[娑婆国]土之南阎浮提。然而等到我[退归]祗桓[精舍]时,却[祗]能[见]到[伽蓝]的屋宇园林,若入于能令人[清]净[心]地的[户]内讲[堂],则[但]能[瞻]见讲堂的屋[檐]及廊[庑。世尊,此见]性竟有[如是]之变异,[其体]性[本来]可以[周遍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今在室中],却变得[唯]能[满一室;为复此]能[见]之性能自己主动调整[缩大为小]?或者是[为当墙]壁以及屋[宇夹令]内外[断绝?我今]实[不知斯义]理之[所在,愿垂]赐[弘慈,为我]等[敷]陈开[演]此中的道理。
诠论:是能见之性,于境大时即可见大,小时即可见小,清时即可见清,浊时即可见浊。境有变异,而见性随物朗照,无有迁改。其实这个都一直在强调什么?这个在强调:见性离相、离根,迥脱根尘,它是一直独立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而佛法还不能用认识的,它还必须用体悟的,它要内证的功夫。所以,我们那个一动,就是夹着一个妄见,虚妄的那个知见,一闪,它就会跑出来,而且它是无时无刻没有夹带一个我执。而世间人他这个,说来说去,都是[我]的功德最大,他这个假我,是一直存在在这个世间,那个我相是很难破的!有个英国的医生,提了一个包包,很紧急的开一部新车,到比较乡下的地方,去看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病得很严重,躺在那个病床上,他的妈妈在旁边照顾,这个医生就赶到了这个郊区一点的小朋友家看病,看了以后,就跟他妈妈讲说:我来看你儿子看四次了,所以,这一次要加出差费,要加二十块钱的英镑!他妈妈就很生气了,说:你怎么可以加二十块钱英镑呢?他说:我来看你儿子,这一次第四次了呢!他的妈妈就说:不是我儿子把肺结核散播到全校,你哪有今天的轿车可以坐啊?你哪有这么好的房子可以住啊?就是她儿子把肺结核散播到全校,所以,他生意就特别好!反正不管怎么讲那个[我]就一定会存在。
那么,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说:这个见性它没有我执,所以,见性随物朗照,无有迁改。但是,我们这里要里了解的,佛陀本身充满了智慧,还有慈悲;但是,他并不是对天地万物都没反应的,不是这样子的。他会有反应的,因为众生境界不够的时候,佛陀会有反应的,佛陀也会呵叱人的。譬如说提婆达多,说:世尊!你年岁已经大了,为什么不把僧团交给我?世尊就呵叱他,说:我尚且不把僧团交给舍利弗跟目犍连,他们都证四果阿罗汉的!何况交给你这个痴人?就是大愚痴的人。佛陀也会呵叱人的!所以,要反应给众生知道,并不是说:圣人就呆呆的坐在那边,不一样的!像古时候咱们中国的祖师,有时候徒弟太不像样,他也会反应的!因此佛陀虽然有种种的反应;但是,他内心是没有烦恼的。然而众生之妄想真是无奇不有,居然想到见性会被墙壁夹断!嗯!我也是第一次听到。
经文:[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注释:[诸所事业,各属前尘]:这各种所现的事相,如上下方圆,以及业用,例如来去伸缩等,皆属于现前尘境之留碍,跟见性无关。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讲:修学佛道,守心第一?守心第一,就是你守住,不让它妄动,也就是不被污染、不受影响,因为跟见性无关。只要你着相,见性就会妄动,着、住,无明就会现前;放下,不被污染、不受影响,万象就跟见性无关。修学佛道,守心第一,这是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么样修行。真正一个修行人,他就二六时中都是降伏自我的,也就是,诸有所作,皆是有相,托尘依缘聚散而起、而灭;而见性实不起不灭。记住!托尘依缘聚散而起跟灭,起跟灭就是生灭意识心,叫做离尘无自体性。而见性实不起不灭,这个在强调什么?就是离尘有自体性,这个才是我们当家作主的,本来的东西,无杂无染——相自生灭。也就是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舒],伸展。不应说见性有随境而伸展扩大或缩小。譬如说:我们出去外面,讲堂旁边有个小小的公园,眼睛一望,望到虚空,喔!见性就好像扩展开来。回到我们文殊讲堂内,咦!我们的见性变成这一点点,好像被夹断一样,怎么这个范围变成小了?其实不是,见性没有大跟小,于大见大,于小它见小,它本身并没有大变成小,或者小缩成大,见性本来就没有所谓大跟小的,于大现大,于小现小,就是这样子。因此见性本自并没有大小、长短、方圆,修学佛道就是要开采这个本来的面目。所以,相自生灭。[舒缩],在此还包括[断续]等相。[断]就是被夹断;[续]就是接续。
[譬如方器中见方空]:譬如说在方形的器皿之中,便见有方形的空间。[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这是讨论说:是不是一定是方形的?还是不一定是方形的?[一定]含有不可改变之义。[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如果说那个空间一定是方的话,其实空间没有方跟圆,虚空哪有方跟圆?我们古时候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认为说地球是方块形的,所以,我们说:到那个地[方],为什么?其实这样讲地[方]是不对的,应当说:到那个地[圆]才对的。可是,你讲:到那个地圆,人家听不懂啊;你到什么地方去?所以,古时候人,天文学不发达,所以,把这个地理认为那个是方。如果说:那个空间一定是方的话,那么我们若在那方形的器皿当中,另外再安放一个圆形的器皿,则此方器中的空间,不应再变成圆的。譬如说图所示:,这样就看得更清楚了。方器当中见方空。你看这个图片,右边是虚空,左边是虚空,上边二个字叫做[圆器],在中间再安一个圆器,方的里面再安一个圆的;现在讨论的是虚空,虚空就无关于方形的器皿、还是圆形的器皿。所以,在这里就是说:如果我们安上一个方的,那么,这个虚空到底是方的?还是不定的?不一定是方的?所以,看左边的解释,如果不一定是方的,那么,在方器当中,应见不到方形的空间,因为它是不一定嘛,就表示确实它是方的。[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如果说那方器中的方形空间是不一定的,那么,在方器之中就应当没有确实的方形的空间。然而现在见到了方器中确实有个决定的方空,所以说[方器中的方空为不定],此论点是不能成立的。说不定,不对的。
[不知斯义所在]:[斯义],这个道理。指为何见性时大时小,有时又好象有舒有缩、或是被夹断的感觉,这道理何在?(这是因为阿难见相不见性,着外相求。)所以,着相修行百千劫,这是因为阿难见相不见性,这个就是所有修行的关键,只要你见相引发的意识心,就是离尘无自体性;离尘有自体性的,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你只要见相一直求,就永远没有办法入佛的境界。[义性如是,云何为在?]:见性之道理乃本性如是:这一句含有:不是我佛陀创造的,这一句就是告诉你:见性的道理它是大到本来就存在,这是人生、宇宙当中,一直存在的道理,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新增加的道理,只是众生不悟而已。所以,见性之道理乃本性如是,这一句话重点在哪里?重点:只是你没有去发现而已,因为你一直着相嘛,一直着相,就永远见不到性了!如虚空随器而现方圆之相,但虚空本身并未改变,也就是没有舒缩,也没有被方圆之器隔断。虚空比喻作见性,方器圆器比喻所见之相。
[云何为在],云何有[定在]与[定不在]呢?这句话就告诉你:法无定法,你说一定怎么样,就很难讲的!你很出名,它就一定会有负面的,就像政治人物也是这样子的,你有正面,它就是一定会有负面的。如果你很出名,还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他的出名不算是不好;有时候,人家不认识你,反而很好!有一个旅客坐飞机,到航空公司的服务台去办理,他多问了二句,那个服务台,航空公司的小姐很凶,就劈里啪啦的呵叱他,然后说:你很啰嗦!态度非常恶劣!这个旅客非常的不满,打电话去给航空公司的总经理,这总经理打电话来试试看,这柜台的小姐电话接起来,讲没有二、三句,态度是真的很恶劣,他说:刚刚有个旅客投诉你态度很不好!她就解释了一大堆,他就问那个小姐说:你知不知道我是谁啊?她说:你是谁啊?他说:我是航空公司的总经理啊!那个总经理愈讲愈大声!那小姐就问他说:那你认不认识我呢?那总经理就说:我不认识!然后赶快挂掉说:喔!还好你不认识我!认识,马上就要开除了。所以说:无名小卒也有他的好处,树大它就会招风。
我们没有出名的人,很想把它搞得很出名,这种名气并不香。你就修你的德行,守你的忍辱,用佛的慈悲做事情,这香气要沉香,它是散发一种很自然的香。他的忍辱、慈悲、勤劳,慢慢一个人、二个认同,三个、十个、一百个,有德行的法师,他就会这样子,他不会一直炫耀自己、一直赞叹自己。有修行的居士也是这样,在一个团体里面,这个有德行的居士,人家一提到他,那就:喔!首屈一指的!因为他在这个团体已经十年、二十年了,他的忍辱的慈悲,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那个荣耀要像沉香一样的,是真正的香。如果全世界的荣耀都给你,而你并没有实力,那别人所有的赞叹,都是短暂的假香而已,你不是真正的香。比丘要变作一个真正的香,你就必须要低调、忍辱,真参实学,不炫耀、不骄傲、不狂妄,等到我们有能力,我们有实力,我们有德行,他很自然的,他就会一直传开来,一直传开来。我们不是故意要让人家赞叹的,而是自然的道理。一颗沉香放在这里,它慢慢的放出,释放这个香,而且是持久、很香;喷那个香水,一下子,咻咻!一下香一下。像我要坐电梯的时候,有的信徒可能香水涂得很厚,我进去这个电梯里面,还闻到香水;等到我吃饱饭再上这个电梯,那个香水的香就没有了!所以,肤浅、没有实力的那一种香,是很短暂的!
[云何为在],云何有[定在]与[定不在]呢?也就是,方空与圆空之相,不能说一定在,或者是一定不在;若有器之因缘在,则现有方空或者圆空在;在这里特别注意,这一句话的重点:只要你着于假相,就会现方空或者圆空,意思就是:会争论不断,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这个在强调这个地方。只要你着相,心性就没办法显露,一定会再论:这是方的,这是圆的;你只要有我执、我见,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它就一定不会断,无论你假借任何的理由来烦恼自我,诸位!那个都是相。所以,佛陀叫做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诸位!调御丈夫是什么意思?善于调伏自我,而佛陀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叫做调御丈夫,调御这个六根,三业让它绝对的清净。诸器若除,方空圆空即不复在,空即不复有方圆之相,然空性不失;空性常在,能随器现方圆,然空实无方圆。意思就是:我们见性本来就存在,于大现大,于小现小,于方现方,于圆现圆,无关于这个外在的。这用来比喻:见性自身没有大小,然能逢大见大,逢小见小,意思就是:它也能反应,也能起妙用了。而见性本身并不因所见之境而有改变或者是舒缩,更加不会被夹断。
义贯:[佛告阿难:一切世间]中,不论[大小内外诸所]现之[事]相,如上下方圆等,或[业]用,如来去明暗等,皆[各属]于现[前尘]境于六识中之留碍。诸位!这个留碍就是一直执着生命,认为这个是实在相。因此我们死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眼睛都阖不上来?就认为:我某件事情没有完成,我某件责任没有完成!其实不管你完成跟不完成,它自性本来就空。所以,佛告诉我们:所有的众生,这个意识心一直想留在这个世间,一直想要活下来;可是,我们的躯壳却要面对无常,却作不了主,所以,我们的意识心,会想要执着这个色身活下来;可是,又无奈无常的现前,因此在我们内心里面,一直产生冲击,一直恐惧面对死亡,自己一直认为:我的责任还没有完成,我某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可是,你有没有体悟到,当你没有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来完成?什么事情让你来开头?有什么事情让你要去完成、去结束?没有啊,妄起妄灭,就是假借有一个开始,有一个结束。众生也就是这样子,意识心想一直留在这个世间活着;可是,躯壳却不听话,朝向死亡。每一个人的生死就一直在那边挣扎,想活更久、想活更长、想活得更漂亮、想活得更健康,结果没办法了!
你有没有看到新闻报导?有一个研究所的学生去赶火车,来的时候,他就冲上月台了!火车还没有停的时候,他就一直急着要上去,结果没有抓稳,摔下来,火车从他的双腿,咻!整个烂掉,一念之差喔,读研究所的!要急着赶火车,火车都还没有停,刚进站而已,还在行驶前进当中,他就一直要跳上去,因为要赶着那一班车子要去上课,结果没有抓稳,摔下来,那个月台跟火车有一点距离,他的腿摔进去,啪!被辗断了!就一念之间,他这一辈子,连补都不行,连接也没办法接,你看他怎么办呢?就是一辈子拄二支拐杖,能活下来已经不简单了!所以,有时候一不小心,他就会终身遗憾!
昨天报导的,在医院上班,二个人都四十多岁的清洁工,结果二个人吵架,为了什么?为了蓝绿吵架,吵起来的时候,结果用什么打死?你知道吗?很夸张,用拖把打死,那个拖把拿起来,活活把对方打死!诸位!过着愚痴的生活,他就会这样子。诸位!那开悟有什么好处?开悟的好处三多路后面那个[多],二个多!二个为了蓝绿,这样吵到打死对方,三个字:好好笑!真的!为这个会打死对方?会啊!就是打死对方啊!你简直不敢相信,是的!真的把他打死了!
皆[各属]于现[前尘]境于六识中之留碍,与见性本身无关,故[不应说言见]性[有]随境[舒]展扩大或[缩]小夹断之相。这[譬如]在[方]形之[器]具[中]便[见]有[方]形之[空]间,(而虚空实不方,亦不被方器所夹断);就这个譬喻,[吾复问汝:]在[此方器中]我们[所见]之[方]形[空]间,[为复]一[定]是[方]的?抑[为不]一[定]是[方]的?[若]说一[定]是[方者],则当我们[别安]一个[圆]形之[器]皿在方器中,因为那个空间已经变为方的了,此方[空应不]再变成[圆]形的。但是,圆形放下去也变圆的啊!(故说‘方器中的方空是一定的’,是不能成立的。)[若]这个方器中的方空是[不]确[定者],则[在]原来的[方器]之[中,应无]确实有[方]形之[空]间显现出来。(然而,方器中确实有方空显现,故说‘方器中的方空为不一定’,此论不得成立。)[汝言:]我[不知斯]大小缩断之[义]理[所在](为何见性时大时小,又好象有缩舒夹断之相?)[义]理之本[性如是]:虚空随器而现方圆之相,然空实无方圆,亦不因器而有方圆;(见性亦如是,见性随境而见大小、内外、明暗等相,然见性实无大小、明暗,亦不随所见而变大变小,变明变暗,境自大小,见性只是照见而已:性能显相,而不随于相,其用如镜。)
诸位!这一句话很是重要:性能显相,而不随于相,其用如镜。你只要那四个字记住:[不随于相],你就见道。不随于相,也就是说:情绪不随假相起舞。所以,各人生死个人了,人家不断烦恼,也不关我们的事情,我们只能慈悲、尽力的救他;但是,你不一定有能力去改变他,不一定的,因为人类的这个执着是根深蒂固的,众生包藏起来的是无明的,他很怕你用刀子去剖开他的内心,也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跟问题的,因为众生内心是包着无明。佛菩萨坦荡荡的,他不怕你开刀的,他的心性里面本自清净的。所以,无量劫以来,我们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就继续生死,因为没办法解决问题啊!如果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他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就佛陀讲的:就像一个脓包,你敢面对它,开刀,脓包就好了!所以,我们的个性应当开朗,见一切相,就不必有太多的内心的隐微的那种微细的执着,包括这个都不需要,坦荡荡,直率!那个有时候喜欢把事情讲出来的,反而没事;那个碰到什么事情,忧郁,因为放在内心里面,也不敢讲,他就累积,将来得心脏病、痛苦、忧郁;有时候要把事情讲清楚了,这样就好了,昨天过的事情,今天就是一定要放下。
诸位!昨天的是非恩怨,早上睡醒,一定要一笔勾销,没有这层功夫的,休想进入佛的领域,你要进入佛的领域,休想!never,绝对不可能!什么是佛?是非恩怨,那是相的东西,讲一讲,凡夫都会有一点情绪,过了,前一秒钟、十分钟,丢掉!何况第二天才睡醒,不要十分钟就可以处理完的,下一秒钟来,快快乐乐的!因为我们不是佛,我们今天讲经说法,以佛陀的思想,是要勉励师父自己,同时也给大家鼓励。我们今天来,是向佛陀学习,向佛陀所讲的正法,来效法、来迈进的。所以,师父在这里做代表,我们大家互相勉励的,毕竟我们都不是佛,所以,互相勉励。[云何]说[为]有定方圆、或不定方圆[在]呢?方圆等相,为外境外物之相,非见性之相。
经文:[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注释:[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诸位!这一句话很重要的含义是什么?你想要见性,但除执着,对相上的执着,就是这一句,就是关键!你想要入无方圆,只有除去方形的器具,或者是圆形的器具,不要安上方形,不要安上圆形的,虚空本来就不是方、不是圆;见性本来就不是方、不是圆,不是大、不是小。所以,修行重点就是:但莫于相上住着,对相上执着,我们生命的灵魂就被框住了,就被框住了!如果要令虚空之性还复到本来没有方圆之相,那么只要把方、圆的容器去除掉就行了。[器方],器之方圆。[方]包括方与圆等。[空体无方]:虚空之体本来就没有方圆之相。[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不应说:还需要除去虚空中方圆之相原来的所在之处。这句话的意思,你看不懂吗?好!看这里,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譬如说:这是什么?这是方形的,中间空间是方形的,(师以自己双手比划一方形)如果有一个器皿是方形的,安在这里,我们这虚空就变成方形的,那么,这个方形里面,再安一个圆形的;或者是不用,直接安一个圆形的,你要进入虚空的状态,但除,只要把这个方形的除掉、拿掉,或者是把这个圆形的除掉,他现在意思就是说:要不要把这个虚空除掉?不需要,虚空本来就存在,虚空本身就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要不要除去虚空?不需要啊!你想要进入虚空的状态,但除去方形,还有除去圆形,虚空要不要除?
你想要见性,但除执着、除去分别,但除去对假相上的黏着,自然就见性,它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我们认为执着会快乐,因为我们有所依靠,我们不执着,变成没有依靠,所以,我们不敢过那种日子,我们不晓得放下的日子更好,我们不知道,不能理解,也不能体会,放下的日子更快乐,不懂!所以,我们自无量劫来,执着跟分别、依靠,所以,就靠这个快乐,怕失去这个,所以,我们什么都放不下,生命作不了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过现实的生活,又要面对它,又不能执着它,诸位!你看这个修行有多困难?所以,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面对现实,这个就是佛法,你不能逃避现实,因为你必须活下来。活下来就必须竞争;竞争就必须斗争;斗争就必须想尽办法干掉对方,真的,不骗你的!你所要面对的这个世界,负的一面为什么这么龌龊?这么对立?竞争,他就一定要生存!一山容不下二虎,他就这样子。
人类的争论,除非你是修行人,否则他有人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有是非,有人的地方,他就一定会有竞争、一定会有斗争,诸位!没办法避免的!那一种情形可以避免呢?就是修行,除去内心里面的执着。好!有一个人讲,我满认同的,有一个居士讲:慧律法师!您讲这一套,在世间人来讲,不一定用得到,我说:你讲这一句话答对了!他说:你们佛教讲的这个慈悲、智慧,在社会,这一套并不一定用得到。你讲对了!但是,你要成佛,就非得这一套不行!你不想成佛,要变众生,没话讲,那就是拼、就是斗争、就是竞争啊,恶性竞争。但是,你要成佛,就是一定要歇即是菩提,无诤,不执着、不分别、不起颠倒,唯一的就是这样子而已,没有路可以走,你不想成道,没话讲;想解脱,就必须按照佛陀这一套来。所以,在家居士比出家人更难修行,更了不起!所谓更了不起就是说:因为他要面对逆境,不是说居士超越出家的意思,更了不起就是很不简单!现在家居士身,要在外边工作,要养活自己,还得要修行,要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
譬如说:我有一次,我去叫计程车,我也不知道啊,我手一拿起来,前面看到的,他慢慢要接近师父的时候,突然有一辆车子,从半路杀到我的旁边来,就停了,就是:你要坐车吗?我手一举,结果本来是靠边边的这一辆车子要来的,结果从路的中间,唰!一个年轻人开车,那时候,你怎么办?然后那个年轻人就是:师父!给我载啦!因为我今天开到现在,一个客人都没有!后面那个年纪比较大的,就是念[弥陀佛],我可以看得出他在[念佛]啊。你看,一个计程车而已喔,这世间就是这样,很残酷的,也没办法,生存的法则,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世间,所以,是真的!有时候用我们佛法这一套,全部要应用在每一种时空、每一种职业,还真的很困难!
义贯:[阿难,若复欲令]虚空之性[入]于[无]有[方圆]之相的话,[但除]去[器]之[方]圆,以[空体]本[无方]圆之相,因此[不应说言:更]须[除] 去[虚空]之[方]圆[相]的[所在]之处,才能回复其无相。因为虚空本来就无相。
经文:[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佛就告诉阿难说:你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注释:[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挽],牵引、拉长。当你仰观太阳时,把头抬起来看太阳的时候,你难道是把你的见性拉长到与太阳的面齐(才能看得到吗)?[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能夹见断],可以把见性夹断,如是则见性一半在墙壁内,一半在墙外。[窦],孔。[续迹],接起来的痕迹。此言,如果说建筑墙壁及屋宇,能把见性夹断,成为墙内的见性跟墙外的见性两段的话,那么如果再在墙上打一个洞,怎么会没有看到见性内外接起来的痕迹呢?
义贯:佛言:[若如汝]所[问]的:[入]到[室]内[之时]能[缩见]性[令]变[小],若此为真,假设你这一句话是真的。则当你[仰观日时,汝岂挽见](把见性拉长到)[齐于日]之表[面]?然而实际上,你要看太阳时,并不须把见性拉到太阳表面,才看得到;所以知道见性看远时并没有拉长,看小的时候,也没有缩小。因为见性没有大跟小,没有长跟短。又[若筑墙]壁及屋[宇]便[能夹]你的[见]性令内外[断]绝,那么如果再于墙上[穿为小窦](孔)[宁无](怎么没有)墙内外的见性显出再接[续]起来的痕[迹]?故知[是义不然]。因为实际上,在墙上打个洞,并没有看到见性有内外再接起来的痕迹,所以可知见性原本即未被墙壁夹断。所以说见性会缩小或夹断,是错误的。
经文:[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这一段可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一切众生]:包括凡、外、权、小(凡夫、外道、权教菩萨、小乘)。[迷己为物]:诸位!这个是普天下众生的问题,迷己,把这个四大缘起的假相,或者是山河大地,认为那是实在的,问题就出来了![己],己心。[物],外物。因为一切外物皆是自己的心所变现的,实非外法,然众生以无明覆盖,而迷自心所变现之万境为外物,并执此等境界为心外实有,不了唯心所现。所以,证悟佛果就是内、外平等的,没有内跟没有外,(未完)
(文章转自 梵音视频 2019-08-08)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149:性能显相,而不随于相,其用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