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198:地水火风统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东西,我们要用本性修行,不能用意识心修行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12 16:41 点击 123 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七大即如来藏性、周徧法界10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楞严经义贯》697页,我们要用两天的时间把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告一个段落。在《楞严经讲义》经文,我们尽力的诠释和发挥;在《楞严经讲义》的注解也讲得特别详尽,主要是文言文难,研究《楞严经》的人也多,但真正进入义理的,或者是悟到究竟的还是少,主要是《楞严经》太深、太繁。这辈子有因缘讲《楞严经》就把它讲详尽一点,将来无论是文言文、白话,都给众生再一次的机会。我们今天把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再浏览一次,碰到需要解释的师父再诠释一下。诸位!不能用轻忽的角度或者是心态来面对白话文,在这一念之间如果你贯通了,就开悟。所以,不能说文言文比较有水平,白话文你就轻忽它,这心态非常要不得,经典没有高下,要看看各人的根器契不契入。有的人在文言文很受益,但有的人在白话文相同的也很受益,所以不一定。因此我们对圣教,都必须以最虔诚、最恭敬求法的心,来看这一本《义贯》,这种心态,渴望求得正法,不厌其烦,这个是佛弟子、求道的人一个健康的心理跟心态。


    第五节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注释,[如来常说]:指如来往昔在开示权教之法时常说。权教就是善巧方便、不究竟义,借重一时的时间、空间,给他一种安慰、给他一种依靠,这个叫做权教。[和合因缘]:即因缘和合,生一切法。这是权教所认定、认同的。[一切世间种种变化]:[一切世间],即一切世间之法,包括蕴、界、处及七大,他这里称(合称四科)。这跟《讲义》判的不一样,讲义是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才是四科;这个不影响每个大德的著作,完全不影响。此一切法之种种变化。[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为什么如来现在却把因缘性与自然性,两种能生的法则,都排斥掉了?如果排斥自然性那没有话讲,为什么连平常所修的因缘法都要排斥、排摈?[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中道了义为第一义究竟之法,超越远离凡、外、权、小一切戏论名言之不究竟法。究竟就是一佛乘,只要不能成佛的统统称为戏论,十方一切法其实就是为一佛乘而准备的。


    义贯:[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往昔于开示中[常说和合因缘]生法的道理,而言[一切世间]蕴处界等[种种变化,皆因四大]之[和合]而显[发明]了其性相。[云何]现今[如来]却把[因缘]性与[自然]性[二]种能生法之法则[俱排]除[摈]斥了?[我今]实[不知,斯义]理[所属](所在);[惟]愿如来[垂]示[哀愍,开示]我及[众生中道]第一义究竟[了义]之教,令得超越远离一切凡外权小之言说而入于[无戏论]之[法]。


    诠论:阿难在前面七处破妄之中,已知妙觉明性非因缘和合,但对于世间法则,还是计着它们是因缘和合之法。计着因缘和合之法,它的基本盘是什么?要承认微尘有其实性,就是构成缘起最小颗粒微尘的色法,他是承认是有实体性、是存在的,这个才能构成因缘和合;如果说连这个最微小的临虚尘也不存在、也是性空,那么,众缘就没有东西可以合,因为合空不能成色。换句话说,体空本来就没有能所、本来就没有色法,而色法只是缘起暂时显现的,体性本空,本空就没有能所。所以,要承认缘起法,六根对六尘引发的六识心,一十八界,必须先承认微尘有其实性。


    若说微尘没有实性,那么就是空,空合空不能成色,这个是关键。合空只能成空,意思就是根本就没有缘起法,缘起是相上生灭法在打转,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它是如梦幻泡影,不实在的,在欺骗我们的真心的。阿难之意以为:妙觉明性可说是非因缘、非和合,但世间法之法性与之不同,故阿难之见为世间法与本性为有差别,而不知世间法与本性非二,世间法乃本性中事也。三藏十二部经典就在这里,意思就是,所有的有为法,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世间法就是生灭法;本性就是不生不灭。但是,记住!见到本性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生灭跟不生灭这个名相;就像一个成佛的人,自然绝对不会说:我是圣人!所以,一定要了解,不生灭是究竟的证量,证量里面没有言说、没有名相、没有标签。所以,真理的究竟如来藏性,不能有任何的标签,真理它就是本空,本空就是永恒的真理。你要承认有缘起法,就必须承认有色法;承认有色法,就必须承认最小的颗粒微尘的尘性,小乘就是承认微尘有其自性。大乘不同,大乘当体即空,微尘性就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空,本空、合空不能成色,所以,没有东西是因缘法。


    经文,[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注释,[如说药人]:依药书而论说药方之人;亦即,只是依文解义,不达实际。修行的可贵在于实际的行动,这是最可贵的![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大乘],即佛乘。[修大乘者],即志求无上菩提者。[实相],实者,非虚妄也;实相即如来藏清净庄严之相。


    义贯:[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是因为[汝]已[先厌离]了[声闻、缘觉、诸小乘法],而[发]大[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方[为汝开示]究竟佛道的[第一义谛]。你既已听受了第一义谛法,[如何复将]虚妄的[世间]之[戏论、妄想]分别不究竟之权教[因缘]之法,[而自缠绕]不肯放舍?[汝虽多闻]第一(然而,我已经应你所请,而为你详细开示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法皆非因缘、非自然,乃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样至高至深最了义的第一义谛之法——你却不能识得,还要请我开示无戏论的第一义谛法!殊不知因缘、自然即是戏论,离于此戏论即是第一义谛。)你这样的情形,正[如]依着药书而论[说药]方之[人],当[真药]之草[现]在其[前]时,却[不能分别]了知是真货,反而疑而弃之,这样的人[如来说为真可怜愍]者![汝今]再好好地[谛]实而[听,吾当为汝]更进一步广[分别开示]一切法非因缘生、非自然有,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无上谛理,令你开悟,[亦令当来修大乘]法[者]也都能[通达]如来藏清净、庄严之[实相]。于是[阿难默然]而[承]听[佛]之[圣旨]。


    经文,[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注释,[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成观法师这里的解释跟《楞严经讲义》的解释切入点完全不同;但是,都符合佛义,所以,师父尊重二位大德的注解,二本都符合佛义,因此,二本都保留。四大之本体,乃如来藏,而非其余。此如来藏体自然是非和合性的;既是非和合性,则不能与其他诸大种相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就如同虚空一样,虚空虽能容纳诸色法(色、声、香、味、触),但是虚空并不与诸色法相和合,因为虚空是绝对的。[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变化],变异迁化。若言四大之体是和合性的话,那么四大便与其他物类一样变异迁化;如是则一切法便只有和合生灭,无止尽的变化,如是则法将断灭:因为前法不至后法,后法异于前法,故法法相异,不得相续;法若不相续,即是断灭。而实不然,世间之法并不断灭;世间之法虽有种种变化,但在其变化的同时,其中亦有不变之体性存在,所以世间之法在无情界,与有情界两方面,才能现出在变化中有不变而相续的现象。


    [始终相成,生灭相续]:这是指无情界方面。[始],指成;[终],指空。[始终]亦即代表成住坏空。此言,无情界虽有成住坏空,但始与终皆相衔相成,生与灭也相接相续;不会说历经了成住坏空,一到空以后,就不再继续,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你了解天文学,就是佛讲的这样子;成、住、坏、空,空以后再成、住、坏、空,你看看星球,统统是这样,一个周期,一个周期,佛经也是这样讲:成、住、坏、空,完全符合现在的天文学。换句话说这个星球、太阳系一定毁灭,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


    而是[空]了以后,又有下一个[成],[成]后复[空],[空]后复[成]。生灭也是一样,生后复灭,灭后复生,不会说灭了就永远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指外四大(无情界),之所以能如此,完全是因为四大之本体是如来藏性之故,以此[一线牵],故外四大虽现生灭之相,但总不致断灭——以其以如来藏为本体故,而如来藏之性,非和合而成,故不断、不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这是指有情世间(内四大),虽然现有生死,然生死相续,而不断灭;不会说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之所以能如此的原因,亦是由于众生内四大是以如来藏而为其本体,故能历无量生死而相续不断。诸位!没有本体就变成断灭,有情、无情都是这样子,因为有如来藏性,情与无情,缘起如幻的假相,这样才构成生灭、构成轮回;但是,悟了,这个歇即是菩提,就停止了。


    [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旋火轮],为点燃火把,旋之成轮。看魔术表演就是这样子,火轮虽见之成轮,然实在并无[轮],只是一支火把在转动,然而以此火把旋转之因缘,而得相似相续成就轮之幻相:为什么称幻相,因为没有一种东西是实在的,如果你也能够了悟,诸法如幻,佛道就成,幻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就契入佛心。轮实非有,火体是真。这用来比喻四大生灭相续之相。[火把]比喻四大之体;[轮相]比喻四大生灭之相。四大之如来藏体(火把)是真,其生灭相续相(火轮)则为幻化所现,并无实体。所以,观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这个道理。


    [如水成冰,冰还成水]:又如水之性,遇冷缘则成冰,再遇热缘则成水。当水成冰时,水流动之性不复见(流性灭去);冰遇热又成水时,冰之坚硬之性灭去。此中水之相虽有来去生灭,然而水体之本性,虽经百千万次如是之变化,终不改异,也不失去。水之本性比喻如来藏,冷热等外缘可比喻染净等缘,成流体相及固体相,则比喻六道果报之相。众生因为以如来藏为其本体,故虽经历无量世染净善恶之缘,而于六道百千生死,改头换面,然其如来藏性始终如一,未曾改异——以如来藏性不和合故!水性亦如是,虽会受冷热之缘而改变其相状,但水始终不与冷或热之缘相和合:冷是冷、热是热,水还是水——水体与冷热相各不相干!


    义贯,佛言:[阿难,如汝]方才[所言]:由于[四大和合],才能显[发明]了[世间]法之[种种变化](然而你但见有变化,而不知有不变者;而且,实际上既无和合,亦实无变化;和合变化皆是幻现之相。)所以记住!佛法是要论相?还是论性?性相是不二。你一定要注意,谈论一件事情一定要论体、相、用,还有论因、缘、果。在相上来论有因、有缘、有果、有相、有用;在体来讲,统统没有。在有情界来讲的体叫做佛性;在无情界来讲体叫法性。佛性毕竟空、法性毕竟空,所以,情与无情,它的共同点就是毕竟空,人与天地万物完全相同的一点就是毕竟空,统统是幻相。


    [阿难,若彼]四[大]之[性]其[体]本[非和合]性(以其体是如来藏故),[则不能与]其他[诸大]相[杂和],这情况就[犹如虚空]之性一样,实[不和]于[诸色]法。[若]言四大之性为能与他物[和合者],则四大便与他物[同于变]异迁[化],如是终至断灭。然而世间实不断灭,以现见一切无情器世间虽有无量变化,然而在此等变化之中,其[始]与[终]总是[相]衔相[成],其[生]与[灭]总是相接[相续],而不落断绝灭尽;在有情界亦然,有情众生虽历无量生死,[生]而后[死,死]后又[生],如是[生生死死],生死总是相续不断,不致灭绝;如是世间有情与无情之生灭、生死,犹[如旋]转[火]炬而成[轮]相,[未有休息](然而,虽现有轮相,而实无轮,只是一火真。同样的,四大虽现有和合生灭不断之相,此等和合生灭,实在非有,只是四大之本体,随缘动转所生之幻相,为什么称幻相?因为空无实性,是故实无和合,亦无生灭,只是本体转动之相。)本体如如不动,相却在转动,而众生看到相在转动,以为一切法都在动,其实有不动的就是本体。我们不了解歇即是菩提的道理,就是因为随着生灭,拼了老命,一直贪爱、一直转动,所以一直轮回,而不懂得当体即空的不生不灭的本性。


    [阿难],真如之体[如水]之性,遇冷缘则[成冰],逢热缘[冰还成]为[水]。(水性体无二致,逢缘而现液体、固体、气体等幻化之相,虽历千百次变化,而水性不失、不变;众生本具之如来藏性亦复如是,虽于无量劫中,由染净缘,经百千生六道现身,改头换面,无量生死变化,然其如来藏体始终如一,亦不与染净、善恶等法和合而变异,故无生灭,究竟清净、坚固。)诸位!真空法性它如虚空,佛讲的:虚空何时何曾烂坏,你看看这个虚空,什么时候曾经烂?我们的涅槃妙性就是从来没有生灭,也从来不会烂坏,这是一个比喻。


    1.地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经文,[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注释,[析邻虚]:新译为极微;系色法的最小单位;七极微为一微;七微为一金尘;金尘以上为:水尘、兔毛尘、羊毛尘、牛毛尘、隙游尘、虮、虱、穬麦、指节等,就是越来越粗,累计七进位,以上皆为七进位之容积单位。详见《俱舍论》及《楞伽经》。虮是一种小小非常小的虫;虱子,长在动物身上的;指节就是我们的手指。[更析邻虚,即实空性]:若还要理一步再分析邻虚尘,那就要变成真正的空性了(因为邻虚尘太小了,再分析就没有了,即如虚空性一样。)这是小乘的[分析空],以证明色法之空性。然佛在此之意,并非赞成此说,以此说为佛往昔为开悟钝劣之小根智人,令其信解空性,而作此说。今则不然,以究竟之实智观之,物之空性,非以分析故空,本性空故。这个我们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你再小的微尘把它变成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还是有,有就不能讲空;当体即空,就是表无自性。又,分析并不能令任何一法之性成空,不管再怎么分析,即令再小,它还是有,只是人力无法再加以分析而已,人力无法再加以分析,并不表示它就没有了、空了。所以[分析空]是不究竟的,是方便化导钝根人用的一时之权教。


    [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如果邻虚尘可以分析而成为虚空(所谓[析入虚空]),那么反过来说,则虚空也应能聚合成色相才对。因为色法一旦析入虚空,则色法便散化在虚空中,亦即虚空的体中,即含有色法的极小质素在;[质素]就是成分。若如此,则应能再从虚空中,将这些色法的质素聚合起来,而还原成色法。[不应邻虚合成邻虚]:不应说是由几个邻虚可以合成一个邻虚吧?这是不对的,邻虚愈集合就愈大。[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又如果邻虚尘可被析入虚空,这又等于表示邻虚尘中有虚空的质素,没有虚空质素怎么析色入空?如果这里没有油,你榨沙不成油啊,要有油的元素;色法如果没有虚空,析色怎么入空?亦等于是说:[空由色生](以[析色成空],故[空由色中来];亦即,[聚色成空],空当然就是由色而分析而成的。)若如是者,则是用几个色相可以合成一个虚空呢?然而实无是事:不论多少色相,都不能合成一个虚空,故知邻虚尘中并无虚空之质素存在;因此亦可知,析色实不能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承上言,若将几个色相聚合起来,所合成的仍是色法,而非虚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这又是承上面所说的[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如果真的能将几个虚空聚合起来,则所聚合成的,仍还是虚空,而非是色。亦即:[合空成空,合色成色];这样才对,反之,即[合色不能成空,合空不能成色]。这一定的道理。


    义贯,[汝观地]大之[性]:其最[粗]者[为大地,细]者[为微尘],其[至]细者为[邻虚尘];接近虚空,因此若分[析彼极]其[微]小之尘,至于[色]法的[边际](最小最小)之[相],则得[七分]极微尘[所成]之色,依如来权教所说,若还要[更]进一步分[析]此[邻虚]尘,[即]得真[实]之[空性],而色性即亡。[以上为小乘之分析空],我们称为析空观,在天台宗称为析空观。[阿难,若此邻虚]尘可分[析]而[成虚空,当知]反过来说,[虚空]亦应可[出生色相],才对。(然而虚空生出色相,断无此理;结论:故知析色入空不得成立。)[以上为破析色成空——小乘之分析空]。


    [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那么,[汝且观此一]个[邻虚尘]到底是[用几]个[虚空和合而有]的呢?(然决无是理,不论用几个虚空,亦不可能合成一个邻虚尘;是故,合空不能成色;结论:故知:[色非和合而有]),因为什么?色当体是空,空不能合。且[不应]说是由几个[邻虚]尘可[合成]一个[邻虚]吧?[又]若能将[邻虚尘]分[析]而[入]于[空者],即表示色中有虚空之质素;若如是者,则[用几]个邻虚之[色相]可以[合成]一个[虚空]呢?(然而亦无是理,合邻虚定不能成空;结论:是故可知[析色不成空],以合色不成空故。)析色只能成有,再小的还是有,析色绝对不能入空。这样合色才能成色,要不合色就会变成空,就会变成无中生有。进而言之,[若]将[色]法和[合时,合色]即应成色,而决[非]成虚[空];[若]虚[空]真能和[合时],则[合空]亦应只能成空,而决[非]能成[色];再说,[色]法虽[犹可]分[析],虚[空云何]可被和[合]呢?[以上为破色有和合]。


    诠论:佛在此破和合之计,而说从虚空生出色相,断无此理。[虚空生出色相],换句话说,也就是[无中生有],诸位!这个特别重要,因为析色可以入空,当然,集合空就会变色,合空当然成空,这个将来就会变成无因论,突然会冒出色法,集虚空可以成色法,因为析色可以入空,集空就一定可以成色,这个就会变成虚空突然会跑出色相出来,这个就是问题。虚空当然不可能跑出色相,要借重因缘才会跑出色相,因此我们了解相妄性真,本体里面是不生不灭,但是它是相在转动;相在转动有一种不动的东西就是体,所以体是不可以分析的,相是可以分析的。在相怎么分析,其实就是不能进入本体;要进入本体,必须超越种种的表相,表相跟体是不二的,相就是体,这个就是佛法的重要的不二法门。相就是体,简单讲相体不二,相空体才空,体空相也空;如果由种种的分析,这个就是意识心、这个就是学者、这个就是科学、意识形态、这个就是生死的根本。一切世间的学问,知识的领域里面统统是可以分析的东西,识心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佛法的可贵处,站在解脱的角度要了悟相妄性真,要好好的了悟。而相性是不二,所以,不能无中生有,必须借重缘起,但是缘起又是如幻。我们修学佛道,必须要在相上参透那个绝对的空性,当相上了悟它的等同毕竟空的时候,没有可以讨论的时候,万法俱寂,意识心就灭,这就开始了解什么叫做歇即是菩提。所以,佛法不能无中生有,析空不能产生色相,就可以杜绝无中生有。虚空不能产生色相,色相当体即空,是不二的。


    以佛智观之,此说是虚妄的,[无]既然是无,即无能生之因,何能生[有]?又,[无]要真能生,只能生[无],何能生[有]?如驴只能生驴,不能生猪。然而古今中外这种[无中生有]的谬论,在许多世间所谓伟大的哲学,所在多有,印度当然很多,而中土的儒、道二教,亦是以此而立其宇宙论与本体论。这个宇宙论跟本体论,统统叫做不究竟论,在相上妄立为究竟之处。如道家的[从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万物],这个就是不明了佛性最后的结果,只能用在一时,不能用在究竟。以及前德所论:[儒宗所执的虚以生气,气以成形,而世间万物皆从阴阳之气所成等伪]皆一并破了。为什么加上伪?对佛教的究竟义来说,其他统统叫做不究竟,不究竟就是伪,不能成佛。所以,你研究儒家、道家,他永远不能成佛。


    我们是学佛的佛弟子,应当弘扬正统的佛经;如果我们要讲一些世间的这些圣贤,还是要分清楚,世间的儒、道还是不能混乱为佛教。中国的很多的注解都用中国儒家、或者易经来诠释究竟的佛义,有啊,很多!你打开《大藏经》注解里面很多都是这样子,他为了要解释就要配合,[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就是用这个来解释,噢,佛性就是这样子。所以,佛教流传到汉传来,就含有一些汉传的气氛在,为了融入当地的文化,佛教才能生存,可是,全部用儒、道来诠释究竟的佛义,又不像究竟的佛道。佛法如果流通到西藏去,就融入了西藏的一些文化,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西藏的一些手印、咒语、观想、服装,你就知道佛教来到藏地,就融入藏地的文化。要不然佛在世,跟西藏你看哪一点相同?佛在世也不是这样的修法。你看喇嘛穿的那个,跟佛在世有一样吗?完全不同!佛法流通到哪里,它就会融入当地的文化,为了什么?为求生存。


    你不生存,你说你佛教很好,在当地的人不了解、不认同你,在当地你不融入藏地的文化、汉地的文化,你怎么传啊?但是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把不究竟的儒跟道讲成究竟的佛,这个就是麻烦的地方!像我们现在很多名词,统统是汉地的文化: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真空生妙有,妙有生真空;这个统统是汉地的文化。佛经里面没有这种东西,太多太多汉地的文化,在注解里面随手拈来统统可以得到的;问题就是:讲的那个人有没有见性,见性不怕你名词,开悟的人哪里怕你名相?开悟的人说法从本性流露出来,不会死在名相里面,他知道这个是暂时的善巧方便而已。所以,说法从本性流露出来的,就像六祖,每一句虽然是中文,统统符合佛义。为什么?说法从本性流露,无关于文字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了解,说法若从本性流露出来,就像佛陀一样,文字是没有障碍的,所有的文字,统统是本性的般若。大悟的人讲出来的般若是有生命的,每一句它都是佛的心,它都是有生命的。世间之妄想戏论,实是无尽。


    经文,[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注释,[汝元不知]:[元],同原;本来。[性色真空]:[性],指如来藏性;[色],所现之色。[性色],如来藏性所现之色。诸位,这是佛的境界,如果是如来藏性所现的色,记住!它就不会有障碍,因为它不是意识心现出来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看色法处处障碍,因为我们看的色法,没有见到了本体。所以,这个相就是假空,缘起法处处是障碍。在这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如来藏性所现之色?这是佛的境界。佛,四大在他来讲是大用,不是障碍,处处是大用。佛可以运用如来藏性所现的色,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地水火风统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神通自在的。而我们众生没办法,我们众生死在循业发现,这个业就是缘起,缘起就是所有的根、尘、识、一十八界,就是实实在在的障碍。所以,学佛没有办法像佛这样的得大自在,循大自在的来大神通,至少你要受益,让我们的心得自在一点,知道要用本性修行,不能用意识心修行。什么叫意识心?看到什么卡住什么,看到什么执着什么,看到什么分别什么,没有一样东西让他舒服,没有一样东西让他快乐。我们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惩罚,而所有的众生每天都在惩罚自己,他用业来惩罚自己,就是自作自受,人其实就是作茧自缚的一只昆虫,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作茧自缚。贪嗔痴慢疑,每天吐出来的丝统统捆绑自己;而众生一直想要求解脱,他就从这个陷井跳到另外一个陷井。他想要求明师,这个道场跑到那个道场;这个师父亲近完,一直找,一直找,到最后找,噢!自己如来藏性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有一个居士来讲,说:听了师父的法真好!请问师父,如何跳出陷井?我说:根本就没有陷井,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哪里有陷井?他听了这一句话,突然好象有所悟,没有说恍然大悟,就愣一下,嗯!真的喔!我们自己制造陷井。你自己挖个陷井跳进去,自寻死路!不要管它就OK!就放下,哪里有什么陷井?自己挖自己跳,然后自己在里面觉得快乐!不是吗?有的人讲:我们那个公司出现一个很奇怪的人,他就坐在我对面,不生气也很难啊!是的,这就是业啊!但是,业性本空,如果你有功夫,还是可以放下。如果用智慧不能解决问题,用慈悲也不能解决,现在我在公司所产生的问题,我用一切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时候要用什么来解决?我说:用时间来解决,就是等,还是有办法解决。为什么?不要解决,放着,它就解决,到最后,它不解决也不行,它就一定要。说:燃眉之急,非解决不行,那怎么办?那就看你的造化、看你的福报,这时候就很有千变万化了!非得解决不行,有时候你会死掉啊!这个就是谈到业,有时候就没有办法突破!


    诸位,你看到这个如来藏性所现之色,你就见一切相就是一合相,就了解一合相即是非相,放下,随缘,用尽了慈悲跟智慧,如果不能改变对方,就是一定要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用等待的方式,用时间去解决它。此言,如来藏性所现之一切色法,实是真空,色法其实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如来藏性,色法就是如来藏性,所有的内跟外其实就是你的心,本来原来的心,不要分能所。非同于析色归空之假空。以此真空乃本性空,非分析而空。[本性空]者,无有自体性故;以无自体性,乃如来藏依缘幻现,如空中华,如水中月;空中华与水中月表示什么?表示缘起所现出来的相,其实就是水中月。所有的众生要追求快乐,就是跑到水中要把月亮捞起来一样的可笑,这个世间没有快乐,只有放下,那个是真正的快乐。空华与水月,其相非无,然无实体,故言其空,如是之空,名为真空,非分析所得。又,以其体空故,实不可分析。


    [性空真色]:以如来藏性所具之空,乃能成真色,非同于和合所成之假相之色。这个和合的假相之色,它就会有障碍。[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是,由如来藏所成之真空与真色,能随九法界众生之心之胜劣,相应于其所知量之大小而现。[循业发现]:世出世间九法界众生之依正二报之色,皆各循其本业显现其业报之色(地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识心],指第六识。此言,世间所谓之因缘性或自然性,皆是第六识心妄生分别、周遍计度者。(按:此句古德讲注时,有把它置于[世间无知]一句之上者;亦有将之置于[应所知量]一段之末者,如长水之《楞严义疏注经》、蕅益大师之《楞严文句》,及近德海仁老和尚之《楞严经讲记》,皆属后者。余意以为后者于文义似较畅,故从之。读者请详。)


    义贯:[汝元不知],于众生本具[如来藏中],如来藏[性]所现之[色]实是[真空],而非同于析色归空之假空;而如来藏[性]所具之[空]为能成[真]实之[色],非同于和合所成之假相之色,其性[清净]从[本]而[然](不假功用,并非澄之使清,涤之使净,乃本来清净,无有垢浊。)为什么?因为这个色直达如来藏性,色当然就清净,因为这里面没有不清净跟清净的名词,没有,它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就是绝对的清净。其体则[周遍]十方[法界],且能[随]九法界[众生心]之胜劣,相[应]其[所知量]之大小而显现。(若以胜心大量致之,则应之以妙广之色。)世出世间九法界众生,皆[循]其本[业]而开[发]显[现]如来藏中如幻业报之地大。为什么是如幻业报,其实也没有能受,也没有所受,我们的苦叫做妄受。


    今天的苦实在是苦的很虚妄,今天的苦实在是苦得很冤枉,不应该苦的,因为你本身就有智慧,要拿出来用的,而可惜,佛的大智慧、我们的本性没有拿出来用,而我们用的就是妄心、妄识,所以痛苦不堪,拼了老命就是要执着,拼了老命就是要分别,自己制造陷井,自己不知道。然而[世间]之众生以[无知]故,而迷[惑]以[为]诸法为[因缘]所生,[及]外道之人昧于藏性随缘之用,而计地大为无因[自然]而有之[性];凡此[皆是]依第六意[识心]而妄生[分别]周遍[计]着[度]量,[但有]虚妄名相[言说,都无实]在之[义]理。诸位!那个妄生分别什么意思?就是不知道如来藏性没有能所。意思就是:二乘人学佛,二乘人成佛,就是外道的无因论转过来,那个识心放下,外道转过来就是佛道,也可以成佛。也就是不管你哪一道,统统是用意识心,只是严重不严重。


    2.火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经文,[阿难,火性无我,寄于诸缘。汝观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cuàn)时,手执阳燧日前求火。] 注释,[火性无我]:[无我],我者,自体也;无我即无自体性,非谓无火。[寄于诸缘]:[寄],托也。[诸缘],如钻木、执镜、击石等因缘。谓火之生、住、为寄托在种种因缘中。[阳燧]:取火之镜,亦即聚光镜,也就是凸透镜。 义贯:[阿难,火]大之[性]实[无]自[我]之体性,而是[寄]托[于诸缘]方得显现。[汝观城中未]餐[食之]人[家,欲炊爨时],以[手执]取[阳燧](聚光镜),于[日前求火]。[此明火大依缘无体]


    经文,[阿难,名和合者,如我与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为一众;众虽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罗门种;优楼频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瞿昙种姓。阿难,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执镜于日求火,此火为从镜中而出?为从艾出?为于日来?阿难,若日来者,自能烧汝手中之艾,来处林木,皆应受焚。若镜中出,自能于镜出然于艾,镜何不镕?纡汝手执尚无热相,云何融泮?若生于艾,何藉日镜光明相接,然后火生?汝又谛观:镜因手执,日从天来,艾本地生,火从何方游历于此?日、镜相远,非和非合。不应火光无从自有。]


    注释,[诘其根本]:[诘],究诘,推究。[镕]:同[熔]字。[纡]:弯曲。 义贯:[阿难],所[名]为[和合者],例[如我与汝]及[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合[为一]大[众];大[众]之体[虽为一],然究[诘其根本],则其份子[各各有]其自[身,皆有]其各自[所生]之[氏族名字]来源:例[如舍利弗]为[婆罗门种;优楼频螺]为[迦叶波种;乃至阿难]系[瞿昙种姓],各人种姓来源各自不同,而合为一众,这就是所谓的和合之义。[阿难,若此火]之[性]为[因和合]而[有]者,当[彼]人以[手执镜],且取艾草,而[于日]光下聚光[求火],则[此火为从镜中而出]呢?抑[为从艾]草中[出]?或[为于日]中[来]?[阿难,若]火为从[日]中[来者],则此日来之火[自]己即[能烧]着[汝手中之艾]草,便不须用镜照之缘了;且日[来处]之[林木皆应受焚],以日中之光不须用镜聚光即能烧,故凡被日光照到的林木皆应燃烧(然而事实不然,林木虽被日光照射,亦不燃烧;结论:故知此火非从日光中来。)[以上破日光单一之缘能生火]


    [若]言火为从[镜中出]者,则火便[自能]从[于镜]中[出]来而[然]烧[于艾]草,果真如此,则镜中便有火;镜中若有火,则[镜]子本身为[何不]会被烧[镕]掉?而且当你[纡]屈[汝]之[手]指而[执]此镜时,[尚]且[无]觉知镜子有[热相],既然镜子连热都不热,[云何]会[融泮](融化)呢?(故知镜中实无火;结论:是故火实非从镜中出。)[以上为破镜子单一之缘能生火]。


    [若]说火是[生于艾]草,则艾草自能生火而且自烧,如是则[何]须再[藉日]光与[镜],而令日之[光明]与艾草[相接,然后]才令[火生]起呢?(故知,火不从艾草中生——如是,于生火之三缘;日光、镜、与艾草中,三处推求,皆无能生火之因;结论:故知火非从此三缘中之任何一缘中生。)[以上为破艾草单一之缘能生火] 。既然单缘不能生,那么[汝又谛]实[观]察一下:此[镜]是[因]你的[手执]而在此处,[日]光则为[从天]上而[来],至于[艾]草则[本]为[地]所[生],那么究竟而言,此[火]是[从何方]而来[游历于此]的呢?若说是三缘和合而有,则[日]与[镜]两者[相]去天地之[远],且二者之体性迥然不同,故[非和](性质不同故),[非合](相距太远故),日与镜既实无和、亦无合,则不能言火为从日镜和合中生。[以上为破和合生火]更[不应]言此[火光]为[无]所[从]来而[自]然[有]者。(无因而生——因为既然连单缘与多缘和合皆不能生,则无因更加不能生;若无因能生火,则此世间岂非早都烧光了?)[以上为破无因自然生]


    经文,[汝犹不知;如来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


    注释,[当知世人一处执镜,一处火生]:需要知道世间之人,若在某一处执镜取火,便有火在那一边生起。[遍法界执,满世间起]:若遍法界都有众生执镜取火,则整个世间到处都有火如是而起。[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宁],怎么,哪里。若取火之因缘多,火亦多,应心随量,无有极限,整个世间到处都有火生,怎能说那些火都有一定的来处呢? 义贯:[汝犹不知]:众生本具之[如来藏中],其如来藏[性]所现之[火]实是[真空],无实自体,乃托缘妄现,非分析之假空;而如来藏[性]所具之[空]乃能成就世间之[真火],而其性[清净]从[本]而[然],不受染污,其体性则[周遍法界],故能[随]九法界[众生心]之胜劣,相[应]于其[所知量]之大小,而现其业感之火。[阿难,当知]若[世]间[人]于[一处执镜]取火,则于此[一处]随缘而有[火生];(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09-20)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198:地水火风统统是本性显现出来的东西,我们要用本性修行,不能用意识心修行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