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18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628页,中间经文,【子二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分六)丑初 就喻拂情伸意 二 迭拂诸情令尽 三 直斥耽著戏论 四 现证戏论无功 五 正劝勤修无漏 六 更举劣机激责】【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如是。】二乘人着因缘,外道认为是无因的自然论;现在佛陀用室罗伐城当中,一个精神病的演若达多,来作比喻,彻底的除去自然和因缘,让他们从这个比喻当中,去了解我们的菩提真性。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佛告阿难:就像这个室罗伐城当中,有一个精神病的演若达多,这个狂性因缘,因为他早上起来照这个镜子,突然发狂奔走,原因是说,在镜子里面可以看到自己的眉和目;但是嗔恨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脸,因此就狂奔,认为这个头有这个魑魅占去了,因此就狂奔在找这个头,这个叫做狂性因缘。若得除灭,则不狂性,不狂性就是所谓的菩提真性,自然就显现了。所以这个狂性就比喻作无始无明,不狂性就比喻作菩提,不狂性自然而出,就是你只要把无始无明若得除灭,那么这个菩提真性就自然而出。因缘、自然,就是佛家所说的因缘法,和外道所主张的无因的自然论,如果穷究起来就不出这二个:因缘跟自然。理穷如是,就是穷究佛教的因缘法,和外道的自然无因论,推究到最究竟的理,也不过是如此。
【即如,乃即就前喻,以推阿难所执,因缘、自然之情。达多狂性,喻无明,】这个无明,【以为能障菩提之因缘;若得除灭,】意思就是如果狂心,【合狂心若歇。不狂性,喻菩提,】所以除灭就等同,“合”就是等同,狂心若歇;不狂性就比喻作菩提。【以狂性若得除灭,】则不狂性的菩提真性,(【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就是【合歇即菩提。】就等于说歇即是菩提的意思。【在汝所谓因缘、】佛教所主张的,和外道所主张的自然无因论的道理,(【自然之理,】)【研穷起来,必定如是。汝实未知,我说三缘断故,三因不生,】杀、盗、淫三缘断故,三种相续的因不生。【狂性因缘,若得除灭,此本非因缘。又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此亦非自然。】这什么意思呢?说:若得除灭,其实本来就没有能除、所除,所以,这个本来就不是因缘法。又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个也不是自然而有的,是假借悟了、歇的功夫才显现菩提,所以,此也不是自然无因论,而有这个菩提自性,也是必须借重因缘,所以这二种都是非,非因缘、非自然。【以下约头】、【狂双拂,】这个“头”要顿点,底下就“头”跟“狂”二个角度,来除掉自然和因缘,在头的部分,除掉自然跟因缘,在狂的部分,也除掉因缘跟这个自然。换句话说:头非因缘、非自然;狂也是非因缘、非自然,叫做双拂,“拂”就是除掉,双拂,除去的意思叫做拂,除去非因缘、非自然,从头的角度、从狂性的角度,它们二个都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因缘、自然二计皆非。】
629页第三行,经文:【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说:阿难!演若达多的头,这个演若达多,头怎么样呢?头本自然,意思就是说:这演若达多打从一出生,那个头本来就是自然存在,好好的一直在那边,叫做头本自然。阿难!演若达多从一出生,他那个头本来是自然,好好的存在,并没有遗失。意思就是:一出生,他头本来是自然、好好的存在的。那么头好好的存在,怎么样?本自其然,这个“本”就是本来应该,这个“自”就是时常。本来应该自然时时常常的,“其然”就是好好的存在,就是:本来就应当时时刻刻,“其然”就是没有变化,一直存在,这头本来就一直在那边,无然非自,“无然”就是若非如此的话。如果不是头一直存在在那边,打从一出生,头就一直存在在那边,那么就非自,这个才是非自然,“自”就是自然。若头非如此的一直存在在那边,则变成才是非自然的。所以佛就发难云:何因缘故?到底是何故,到底是什么缘故,而怖头狂走?
整句把它贯串下来的意思就是说:阿难!演若达多这个头,打从一出生,本来就是自然、好好的存在在那边,并没有得跟失。好好的存在在那边,本自其然,本来就应当时常好好的存在在那边,并没有得到头,也没有失去头。无然非自,如果不是这样的存在,好好、好端端的存在,就变成不是自然了。所以,若非如此才是非自然。何因缘故,怖头狂走?也就是:是何故?为什么因缘?这最主要的是讲何故。说:何因缘故,就是何故,怖头狂走?为什么恐惧这个头而狂走?因为认为这个头不在、不存在,所以狂走,狂走就是要去找头,他认为头不存在,被魑魅占据了,因为头看不到自己的脸,因为恐怖而去找头,叫做怖头狂走。
【此约头拂自然。】“拂”就是除掉,就等于非自然。这个就是站在头的角度,来除掉这个自然的无因论。【头喻菩提之真,前二句标定,】标定【头为自然。谓演若达多之头,若本来是自然。】存在的。【三、四二句,本自其然,无然非自者:即是既本来自然,】就是根据上面那一句的意思,(【牒上句意,】)【即应常时自然,】就是没有任何的得跟失,没有什么改变。【无时而不自然也。】时时刻刻都很自然。【末二句反难,以何因缘之故,忽怖无头,而狂走觅头耶?既然狂怖妄出,则头不得谓为自然矣!】为什么呢?不可以说它自然存在,因为狂怖是妄出的,还以为他是遗失了头。所以,既然狂怖妄出,则头不得谓为一直自然存在,正因为他狂怖妄出,所以头认为不是一直自然存在,因为狂怖而出,误认为遗失这个头。
【法合,谓众生真性,若本来自然,无有那一时,】不是自然存在,(【不是自然,】)【何因缘故,】又起无明,【复起无明,】迷了这个真心,追逐那个妄,(【迷真逐妄,】)【今欲返妄归真耶?既有无明妄动,则真性不得谓之自然矣!】因为卡到了妄,所以真性不能说自然存在,没有除掉无明,真性显露不出来。【此中破自然,】破这个自然,借着这个头来破这个自然。【只破自然,】就是说:自然破自然。【不是以因缘,对破自然。】以前只借重佛教的因缘法,破这个外道的无因论的自然;现在不是,现在是自然而破自然,所以叫:此中破自然,也只破自然,不是用因缘法来对破自然。【若对破则成矫乱,何因缘故句,即何故也。】
629页,倒数第二行,【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说:若自然头,意思就是说:若本自然之头,若本来自然的头,自然存在这个头,借着某一种因缘,借着什么因缘呢?就是照镜子的因缘,头,若自然头,因缘故狂,就是说:如果那个本来的头,借着某一种因缘,也就是照镜子的因缘故,令心狂走,何不自然,那么为什么不把本自然的那个头,也因为照镜子的因缘,故失就是真的失去了头。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强调什么?就是照镜子而认为失去头,不是真正的因缘,是假的,是假的。我们今天有无明卡住了,不是真正的失去真心。这一句话再讲一遍:佛陀的用意就告诉你:你借着照镜子的因缘狂走,这不是真正的因缘,只是因为妄出、妄动是狂心。如果是这样照镜子,可以让你狂心狂走、狂奔而走,那么为什么不借重照镜子的自然这个因缘?这个本来自然的头,为什么不会因为照镜子,而真正的失去了这个头?头就比喻菩提真性。
这一句整句再讲一遍: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如果本来自然存在的那个头,可以借重某一种因缘——就是借重照镜子的因缘,令心狂奔而走,那么,何不本来自然的头,也借着照镜子的因缘,而变成真的失去那个头?这一句话在强调什么?这一句话在强调:照镜子的因缘失去头,这不是真正的失去,所以意思就是:不是因缘法的意思。头本来就不失,没有得、也没有失,借着某一种因缘,而失去头在找头,其实不是真正的因缘。表示说:我们头本来就没有得,也没有失,不必借重因缘。如果因缘可以让你狂奔,那么为什么不照着镜子的因缘,而头真正的失去呢?所以照镜子因缘要找头,不是真正的因缘,是妄的意思。
诸位!最后一行,【此约头拂因缘。】“拂”就是去除,前面是就头除去这个自然,现在站在这个头的角度,要告诉你是非因缘。简单讲:拂自然就是非自然;拂因缘就是非因缘,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就头来讲,来谈这个非因缘,【文中虽有自然,及狂字,但惟带言而已。恐闻前喻,】恐怕听到前面的比喻,【自然被破,】自然被破,怎么样?【转计因缘,】转计这个因缘。【故独约头辨,以明非因缘也。若自然本有之头,由照镜因缘之故,狂怖无头;】恐怖说自己没有头。【下二句反难,何不以自然之头,由照镜因缘之故,】遂真正的失去这个头。(【遂真失耶?】)为什么?【法合:】意思是说:【谓本来真性,】由必欲加一个明字这个因缘,(【由必欲加明因缘,】)【故起无明,何不以本来真性,由无明因缘故,】而遂真正的失去这个真如自性、菩提的真性?(【而遂真失耶?】)事实上,无明不管有没有,菩提的真性都没有增减,都没有增减。
630页,中间经文:【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本头,演若达多这个头,本来就没有失去,只是一时狂怖之心。所以,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什么意思呢?本来那个头自然存在,并没有失去,没有失去就是没有得。只是一时狂怖之心妄出,无因而妄出,妄出当然就是无因,狂怖之心,无因妄出。这个头非但无失,也曾无丝毫的变易,也从来没有丝毫的变易。则何借因缘?借因缘做什么?去找失去的头呢?又何必去借这个因缘,去找这个失去的头?有增有减叫做因缘法,生灭叫做因缘法;可是这个头本来就没有得跟失,何借因缘?又何必去借这个所谓的生灭因缘,去另外找失去的头呢?因为头本来就不失去。整句的意思是什么?整句的意思是说:本来这个头就没有失去,只是一时狂怖之心,无因妄出,头非但无失,也曾无丝毫变易,则又何必借重这个因缘?所以跟因缘没有关系。何必借因缘,然后如果加几个字更清楚:去找失去的头?整句就是:何借因缘去找失去的头?这样整句就看得懂。
630页,看注解,【此结明非因缘,】这一段是在告诉你:不必借重因缘。记住!什么叫因缘?能所不断叫做因缘;增减不断叫做因缘;生灭不断叫做因缘;刹那不断叫做因缘;空性不可得叫做因缘,你一定要好好的体会。所以此结非因缘法,【申其正义。以本有之头,虽由照镜因缘狂走,其头依然不失。设有人,见达多之狂走,问云:‘何为狂走?’】你为什么发狂而走?【答曰:‘我要觅头。’】我要去找我的头。【彼人以手摩其头曰:‘这是甚么?’】你要找头,那现在这个是什么?【达多始觉,头还不失,】头没有失去啊,【狂怖无端妄出,既狂之时,头原无失,】意思就是没有失去。【歇狂之后,头亦无得。】这个比喻真性并没有得跟失,它永远一直存在那个地方,不必借重任何因缘去找。【而狂起狂歇,不关本头之事,】意思就是:不必借重因缘。【其头非但无失,曾无丝毫变易,则何所藉因缘耶?】这一句在强调:了解因缘也是空,当体就是真心。
【法合:真性常住不失,无明忽然妄起,无明虽起,真性不变,妄起之时,虽迷不失;妄灭之后,虽证无得。妄起妄灭,与真性本不相干,则真性亦不属因缘矣!】所以,佛法为什么要用悟的?就是它不属于因缘法,如果你一直拼,不知道缘起就是生灭的东西,你一直念佛、一直拜佛,可是不知道心性就是佛,不知道:喔!念南无阿弥陀佛,原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我本性的事;我的拜佛,原来拜佛是我本性的事。那么,这样借重这个念佛、拜佛的因缘,开采自己的如来藏性,同时信、愿、行具足,这个就是真正的净土法门,心净则国土净嘛!想要往生净土,却不了解如何让心净,那么就叫做杂修,夹杂烦恼而修。所以研读《楞严经》,它有正面的帮助你的心性,更可以让你往生净土更顺利,一点都不妨碍的。
630页,倒数第二行,【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本狂自然,意思就是说:若说本来这个狂性是一直自然存在的,就应当本有狂怖;本来就常常有狂怖的存在,那么请问未狂之际(就是之时),在还没有发狂这个时候,狂何所潜?这个狂性到底是潜藏在哪里呢?意思就是说:我们了解,所以狂它不出于自然,因为没有狂之际,狂到底潜藏在哪里?狂性到底潜藏在哪里的意思就是说:所以我们了解这个狂,绝对不是出于无因的自然。
再讲一遍:前面是用头来非自然、非因缘;在这里特别注意,这里是用狂的心来非因缘、非自然,要特别注意!前面是用头,现在是用狂心,来破除因缘跟自然法,这一点要特别注意!所以前面都是讲头,现在都是讲这个狂性,稍微注意一下。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若说本来的狂性是自热而然的存在,那么就应当常常有狂怖的存在之性,那么请问你:未狂的时候,还没有发狂之前,那个时候,到底这个狂性是潜藏在哪里呢?意思就是说:你不能说这个狂,在还没有发狂之前,到底潜藏在哪里?那么发狂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来?意思就是说:了解狂它绝对不是出于自然,就是非自然。意思就是:还是要借重一个因缘。【此约狂拂自然。】自然就是无因,狂非自然而有,就是表示这个狂非自然。【狂喻无明之妄,若谓本来狂是自然,即应本来常有狂怖。】
631页,【下二句难云:既是常有,而未发狂之际(时也),其狂】狂性,到底【潜藏何处?难道身心之中,有潜狂所在耶?既无潜狂之所,】则那个狂性绝对不是自然一直存在的,(【则狂非自然矣!】)非无因,自然一直存在的,一定有原因的,必须借重因缘的。【首句作狂本自然亦可。法合:无明若是自然,】而有,其实那是妄。无明若是自然而有,意思就是说:它就是有体性了,无明若是有体性,本来就是一直存在的。【则本有无明,】那么我请问你:【当一念未动之时,清净本然心中,】无明到底是潜藏在清净本心当中的哪里呢?(【无明何所潜藏?】)【以真元无妄故,何得谓无明为自然?】怎么可以说无明是自然存在的?无明是无因而存在的?因为无明它本身就是妄,不可以讲它是自然存在的,因为它是无实体性的,没有实体性的。所以怎么可以说:无明为自然存在的呢?不可以讲,因为无明本身是妄,它没有实体性,它根本不存在。那么,为何因缘会有无明呢?很简单,就是没智慧!
631页,【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不狂自然,若不是,“不”底下加一个:是,不是;“狂”的底下加:出于,那么意思就看得出来,若不是狂出于自然,反过来讲就是狂出于因缘;这一句是转折语,但是它并不很明显。说:不狂自然,若不是狂出于自然,那么,这个狂便是出于因缘;但是,因为他没有写得很清楚。所以这个《楞严经》,它难就是难在这个地方,它太省略了,一般人实在是看不来!若不是狂出于自然,就是这个意思。说: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若不是狂出于自然,那么便是狂出于因缘,转折的意思。那么,又有何因缘而狂走呢?底下告诉你绝对不是因缘,答案在哪里?但是头本无妄,所以这个中间加,“头”的上面加:“但是”,头本无妄。诸位!头本来就没有狂妄的存在、妄性的存在,头它就一直存在啊,但是头本无妄,无妄就是本真,头并没有增减,所以头并不是因缘,让它得或者是失,无增减就是无妄,无妄就是非因缘法。
所以,这个狂是非因缘法的。为什么?因为它是无妄,有妄才讲因缘,因为妄是有增有减,有生有灭,所以有妄才讲因缘。现在头本无妄,头不是因缘法,但是,头本来就无妄。意思就是说:那么头本来就是无妄,就是本真,头并没有增减,所以它不是因缘法。无增无减就是无妄,所以无妄就不是因缘法,那么则狂绝对不是因缘法,狂不是因缘法。为什么?因为有妄才叫做因缘法,头本来就没有得失,何必借这个因缘呢?所以,何为狂走?那么为什么他这样狂奔而走?实在没有意义!前面那一段是狂不出于自然,而这一段,狂也非出于因缘,为什么?头本来就无妄。
所以整句的意思,加起来的意思是说:若不是狂出于自然,这个狂便是出于因缘,那么又有何因缘而让他狂走呢?但是,头本来就没有妄,无妄就是本真,本真就是没有增减,没有增减就不是因缘法。那么没有增减就是无妄,无妄就非因缘法,那么这个狂很明显的不是因缘法。为什么?因为有妄才称为因缘法,既非因缘,何为狂走?又为什么他这样狂奔而走呢?实在是妄上加妄,连因缘法都不存在,因为头本来就没有得失。此约狂去除这个因缘。(【此约狂拂因缘。】)在这里强调:《楞严经》的这一段,跟《义贯》的这一段,切入的角度,在文字上的角度是完全不同;但是,究竟义讲的是完全一样,符合佛义的。所以,这一本《讲义》的注解,就必须用《讲义》的角度来诠释,不可以用《义贯》的角度。所以我已经讲过,在此强调:二位大德都是让一切众生受益的,他们的初发心,都是佛的心、都是菩萨的心。那么,在一般初学佛法的来讲,他看了会有一些不同,内心会起矛盾;可是在师父看起来,它并没有矛盾,只是文字上切入的角度不一样,而究竟义,他都在诠释一样的东西,所以师父尊重二位大德,跟他保留;那《讲义》,就必须用《讲义》——圆瑛法师的注解来讲这一本,不可以穿插。那么《义贯》的诠释,跟这个《讲义》这一段是完全不同,而究竟义是一样,可是,他讲的也是佛的意、本意,这文字就由个人解读,只要符合佛义、究竟义,我们就这样的尊重他们,尊重他们。
底下,此约狂拂(就是拂去因缘),就是非因缘。【首句反言,不是狂出于自然,即是翻成因缘。】意思就是:如果是狂出于因缘的话,好!就解释了,【头本无妄者:谓狂怖之时,头本不失,即当常无狂怖,有何因缘,而狂走耶?头本无妄,则狂非因缘矣!】诸位!一定要记住师父的话,有能有所叫做因缘法;有生有灭叫做因缘法;有增有减叫做因缘法,你要永远记住这个。那么,这个头本来就没有得失,当然就不是因缘法了。【首句作狂不自然亦可。】不自然就是不出于自然,意思就是:就是出于因缘,狂不自然也可以,不狂自然也可以,首句如果说狂不自然,就是狂不出于自然,就是出于因缘,它因为有转折语,但是因为它太省略了,所以看不来!【法合:谓无明不是自然,】如果说无明不是自然而有的存在,诸位!自然而有的存在就是要有实体性。【是因缘者,毕竟以何为因?】在这里找了,以何为因呢?【然真性宛在,不曾遗失,为何因缘,而背觉合尘耶?若真性有失,可说因缘,】记得!有得有失就列为因缘;真性从来没有失啊,如果真性有失,你可以说是因缘,对不对?可是,【真性不失,】这当然【则非因缘矣!】所以没有得失,当然就不是因缘法了。这个你一定要了解,因缘法能所不断、得失不断、生灭不断,无常不断、缘起缘灭不断,这个才叫做因缘法;绝对的真如自性,根本就没有得失,哪来是因缘呢?【以上喻明真性与无明,俱不属因缘、自然矣。阿难一向溺于权宗,】就是方便法,不究竟义。【不知衣里神珠宛在,辗转他方求食,因缘之见,固不能忘也。】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先解释一遍,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很难,像无字天书那么难!对老参来讲,听得很吃力:到底是在讲什么?很难!这就让大家了解,佛法不是你想像得这么简单,念二、三句佛、持几句咒,就叫做修行,对这个佛教的认知度太肤浅了!对不对?这一段没有用心听,你出家、在家、出十五年,你都听不懂他在表达什么。底下,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如果一旦悟了本有之头;这一段在表达什么?叫做知真本有;识知狂走叫做达妄本空,这先把表法的列出来。好!若悟本头就是知真本有,识知狂走就是达妄本空,好!解释一下:若悟本头,如果一旦有一天悟了本有之头,从来没有失也没有变,并无失去,一直好端端的一直存在在那边。识知狂走,识知:也了悟、知道彼狂走,意思就是无明妄动。识知狂走之性相;重点在哪里?根本与头之有无实在不相关!你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识知狂走,这个“知”的底下加一个:彼,意思更清楚。识知彼狂走,那一种狂走的行为、的性相,根本与头之有无实不相关!这一句话的重点在哪里?无明的妄动,其实跟真心根本就无关!
诸位!那么,了悟这个彼之狂走的性相,根本与头有无实在是不相关,这个时候变成因缘是戏论,外道的无因论、自然,无因论也是戏论!为什么?本来没有增减,妄本来就空。所以若悟本头,真——这个头,本来就存在,知真本有;识知狂走,达妄本空,无明本来就空,真心本来就有,你讲因缘不对,因为它没有任何的东西增减。但是自然也不对,为什么?也不能说佛性自然无因而显,一定要借着因缘;讲因缘是破自然,而讲因缘还是不对、不究竟义,就是这样子。所以,你也不能说它是因缘,为什么?因为头本来就存在,没有得失,所以不是因缘。你也不能说头无因的自然,自然无因论。为什么?也必须借重悟的指导,所以,变成才能显示这个真。所以因缘跟自然其实都是戏论,不究竟。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
632页,【满慈执无明有因,】就是满慈执着那个无明是有因缘、有因的,不知道妄本无因。【阿难疑真性同自,】就是自然外道的思想,前面不是有讲吗?变成了外道的自然无因论变成第一义谛了,佛的第一义谛了,昨天就有讲过了。所以,这个“自”是自然,外道无因论的意思。满慈执无明是有因缘的,而阿难怀疑真性就变成了外道的第一义谛了。【皆由不悟本头不失,】意思就没有得失、没有增减。【狂走无端,】无端就是毫无理由。【所以堕入因缘、自然之二计。】
底下要注意,就头来讲有二段,那么就狂来讲也有二段。先讲头,标号A:【若悟本头,虽狂不失,则头非自然;】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如果悟了这个本头,本来就没有得失,所以虽狂实不失,虽然狂,但是头本来就不失,则头非自然,很清楚的,头非自然。为什么?它必须借着因缘,才悟知道本头是存在的,所以它不是无。。。如果要让他认识头,还是要借重因缘,喔!指点一下,才知道头本来存在。所以,头也不能说是无因的存在,还是必须借重有人指导。我们悟了这个本头,虽然怎么样?狂,怎么样?但是不失,那么这个头就不是自然,则头不是自然无因,还是必须借重因缘,才能够认识本来的头。依然宛在是什么意思?【依然宛在,则头非因缘;】为什么?头一直存在,则不必借重于因缘。为什么?它从来没有得失啊!这个是就头来讲,非自然也非因缘。
前面讲依然宛在就是B,底下C:【若知狂走,未狂元无,则狂非自然;】意思就是:如果识知这个狂奔而走是妄,那么请问:未狂之时,本来就没有狂性,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狂性非无因之自然。意思就是:狂之出一定有它的原因,不会无缘无故就狂的。所以这一段是说:若知狂走,未狂元无,则狂非自然的存在。意思就是说:如果识知狂奔而走是妄,那么,未狂本来就没有狂性,那么这个狂并不是无因而自然存在的,意思就是:狂有因缘故,所以才狂。D:【头本无妄,则狂非因缘。】这个头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妄,连真都安不上,因为头本来就好端端的嘛!则狂就不必借着因缘而生,因为没有得、没有失,所以头本来就没有妄,连立一个真都不行!为什么?因为妄而去找才有因缘,有增有减叫做因缘,头本无妄,那么就连真也没有,无妄就是连真也没有。对不对?不必加一个真。头本无妄,则狂就不是因缘而出的。【首二句约头约狂,皆双拂】“拂”就是除。【二计,】就是非自然、非因缘法。【上句知真本有,下句达妄本空。若明斯义,则因缘、自然,俱为戏论,全无实义。此正销阿难之现疑,兼防满慈之又执。】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是因缘、自然,俱属戏论之故,】所以就是非因缘、非自然,有增有减叫做因缘。那么,这个自然就是无因,无因也不对,也必须借重因缘才能够显出菩提心。所以,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这个菩提心非是因缘法,因为它不是增减;也非无因自然而有,因为必须借重因缘才显出菩提心。所以,讲因缘、讲自然,都是戏论之故。【我先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三种分别之缘断故,则菩提非自然;】菩提非自然无因而生,必须借重因缘。【妄离真显,】这个妄是指自然的无因论、因缘的生灭增减法;这个妄是指分别心,或者指执着心。这个分别心、执着心,自然的无因论,因缘的生灭增减法、妄有能所的因缘法,统统要离,让它绝对独立存在,真就显,所以叫做妄离真显。意思就是说:自然的无因论要离,因缘的生灭增减、妄有能所的因缘法要离,分别心要离、执着心要离,真心就会显露出来。【当下即是,则菩提非因缘矣!】没有增减。所以,菩提自性,本自具足,一定要悟,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看看六祖所讲的,这不是讲菩提自性非因缘吗?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不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以故?为什么?菩提真心不是因缘法。
所以,这个佛法它不是拼,拼是生灭法、修是生灭的东西,它是用悟的东西,然后修是方便除去习气,叫做借重因缘而修。所以你要晓得,所有的修其实都不存在,而不修就更糟糕!所以边修边放下。。。慢慢的这样子,修而不修,不修而修,断而无断,无断而断。所以,修行一定要趁年轻,趁年轻!对不对?你不趁年轻,老的时候视力不佳、体力不佳,那么就很麻烦,就变成老而不修,叫做老不修,这样就很麻烦了!所以,要有开大般若智慧,开大般若智慧就了解佛的心。对不对?所以智慧很重要的,有一个广告是不是这样讲的?我不太会讲话,但是我讲话很实在,介绍你吃文殊智慧保肝丸,服用之后,去火葬场火化,你就知道效果!(笑)对不对?服务电话0800-092-000,(笑)广告打得这么凶,实在是阿弥陀佛!广告嘛!这个就是大智慧的重要。所以今天讲了这个,对初学佛法来讲很难,也很深!【此佛重伸自己所说,歇即菩提之意。】就是菩提皆因缘而显,非因缘而生,你一定要很正确的观念。
好!底下,【丑二 迭拂诸情令尽】经文:【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解释一下:若说有菩提心而生,有这样的观念,有生灭之心而灭去,如果你认为,有一颗菩提心生出来,有生灭心把它灭去、灭掉,注意!此但凡情生灭之见,这个是凡情生灭之见,有一种东西生,有一种东西灭,诸位!这个仍然是生灭,非真菩提心。看就知道啊,菩提心生,生灭之心灭,那个最后一个字不就是生灭吗?菩提心“生”,你看那个生字,生灭心“灭”,这个还不是生灭吗?如果你认为有一颗菩提心生了,我把生灭之心灭掉了,此但凡情生灭之见,还是生灭,非真正的不生灭的菩提心。
【承上三缘断故,即菩提心,不可作菩提心生想。以菩提真心,元是本有,但由了因之所了,】“了”就是显,了因就是修行,是透过修行显出这个菩提心。【不是生因之所生。】不是任何。。。菩提心可以生出来,不是任何生因之所生,就是因为菩提心本来就是无生,不是任何生因而生出菩提心的。所以,【向被狂性所覆,狂性若歇,歇即菩提,】所以我前云;看633页,【故我前云三缘断故,即菩提心。】三缘断故,即菩提心。【上句三缘断故,亦不可作生灭心灭想,】为什么?【以无明狂性,乃属本空,三种能缘分别之心,是枝末无明,虽言断故,实无所灭。若说有菩提心生,有生灭心灭,此但是凡情生灭之见,非真菩提之心。】不是真正的菩提之心。
633页,中间经文:【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这个连博士都看不懂!所以,佛从如来藏性流露出来的文字,全部都是心性的东西,这个没有悟就完全看不懂!灭生俱尽,这个“灭”,是指前面的生灭心灭,把生灭心灭掉的那个灭;这个“生”,是指前面所讲的菩提心生那个生。生灭心灭,菩提心生,这个时候,一个灭一个生,俱尽,同时放下,此时名为无功用道,无功用道。但是若有自然,如果还有:“我自然无功用道”的这种观念,如是则明,如是则明就是:如是有自然无功用道之心分明,所谓无功用道,自然心生,“我自然无功用道。”这个心产生。如果有这种观念,对那个生灭心灭,对前面这生灭心灭来讲,菩提心生、生灭之心灭来讲,叫做对生灭心灭来讲,此自然无功用道还是生灭法。
再讲一遍:灭生俱尽,生灭心灭,菩提心生,这样子二个统统把它灭掉,这个时候,我们叫做无功用道;但是这个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果还有说:“我拥有自然入于无功用道的功夫。”如是则明自然心生,如是则明就是分明,我还很清楚的,有这个自然无功用道的心生,叫如是则明自然心生,这连接起来的意思就是说:如是,还很分明、清清楚楚的所谓的无功用道,这个自然无功用道,这能用功的心产生,那么这个时候,对前面所讲的生灭心灭,此自然无功用道的心一生,这个对前面的生灭心灭来讲,这个无功用道自然心生,仍然是生灭心,这个还是生灭心。真正的不生灭心是:生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灭,生死、生灭当下就是体空。所以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这个用比较的,要入于无功用道是不可能的,无功用道是绝对的心性流露出来的,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不灭。所以你在生灭法以外,要找一个不生不灭,你永远找不到菩提。你要是说:我今天很烦恼很烦恼,我要离开这个环境,去找另外一个没烦恼的地方!诸位!那个没有烦恼的地方还是烦恼,只是稍微轻一点而已,没有办法彻底减轻痛苦。如果你在最烦恼的这个时刻,你懂得把执着放下、把烦恼放下、把分别心放下、把颠倒心放下,生灭当体即空,心性自然就显,解脱的心就显现出来,而没有解脱的观念。
好!看注解,【首句灭字,即生灭心灭;生字,即菩提心生,此但生灭;】意思就是说:还是一种生灭,此但生灭,这个还是一种生灭。(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10-02)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经讲解218:有能有所、有生有灭、有增有减都叫做因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