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修法 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 越三空-07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670页,【前四句喻妄,有结有解,须见结处,】需彻见所结之处,需见结处就是:你一定要彻见所结之处,叫做需见结之处。方能知如何来解,【方能知解;此五句喻真,虚空喻真性,并不闻世间虚空,被汝隳(音灰)毁破裂,】意思就是:本性是绝对的如同虚空,包容一切,没有能所,究竟离一切相,一切相所不能毁坏虚空。【言从来无有此事。何以故?征其所以,下二句解释。以空无形相,本来无结,亦复无解;喻真性无相,安有结解之可言哉?此又对上上根人说,如前云:何借劬劳,肯綮修证,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矣!】意思就是:我们不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拼了老命在拜佛、念佛,只要你狂心若歇,注意那四个字:狂心若歇,这个就是真修行人!如果你拜佛、念佛,你的烦恼、狂心不歇,那个等于运动一样啰!所以,拜佛是以佛为表率,用佛的心修行,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人。不是说拜佛、念佛不好,而是说拜佛、念佛的人,应当理解、体悟佛的心。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底下,【卯三确实指根是结】【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意思就是:你现前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以及身心;身心就是意识心,身心。六,这六识为贼媒;我们说:媒人来介绍,二个人结婚;我们这个六识,就是在中间劫自己的功德法财。所以,我们认贼为父,就是什么意思?认这个执着心、妄想心、分别心、无明心、颠倒的心为自己的心,所以,念念都起执着,我执、法执、空执;念念都起颠倒,而误认为那个就是我们的心,从来不能体悟,真如才是我们的本心。因此我们认贼为父,就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自劫家宝,自己劫走了家宝。所以,在座诸位!你第一个步骤要怎么学呢?
第一个步骤:当你要发很大生气的时候,你的声音就压低,试试看,压低。因为我们一生气,嗓子就会拉高,你现在试试看,用柔和音来调整你的心。因为一下子控制不住,可是在0.1秒里面发现这样不对,马上就缩回来。所以,柔软身、柔软心,这是修行的根本,就是这样子,对每一个人都有礼貌,这样你的个性慢慢的降伏,佛说这个是真修行人。如果你也放纵你的习气,恶因、恶缘,那你想想看,你到现在碰到事情还会暴怒,看到事情还会觉得委屈,晚上一想起来,又一直每天都在哭、掉眼泪,什么事情都看不开,兄弟姊妹搞得不愉快!你一个老师,整个四周围的人都对你有成见,那你这个要小心,这个离修行就十万八千里了!修行人愈有修行就愈有修养;愈有修养的人,他就愈有修行,它是一体两面的。所以你所要学的,就是改掉你的个性,这个每一个人,包括师父,也要改掉个性。
底下,【此指根是结。】【即示虚妄根尘,颠倒之处。则字紧承上文,欲知结处,则(即也)汝现前此身,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即意也),六精是也。此六精乃为钩通】钩通就是串通,家媒,因为六识心就是你家之贼,【家贼之媒,】你的烦恼根本就是六识心。【媒贼钩通,自劫家宝,】为什么?功德法财、真如本性完全丧失了。【所以损法财,灭功德,皆由此也。】【有指六尘为贼,其义非是,以尘属无情,当指六识为贼。】所以我们这个分别心、执着心、颠倒见,很可怕的!【第一卷如来破妄识非心文中,问阿难云:「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答曰:「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就是此非汝真心,你拥有的只有妄心,能够分别前尘影事的,就是你的妄心。
【阿难问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诸位!相就是所缘,想就是能缘,相想就是能所。【惑汝真性。】所以我们看到什么就想什么,就卡住了在这个真如。但是,当你破除了妄想,就像六祖讲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变成这样,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真心就现前了;不是像现在的,看到什么就想、就分析。所以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所以现在的太空科学家、物理学家,往太空,用这个太空望远镜一直往外看;当然我们也感谢这些科学家,但是,那找不到本性;任何一个星球,对不对?这个都是相。所以佛法把复杂的人生跟宇宙,回归到单纯的真如自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我们之所以有轮转,就是妄想心太重。【佛分明指六识为贼。有人以六根为贼媒,六识为外贼,外字亦复不当,识本在内,云何说外?故今以六识为家贼,六根与之钩通,由六根对六尘,引发六识,起惑造业,故根有媒义。】就像媒人。
【昔有僧问善知识:「家贼难防时是如何?」答曰:「知之不为冤。」】我们解释一下:家贼难防时是如何?意思就是:这六识的妄想心很难去提防!为什么?因为每一个人都卡在一个个性啊,一动念,哇!那就是:我怎么样......我怎么样。这个识心分别太难了!家贼难防时是如何?答曰:知之不为冤。你只要了知,那个是虚妄的、是缘起的、空无自性的、是如幻的识心、是缘起的识心分别,不是实在的,你知道它,冤:就不被欺骗了。知之不为冤,「冤」就是被欺骗了,这个「冤」。简单讲:认识坏的就是好的,认识这个识心分别是不好,当体即空,没关系,没有关!为什么?认识坏的就是好的,知之不为冤,你认识这个识心分别在欺骗你的,那么,你就不会被欺骗了,不是坏事!意思就是:当下识心分别空无自性,真如就显现。【斯言甚是。切勿认贼为子,自取其害。又保福禅师云:「贼是家亲。」】贼是家亲,意思就是说:其识心分别当体即空,其实就是真如自性,本来是最至亲的。贼是家亲,它是跟我们最亲近的,意思就是:贼其实是自己人。当体即空,就是真如本性的意思。【以是而观,六识不可以外贼名。】
671页,【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於器世间,不能超越。】解释一下:由此无始劫以来,众生世界妄生,这个「生」就是妄生,妄生缠缚,妄就是没有因,没有任何的原因起烦恼,没有原因的起执着,没有任何原因的起颠倒见,就是莫名其妙的一直活在苦恼、轮回里面,而没有解脱,也没有人跟他点醒,就妄生缠缚。妄生缠缚就是不实在的缠缚;说:了妄即真,对不对?如果你知道那个是妄想所生的缠缚,不可得,那么,用真心活下来。所以,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诸位!这个就是:圣者不为物累的意思,圣人绝对不会被假相所捆住,叫做圣人不为物累。我们这个物,变成我们内心里面的负担、累赘,就是因为我们不能了相即妄。所以,为什么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如幻般的世界,根、尘、识皆是如幻、皆是缘起、皆是空无自性、不实在的,我们就是活在这个不实在的世间,而被骗得团团转,团团转!
所以有时候你看,博士做那种行为,那报纸登的,那个博士做那一种行为举止,让你觉得很讶异!博士用那个针孔摄影机去拍摄,你看这个精神上是不是有一点问题?这个念到博士啊!他用那个针孔摄影机,放在、藏在一个特殊(处),后来被人家抓到了,是博士!那这个世间的念到博士怎么得了?对不对?你看,如果它今天让你有正确的佛的概念:一切法不可得,那你这个对相上的妄想就会没有。是不是?所以,因此学佛跟不学佛,生命这个心灵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此指六根即是结处。】【自从无始,最初一念妄动以来,从微至著,】「微」就是微细,「至著」是显著。【六根起结,故于众生有情世界,揽四大六根为自体,执此身以为实我,妄生缠缚,】妄生。【将广大圆满之心性,变局于四大之中,】所以,在座诸位!你愈离相的人,你临终你就愈有机会往生!所以为什么听经闻法不但不会障碍往生,反而会帮助你往生净土?那你知道了,更看得开,每天都是这样在大本的经典薰习,不得了!【埋没于五阴之内,不能解脱;于外之五大六尘,器界世间,执此界以为心外实法,妄生挂碍,如鸟在笼,】我们这个心性,好像被这个我执、法执关在鸟笼里面了,【不能超越,】所以,在座诸位!我们今天的心就像鸟,这个身体框住我们,我们是不是能够打破这个五阴身,能够翱翔在虚空自在呢?就看大家了!【即不能出三界,了生死也。我等真性,从真起妄,根结既成,遂于身心世界,皆不自在,迷者求出三界,悟者但除根结,根结若除,尘相自灭,不惟身得自在,即于世界,亦复无碍矣!】
672页,【卯四备显六根功德(分三)】【辰初征释众生世界二涉成本有数量三显示六根具缺今初】底下讲到六根的功德,【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阿难!什么叫做众生根身的小世界?这个「众生世界」,诸位!看到这个「世界」,你一定要改变观念,众生世界就是:现在讨论的,只有有情的根身,这一点你一定要......听经闻法,这个就是关键!所谓众生不是众生,「众生世界」,你不要解释说:众生跟世界。喔!那就糟糕了!众生世界就是:现在要讨论的,就是有情的根身世界,简单讲就是这个色身,来定位它,色身就是小世界的意思,这个千万不能错会。 云何名为众生世界?意思就是:云何名为有情的根身世界呢?世为迁流,「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为迁流。「界」就是处所,界为方位。【此明六根数量缘起。】【上二句征问,下二句解释。此世界,乃指有情根身,】所以要特别的注意,【非谓无情器界。】意思就是:这一段从色身来讨论功德。【世约时言,有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常念的:十方三世嘛!【迁流不住为义;】迁流不住就是时间。【界约处说,有前后左右上下,方位定在为义。】定在就是定位。
中间,672页,中间,【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好!诸位写一下,汝今当知,一:东,二:西,三:南,四:北,东、西、南、北。好!再来,东南:五,西南:六,东北:七,西北:八,上:九,下就是十,为界。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为界,指的是十方;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数有十,十个方位,流数有三,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就是三世。就是方位有十方,流数有三,就是三世。如果你在「十」的底下加一个:方,「三」的底下加一个:世,哇!那就更清楚了!方位有十方,流数有三世,「三」的底下加一个:世,那就更清楚了!
【此世界即指根身,】【有过现未来,时时迁流不住为世;有前后左右上下,方位定在可分为界;如器界东西等,定位可明也。末二句结成,十方三世之数。】倒数第二行,【辰二涉成本有数量】【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说:一切众生织妄,就是身心世界都是妄,叫做织妄相成,三世十方均是妄,统统是妄!身中贸迁,贸迁就是变迁,世界就是相涉。【一切众生之身,乃由四大六精,】见精、闻精、嗅精、尝精、触精、知精。就是乃由四大——地、水、火、风,还有六精,【交相组织,虚妄而成。有情之根身,身本四大假合,四大属无知色法,由有见闻等精,】见闻等精就是六精。【旋彼无知,】无知就是四大,旋四大无知变成有知,有知就会变成神经系统了。【而成有知,】的见闻觉知。【故称有情众生世界。既有根身,即有世界,在根身之中,贸易迁流,如世行商,】就像世间人在做生意跑来跑去。【贸易诸货,迁流不停。界相则贸易不定,如转前为后,转左为右等。】这个都是可能的。【世相则迁流不停,】如转过去为现在,或是转现在为过去,转未来为现在。所以说:【如转现为过,】就转现在,明天,今天就变成过去了。或者【转未为现等。】我们等待未来,等到了。【世界相涉者:以世涉入界中,以界涉入世中,】以三世涉入十方界中;或者是用十方界涉入三世之中。【彼此交互相涉,为下叠成功德数量之基碍。】一叠就是一遍叫做一叠,转变一次叫做一叠。
673页,中间,经文:【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祇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解释一下:而此这个界性,注意!再强调一次:而此有情根身来讨论这个有情的界性。由我们这个根身,有情的来讨论,无关于外在的虚空。由有情的世界,这个小的根身来讨论,设虽......设定虽然有十方,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定位是可以明确的。但是世间人,世间人只有标的清楚的;「目」就是名为,东、西、南、北。世间人只承认东、西、南、北有固定的方向,而上跟下呢,哪里是上?哪里是下呢?就没有固定的方位了。在座诸位!像我们楼上跟楼下一样,如果你这个楼房盖在北极,你的楼房101盖在北极,台北101盖在北极,那么,楼下是楼下,楼上就楼上了。如果台北101盖在南极,楼上就是楼下了,楼下就是楼上。你懂意思吗?这个如果台北101,这个是地球,地球,地球,盖在北极,台北101盖在北极,这是楼下,最高点,楼下就是楼下,楼上就是楼上。知道吗?这地球,台北101盖在南极,这个楼下变成怎么样?变成楼上了。楼下呢?台北101最底层,楼上变成楼下,楼下呢?变成楼上。你懂吗?这地球,台北101最底层是这样,101是这样伸出来的嘛!所以,楼上楼下就是这样,分不清楚,傻傻傻傻,分不清楚。说:喔!原来这个佛法还真是科学!ofcourse 佛法当然是科学了,哪像迷信?一点都不迷信,你看佛讲的这些,哪有一点迷信?完全是科学的。对不对?
所以,上跟下没有位,中间没有定方,四数必明,四数就是东、南、西、北,这一定的方位。与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与世相涉,与过去、现在、未来相涉,三世乘以四方,三四十二,或者是四方乘以三世,宛转十二。无论是三四,也是十二;无论是四乘以三,还是十二。【此先辨定界性。】【而此界性,设立方位,虽曰十方。观虽字,则十不定十,究其一定方位可明者,世间人,只目(名也)东西南北四方。】【上下无位,中无定方二句,释其只名四方之所以。以上下即四方之上下,离却四方,无别上下,故曰无位。】【中无定方者:中即四方交接,四隅之中,】隅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隅」就是角,东南角、西南角。结夏安居的法师、比丘,统统念过这个,从东南角标到西南角,到东北角,这个都念得很清楚!结夏安居的比丘,对这个「隅」字是非常明显的。「隅」就是二个方位的中间构成的,东南角是由东跟南;西南角是由西跟南;东北角是由东跟北;西北角是由西跟北。所以,这个「隅」就是角,那么四隅就是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一隅乃合两方所成,】譬如说东北角,就是合东方还有北方所成。【亦无一定方位。】
翻过来,674页,【四数必明四句,惟取东西南北,】就是世间人强烈的观念,只有取东、西、南、北,【四方之数,必定可以指明;与过、现、未来三世,互相涉入。】涉入就是相乘,加减乘除的乘。互相涉入。 以前啊,因为《楞严经》(讲义)这一本是八十年前写的,八十年前写的,所以他用词跟我们现在有一点略为不同。八十年前所用的,这个几乎都是文言文;现在人都是用网路,电脑、ipad、 iphone 一拉,一缩,哇!实在是很方便,真是很方便!年轻人才会玩这个,老人家很少在玩这个。也很方便,哪里有什么加油站,哪里有什么咖啡馆,一拉,喔!很清楚了,电话、住址,还真是方便,真是方便!现在还有GPS卫星定位,卫星定位。结果呢?太相信卫星定位了,开开开......开到哪里?开到悬崖的旁边,GPS啰!所以你看,前几天报导一个新闻,说很好笑的现象,说现在的飞机,十次的飞机,有八次是人为因素,操作不当!说:为什么?Why?为什么?因为现在统统全部电脑,所以那个开飞机的也开久了,只要上那个电脑锁上去,就一直飞到那个目的地了。所以开久了以后,变成不会飞,开飞机的人,竟然不会开飞机,因为它全部都电脑,电脑有一点闪失,他就不会用了!
所以,我们现在不一样,我这个年代的人,全部不是用电脑的,上课一定要全部用笔记!所以,在我们这一代的人,实力是很强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学生就是......该怎么说呢?电脑也方便、网路也方便,统统很方便了。是不是?所以现在他书读得那么多,叫他写几个字,写起来,嗯,不会吧?你这个......大学毕业写这样的字?像我们以前幼稚园写的字!真的!现在的大学生因为都不再写字,所以就写那个字,看起来就是......很天真啦、很童年啦!这样讲是比较好听啦,看起来就很不成长、很不够成熟,怎么会一个读到大学,写这样的字呢?是不是?那没办法,真的是很难过了!所以,科技太发达,也坏了我们现在的人,很糟糕!所以现在你叫他听经闻法做笔记,他不习惯了,他不习惯了。
底下,所以,与过、现、未来三世,互相涉入。【三四四三:以三世涉入四方,三四成十二;以四方涉入三世,四三亦成十二。故曰宛转十二,左之右之,转来转去,无不是十二也。此为第一叠(重也),为下二叠之本。】【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流者从本流末,】一次一次的变,【从一流叠至三叠,变者变少为多,由十二变为千二,一十二字,即是十,如世间人称十为一十,百为一百,千为一千。三叠即上第一叠,以方涉世,】用方位来涉入三世。【三世各有四方,】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各有东、西、南、北。简单讲:过去有东、西、南、北;现在有东、西、南、北;未来有东、西、南、北。所以,【三四变成十二;】十二。再来,【第二叠,以世涉方,】用十二世;前面三世涉入四方嘛,那就是十二世了。十二世,第二叠,以十二世涉入方,【每方各有十世,变成一百二十;】十世,包括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有过去、现在、未来;未来有过去、现在、未来,加上现前一念,现前一念。
所以,第二,以世涉方,每方各有十世,所以十世就是:过去的过去、过去的现在、过去的未来;未来的过去、未来的现在、未来的未来;现在的过去、现在的现在、现在的未来,就是这样子。过去、现在、未来,再排下去,过去、现在、未来。每方各有十世,变成一百二十。【第三叠,每一世各具十方,变成一千二百。】一千二百。【文中但言一十百千者,举整数略零数也。此约三四为第一叠。若以四三为第一叠,例此可知。】不论你怎么转都是一样。【藕益大师另释三叠:第一叠,三四四三成十二也;第二叠,即四方中之三世,每世各具十法界,则十二成一百二十也;】十二就变成一百二十。因为每一世各具十法界,那么就变成一百二十。【第三叠即界界各具十界,则百二十成一千二百也。故下文意根中云,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出世法。】诸位!这听起来,我知道,一头雾水!
翻开来,八○页,喔!八○页这一看,《楞严经表解》八○页,喔!这一看,一目了然,一目了然!《表解》八○页,那一看就知道了!(下附表)(看视频)
第一叠,方中摄世成一十二,方中就是四方中摄三世,无论你怎么转都是一样。好!四方——东、西、南、北,看底下,东、西、南、北;底下各有三世——东方的过去、东方的现在、东方的未来;西方的过去、西方的现在、西方的未来;南方的过去、南方的现在、南方的未来;北方的过去、北方的现在、北方的未来。好!这三四或者四三,都是一样。所以,四方中摄三世成一十二,东、西、南、北,各有三世,就是十二。
第二叠,看中间第二叠,上面的十二世各摄十方,每一方各摄式于底下。好!诸位!现在就单单讨论东方的过去,这底下就有十个方位;东方的现在,底下又有十个方位;东方的未来,底下又有十个方位。西方的过去、西方的现在、西方的未来,那么就是三十个方位。南方的过去,底下有十个方;南方的现在也十个方位;南方的未来也十个方位,也是三十。北方的过去有十个方位、北方的现在、北方的未来。那么就是十二乘以十,就是多少?十二乘以十,一百二十。对不对?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所以上面的十二世各摄十方,每一方摄式于底下,成一百二十,一百二十。
简单讲:我们就东方来讨论,东方的过去,看(“第一叠”图表中)第一个就好:东方的过去、东方的现在、东方的未来。那么东方的过去,再接着底下,东方的过去有东方;东方过去有西方;东方以前叫做过去世的南方;东方过去世的北方;东方过去世的东南方;东方过去世的西南方;东方过去世的东北方;东方过去世的西北方;东方过去世的上方;东方过去世的下方。为什么要这样念?因为有的根器太烂,读到这里,他就一头雾水了。若是根器利的,像我们数学读到,心算马上就知道,这还需要讲吗?不需要!但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喔!原来如此!对不对?那就知道了。
底下,第三叠,看最底下,上面一百二十方各摄十世,摄式于底下成一千二百数。诸位!长劫有九,过去、现在、未来,就过去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现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未来的三世;短劫一,就是现前一念。所以过去三世、现在三世、未来三世、现前一念,称为十世。所以上面一百二十方乘以十,就是一千二百,一千二百。知道吧?所以,这个就很简单了。所以,看这个《楞严经表解》,一看就一目了然,很清楚,喔!它原来在表达什么。
好!翻回来,《楞严经讲义》675页,【总括始终者:一叠为始,三叠为终,括者包括,即总括从始至终,六根之中,功能德用,有一千二百。谓众生六种根性,各各周遍身心,身心既是世界相涉而成,已变成一千二百分剂,】「分剂」就是范围,用现在的语言叫做范围,一千二百个范围,【而六种根性亦各各变成,一千二百功能德用也。】所以,把一千二百个范围,叫做一千二百个功德,意思就是:六根当中,每一根都是一千二百个功德。但是,凡夫就不是了,诸佛菩萨每一根都具足一千二百个功德;可是,凡夫就不一定了,看哪一根了。【《指掌》设问:此根性功德,与《法华》六根功德,为同为异?答:此约理具,】理,只是在理上来论断。【谓性中自有;彼约事造,】就是《法华经》是事造。【经功感现。】就是经典的功德、功用的感现。「彼」就是《法华经》,【彼若不仗经功,亦唯理具;】《法华经》,如果不仗这个《法华经》的功德利益,也是理具。【此若既解根结,亦齐事造;】如果你真的把它解开了,从根来解这个结,这个就是事造,事造就是实修了。【是则即同而异,即异而同,】所以,讲同而异,就是理上来讲是同,事修来讲说异;虽然是差异,但是,同一个本性的功德。【不可言同,不可言异,思之。】
底下,675页,中间,【辰三显示六根具缺】【阿难!汝复於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好!把笔放下来,现在要讲一千二百个功德,很简单的!以你色身为主,右手拿起来,假设正东边,记得!二百功德。左手拿起来,正西方,二百功德,正前方,二百功德,正后方,二百功德,加起来多少功德?八百,答对了,很好!再来,东南角、西南角,各一百功德、一百功德,东南一百,一百,角一百。正确的方向:东、西、南、北各二百,就是八百,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一百,加起来就是四百;然后四百加八百,就是一千二百个功德。这样你来看,就知道师父在讲什么,很简单的!有的人看到这个都会头昏转向,不会的,不会的!
底下,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现在举出眼根,师父先解释:眼根观前,眼睛可不可以看到前面?可以!那就二百功德。对不对?后暗前明,后面暗,暗就是看不到,减掉二百,减掉二百功德。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就是正前方二百功德,后面少了二百功德。好!左右旁观,左边看得到看不到?当然看得到,左边看得到,二百功德。右边呢?也看得到,二百功德。那就是前面眼睛看得到,二百功德,加上二百功德(师父指左边)、加上二百功德(师父指右边),就是六百了。对不对?
还有,斜角也看得到,各一百,这里(左斜角)一百、这里(右斜角)一百;二百(右边)、一百(右斜角)、二百(前方)、一百(左斜角),二百(左边),加起来多少功德?八百功德。就是这样算,很简单的!所以,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功德,三分之二,记得!一分四百功德,三分之二就是八百功德;佛陀把一千二百功德划成三等分,一等分就是四百功德。所以三分之二,就是一千二百功德剩下八百功德。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所以,当知眼根唯八百功德。
再解释一下: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汝眼睛观看前面,后暗前明,后面看不到,前面明,前方是全明,后方是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根性平等,根根功德亦等,】看左边的小字,【本无可拣,因诸方众生,根有优劣,娑婆世界亦然。六根之中,三优三劣,以具千二百功德为优,八百功德为劣。三优之中,复以耳根为最优,故佛告曰:「汝复于六根之中,克定孰优孰劣?」】哪一根是优?哪一根是劣?【如眼下,】底下,676页,【别示功德具缺。具者为优,缺者为劣。如眼观见,观见即眼根见性功德,】譬如说有一个人坐北朝南来讨论,【身之前后左右,】来讨论,这个人坐北朝南。【即南北东西。后暗,后北方不见为暗;】因为他是坐北朝南,【前明,前南方能见为明。又云:「前方全明」,以正南,及东南西南二隅,完全能见;】东南、西南就是二百功德,正南二百功德,完全能见。【「后方全暗」,以正北,及东北西北,完全不见。】所以,正北扣掉二百;东北、西北看不到,扣掉二百;东北一百、西北一百,扣掉二百,所以就扣掉四百。以正北看不到,东北、西北也看不到,所以扣掉四百,就是剩下八百,完全不见。【左右旁观,以正东正西,】正东二百、正西二百。【左顾右盼,两旁观察,亦全能见。】所以加起来就是八百功德。
【三分之二者:言功德之分数,前方】就是二百功德,【与前二隅为一分,】所以二百功德,加两角二百功德,就是四百。所以,四百功德为一分;所以一千二百分成三等分来分的话,一分就是四百功德。【左右两方为一分,】左右两方就是东跟西,为一分,因为左边是二百功德,右边也二百功德,二百加二百,四百功德,就是三分之一。对不对?一分,这又是一分。【后方与后两隅为一分,】后面看不到,扣掉二百;后两隅也看不到,又扣掉二百,两隅就是两个角落,看不到。所以扣掉二百,再扣掉二百,就是扣掉四百,那么,这四百又为一分。所以,以四百就是一千二百的三分之一,所以,每一分就是四百功德。所以,【四方每方二百功德,】四正方,每方二百功德,【共成八百;四隅每隅一百功德,共成四百,合成一千二百功德。眼根只得三分二,以后方全暗,缺了一分故。统论眼根,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论也)功德,缺了北方及后二隅无功德,当知眼根,唯有八百功德,为劣。】
耳朵就不一样了,【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所以,宁可眼睛看不到,不可以耳朵听不到。耳朵听不到,这一辈子要入于正道,不可能,完全没有因缘!你用眼睛自己看,你一定会曲解佛的意思。所以自己看经典的,固然好;有的人说:我喜欢看书!很好!问题是你内心功力够不够?你对佛的体悟有没有偏差?所以这个大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比你在那边自己讲:嗯!大概这样、大概这样。因为你不晓得佛在讲什么。所以娑婆世界听经闻法入道、成道,喔!那个多如恒河沙了!所以要听经闻法,在这个娑婆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解释一下:就像耳边四周围,哪一个方位来都听得到,十方无遗。声音不是动就是静嘛,动又分二个:一个是远,一个是近,「迩」就是近,「遥」就是远。近的声音,对不对?还有远的声音。动若迩若遥,在动态的音声,有的很遥远,有的很近,近就比较大声了,遥远就比较小声了,但总是声音。所以声尘是虚妄,本非实有。静无边际,如果静下来,你听到一片寂静,一片寂静,仍然是属于尘。那么这个一片寂静,就没有边际了,因为声音大小可以分远近,没有声音的话,那就无边际了。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此明耳根闻性功德。】【如耳周遍听闻,十方之声,无所遗漏。如下所云:「十方俱击鼓,十处一时闻。」闻性周圆,此即圆真实。】这个就是圆满而真实的功用,因为闻性无碍,名为真实。为什么叫真实?因为闻性无碍,名为真实。所以为什么师父一直鼓励你:一定要听经、一定要闻法?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你有空你自己看,问题你体会错误怎么办?【声有动静二尘,有声曰动,无声曰静,闻动之时,若有近远之分;】因为动态,有时候声音有近、有远。【若者似也,声尘虚妄,本非实有,故曰若有。但似有近远之声,近远皆闻无碍,】耳朵正常的人,远的声音听得到,近的声音当然也听得更清楚。【此即通真实;闻静之时,寂静无声,闻性愈无边涯际畔,动静皆闻,一切时有,此即常真实;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为最优。】
底下,【如鼻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驗於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惟八百功德。】就是呼吸。那个通,「通」要用二次,通出还有通入,通出入息。如鼻嗅闻,意思就是:出去的时候要通,入气也要通,要不然会死啊,出跟入都要通。所以,通出跟通入,那个「通」要用二次,通入息,还有通出息。有出有入,但是,缺了中间,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呼吸的时候,吐出去,要吸进来,中间有一点点停顿,一点点停顿,那就变成扣掉三分之一。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惟八百功德。就剩下三分之二了。对不对?吐出去一,吸进来一,缺了中间,中间会暂停。【此明鼻根齅性功德。】【如鼻齅闻,能通出息与入息也。通出具四百功德,通入亦具四百功德,而阙(少也)中间交接之际,出入少停之时,功用不显,阙少四百功德。验于鼻根功德,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为劣。】
底下经文:【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舌头宣扬正法,尽诸世间,出世间智,可以显现世间跟出世间。「言」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有方分,「方」就是地方,之分,就是之分、分别。语言虽然局限于地方之分别,譬如印度语跟中文就不一样了。对不对?我们讲的汉语,或者是跟原住民讲的语言,又不一样了。说:语言有方分,语言有地方之分别;但是,理(就是义理)是无穷尽的,每一个人在讲话,都可以显现无穷的义理。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此明舌根之性。】【惟取言说,不取尝味,以舌性具二功能,若取尝味则劣,以合中知故。】嘴巴要吃到,一定要合到这个舌头,你才知道那个是什么味。现在不取这个,【而取言说则胜,能宣扬世间法,尽俗谛智慧;能宣出世间法,尽真谛智慧。】所以,【言有方分,理无穷尽者:或局于方言,如印度法师至中国,不通语言,而所说佛理,无有穷尽;或限于分量,乃以一偈而摄无边妙义。又一解:「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语言有差别,第一义谛没有差别。【《法华经》云:「治世语言,资生事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此能尽出世间智也;】孔子听孺歌,「孺」就是孩童。【孔子听孺歌而警心,此能尽世间智也。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为优。】
67 8 页,中间,【如身觉触,识於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雙。驗於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就像这个身这个觉触,识于违顺,这个违顺就是感觉很好的叫做顺;这个感受不好的叫做违。这个身体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气候一变,我们身体这个觉触特别的强烈,太冷啊、太热啊!如身觉触,就像这个身体的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合」就是接触到,接触到,根跟尘接触到,他就能够觉。离中不知,如果是相离之中,就不能觉知根尘,根尘就是要触碰到。所以,离一合双,离就是一分功德没有;合双就是违顺,二个根尘相合就双分的功德。离一就不能觉知,就是扣掉四百功德;合双,四百乘以二就是八百功德。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此明身根觉性功德。】【如身根对所觉之触尘,识知是违情之触,或顺情之触。违情如夏穿棉衣,】那就太热了。【冬着单衣;】就太冷了。【顺情】譬如说刚好在饥饿的时候碰到了美食,(【如饥餐美食,】)或者正渴的时候碰到了甘露,(【渴饮甘露。】)如甘露的饮料。【但合时能觉违顺,】意思就是:接触到根尘,相接触的时候,身根接触到外尘,就有违顺了;如果分离,身体就没有触尘。【离中即便不知,离是一分功德,合是双分功德,故曰:「离一合双。」】每一分;佛把一千二百分成三等分,【每分四百功德,验于身根,三分功德,缺了一分,当知身根唯有八百功德,为劣。】简单讲:修行还不能用这个觉触——身体的觉触来修行,这个比较差,不像耳根。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惟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那么用意根修行。所以,太多人都是用这个: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用这个意根修行。解释一下:如意默容,默容就是口不言而心自知,我们这个意根,嘴巴不必讲,默容就是不必讲。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默容就是嘴巴不必讲,但是心很清楚。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文字简单。
【此明意根知性功德。】【默容,】就是知性功德,【即知性功德,口不言而心自知,谓之默;容者包容。十方三世下,举时处人法,】「时、」,顿点,「处、」,顿点,人法。【以显包容之范围。】A :【约处则包容十方,即横遍义;】B :【约时,则包容三世,即竖穷义,】三世。【此时处一对;】C :A 跟 B 叫做时间跟处、处所,一对。C :【一切世间,六凡染法,一切出世间,】的圣人。六凡染法是凡夫;出世间,一切出世间是圣人,【四圣净法,此人法一对。】讲人跟讲法。因为世间人,是人,六凡染法,是法。一切出世间,这是人,出世间的圣人,这是人;四圣净法,这是法,讲人跟法,人跟法,是人法一对。【无有那一法不包容,若人若法,一一皆能尽其涯量边际。当知意根,圆照无遗,故能圆满,一千二百功德为优。】【四备显六根功德竟。】【楞严经讲义第十一卷终】(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10-134)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经讲解234:柔软身、柔软心是修行的根本,个性慢慢的降伏是真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