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佛缘人生
佛学心语
龙泉学堂 苦乐人生 第12天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3-04 12:41 点击 684 次


  第2讲  不被六根蒙蔽-5


   
四、从三乘智慧谈策发出离心。


      在《法华经》里边有“三兽渡河”这样一个比喻:大象、马、兔子,这三种来比喻三乘人修行的深浅次第。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讲了很多很多的佛法,众生的根基不同、因缘不同、福报不同,所以释迦牟尼佛从一佛乘,分别说成三乘法:声闻乘法、缘觉乘法、菩萨法,但是它体性都是一味的,都是佛法。只是因为三乘不同众生的根基,所以释迦牟尼佛就举了喻——兔子过河的时候,它就比较浅;马就深一点;大象更深。这就是兔子、马跟大象,本身自己的身体不一样——大象就是很高大,兔子很小,马则其次。那我们这个大象过河就比喻菩萨能修六度万行、利益众生的时候,见思烦恼都断了,习气也断了。那么比喻成什么呢?菩萨的智慧,大象比喻成菩萨的智慧;那么水呢?河流当中的水就比喻成空;它能够脚踏实地从这个河的一头走过去,就比喻成能够见到诸法的真实相。


      所谓见到诸法的真实相,就是说他既能够见到空相,也能够见到有相——就是空与不空是平等的,空与有是平等的。在圣者来讲是空,在凡夫界是有。空跟有的平等不落两边——“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他生死涅槃平等,智跟悲平等,有跟空平等。所谓智跟悲平等,他有大悲心——所以在生死界当中众生有苦难,就要去救度;“悲不住涅槃,智不住生死”,他智慧观察到生死轮回是苦道,所以他要解脱、要超越。那么马比喻成缘觉圣人修十二因缘——他虽然能够证到空的道理,但是还不能彻法抵源,还不能见到诸法的真实相,跟菩萨比起来还有距离;那么兔子比喻成声闻乘人修四谛法,他功夫就再浅一些。三兽渡河的目的都是为了要渡河,为了要从此岸到达彼岸。但是在渡河的过程当中,它们各自的感受、各自的根基、各自的情况别别不同。我们凡人、在座的大家,在修行、在用功,兔子的功夫还做不到,更不要说有大象、有马。我们传统文化讲“龙马精神”,用佛教讲是“法门龙象”,比成龙跟象——那么大象都是好的大乘,龙也是好。我们要能够到兔子就是到四谛法,这就很不简单了,能够苦集灭道。


      那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入道呢?会一直在凡夫现象界——迷惑的世界当中轮回,不能自拔。这也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也就是在佛法里面告诉我们,要去超越。超越的前提要去出离——就是出离心,出离心一个方面,还要消除对现世的贪着,第二个方面要消除对后世的贪着——两个都是要消除。现世的种种利乐、利益、快乐、幸福……这些的追求、贪着要舍离,就是不要以这些作为我们追逐的目标。反过来说我们如果对现世当中种种的名誉、地位、财富、世间的成就去很认真计较的话,我们怎么能够有出离心呢,是吧?这个是世间成就。我们的出离心就是超越世间成就的这样的一个心理。希望我们今生能够慢慢慢慢跟佛法去相应,跟圣者道去相应,而不是说,我今生的成就是比别人的衣食住行样样要好。如果我们的目标仅仅界定于此,那自然而然跟佛法是不相应的。


      那么任何一个人想要培养出离心,想要入道,他必须去淡化这些现世安乐,去超越现世安乐,去出离这种现世上面的安乐跟利乐。不然的话就是我们一方面又想佛法学得很好,一方面又想在社会上面很有成就——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就是菩萨、大菩萨才能够做到。如果我们没有入道的人绝对不可能做得到,能够做到这个两全其美是很难很难的。那么我们要如何来消除对现世种种成就的贪着,利乐的追逐?这也需要功夫,也需要方法,也要根据佛法去实践,我们才能够出离,才能够超越。如果不是根据佛法来修正、对治,出离心生不起来——不是说我们想出离就能够出离,这不可能。我们说,我不计较就能够不计较,我不分别就能不分别,不是这么一回事。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2-16)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苦乐人生 第12天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