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突破个人中心主义-2
在佛门里边、在寺院里头,也是这样子了。寺院里,虽然大家在一起,根据佛法的步骤,根据修行的次第,一点一点在用功。而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情况呢,还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人又是我们自己修行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所遇到的,所要频繁接触的境界,那么我们在这些境界上,就是修行的很好的机会、很好的条件,就是要在这些境界上去广集资粮。而不是说,我们要在自己所遇到的这些境界上,去挑剔、挑剔自己所缘的境界。任何一个境界,只要我们接触到的,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我们接触到的,就是我们所缘的境界。所谓就是我们所缘的境界,也就是不知不觉,这些信息,我们已经接收了,已经领纳了。那么我们领纳了外在的这些境界之后,究竟要怎么处理呢?要怎么对待呢?要怎么转化呢?这就是我们修心的过程、修行的过程。
在现实世界当中,你去挑剔的话,那么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值得挑剔的,因为都是有为法,都是生灭法,都是无常的法,都是会变化的。今天这样子,明天那样子,后天又是一个形象,又是一个境界,不可能外在的境界不会变化,肯定是会变化的,那么我们只有用一个更加宽容广大的心、柔软的心、清静的心、没有疲倦的心、没有懈怠的心,才有办法来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境界。懈怠、疲乏、厌倦,不是我们的身体的因素,是我们心理的因素,是我们内心的状态,我们内心觉得辛苦就辛苦;内心觉得自己困了,它就困了;所以所有的疲倦跟懈怠,就是因为你有这样子一颗疲倦、懈怠的心,有这种疲倦、懈怠的内心的形相,障碍了自己。
为什么我们内心会疲倦、会懈怠呢?就是因为自己对所缘的境界没有兴趣、没有信心,觉得没有意义,就是自己不想在自己所遇到的这些境界上去修行。那么你想去远离这些境界,拒绝这些境界,让我们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这样子的话,不等于说,我们内心会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打得开,有时候恰恰会相反。因为我们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境界里头,没有具体生活当中的人跟事的境界,这仅仅是缩小我们所缘的境界而已,实际上还是有境界的,因为你在屋子里头,你还要喝水,你还要吃饭,你还要睡觉,你的心里依然会想问题的,还会想过去的问题,想昨天的事情,还会想明天的事情,想未来的事情……这些的内心的想法,就变成自己所缘的境界了,那么这些境界有没有意义呢?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一直在重复过去的这些境界,在回忆过去的这些境界,在比较过去的这些境界,比较也好,回忆也好,你不能在这些境界上得到佛法,不能启发自己的智慧了,顶多它只是给我们理出一套世间生活、工作的经验而已,能够增长我们更多的日常生活的常识而已。
实际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切的顺境、逆境、苦乐境界,都是我们的业报,都是业感,这些业感,我们也不需要去否定,更不需要去责怪、去责备——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自己这个暇满身来修学佛法,在这些境界上用功修行。不能去讨厌别人,也不能说自己觉得很不争气啊,自己觉得很差啊,自己觉得一无是处啊,慢慢下去,自己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去用功修行。
佛的愿望是让我们早日得度——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度生死、究竟解脱、圆成佛果;佛的愿望,不是让大家荣华富贵的,也不是让大家生活得越来越好,这不是主要的目的,这只是现实生活当中的问题。所以我们修行、用功,不一定要在点点滴滴的事情上一直去计较,而是在这样子的境界上去转心,去消除自己的业障、烦恼障,让自己的心不要在生死轮回的这个系统当中循环。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要同佛菩萨心心念念饶益有情去相应。佛菩萨心心念念在饶益有情、普度众生。我们的心如何去调整、去转变、去修改,同佛菩萨的心去相应,就是内心的这种轨道,同佛菩萨的心量的这种轨道去相应。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2018-04-07)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苦乐人生 第6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