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所缘境与所知障-8
六、所缘所知心即法·依教奉行稳步修。
1.能知所知缔观心·信心好乐趣道要。
一切都是无自性的,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都是在变化的。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是不是让我们能够越来越懂得佛法?越来越对佛法有所觉悟?或者说,是不是自己越来越迷茫了?自己越来越不懂佛法?自己对这种佛法的经论越来越不能产生定解?我们越来越不能够真正依法行持了?心,就是要谈,能知、所知。能知的是心,所知的是外境,所知境。所知境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让自己知道所知的境界是什么。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所知的境界是什么,那么我们所知道的东西都会变成所知障。就是所知的这些境界不能成为我们自己内心学修佛法的境界,就会变成我们自己学修佛法的障碍,所知障怎么起来的?就因为我们有烦恼。烦恼障、所知障,就这样子一系列这么起来。反过来说,我们内心如果是具足佛法的话,那我们所知境就会变成佛法。所以,如果我们不是说,在这方面去努力用功,然后慢慢长时间地去熏修,你想我们学一遍《广论》,所有佛法都通达,我们就能够有一个怎么样子的功夫,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呢,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有这样子的一种坚强的信心、善法欲、好乐心。没有善法欲,没有好乐心,没有欢喜心,没有发愿,没有强烈的愿望,即便把所有的经论背得滚瓜烂熟,说得头头是道,那么都是说理,在说理而已啦。在理论上面的说明而已,理论上面的叙述而已,就是在谈哲学啦。都属于哲学的范畴。不是我们内心的所缘境,不是我们内心的所知境。我们学佛法,要把所有的佛法变成我们内心的所缘的境界,和内心的所知的世界,所了知的世界。因为所了知的是真正的佛法,因为是佛法,所以不成问题。因为我们内心里边有佛法,所以对千罗万象的事物的认识也是非常清楚的。
2.如理辨析莫执相·不懈熏修依教行。
那么有时候,我们学习《广论》,觉得一定要这个传承啊,灌顶啊什么东西。但是,你如果真正有这样子一套,那么你怎么知道说,这个善知识以及这个学法的人是不是合格?反过来说,你如果真正是合格的话,那么你如果受不来,你受不成,你受不好,那么你这个罪就更重;它这样子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你一方面要讲说,自己非常快速成就,但是你自己没有考虑到说,如果自己做不好的话,会有更快的堕落。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自己照着《广论》去实践,能够一步一步去努力用功,反而更合适自己的根机了,更容易自利利他,我们只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根据佛法去实践,根据《广论》的教授去实践,一步一步在菩提道上用功着力,体会三宝的功德,就不会有很大的危险。甚至,我们所获得的一点一滴功德都是非常实在的,一步一个脚印都是能够验证的。为什么说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自己的条件具足,大善知识的条件具足,你有没有那种缘份去修,我们不能把这些观念混为一谈。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4-28)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龙泉学堂 | 苦乐人生 第8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