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一切法无我-6
七.我的第二个马甲“一”
我们这个心跟境,我们内心是怎么样子的一个用心?我们内心是一个怎么样子的一个把握?如果我们观不好的话,就出很多很多的问题,小乘谈阿毗达摩,对法对观,对观对法,我们修这些法,不是我们自己随便能够修得出来的,这也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修一修就迷茫,下一步再怎么做,我们就搞不清楚。
犹如说喝茶,喝牛奶,喝咖啡,喝矿泉水,对不对?那这些都是,喝可乐,这些都是饮料。有些人就喜欢喝茶,有些人就喜欢喝咖啡,有些人就喜欢喝可乐。你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他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你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你也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那你喝可乐你就是喝可乐,你喝茶你就是喝茶,你喝咖啡那就是喝咖啡。但是有些人喝咖啡,晚上你睡觉睡不着,有些人喝,晚上能睡着。人跟人不一样,有些人他喝茶他会睡不着,有些人他没有喝茶他睡不着。对吧?你不能讲说喝茶就睡不着,只能说你喝茶睡不着,他不能代表别人喝茶也睡不着。它这法就有区别了,那你就不能推理说,因为喝茶人就会睡不着,这样子推理就会出问题了,就是没有真正的这种对缘起法的一种通达。
那我们对这些,善啊、恶啊,美啊、丑啊,高啊、下啊,贫啊、富啊,等等,这些概念,也都是如此,都是相对的。你说这个人很有钱?那么你说多少钱就是很有钱,一万块钱就很有钱,一百万钱才叫有钱,还是说你一块钱也叫做有钱,本身就没有一个很准确的界定,也就是说我们很多的名跟相都是模糊的,很多模糊的时候,每个人一套标准,就是我内心当中的名相是一套标准,你内心当中的这个名相的话,你是一套标准,所以最后实际上我讲出来的东西你理解不了,你理解不了的时候,就会说这个某某法师讲得没有意思。第二你讲出来的东西可能别人理解不了,或者说你自己要讲的东西,不是你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东西,就是词不达意,这都是常常会发生的。发生说你的用词不准确,对不对?你一个哲学家,你一个文学家,对不对?你一个工人,你一个律师,他这个语言都是不一样的,律师的语言都是非常的严谨,每一句话都是非常规范的,不然他讲出来的也都是有责任的,对不对?那你一个工人,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没有什么废话可讲,对不对?那你一个文学家的语言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浮想联翩。一个哲学家又不同了,他看到一个,他就觉得就有什么感悟啊,看这个很有启发啊,思维又不一样。实际上面它只有一个东西,是因为人的心不一样,人的业不一样,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这就是缘起不同,它也都是缘起法。那问题就是说,这种宇宙万法太多了,我们观不过来,我们这么多人,这么多事,这么多心态,物理、生理、心理,它理都是有规律的,那把所有的宇宙万法,我们都给它概括起来,变成一百个法。
那我们绝对不能说我学百法了,那么我们就是学唯识,就是说我讲弥陀经了,那么我就是能够代表净土宗了,这个毛病也很多,很多人他认为我学什么经,学什么论,那我就代表什么宗派,没有那回事。
即便说,比如你学了《百法》,你学了《成唯识论》,你能代表吗?你代表不了。第一个你对这个宗派是不是通达?第二你的形式,你的思维,你语言的逻辑,你表达的方式,符合不符合唯识这套的说法?那净土也是一样,你符合不符合?
首先你这个整个的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形式能不能符合?都是做不到的事情。只能说我们在学,不能说我们能代表,这个佛门里面的很多的宗派的门户之见,都是由此引起的。他认为说我自己是学什么经,我自己是学什么论,那么自己就代表什么派,别人就代表什么派。学这部经就不能学那部论,学那部论就不能学这部经,那这个都是非常成问题的,佛没有讲说,学这部经就不能学那部经,学那部经就不能学这部论,没有那回事,哪部经论里面那么规定的?对不对?所有的一切的经论都是要让我们断恶修善,让我们趣向菩提,只是说每一位法师引导的方式、方法不一样。那只是说你看多了,之前看乱了,看杂了,这个是有前提的。
打比讲,我们在这里学,在山上学,这一本学完了,再学下一本,第二本学完了,我们再学第三本,我们是根据这样子一个次第来学习,来引导。不能说我们就别的东西不能学,这个要看每一个人的根机、条件的不同,来看的。有些人学了他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那么有些人学了他就会有问题,各个又不一样的,绝对有差别的,那这样子的一些差别,最后,就会造成说,我们能不能有成就,或者说,我们成就大跟小的原因。
大家就是来到这边学佛法,那绝对不是偶然的,这里面都是有很多的因缘在里头呢,那我们今后会不会成就?我们会有多大的成就?也是会有因缘。那么这些因缘我们能不能很好的去把握?所以这个是“我”的第二个意思——“一”。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5-26)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