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佛缘人生
佛学心语
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75天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8-07 13:30 点击 775 次


第十讲 
一切最胜故-5       


四.修整心行轨道 
      那么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法无我”。那么“一切法无我”就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娑婆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观察;那也就是世间法是建立在有为法“生住灭”的成就上,实际上面只是建立在“生住灭”的“住见”上的成就,是暂时存在的成就。那这个佛法就不同,这也就是我们传承佛陀的这种教法、传承佛陀的这个说法、佛陀这种思想、理论,不是凭空说我们念经我就传承这个教法,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1.假借因缘
      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用佛陀的这个教法来作意?来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团体的这样子弘法利生事业的开展?就是我们只有这么去做,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是一个不共世俗社会的团体。


      如果不是照这么去做,那就跟世俗社会上面的单位一样,它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绝对不可能,即便有成就,那么它跟佛法的本意也不相干。那么人也好,社会也好,团体也好,事业也好,都是假借因缘和合而有,是不是?任何一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而这些因缘能够改变的,这些因缘都是跟自己的发心有关系。


       2.虚妄心追溯
       这样的话也就是很多人去研究“心”,去开发我们内心的宝藏,去追究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但是实际上面,那世间上面那要去追究心的源头,最后这个源头也查不出来,要去开发内心的这种智慧的宝藏,最后呢?也开不了,是不是?并且呢,众说纷纭,就是各有各的说法,千百种、千万种的说法。这样的话,无形当中我们就会把自己很多有限的东西、很多琐碎的东西、很多虚妄的东西,作为要开启我们内心宝藏,要来寻求我们智慧源头,要我们内心一种最本然的状态去认知。


    那么这些的说法恰恰都是相反的,因为这些的说法,实际上面都是我们奔流不息的一些妄念的一种状态。那么你老想说,去追溯我们心的源头在哪里?智慧的大门在哪里?我们内心就不寂静了,内心都是在躁动,内心都向外追逐,不能反观自心,不能让我们的心寂静下来。这样的话我们很多问题就不能解决,只有心越来越动,越来越动荡。


     就是本来我们都是一颗杂染的虚妄的心,那么我们用一颗杂染虚妄的心,再去追逐心的源头,怎么能够追逐得到呢?
      本身就要让我们这种杂染虚妄的心静下来,沉静下来,寂静下去,然后慢慢慢慢我们才能够认清我们内心的一种方向,内心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如果没有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反而让我们的心再动起来,并且动得越来越厉害,那你这样的话,只有跟佛法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而已。我们的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或者说世间上面很多的学问,实际上都是有这样的一些问题。那这个就是对整个的心的学问了解不够造成的,至少没有完整有系统的来认识造成的。因为没有系统完整的来认识,首先就没有这套学问,那么我们很容易就把我们自己的一种经验,把我们自己的一种认知附加上去,认为说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去做才是一种修行,才是一种修心。


      3.传递用心经验
      那我们学习经论,他实际上面只是我们来体会佛菩萨、祖师大德们,他们的一种境界,他们告诉我们怎么来体会,来认识我们的内心世界,用功的方法,也就是这些祖师大德、佛菩萨他把这些经验传递下来,变成经论。那我们今天学,我们就是要传递和掌握这种用心的经验,这才是我们佛法的一种传承。那如果我们的这种经验得到了,自然而然我们生命的状态和意义就不同,我们就能安住。那不能安住,刚才谈到了,不能寂静,会躁动,因为你躁动,你就会患得患失。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7-21)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75天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