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一切最胜故-6
4.患得患失
在24个不相应行法里面,第一个就是得,得与失是相对的,就是得失嘛,有得有失。那么得,通常人他总是认为,我要得什么东西,要有所得嘛,要有成就,就是要有所得嘛,是不是?包括学问、能力、知识、财富、健康、社会关系,所有的一切,只要你追逐,总是讲,有所得。反过来说,没有得到的,或者得到以后又没有掉了,就失去了,那我们人都会非常的痛苦。或者说别人得了,我们没有得,那我们也非常的痛苦;我们得了失去了,也很痛苦。但实际上面,这个得跟失,它本身也是一种概念,心法、心所法、色法这三种假立的一种概念。而实际上面,如果我们把这个得放下,我们把这个得放下,并没有失去什么,是不是?因为是一种概念。
那么因为你内心当中有得有失,所以你看到别人得了一个什么东西,你心就不平。你不平的话,它不等于说,别人得到以后,他就不得了,他依然他还是得,是不是?别人当组长,你没有当上,心里很难受;但你难受,他还是当组长,你也没什么办法。那么你只有把这个得的一种概念换掉,那么你这个心态才是正常。
你没有把这个心态换掉,那么就是你的障碍,就是你的所知障。你不知道还好,一知道就起烦恼,你肯定起烦恼,你看到别人得了什么好处,你没有得到,你就起烦恼。这样的话,你就要把这种概念要换掉,得的概念换掉,那么你没有失去什么。反过来说,得跟失,这个失的概念放下了,那么你才能够得。你看到别人得,那么你就好像自己没有得,好象就失去了什么,那么你只有把“自己认为说失去了什么”这种概念放下,那么你才能够得到佛法。这个得跟失都是我们内心不平的一个写照,因为你要追逐,有所得,你没有得到、或者得的不够、或者别人得到,那么你内心即刻就会有起伏,那么你起伏就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世间上面所有的问题的纠葛都是因为这样造成的。
5.有为彰显无为
实际上,它是因缘和合而有,他一个人的成就他也是众缘和合的,他不是偶然的他这个人就成就了;一个人不成就,他也是因缘和合,也不是说偶然的事情,那绝对不是偶然的,他都是众缘和合。所以我们怎么来用心,怎么来观照?都是很关键的问题。所以你不是说24个不相应行就写一个得,谁不知道。但怎么样说,这跟我们内心联系在一起,关系就很大。那么为什么佛菩萨,甚至可能有修行的一些大德,他对我们都能够看很清楚,他看到我们的现行,他就能够推测这个人以后会怎么样,因为你现有的这些现行,现有的这些业,那么以后会怎么样子,他基本上都是一种法,都是一种规律。那只有说,你真正痛下决心去改变,否则的话你这种规律就没有办法,其实我们人就是这么一种思维,这样一种习惯。
为什么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出家如初,你想去改变啊,哪里不对,哪里怎么改,修行是要改变自己。时间长,他没有想说要去改变,没有想说要去改变自己,我们老想去改变别人,那我们怎么能进步呢?好多学佛法的人他都这样,他老想去改变别人,改变别人的想法,改变别人的观念,改变别人的做法。他没有意识到说,要改变别人,那么我们要从改变自己,然后才能够影响和帮助去改变别人,都是有关系的事情。那么一切法都是靠我们的身语意的造作,都是业感。那么身语意的造作,你只要造作,它都是有为法,那么在有为法造作的基础上,它能够显示出无为法的道理。
(文章转自龙泉学堂 2018-07-22)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龙泉学堂 |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7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