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五乘教法 居家八法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09-30 08:37 点击 803 次
   什么是五乘教法?


   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


   人乘


   人以三皈五戒为乘,得以出离三途四趣而生人道。三皈,是指皈依佛(导师)、法(真理)、僧(亲教师)等三宝,藉着三宝功德威力的加持、摄护,能超越无边的生死苦轮,远离一切的怖畏,解脱一切的忧悲苦恼。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天乘


   以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为乘,运载众生越过四洲而达天界。十善是指身业修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修持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业修持不贪、不嗔、不邪见等三业,合称十善业道。同时修持禅定学,即色界天的四种禅定和无色界天的四无色定,合称为四禅八定。


   声闻乘


   以四谛法门为乘,运载众生越于三界,至有余涅槃而成阿罗汉。四圣谛指苦、集、灭、道。谛,是真理的意思。四谛是四种宇宙人生真实不虚的实相,只有圣者才能深切体悟而决定无疑。


   缘觉乘


   以十二因缘法门为乘,运载众生越于三界,至无余涅檗而成辟支佛。世间一切法皆为缘起,缘起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是说明一切法的存在,有彼此相依相待的关系,都是从因缘而起的。有情众生生死流转皆不出此缘起法。


   菩萨乘


   以悲智六度法门为乘,运载众生,总超三界三乘之境至无上菩提大涅槃彼岸。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人天乘的佛教,重于积集世间福行的增上心,以现世乐、后世乐为满足,是佛教的共世间法;声闻、缘觉乘的佛教,重于出世解脱的出离心,以涅槃解脱乐为最终的目的;菩萨乘的佛教,重于利他济世的菩提心,以悲智究竟乐为修行的极致,而六度万行乃为利他济世的具体实践。


   什么是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是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即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乐,还可得来世的安乐。


   在《杂阿含经》中,有个年轻的婆罗门名叫郁阇迦的向佛陀询问在家人的安乐之法,于是佛陀就向他说了居家八法。居家八法包括今世安乐四法和来世安乐四法两种,共八法。如果在家之人能按照居家八法修行,就能获得现实和未来安乐。


   今世安乐四法


   1、方便具足,就是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技术,从事对社会和民众有益的职业,工作中努力勤奋、尽心尽力,但不能从事违法经营活动,靠不正当的手段来谋生。


   2、守护具足,就是妥善保护好自己的合法财产,不要被有权势者、强盗、小偷侵吞盗窃;还要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火灾、水灾等各种意外灾害;如有人借贷,必须谨慎从事;本人不可沉迷酒色、赌博、歌舞伎乐。


   3、善知识具足,就是亲近良师、结交善友,不与欺诳、凶险、放逸的恶人来往。


   4、正命具足,就是善于理财,出纳平衡,不奢侈浪费。对于收入的分配,分为饮食、置办产业、储蓄、信贷、结婚、造住宅六份。如果做到了以上四具足,今世就可以得到平安、财富、健康、喜乐与吉祥。


   来世安乐四法


   1、信具足,就是正信佛、法、僧三宝,行三皈依,深刻信解而又愿求实现的净心,这等于八正道的正见、正志。


   2、戒具足,就是守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


   3、施具足,就是不作家庭私产想,出于尊敬心,供施父母、师长、三宝;出于悲悯心,布施孤苦贫病;相当于八正道的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4、慧具足,就是明了四圣谛等正法,不但自己体悟真理,而且还要教人这样行。如果做到了以上四具足,就可得到来世的安乐吉祥。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是怎样的?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还要履行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出家条件主要有“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


   出家的条件


   佛教对于出家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一个人要出家,除了信奉佛教、真心愿意皈依佛门之外,一般来说还要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一个自由人。为人子女的,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身有官职的要辞去官职;已结婚的,要解除婚姻关系等。总之,出家前要摆脱人的所有社会属性。


   二、要接受身体检查。一些患有疾病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是不允许出家的。主要有:患有恶疾的人;“黄门”,就是被阉割的人,这样的人是佛教尤其忌讳的;男性或者女性性征不全的人,这样的人被佛教视为身体不净。


   三、没有犯过罪。尤其是犯过重罪的人是被禁止出家的。


   四、没有债务纠纷。


   出家的程序、仪式


   出家和受戒密不可分,出家就要受戒,一个人只有正式受过戒了才能获得真正的僧人资格。一般来说,汉传佛教的僧   人一般要受三次戒:第一次是沙弥戒;第二次是比丘戒;第三次是菩萨戒。这三戒合称“三坛传戒”。


   第二次受比丘戒是成为一名正式僧人的根本戒律。也就是说,受了比丘戒.就有了正式的僧人资格。


   受比丘戒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受戒者必须年满20岁,并且曾受过沙弥戒。其次,授戒仪式上必须有足够数量的主持和尚和证明人。


   汉传佛教一般要求“十师”,或者称“三师七证”。三师包括:授戒的主师、教授师和羯磨师(羯磨,指佛事中的表白、告知等事)。三师缺一不可。七证则是七位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在旁为证。 


   “三师七证”如果数量不够或者其中有一个人犯过戒律,授戒仪式就不能生效。


   最后,授比丘戒的仪式还要在特定的地点举行,这就是“戒坛”。


   比丘戒受戒仪式的程序大体如下:


   首先,寺院鸣钟,将僧众和受戒者集中到戒台殿,然后十师由戒坛南面下层东阶登坛,在坛顶自东向北绕佛像一周,依次就座。其他的僧人都在戒坛的中下两层依次坐下,而受戒者则站在坛下南边东阶上,面向西方。这时候,威仪教授师引导受戒人先向佛像行三遍跪拜礼,再一一礼拜十师及僧众,接着合掌跪在草垫上,念乞戒文:“大德一心念我某某,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做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受具足戒慈悲故。”接着,教授师下坛,向受戒人说明比丘必备的衣钵等六种物品的名称和样式。并询问:“今此衣钵是汝自己有否?”受戒者一一回答说:“有”。


   此后,教授师单独、隐秘地向受戒人查问“十三难事”和“十六轻遮”。“难事”是指不能受戒的恶事,“轻遮”是指身体具有某种缺陷,并不是做过恶事。对教授师的询问,受戒者要诚实地回答。这些“难事”和“轻遮”中,只要受戒者符合其中一条,就不允许受戒。如果考核全部通过,教授师将向僧众说明,这个受戒者是“遍净之身”。众僧同意后,受戒人进来,再次礼拜佛像、十师和众僧,然后登上坛顶,在羯磨师面前请戒。


   羯磨师在坛上当众再次查问受戒者是否犯有“难事”和“轻遮”。问完后,羯磨师开始做“四白羯磨”。这里的“白”是表白的意思,也就是羯磨师要向主戒的大德和其他僧众说明刚才询问的情况,请众僧表示是否同意。请示一共有四次,故称“四白羯磨”。最后一遍羯磨说完,众僧都不说话,就表示全体通过了。这时,羯磨师就宣布,此人可受具足戒。受戒完毕,十师和众僧依次下坛,比丘戒仪式结束。(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五乘教法 居家八法 出家的条件、程序和仪式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