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空的层次
“空”有很多层次。
第一,空五蕴法。“照见五蕴皆空”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是空五蕴、破凡夫的法执。空了五蕴,就是破凡夫的执着。他的智慧就是“人空智”。所证之理,是“人空理”。这是二乘人所修。声闻缘觉是放下了五蕴的执着,放下了十二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还有十八界,是破了凡夫的执着,所证悟的是五蕴身心的空,可以出离六道轮回的苦海。
第二层次,经文“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是空四谛、十二因缘。这其实是说,二乘十二因缘法、四谛法这样的执着,我们都要放下。这样所证的智慧我们叫作“法空智”。所证之理,是“法空理”。是为菩萨所修。
第三层次,空“智、得”,即“无智亦无得”,即“无智、无得”。其智为“俱空智”:“俱空”就是人空、法空都要空,都要放下。这个理“俱空理”为佛陀修证之果。所以必须要把能证、能观的智也要放下,所证的佛果也要放下,这样才能够把人空、法空都放下。
这是从不同层次看我们的执着。
破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的执着就得到“人空”,可以超越生死。
十二因缘、四谛苦集灭道,执着在这里就是自了汉。这样不行,还要放下,还要广度一切众生,这是“法空智”。法空智是菩萨所修。如果菩萨所修的还执着“能观”之智、“所得”的佛果,都不究竟,都不能成佛。所以也要把“智”和“得”放下。“无所得”嘛!最后才能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远离颠倒梦想”。放下执着的层次不同,所证的境界就不同。最后所证的理、能观的智都要放下。
所以这句“无智亦无得”跟《大般若经》里说的“设有一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梦幻”相呼应。佛告诉我们,涅槃也好,甚至超过涅槃果也好,都是梦幻泡影,都是不可得。如果我们有涅槃或比涅槃还殊胜的果,这个还是梦幻泡影,还是不可得。我们对佛果不执着,才能够达到深观的般若,才能究竟智慧圆满。《大般若经》里实际是对这句话的注解。
整句话的解释:在诸法空相中,是不立一法的。非但没有凡夫的缘起的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和二乘的四谛、十二因缘种种的执着,就是连菩萨所修的能观般若智和由观智所证的法空理都不可得,都是要我们放下执着之处。
放下执着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对五蕴、十二入、十八界放下。
第二层次是对无明缘行、缘识、名色、六入、受、触、爱、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缘、苦集灭道(二乘法)的执着。
第三层次是菩萨所修的“能观”的般若智和“所证”的法空之理,即是菩提、佛果的执着,都要放下。都是我们要“空”的地方。都是我们要放下执着的地方。今天我们讲到破权教菩萨的法相:“无智亦无得”。至此,法用分整篇讲完了。
第一总持分:“观自在菩萨……度一切苦厄”。第二色空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亦复如是”。第三本来分:“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减”。第四法用分:从破除凡夫的五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一直到权教菩萨的“无智亦无得”。这就是法用分。到现在为止把这四个部分讲完了。下面还有果德分,正知分,秘密分。下节课再接着讲。阿弥陀佛。
(文章转自 云门祖庭 2019-10-04)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明向大和尚《心经》开示 | 空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