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明向大和尚《心经》开示 | 什么是恐怖?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1-16 20:44 点击 750 次




    第一节   什么是恐怖?


    我们今天继续讲《心经》第五十五讲,讲第五部分果德分。我们已经讲了经文的“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四句。这节课继续讲经文的下面几句:“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上节课已经把“心无挂碍”讲完了,已经把它的内涵作了分析。


    “心无挂碍”是因为菩萨透视了万法的真相。依照深的、究竟的般若智慧,能够透视世、出世间一切万法的真实相,他才能够做到“心无挂碍”。如果我们不能透视万法的真相,想心无挂碍是做不到的。所以,心无挂碍是般若空慧透视的结果。我们依照般若空慧观照的结果,才能够放下执着。放下执着就是无挂碍,无挂碍才能无有恐怖。所以,“无挂碍”是因,“无有恐怖”是结果。


    我们看看,什么是恐怖?


    “恐”,解释成中文的意思是:一时的惊骇。就是我们说的恐惧。恐惧,比如说我们碰到一些灾难、一些突发事件,心里有种受惊、恐吓感。这种感觉就是“恐”。


    怖,我们有一种怖畏、一种畏惧,这是时间比较长的。碰到一些事情放不下想不开,心里有些障碍。因为没有解开结,长期对某些事情放不下、透视不了,有种畏惧的心理。这种畏惧的心理我们都会有的,畏惧什么呢?畏惧痛苦、病痛、灾难、生死等。死亡是一个畏惧,没有说哪一个人不怕死的。如犯人要被枪决了,腿都发软,站都站不起来。有时候自己觉得是“英雄”,但到了关键时刻,面对死亡的时候,就变成了“狗熊”了。是不是真的英雄?不一定的。把生死大事了了,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生死大事没有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是怖畏,就是恐惧。


    我们观察到,不要说是犯人,即使是世间一般的人都不愿意死。病人病了很久了,真正要不吸氧了、不打针了,他们还不一定能放得下,还想延长自己的寿命,这种心理还是有的。为什么有这种心理呢?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


    为什么对死亡恐惧呢?虽然我们生生世世,生死生死,但是我们对死都忘记了,死了以后怎么样的状态不知道,迷惘一片,死了以后去哪里也不清楚,就是黑漆漆的一片。一个人在光明大道走没有恐惧,但在晚上黑漆漆的山路上走的时候,就容易毛骨悚然。因为前面的路看不清楚,不知道所去何方,这种怖畏一直存在于我们每个凡夫的心里。所以我们最大的畏惧就是死亡。


    死的无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如果我们不能够了生死,不能够明白生死是怎么一回事,前面就是迷茫一片。没有畏惧、没有恐怖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所去何方啊!前面怎么样不知道,明天怎么样不知道,下一世怎么样不知道,走的都是自己不认识的道路,不明方向,那样可怕不可怕?


    我们晚上到山路上走,不要说很深的山,我们看晚上有哪一位敢上桂花潭?桂花潭黑漆漆的一片,风吹起来唰唰地响,吓得我们冷汗都冒出来了,有点怕,确实是怕。为什么怕?是因为看不清,不知道,不明白。只要我们有无明,只要我们的生死大事未了,这种恐怖、畏惧就一直存在于我们每个凡夫的心里。


    我们怎么样才没有恐惧呢?就是前面一句话:“无挂碍故”。“无挂碍”才没有恐惧。怎么样才无挂碍呢?我们上节课讲了“无挂碍”。我们被什么“挂”住了?被无明挂碍了,被烦恼挂碍了,被贪嗔痴挂碍了,被业力挂碍了,被生死六道轮回挂碍了。有这些挂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做不了主就不得自在。不得自在就自然有恐惧。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明白人生宇宙的真相。要是我们不明白,就叫无明。




(文章转自云门祖庭 2019-12-31)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明向大和尚《心经》开示 | 什么是恐怖?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