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同步视频讲解:https://mp.w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视频:
楞严经 经前十门07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好!第9页倒数第四行,【首楞严者,】前面讲诸菩萨万行,现在讲首楞严者,什么是首楞严呢?【大定之总名也。圆含妙奢摩他、】定中有慧。【三摩、】是慧中有定。【禅那】叫定慧均等。这三种都是定的名词,【三种别名,而成一定全体,迥不同于常途,】这个“迥”就是远远超过,远超过一般的常途,非一般的定。【工夫引起之定,】工夫引起的定是意识心,不是天然的妙性。【亦不同于起心对境之定,】起心对境之定就是克制:这个境界不好,我克制一下!不要有这种念头,【此自性定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天然本来具足的清净自性的定,不是用意识心加一层力量的定。
【《涅槃经》佛自释首楞严为】佛在《涅槃经》自己作解释:什么叫做首楞严?也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就是不坏,哪一种一切事能究竟坚固呢?也就是自性的妙定。【而古德即明其为彻法底源,无动无坏。】彻法底源就是:彻底的了悟佛的根本法,也就是涅槃法。这个涅槃或者首楞严大定,是无动无坏的。【经中自显见起,】这经典当中,从十番显见这个地方开始,【至四卷半,圆彰藏性止,极明一切事,究竟坚固之理;】
第10页,【会四科即性常住,】无论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它就是不生不灭;你所谓生灭是妄动,山河大地也是唯心所显现出来的境界,但莫于相上住着,正依二报,皆得首楞严定,见一切相,即知一切法唯心现量。所以,四科就是性常住。【融七大,即性周遍,即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也。】什么叫做融七大?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不但是人生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空、见、识;把它推广到整个宇宙,周遍整个法界,你有能力去发现其他的世界、他方世界,也是生灭、缘起缘灭,无常、空无自性的假相世界。所以,这个融七大就是说:地、水、火、风、空、见、识,地就是什么?就是如来藏性;水就是如来藏性;火就是如来藏性;风就是如来藏性;空就是如来藏性;见就是如来藏性;识就是如来藏性,看哪里有缘起,哪里就显现,这就是看业力、福报了,因缘果报如何的牵引,变成一个正依二报。
所以,佛是融这个正依二报,是不可分的,正报不能离开依报;依报就不能离开正报。用我们现在比较容易了解的,也就是说:这个色身是内四大所构成的,也讲是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但是,你把它推广,一座山里面也是一样啊,地、水、火、风、空,整个宇宙,因缘具足,它就有微生物,就有意识。 科学家到今天才发现说:原来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神识,用显微镜观察,它每一个细胞都好像可以作得了主,有它的功能。二千五百年前,佛就讲:性识周遍法界,七大遍宇宙虚空界,统统是!因为我们无明、业力,所以,我们的神识就会妄动,妄动,神识因为没有一定的形相,所以,投胎老虎就变成老虎的形状;投胎成人,就变成人的形状;转世成天,化生,就现天的庄严相;到地狱的时候就受苦相,相不一定,但是,本性还是存在。
所以,这个叫做业力,是很可怕的,能障圣道,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这《地藏经》讲的。就是:虽然你有本性、如来藏性,但是,这个因果的法则,你逃不掉!除了开发我们如来藏性,还要重视这个缘起缘灭,七大的业力的假合。对不对?我们业感是幻化的没有错;可是,我们得了人身,还可以知书达礼,听经闻法,走在修行解脱的道路。你要转世一只昆虫、蝴蝶,你怎么修行呢?或者是甲虫、或者是粪金龟,整天在那边堆大便,大象大便,啵!它就整天在大便里面转,它的业力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业是很可怕的,业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认为很肮脏的东西,譬如说:人拉下来的大便,这个狗就会跑去吃,狗吃大便;小朋友拉下来,还没拉完,还热腾腾的一坨的时候,这个狗伸长了舌头就要去舔了,它的业力就是这样子,它也没有觉得说不净。我现在人跟天人比较,也是一样,天人就行十善,天人看我们,这个色身都是不净,会长虫啊、大小便!可是,我们迷了,从来没有觉悟这个色身是不净的。
因此更高一层的境界,看更低一层的境界,就会可怜和怜愍!就像我们看畜生一样,或者是看厕所里面的臭虫,也是一样的,它离开那个环境,不会活的!厕所里面的臭虫,它一定要沾大便才能活啊!抓起来,把它摆着,用最好的环境,套房里面,倒一些巴黎香水,最香的,女人最喜欢的,这些厕所里面的臭虫会活吗?不会活!业力有多可怕!当你一转世,它始终就循着一定的模式,冥冥当中,就有宿命;冥冥当中,就有一定的轨则在起作用,你无法超越它,真的!业力是很可怕的!所以,你所作所为必须对因果负责,乃至起心动念,身、口、意,一定要选择正面的去做,正面的是好的,因为业感会缘起,缘起会继续造就这个业感。因此融这个七大,即性周遍,也就是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
【今释此定,二义料拣:】“料拣”是啥意思呢?就是善能分别、选择正法,叫做料拣。就是用智慧善能分别选择正法,叫做料拣。【一、此是圆定:】不假造作叫做圆定。【不但独取自心不动乃统万法,悉皆本来不动,为一定体,即所谓“日月经天而不动,】日、月你怎么转,天还是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江河竞注都流向大海,但是,大海是不动,它还是这样子。【故称为圆。】
【经云:“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什么叫做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呢?我们真常,常住、不可思议明妙的本觉,它是如如不动的,是周遍法界的,是圆满的。所以,叫做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不然,何以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定哉!据此凡不兼万有,】“凡”就是若,若不兼万有。【独】是只有。【制】就是守。只守【一心者,皆非圆定也。】就像二乘人所修行的,就制心一处,就守住这一颗心;但是,要万有,用不出来,因为没有办法理事具足,只想度自己,把自己的心安排好、安住好。但是,佛的定不一样了,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佛度众生,也无众生可度,就是在定啊,无相嘛!无来无去,无增无减。
【二、此是妙定:】“妙”就是不可思议。【正以性本自具,天然不动,不假修成,】为什么不假修成呢?就是要靠悟,悟了就入!不假修成,为什么?修成即坏,能修的东西,修一修就会坏,如果本来不具足,再怎么修也没有。如果这个山上采出来的不是金矿,你怎么调冶、冶炼,它还不能成金;如果众生没有佛性,你怎么修,你也不能成佛啊,正因为众生有佛性。这是站在理上,本来具足的时候,叫做不假修成;但是,佛性因修而显,就是还是要假造作。【纵在迷位,其体如故,】虽然迷了,但是,我们的本体还是一样。【即所谓“长安虽闹,我国安然。”】这“我国”就是本体,【故称为妙。】
【经中飞光亲验,】飞光亲验就是佛手放光,阿难头左右摇晃,一下晃左边,一下晃右边,飞光亲验。【双离动静,】阿难到这个地方,慢慢的体会了如如不动的心性了。什么叫双离动静?动跟静是什么?就是尘。为什么要离?因为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你见一切法生灭,记得!就是放下。【不然,何以为彻法底源,】什么叫做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之定哉!据此凡不即性,】只要不是性本具足的定。【而别取工夫者,】就是加一层意识心,就像外道一样,没智慧,硬压!众生也是一样,没有见性,修行硬干,硬干就会重挫。我们的心跟身,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种种的变化、烦恼,没有般若智慧是突不破的。而别取工夫者,【皆非妙定也。】【合此圆妙二义,故为首楞严王三昧。】
【自发解起行,】从这个解,起这个行。【直至历位成佛,】经历了五十五位成佛。【从始洎终,】“洎”就是到,或者是及。从始及终,或者从始到终,【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委曲相”就是冤枉路,你明心见性,用不生灭本修因,就不会浪费你的生命十年、二十年,就是不走冤枉路的意思,中中流入萨婆若海,念念就是不生不灭。【亦无出退,】“出退”就是出入,“退”就是入,退出来,一个进,一个出。亦无出退,就是没有进,没有退,没有出、也没有入,为什么?如如不动故,本来具足故。【非常途之定,】不是一般意识心的定,意识心的定,【有入、住、出。】佛的定没有,无所谓入定、住定、出定。
一般的定是【入之则有,出之则无,在定纵经多劫,必以静而碍动;】像外道的定就是这样子,无想定也是这样子。【出定略涉须臾,必以动而碍静,】出定以后,稍微攀缘这个外境一点点,也不行!必以动而碍静。【皆非圆妙大定也。】【此经前自请定,后至结名,乃为正说。经中前半全谈藏性,所以开发圆通;后半全说圆通,所以修证藏性,】到最后就是有证量了。【始终不出一定耳。】所以,《首楞严经》在讲什么?就是讲佛的大定。所以,始终不出一定耳。
【当知三定,不出三因佛性。】这是天台智者大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所立的三因佛性:就是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奢摩他,】这个定,【全取四卷半前,所显正因佛性,略兼了因为定体;】什么叫做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即诸法实相之理体,就是佛之正因。意思就是:诸法实相之理体,这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叫做正因佛性。略兼了因为定体,什么叫做了因?“了”就是照了,由前面的正因佛性,发此照了之智,这个智跟理相应,是为了因佛性。所以,了因佛性,一般来讲:所谓的慧,般若的观照。了因佛性由前面的正因佛性,发此照了之智,智跟理相应,这个就是了因佛性。【了因慧心开发,当机承教解悟,】“当机”就是当机者,听经闻法的当机者。承教解悟,【朗然照体现前,即此照体,为了因佛性,】照体就是般若在作用了,【名奢摩他微密观照。】所以,我们修行就是四个字:微密观照。好好的冷静,什么能够通达解脱的路?除了念佛以外,是不是要照见五蕴皆空?了解不净、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放得下、看得破。【然解从性发,乃即定之慧也。】
【三摩,亦取所显正因佛性,略兼缘因为定体;】什么叫做缘因佛性呢?这个“缘”就是缘助,也就是助缘的意思。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佛性,开发正因佛性,是为缘因佛性。所以,这个“缘”类似我们所讲的:聚集种种的福德,功德、福德。了因佛性类似我们所讲的:聚集所有的般若智慧的种子。我们了因佛性具足了慧;缘因佛性具足了福跟功德,就成就了正因佛性,因此,三是一,一就是三。所以,懂得这个缘因佛性,我们就知道,结善缘有多么的重要!好好的发慈悲心,跟众生好好的相处,该做的善事、该有的责任要尽力,福就渐渐渐渐具足。听经闻法,照破无明,了因佛性就显。所以,简单讲:三因佛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修福、修慧,显现如来藏性,答案还是一样。不修福,没有助缘啊,这个也得罪、那个也得罪;这个也吝啬,也不肯牺牲奉献,哪来的福呢?多做一点事,哇哇叫,好像自己很委屈,做了很多。所以,做是不会死人的;烦恼会死人,烦恼会逼死自己;多做一点不会死人的,那是你的福报,尤其在常住。是不是?
【缘因善心开发,选根直入,】选这个耳根单刀直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要加一个:慧。闻、思、修是为什么?就是要开智慧。闻慧,听经闻法会开智慧;思惟佛所讲的正法,会开智慧;修行会开智慧。所以,这个要加“慧”,你的感受才会强!闻慧、思慧、修慧,这个统统站在开智慧的角度。闻慧、思慧、修慧,入三摩地。换句话说:没有般若智慧,心是定不下来的。因此师父告诉你:只有念佛,绝对不是办法,你一定要开般若的智慧,烦恼来了、逆境来了,你自己才能解决啊!
【乃为出世善法,即缘因佛性,然行依解起,】这行从哪里来呢?要依靠解门。所以,你想修行吗?那就是要先解啊!解怎么来?如果你有慧根,那自己看经典没话讲,自己悟得来,有解悟;可是,没有这个能力,就是要听经闻法了,才能解如来的真实义。【乃即慧之定也。】
【禅那,全取正因佛性,】为什么讲正因佛性呢?这是定之体,这个正因佛性,【双兼了缘二因为定体;】为什么呢?禅那是定慧均等。所以,缘因、了因,就包括在禅那里面,所以叫做双兼了因、缘因二因为定体。【寂照双行,】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体;照就是用,寂照就是体用一如,随时能用,般若智慧用,所有用都是寂灭心性;所有的寂灭心性,能起无量的妙用,就是照。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体不离用,用不离体,寂照双行。【不浮不沉,不昏不散,即定慧均等,】心不浮动,也不昏沉,不昏沉,也不散乱,就是定慧均等。【中中流入,】中中就是每一念,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叫做【妙庄严果海也。】“中中”也可以说离二边,每一念都离二边,离二边不着,不着,当然就是不生不灭了。
【今合三定别名,成一大定总名;复摄大定总别,为一全部经题,共十九字,是别题,属所诠之法。】“诠”就是解释,所解释的法,统统在前面,共十九字。所解释的法是什么呢?就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就是所诠之法。【经之一字是通题,】通就是:《楞严经》是别题,因为只有这一部经叫做《楞严经》。那么,这个“经”其它部也可以用啊,《法华经》、《圆觉经》、《地藏经》、《药师经》、《华严经》。所以,这个“经”是通用的,就像“法师”这个是通用的,每一个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有时候都可以称为法师,这个叫通题。但是,名字不一样,就是别;“经”就是通。【为能诠之文,】经文,经文,就是能诠之文,【即诠上四种实法。】四种实法就是:理法、教法、行法、果法,四种实法。
好!诸位!翻开《楞严经表解》第一页,再复习一下,“大佛顶”就是比喻;“如来密因”就是理法;“修证了义”就是教法;“诸菩萨万行”就是行法;“首楞严”就是果法,就是证果。所以,理法、教法、行法、果法。有的初学佛法,听到lǐ fǎ,回去就会剃头来!真的!我当法师二、三十年了,有时候对台下的居士做的笔记,有时候,给他们拿来看一下,哇!好多好多的错字喔,真的!因为念的那个音差不多,他就靠自己想像,真的!
【梵语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华言契经。上契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所以,诸位法师或护法居士,如果你要对别人说佛法,要契理、要契机,这个可是很重要的!【又此方圣教称经,】“此方”就是中国,中国称圣人教化的文章叫做经。【今译契经,】就是契理、契机。【显是西域圣教,具贯、摄、常、法四义。】意思就是:经典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经”有四义:一、就是贯;二、就是摄;三、就是常;四、就是法,每一部经都含有这四种义理。【贯、则贯串所应知之义,】“义”就是道理。把佛所讲的义理贯串起来,【令不散失故;】【摄、】经又叫做摄,含有摄的义理,是什么意思呢?【则摄受所应度之机,令得解脱故;】第三个叫做:【常、则尽未来际,万古不能易其说;】“易”就是改变。所以,世尊所讲的这个真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放到宇宙任何一个角落,都适用的!【法、则极十方界,】“极”就是穷尽,穷尽十方界。【众生所应遵其轨。】也就是十方众生,只要依佛所讲的真理,都能解脱,这个就含有法的义理,是十方众生都应该遵守的。
【此经亦具四义:贯串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所应知之义;摄受亲因,度脱阿难,及性比丘尼,】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闻佛说法,一刹那间,即证三果阿罗汉。【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常、法二义,如圆通法门,】说:【“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也就是:诸佛过去,这个见性之门,究竟解脱——首楞严大定,都已经成就;(未完)
楞严经 经前十门08
(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也就是:诸佛过去,这个见性之门,究竟解脱——首楞严大定,都已经成就;现在诸菩萨,也各入圆明;所以,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既圆满又明朗,那个“明”就是般若;“圆”就是圆满。所以,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所以,圆、明就是我们如来藏性。【十方三世,共遵不易,岂非法、常义耶?余义避繁不录。】
【卷第一,古来经书,多取轴之制度,】轴就是中间一个轴,像滚筒那样的轴。【舒之】就是展开来。【可能读诵,】可以让人家阅读。【卷之】就是收回来后,【以便供奉,后人易制,】后人易制就是改变了,叫做卷。有的人称为第一章、第二章、第几节。所以,后人易制就是改变种种的方法,但是,【未易其名,故仍称卷。】后来的人,像我们现在就是印刷术了,不是像以前那样卷起来,但是,为了保有古风,所以,我们又称卷。
【而第一者,数之始也,十卷玄文,次序居首。】【一总释名题竟。】在次第上,总释名题,这是第一个。所以,第一大段,经前十门,第一门讲完。【甲二起教因缘】为什么要起教因缘呢?佛的一辈子就是做什么事?做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做了这四种工作,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是总说一大事因缘。如果说《楞严经》,那么,就后面所讲的种种因缘,我们一步一步来讲。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所以,法不孤起,仗缘方生,要依靠种种的因缘才能生。法不会单独跑起来,要起,必有由,它就是有原因、有种种的缘起。【世间诸事,尚有因缘,况无上佛法,岂无因缘耶?今明佛法因缘,有总、有别。】总因缘就是佛的一代时教,都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别因缘就是指本经。【总约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或说大乘,或说小乘,或说顿教,或说渐教,无非显理度生,】“显理”就是显佛所说的道理、真理,度生。【所显之理,即佛知见,】也就是佛的知见。所以,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丘、比丘尼,或者护法居士,你也在讲经,记得!要以佛的知见讲经说法,不能自己乱编啊,会下地狱的!你没修行,你一个人的因果;你没悟,或者是没修行,用自己的知见上台乱说,误了无量无边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因果可不是一个啊!
所以,讲经说法有好有坏,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为什么?看你怎么讲,你讲的依佛的知见,让众生进入涅槃的境界,步步入于解脱的知见,那么,你功德无量!但是,你讲的不是佛的心法,都在相说,然后,又执为自己是是,排斥、攻击别人,让一堆、一群的众生跟着你烦恼,跟着你攻击、伤害,谤佛、谤法、谤僧,你这个罪过,千佛出世,不通忏悔。不要以为讲经叫做功德,要看你怎么讲,要依佛知见讲,那当然就无量无边功德了。所以,这个佛的知见很重要!我常常劝这些比丘,就跟他讲:有修没修其次,法不能讲错,法讲错了,就完了!底下初学佛法的人,也没办法分辨到底对还是错啊,他有先入为主啊,听了以后,他就接收。
有一个信徒很有钱,去中部某个道场,那里的师父跟他讲:你好好的布施,布施以后,就有很大的福报,就会得解脱!结果他的财产......因为没听经闻法嘛,结果,财产统统布施快光了,还没解脱!他把福搞成慧,只有布施钱,怎么会解脱呢?那叫做慈善,不能弄错呢!舍掉这些金钱,还要舍掉什么?还要舍掉烦恼,才能解脱啊!所以,这个法师这样告诉他,就不是很圆满了,他(法师)没有告诉清楚,你只要把钱布施了,就很有福、就会解脱!弄错了!修福跟修慧不一样的,修福是布施金钱、体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福。慧可不是这样子,慧是要像你们这样子,坐在底下,用最虔诚的心听经闻法,求慧是这样求来的。所以,不是你把钱统统布施完,就会解脱的、就会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观念是严重错误的!要把内心的执着、颠倒、妄想统统放,般若智慧显现,你就能解脱!
因此我们要了解,做一个法师的,要灌输给众生的,是正知正见,不是用自己的一时感性,或者某一种知见、看法,然后,给那些初学佛法的人,他按照你这个方向,竟然不会解脱!因为慧跟福不一样。是不是?后来,他现在没钱了,儿子不怎么孝顺,也起烦恼,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师父啊!我真的很想出家!所以,一开始接触到的知见,他先入为主,就一直布施钱......以为这样就能解决生死,错了!这样不能解决生死的;解决生死是用大智慧、大般若智慧打破无明。布施钱很多,最多下辈子给你当天王,跟成佛是两码事情。成佛是在自性里面开展出来,哪得在世间生灭的无常相里面呢?
【众生等有,迷不自知,佛则乘机应世,为其开示,令得悟入。《法华经》云:“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可见如来出世,即是一段度生之大因缘也。】度众生的大因缘。【一、为开众生佛之知见,】把“开”“佛之知见”下面画一横,就是开佛之知见。不开佛的知见,用众生,众生叫做妄见啊,虚妄的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佛知见,乃众生六根中,所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即是佛性,人人本具,无奈埋没于尘劳烦恼,】一切众生都是这样,一直追求、一直埋没、一直烦恼,也就无量劫来,一直埋没在尘劳、烦恼里面。【垢染心中,】虽有佛性,好像没有,(【虽有若无,】)【几如】,就像【宅中宝藏;】自己家中有宝藏,但是,不知道,自性就是佛,却不知道。【佛为开其本有家珍,使得离垢清净故。】所以,第一个,就是开众生佛之知见。
【二、为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就是示佛知见。【出现于世。】佛为什么来到人间?就是要示佛的知见,“示”就是指示,明确的指示出来,要不然,你不知道你就是佛啊,还拼了老命往外求!【佛之知见,众生咸认惟佛独有,而众生无分,不知人人皆有,故佛为指示,寻常日用中,眼根见色,】眼见色,见性即发,就发这个见性。【耳根闻声,】闻性就发,不生不灭的闻性。【乃至意根知法,】意根知道这个法。【一一无非佛之知见。知见二字,包括六根中性,六性只是一性,】只是一个性。为什么?叫做自体分,我们昨天讲的:每一识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但是,体是相通的,都来自于第八意识的自体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自己的种子,种子就会起现行。所以,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有十八界,一十八界的种子统统具足,讲的话是无量无边;归纳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以,六性只是一性,【故临济祖师云:“有一无位真人,】这个“位”是什么?就是阶位;没有阶位就是明心见性;没有阶位就是:凡也不对、圣也不对;迷也不对、悟也不对;上、下统统不对;贵、贱也不对。为什么?就是有阶位,凡圣、迷悟、上下、贵贱。它这个有位啊,菩萨是四十二位、五十五位、或者有讲五十二位。
所以,这个无位真人是什么意思呢?无位真人是指彻见本来面目者,也就是不堕于菩萨四十二位,或者有的讲五十二位等品位,并超越了凡圣、迷悟、上下、贵贱、善恶、是非,统统超越!等分别。凡圣不二、迷悟不二、上下不二、贵贱不二、善、恶不二,对、错,还是放下,等这些分别心,而无所滞碍,是解脱之人,叫做无位真人。所以,有一个无位真人,这是禅宗里面的一个名词,“无位”就是不立阶位,人人本具的佛性。
【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是也。】放光动地啥意思呢?千万不要搞成又放光、又动大地的,不是这个意思!放光动地的意思是起大妙用,叫做放光动地。你不要以为六根门头里面,放白色白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这个不解释,真的会搞成这个样子的,不骗你的!以为眼睛放光、耳朵放光、鼻子放光,不是这个意思。是六根门头里面,见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能起般若的大妙用,叫做放光动地,是也。
【三、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渐渐愈来愈深了,要你自己去体悟了,就是要回光返照。而【出现于世。】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就是要让众生悟佛的知见。【既经如来开示,而众生自当依教观心,依理起行,但肯回光返照,】为什么要回光返照?无量劫来向外,就是顺生死流;回光返照有什么好处?就是懂得放下,是一个明理、有理性的人,是逆生死流,逆生死流就是回归到涅槃。众生因为不懂得回光返照,所以,众生所过的日子苦,苦上加苦!【照顾二六时中,】二六时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二十四小时。【见色、闻声,乃至知法,毕竟是谁?照到日久月深,自有豁然贯通,悟明本来是佛时节,方信圣凡不二,生佛平等。】圣跟凡唯是一心;生跟佛,“生”就是众生,跟佛,其实体性是平等的。所以,在座诸位将来都可以成佛,只要你肯开采出来,就是佛!
【四、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出现于世。众生心光外泄,】“泄”就是漏。心光外泄,【则名为出;】为什么心光外泄呢?每日往外攀缘,时时刻刻不知足、不满足,往外拼老命要追求,心就像野马奔腾,就像猴子这个树枝攀缘到那个树枝,停不下来!一切众生都是这样。 所以,我常常想说:我这一辈子,在大学里面,如果没有听到佛法,我的日子会怎么过呢?常常这样想,日子会很麻烦,说不定去选立法委员、去选总统;也说不定去当艺人,每天搞笑给人家看,然后赚一碗吃,没办法了,因为没听到佛法了!说不定去戏院外面擦皮鞋,或者挑大便,不知道!人的命很难讲!那是因为你现在看到我这样,法师啊、学历啊,这样有相当的一点水平。你说:哎呀!不会吧!那是因为今天啊!因为有学佛啊。没学佛就很难讲了,也说不定去跟人家混黑道的,很难讲!所以,人没有听到佛法是很可怜的,听到佛法:这个世间真的......唯有佛法是世间宇宙的大光明,开众生的正法眼藏,除了佛教,没有第二,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宗教!
众生心光外泄,每一个众生都这样。【若肯时时反观内照,】反观内照,为什么要反观内照呢?因为万法不离心。【照到一心本源,】哇!就入了,打破无明,就了悟了涅槃;喔!原来在刹那之间!一心本源,【则名为入;入无所入,】因为本来就无啊!【即始觉智,照本觉理,照到惑净智满,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什么叫做始觉智,照本觉理呢?这叫做方便说,始觉智就是看你什么时候能够起观照,这个就是有开始觉悟的智慧了,方便说。而你本具的这个本觉的无生理,慢慢慢慢的契入,时时反观内照,照到一心本源,这个叫做入。照到惑净智满,所有的惑,就是无明,“惑”就是烦恼的别名。把内心的烦恼统统除掉,清净了,智慧也圆满了,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识其实是妄动、妄执、妄想、妄缘,往外攀缘,这个都是识的功能,贪、嗔、痴,这是心所的。所以,八识配合五十一个心所,就像王出去,一堆大臣跟着,时时刻刻起心动念。所以,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此为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亦为诸教总因缘也。】一切教化,都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哪一本经都是有这个指标,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别约本经因缘,】别约,本经就是《楞严经》,就这一本《楞严经》的因缘,【交光法师开有十种,】别因缘,本经的各别因缘。【今则惟六:】【一、恃多闻忽定力;】就是阿难只依靠一直听经闻法,不勤微密观照,没定力,境界一来,倒了!【二、警狂慧护邪思;】“护”就是破,破除种种不正的思惟。狂慧,就认为:我就是佛了,不用修了!这个就是狂慧。【三、指真心显根性;】【四、示性定劝实证;】【五、销倒想除细惑;】细惑就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六、明二门利今后。】二门,就是平等门、方便门,叫做二门。
我们一段一段来看。【一、恃多闻忽定力:大凡利根之士,好务多闻,不勤定力,于闻、思、修,偏重闻慧,少及思、修,】“思”就是观照,“修”就是断习气,这二种功夫,一般人很少,只听经闻法,回去不回光返照,不思惟教义、教理,没有微密观照,这思惟。修呢?真的下定决心,把恶劣的习气——贪、嗔、痴断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故以阿难多闻,误堕淫室发起大教。】阿难没有示现,也没有这一部《楞严经》啊,像演一出戏给你看,才有这一部《楞严经》。【观阿难归佛所,顶礼悲泣,自述“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没有好好培植这个道力,没有培养好。【(即定力),故殷勤启请,十方如来所修,得成菩提之大定;足见多闻无功,不逮修习。】“不逮”就是不及,比不上的意思,修习就是修习力。 你只有听经闻法的能力,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意思是说:修行是真枪实弹的,是面对境界来调整的,不是躲在偏远的山区,这样练定力的。躲在偏远的山区练定力是暂时性的,住一下阿兰若,这是很好!但是,每隔一阵子,有时候,还得要练习一下定力,再来这个僧团里面住一住。
所以,有的人住茅蓬,住了十几年、十五年、二十年,已经习惯了,跟人家都合不来,自己有自己的见解,来僧团,他觉得很束缚,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他在山上,自己觉得自己很有修行,来这个人多的地方,却格格不入,又以为自己很有修行,这很糟糕!我所看到的,广化律师一直呼吁:经教不通、心性不明的,最好还是不要住所谓的茅蓬,自己一个人在山上,习气也重,早课不作、晚课也不作,整天做什么?游山玩水,有得吃的、有得住的,没什么事了;反正我也不会讲经说法啊!就这样子了,习气也就搁着,自己习气多重,自己不知道。后来呢?修学佛道很难啊,因为没有境界磨练,没有整个僧团磨练啊,他就跑到山上去了,自己一直堕落,自己不知道,完全不知道!
以前有个住茅蓬的,然后,下山以后,跟人家没有一个合得来;他现在已经往生了,可以讲一讲没关系!有一次,我跟他去一个道场,他跑到隔壁去抽烟,我一看:哇!某某师!你怎么在抽烟呢?他说:佛制戒律也没说不可以抽烟啊!你大惊小怪,你去泰国看看,泰国都可以抽烟啊!我说:这里是台湾啊!所以,他不管这一些了。因此要融入这个团体,他才有境界可以修,躲到山上里面,自己觉得很行,下来就是不行!所以,我们要了解,广钦老和尚讲的:团体里面,他才有坏的可以磨练,团体里面,有正面、有负面,这样顺境、逆境都可以磨练你!你到山上,山上没人管啊,茅蓬,二个,有饭吃、玩、有人供养,就这样子啊!一辈子。习气一直现前,道力一直消退......问题是自己不觉知!后来,这个比丘,死得并不怎么好,往生的这个面相不怎么好,这是人家告诉我的。因此我的感触:他四十几岁就死了,他不听经、不闻法,住茅蓬,用自己的知见,你讲什么,他也不听这一套,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要了解,要想修行,二种力量:一个要有善知识指导;第二个,要有一个僧团来磨练,才有办法!
【后责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你看喔:你历劫来听经闻法,忆持如来,意思是什么?就是倒背如流,可以把经典倒背如流,阿难啊!懂得秘密妙严,因为是忆持如来,秘密妙严的境界;但是,不是实修,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前面是生灭,后面是不生不灭的。【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所以,哲学家讲:爱恨交织会毁灭一个人,“憎”就是恨;“爱”就是贪。一切苦从哪里来?就是爱跟恨。爱财产、爱儿女、爱名、爱利、爱色、爱睡,什么统统念爱!爱房地产、爱妻、爱儿,没有一样不爱!恨,什么都恨,自己觉得很委屈,无法疏导自己,然后憋住,久了以后,病垮了!所以,你想要远离痛苦,爱跟恨要先放下来。
【又偈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这一句的意思:“将”就是只;闻持就是闻法,就是如果只闻、只持佛所说之理,而不实修。将闻持佛佛,就是你只闻持佛所说之理,为何不返闻闻自性?返闻闻自性就是靠自己解脱啊!如来所讲的法,你听了很多,你要能够返闻闻自性,落实到你心性的功夫,就是要会用啊!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只闻佛所说的理,为什么不返闻闻你的自性呢?意思就是:为什么不把你的清净自性拿出来用呢?这个才是真正的能受益啊!所以,【佛为恃多闻忽定力,故说此经。】
【二、警狂慧护邪思:】“护”就是破。【世有大心凡夫,见理高妙,自恃天真,顿捐修证,】自恃天真,顿捐修证,就是:哎呀!不用修了!【玩留恶习,】就是这样子!【了不依佛方便之门,】完全不依照佛方便之门。【屈于欲魔,无力敌苦。】苦灭不了!这玩留恶习是什么意思?我们的习惯很难、很难破除,是真的!总会有一样东西让你去贪,贪衣、贪钵、贪名,或搞一个“大和尚”,或者“大法师”,让人人来认识我,他就是会搞这个东西!这个仍然没有办法息苦。息苦就是说:不贪名、不图利、不求利,完全依佛的言教,修佛之大行,开佛的大般若智慧,真的发菩提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这样子才能息苦啊!不是出家剃一个头,或者现一个在家居士,应付应付一下:哎呀!你看,我学佛!是不是?
【如阿难为摩登伽邪咒所摄,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佛顶神咒,方得解脱。故自述见相】“见”就是见相,见佛的庄严相。见相【发心,】见佛的庄严相,发心出家。【以佛相好,非欲爱所生为念,意显淫爱,为定门之冤贼;大定,为破欲之将军。】“自述”就是阿难自己描写,是见佛的相好庄严,所以,发心来出家。以佛的相好,所以,不是欲爱所生之念。意思是显:淫爱,它还是一种执着,为定门之冤贼。所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但是,相也可以度众生,像佛长得这么庄严,也可以度众生,引导阿难出家。
【偈云:“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漏”就是烦恼的别名,生死、烦恼叫做漏。漏就是像水会漏。一个茶杯,底下打一个小小的洞,它就会滴......滴下来,就会漏。生灭法就是漏;烦恼法就是漏,欲漏、有漏等等,三界叫做有漏。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统叫做漏。三界内叫做漏,因为没办法了生死;无漏就是断烦恼,就能出三界。所以,欲漏不先除,畜闻成过误,听了那么多佛法,没有用,使不上力啊!(未完)
(文章转自梵音极乐 2019-05-25)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讲解71:原来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神识,可以作得了主,有它的功能 梵音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