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204:疑心是生命当中最大的裂缝,互相间不相信,人格就会荡然无存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7-17 19:31 点击 131 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0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为什么色界要除掉这个嗔呢?因为上二不行嗔,上二就是上面的二界,色界跟无色界没有嗔恨心,所以,色界的苦、集、灭、道,苦谛底下有九;集谛底下有六;灭谛底下有六;道谛底下有七,加起来九、六、六、七,总共二十八使。无色界跟色界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是二十八。所以,你看,三十二加二十八就是六十,再加二十八就是八十八使,所以,见惑称八十八使。


    好!诸位再看上面,page3上面的,倒数第六行,复次,十惑中,小乘以贪、嗔、痴、慢四者通于见修二道所断,疑与五见,则唯为见所断,说修惑有八十一种,称为修惑八十一品。诸位!先看(表三),所以,再强调一下,见道位已经断了这些,前面所讲的,苦谛有十使、集谛有七、灭谛有七、道谛有八;现在这个事惑不一样,事惑就是习气,习气,他就卡住了,就是贪、嗔、痴、慢。你注意看,色界、无色界,统统在断很少的,就是断贪、嗔、痴、慢。所以,诸位看!迷事的惑,事的习气难断,叫做事,面对境界要真的放下,可要真的功夫!道理很容易懂。因为那是理,现在要面对事相,就是习气。


    修惑,欲界有四种:贪、嗔、痴、慢,有四个,它分:一、五趣杂居地,分九品,九品就是上、中、下,那么,上再分上、中、下,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再分上、中、下,就是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再分上、中、下,就是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对不对?所以,五趣杂居地有九品,意思就是:贪、嗔、痴、慢有轻重之分,欲界就是这样。色界——贪、痴、慢,色界——二、离生喜乐地(初禅)——九品;三、定生喜乐地(二禅)——九品;四、离喜妙乐地(三禅)——九品;五、舍念清净地(四禅)——就是九品。诸位!看色界,色界的底下没有嗔,只有贪、痴、慢,可见这个多么的难断,多么的难断!无色界——贪、痴、慢,六、空无边处地——九品;七、识无边处地——九品;八、无所有处地——九品;九、非想非非想地——九品,这个就是九地。那么,迷惑,就是九品。。。这可不是莲花喔,这是烦恼,烦恼分为上、中、下,上、中、下,又各自分为上、中、下,所以,变成九品。。。这个就叫做九九八十一,八十一品思惑。诸位!现在的修行人,很少按照这样子:苦、集、灭、道来观照,现在的修行人大部分都是修内观法、或者数息观、或者是修禅定;大乘佛法就比较多样化,念佛啊、持咒啊、放生啊、吃素啊、法会啊、禅七啊、佛七啊,大乘佛教就多样化;小乘大部分都是修四念处比较多。


    底下,说修惑有八十一种,称为修惑八十一品,也就是修道时所灭之根本烦恼计有十种,在欲界有贪、嗔、痴、慢,在色界有三种,贪、痴、慢。无色界也有三种,贪、痴、慢。若以此十种,就是说十种配合九地的话,则更依烦恼的强弱来分,则由上上品至下下品九种,那么,思惑总共八十一品。诸位,见惑八十八使,加十种修惑,十种就是:欲界四种、色界三种、无色界三种,前面刚刚已经讲过了,合称九十八随眠。这“随眠”就是困住你的意思,让你没有办法自在,随时随地都困住你,就像睡眠睡着了一样,让智慧睡着了,你没有办法运用自在。


    第(2)大乘唯识宗。以十惑中的贪、嗔、痴、慢、身见、边见六者,通于见修二道所修所断,其余四者唯为见所断,而说见惑有一一二种,是怎么分的呢?也就是欲界的四谛底下各有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等十惑,所以,共为四谛,乘起来,十乘以四就是四十,因为有四谛嘛,十惑,每一谛底下都有十惑。所以,师父已经讲了:你要研究渐教的经教,你就一定要忍受繁琐的名相,一定要忍受;而且要忍受不同的名相,因为每一个,俱舍论讲的,跟唯识宗讲的又不一样;天台讲的,跟华严讲的又不太一样;净土宗讲的有自己的思想;禅宗有禅宗讲的,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多少把它认识一下,依我们自己的兴趣修自己的行。


    底下,四十惑;色、无色界各四谛底下各除嗔,那么,就是九惑,合为七十二惑,所以,三界合计一一二惑。修惑有十六种,也就是欲界有贪、嗔、痴、慢、身见、边见等六惑,这是唯识宗讲的;色界、无色界则各除嗔,那么,剩下五,六减一就是五,合起来,色界、无色界加起来就是十惑,三界合计十六惑,因为欲界六、色界五、无色界五,加起来是十六惑。见思二种,总计一二八根本烦恼。


    诸位看(表四),看左边的(表格四),分别起的就是后天的见惑,欲界有十惑,四谛:苦、集、灭、道各有十惑,十乘以四就是四十。色界,上二不行嗔,就是没有嗔心,所以,十减一剩下九,每一谛有九,九四三十六,无色界跟色界一样,也是四谛乘以九,都除掉嗔。所以,色界三十六,无色界也三十六,那么,欲、色、无色界就是四十加三十六加三十六,就是一一二。诸位看左边,俱生起的修惑,俱生起的修惑就是欲界除疑、后三见,后三见就是:前面的身见跟边见,后面就是戒取见、见取见、邪见,是指后三见的意思。色界有五惑,就是除去嗔、还有疑、还有后面的三见。无色界有五惑,除去嗔心、疑、还有后面的三见。所以,这个俱生起惑的修惑,欲界六、色界五、无色界五,加起来十六,诸位看最低下,一一二加十六,快速的心算,得到一二八,数学还真不错!


    看底下,page4,见结,这个很重要,九结之一,这个见结:看什么心就打结,叫做见结。这个见结,一般众生很难逃脱,现在我先把九个结念一下: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嫉妒的嫉,嫉结;九、悭,悭贪的悭,悭结,这九种心态一定会让你心打结,你绝对逃不掉!好!第一、叫做爱结,这个全世界没有一个能够躲过这个,叫做贪,深度的贪就是爱,爱就会黏在一起、执着在一起,不论是爱财、爱色、爱名、爱睡、爱吃,这统统是一个爱,那么,这个爱就会很麻烦,你爱多少,你就会有多少的烦恼,你逃不掉的!所以爱重,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阿弥陀佛!(笑)演歌仔戏时都是这样咚咚锵的唱着的,歌仔戏都是这样演的,就是这个爱是很可怕的!但是,你叫这个年轻人要放下这个爱;不要说年轻人,老年人都没办法,老年人!有二个八十几岁的结婚,她讲了一句很感性的话,她说:生命如果可以再来,我还可以再年轻,我会再为你生一打的孩子!坐在后面的佛祖差点跌下来,听不下去了,八十几岁,都快进棺材了!这世间就是这样,就是执着这些。


    第二、叫做恚,恚就是愤怒、恨。二个土再一个心。只要有这个恚心所在,那你就麻烦大了,就什么都是揪在一起,人家生气一下,五分钟过,你不是喔,五年喔,兄弟为了一件小事情,一辈子都不讲话,看到了,恨,恨了,结就打住了,还是兄弟!有时候还父母亲呢,父母亲讲他二句,跑出去了!有一个小女孩十七岁,妈妈骂她说:你一天到晚网咖,交那个不三不四的男朋友!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好!就跑出去呢,让她爸爸、妈妈到现在四年喔,妈妈一句话,四年还恨她妈妈,外面传达回来:我恨我妈妈!到现在二十一岁还恨她妈妈,妈妈才讲她一句呢!你看,现在的小女孩没办法教了!对不对?所以,以前人家:棍棒出孝子!对不对?现在不一样,现在要改变一下:棍棒出逆子!做父母的人拿棍子要打小孩,你拿那支棍子能做什么?现在的小孩都拿刀了,做父母的还得向他下跪:拜托你不要杀我!现在颠倒了,天地颠倒了。恚心所,恨,就是爱心所,贪爱,他就会纠结,见结,这九结之一;第二叫做恚心所,就是恨。


    第三个就更难改了,第三个叫做慢,慢就是倚仗自己的优点,很少那个漂亮的女孩子不会我慢的;也很少说那一些有才干的男孩子不会我慢的,这个不太可能!你去公司行号看看,你就会知道,那些有才干的主管,大部分都是对部属呼来唤去的,都是这样子。为什么?因为他最大啊,你若不想看他的脸色,你只有辞职,没有办法!那个慢,慢就是只要他有才干的,他一定骂你:你是不是猪啊?你那个头脑、脑筋,还敢来这里上班?你看,只有我们这里最慈悲,你看,那个法师来这里几年,我绝对不会骂他,一句都不可能!对不对?我这里发生事情,只有二条路,一个是出去,一个是进来,我也不会跟你讲太多,你看我这个人的脸,方正脸、国字脸。你法师有一些纷争,私下能解决的是最好,到我这里叫做最高法院,我的抚尺一拍,不是出去就是进来,出去听你的,进来要听我的。我都跟法师讲清楚:我这个戒律很简单,不要太过分,适可而止就好。他看到我这个脸色,就会收敛一些了。所以,当他在发脾气时,看到我严肃的脸,他就知道要静下来了,这样就好,就这样子而已。所以,这里好管理!你如果不修行,不修行不要吵到别人,你要为了这个僧团,你慈悲,不修,不要吵到别人,出去;要修,我们特别的欢迎,打开这个文殊讲堂的大门,欢迎比丘好好的住,所有的供养一律平等,完全用平等心,不管你在哪个道场出家,不管你是哪个法师剃度,入我门中,文殊讲堂一律平等对待你,衣食住行,全部师父跟你负责,好好修行,将来有因缘出去,要好好的弘法利生,要做一个有品德的一个出家人领导,当一个好好的佛教的一个弘法者,这个就是师父的期盼而已,要好好的教育他。现在的法师就是有聪明的多,有智慧的、有品德的少,很有品性很好的,所以,要加强这个品德的管理。底下,这个就是慢,慢就是很难。所以,你听人家讲二、三句话,他就:你算什么!一下子就:你算什么!这个就是语带傲慢。所以,我慢高山,不留德水,就是这样子。


    第四、叫做无明结,就是没有智慧,既不听经,也不闻法,他老婆已经到这儿了,他就是不进来;偶尔进来,坐不下;这要等到慢慢的因缘,善根慢慢的因缘。儿子载妈妈来了,妈妈就说:跟妈妈进去听经!妈妈!你进去自己听就好!无明就是不知道,哇!这个是智慧的泉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哲学,是彻底解脱的,而不知道!所以,这个无明,不但没有智慧,又不想求智慧,也不接近善知识,也不听经、也不闻法,每天要过什么?他就是要过这样子。就像我们大学的同学一样,我跟隔壁的讲说:喂!我们去听佛学讲座。我不相信有来世啦,你自己去听就好!讲六道轮回,谁看到啊?对不对?我现在日子过得很好,我为什么要去听佛学讲座?打死不听!只有我这个很有善根的,大一一听到这个佛学讲座:哇!这个怎么会这么好?很好!对不对?前二天我们大学同学陈中兴打电话来说:要请您去逢甲大学演讲。我就跟他讲:我现在在讲《楞严经》!他就说:不行!不可以拒绝,不可以拒绝!为什么?没有人啊,逢甲大学现在这个学弟、学妹没有人了!这种东西,这迟早的事情,从台湾大学一直上到去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包括东海大学、包括高医、包括台大医科徐州路,这样上。。。大学每一年都在递减,差不多了,去了三十个大学,所有的演讲,答案都差不多。为什么?没有兴趣,引不起兴趣,大家比较喜欢兴趣的是什么?是外面那个名牌打折的时候,他兴趣这个!如果外面炒一盘蚵仔煎免费的试吃,就一堆人跑去了,没有人要听这个佛法啦,谁要跟你听这个东西?所以说:现在大学的佛学社没人了!我们那个同学打电话来,给我一个很好笑的名词,慧律法师!您不知道啊,现在我们逢甲大学普觉佛学社,叫做留校查看!什么?留校查看是什么意思?就是剩下二个啊,不晓得到底要不要结束,叫做留校查看,哇!这很惨了!所以,无论如何,法师啊,您要救苦救难,一定要回逢甲大学来演讲啊!我第一个就想到“少康中兴”!真的!所以,这个无明,众生活在无明,有佛法,他也不希望来听,无明!


    第五、叫做见结,见就是身见、边见、还有邪见,这三个,心就会打结。什么都为这个色身忙,这个色身有一天要死亡,要把生命交出来,他不知道,就一直很忙,为谁辛苦为谁忙?边见就是外道的断见、常见;邪见就是没有因果,这个是信奉其他的宗教的,只信上帝的,或者信他自己的,而没有因果的观念的。


    第六、叫做取结,取是贪的一种,就是见到什么就取什么,这是指见取见,这个“取”就执以为最胜,叫做取见。这个“取”就是一个耳朵、一个又,意思就是:执着自己看到的是最殊胜的,这个修学佛道就最可怕的!我们这个见地是最高超的!诸位!连佛弟子都没有办法超越这个,见取见,亲近这个师父,他就执着这个师父的见解,其他的法师一律不看、一律不听,其他的道场绝对不会亲近,这个就是见取见,很可怕的!外道尤其可怕,佛教也逃不掉,分党、分派,就是这个:见取见。


    第七、叫做疑结,怀疑的心会令心打结。所以,在座诸位!直心是道场,内心里面不要有疑惑,要对佛有信心。这个疑是很可怕的,先生怀疑老婆,老婆怀疑先生,很可怕的!师徒之间互相疑惑,也很可怕的;对经教疑惑,也很可怕!这个疑心是生命当中最大的裂缝,我不相信你,你不相信我,诸位!人格就会荡然无存。所以,这个疑心,对这个真理没有办法下定决心去信心的时候,这个疑就是信心的杀手。一个人对三宝:佛、法、僧没有信心,疑惑,就会裹足不前,就没有信心了。所以,这个疑心病是很可怕的,疑心疑鬼,疑到最后就会困住自己。所以,你有什么事、有什么话就直说,最好不要一直酝酿在里面,我对你不满,又很怀疑、又不信任你,那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就没有真诚了,这个疑就是生命的绊脚石。所以,夫妻之间,无话不说,坦诚相见;朋友之间,无话不说,坦诚相见。所以,佛告诉我们:直心、深心、菩提心,这三心就是成佛的心,


    所以说直心,也就是我们内心里面充满着信心、慈悲心、喜舍心,这个就是“直”。在佛经里面,戒律学里有一个比喻,直心,他说,就像树木一样,直心就像树木梗直,诸位!梗直,一直往上长,树木很直的时候就会往上长,当你去山顶上看到那个直的树木的时候,你会远远的就看到它!对不对?那个弯曲的人,就像那葛藤,你知道吗?葛藤,树的旁边会长那个。。。有的树长一半,弯到旁边去,知道吗?诸位!在一大片的森林里面,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最直的那一棵树木,知道吗?最高、最直的树木。佛经里面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直心的人易出烦恼,直心、坦诚的人、诚恳的人,不会拐弯抹角的,容易出烦恼。为什么?就像你去山林里面看到一棵大树一样,哇!长得高高的,从头,从发菩提心,一直到成佛都是用这个心——直心,直心通达佛心。不要一直弯曲,这样一直弯。。。弯来弯去,你这树木统统看不到,到森林里面看不到!为什么?你就一直弯啊。。。弯了就长不高、长不直!所以,这个直心容易出烦恼、容易成就佛道。因此修学佛道跟修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待人以诚,有话直说。


    底下这个,八是嫉,这个是最可怕的,嫉妒绝对不是女人的专利品,男人如果一讲到嫉妒,也会!为什么?怕这个位子被占走啊!对不对?你比我强,我就嫉妒你!哎呀!我告诉你:这个嫉妒,你注意看,任何一个公司行号、一个大团体,这个嫉妒的心,是逃不掉的。这个嫉妒,在佛经里面讲:嫉心为贱之因,这一句话可是非常。。。贱:下贱的贱。一个人一辈子他会下贱,就是强大的嫉妒,嫉令贱,就是嫉为贱之因,所以,嫉妒心强的人,是下贱的人,这个是佛经讲的,强烈的占有欲,强烈的排外性,这个人一辈子都是下贱。为什么?没有办法有很好的品德,男女之间占有会嫉妒;在公司行号为了这个地位,也会互相嫉妒;在官场上、在商场上、在工业方面、银行界,不管哪里,尤其是政治的,那个是很惨的,很惨的!嫉。


    所以,嫉为贱之因;悭为贪之因,第九、叫做悭,悭叫做不肯施舍,就是有钱一点都不慷慨,不慷慨!是不是?诸位!这个“悭”不一定是有钱,出家人悭法也是悭;在家人悭财也是悭,“悭”就是悭贪,就是不肯施舍。诸位!有因缘,法师应当起来弘法利生,所以,出家人不应当悭法,你懂多少讲多少。在家人不应当悭财,有多少能力布施多少,钱财要布施出去,就是你的;钱放在口袋里面,不一定是你的,因为你今天在,明天会不会死不知道!我举一个例子,以色列,这个新闻不晓得你有没有看到?以色列有一个妈妈,她把那个三千万台币,折合台币是三千万,放在哪里呢?放在那个弹簧床,缝起来,弹簧床的底下,跟弹簧床紧密,她每天就是睡在那个三千万的上面,三千万台币,铺起来,她不告诉任何人,是不是中大乐透、中马票,我们也不知道,它就报纸这样报。因为老旧了、污染了、不干净,她女儿不知道,她为了孝敬母亲、孝顺母亲,等她母亲出去的时候,怎么样?就把那个弹簧床垫拿去丢掉,丢掉以后买一个新的孝顺她;她回来,妈妈看了一下,啊了一声:啊!完了!三千万!后来怎么样?去垃圾堆,哇!用那个推土机、挖土机,大批的人马统统搜索,找不到!三千万,三千万!这个例子就告诉你:这下真的布施出去了,还一点功德都没有,丢掉了,三千万丢到垃圾堆,你光是听了就很心痛,三千万给讲堂买豆腐,足足可以买多久啊!每天都吃豆腐,来买有机的蔬菜,三千万来买,吃到往生都绰绰有余!所以,这个悭结,心中的结。


    底下,这个九结之一,我再念一遍: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妒结,就是嫉结,嫉;第九、叫做悭结,这个很可怕的!这九种,见结就是九结之一。那么,这个九结我已经念完了,这个九结就是九种会让你心痛的、心起烦恼的、打死结的,就是这九种,没有其他。诸位看!见结,九结之一。结就是系缚、结缚之义,为烦恼之异名。见结,是指邪见之烦恼。众生于身见、边见、邪见等妄起执着,广为不善之行,如杀、盗、淫、妄等等,由此遂招感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于三界而不能出离。故称此类由邪曲见解而来之烦恼为见结。


    底下,见爱烦恼,见烦恼与爱烦恼之并称。又作见着二法。见烦恼,指我见、邪见等一切迷理之惑;爱烦恼,指贪欲、嗔恚等一切迷事之惑。盖见乃分别之烦恼障,凡是以慧之作用推度境者均称为见,如污染诸见、世间正见、有学的正见、无学的正见,其中,染污诸见为见烦恼所摄。这很可怕的!又爱乃俱生之烦恼障,凡贪爱之心均称为爱,迷事之惑,以爱着为一切苦之本,故以爱总该其余。所以,这个是很可怕的!


    好!page5,第5页,诸位看第三行,见道,又作见谛道、见谛。为修行之阶位。与修道、无学道合称为三道。就是以无漏智现观四谛:苦、集、灭、道,见照其理之修行阶位。见道以前者为凡夫,入见道以后则为圣者。其次,见道后更对具体之事相反覆加以修习之位,就是修道,与见道合称为有学道。相对于此,无学道又作无学位、无学果、无学地,意思是指入究极之最高悟境,而达于已无所学之位。


    依小乘佛教,以修三贤、四善根。。。三贤就是: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这三贤;四善根:暖、顶、忍、世第一。三贤位,师父简单讲一下:什么叫五停心观?令妄心停止,一、多贪众生不净观,如果你很贪爱这个世间,要了解一下,我们从身、头、到内脏、到脚,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运动一下就冒汗,满身汗臭味!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洗澡?那就表示你里面不干净了。每天为什么要大小便?不干净!而我们执着这个不干净的色身,误以为是“我”,为它忙了一辈子,到最后又把生命交出来,多不值得啊!为什么不好好学佛?第二、多嗔众生要慈悲观,你嗔恨心那么重,你有没有想到说,这些都是法界平等众生,也许是我前世的父母。对不对?慈悲心。


    第三、多痴众生缘起观,缘起就是空,缘起性空,所以,多痴的众生,了解万法其实都是空不可得。第四叫做多障众生念佛观,有的称为叫做无我观,或者界分别观。多障众生,三种讲法,一、叫做界分别观,什么叫做界分别观呢?譬如说观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其实分开来,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我”,万法只是十八界凑合而已,根、尘、识凑合而已。多障众生无我观,要观照一切法无我,那么,无我,我们之所以障碍,很严重的障,是因为有很强大的我执,这个是最可怕的障碍!叫做多障众生界分别观;或者是多障众生无我观。还有一种叫做多障众生念佛观,障,比较重的求佛加被,好好的念佛!第五叫做多散众生数息观,多散众生就是心很散乱的。


    诸位!心很散乱的还有一种,就是不能控制的,是生理上的问题,就是说你年岁大了、你缺少什么营养素,脑部不均衡,他就会失控。所以,在座诸位!修行的先决条件要健康,真的喔!虽然讲的:万法唯心所造;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色身、健康的色身,你观不出来!为什么?你缺少维他命ABCD...W等等,你的脑筋里面就是没有这种养分,你没有办法正常思惟,运作停止。对不对?所以,你看到年岁大的人,他就痴呆,循环停止。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修学佛道不是只有用嘴巴讲一讲,还要注重这个健康。对不对?这个叫五停心观。


    再来叫做别相念,就是身、受、心、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叫做别相念,一个一个观。如果是总相念就不一样了,总相念就是:观身是不净、是苦、空、无常、无我;观受是不净、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观心是不净、是苦、是空、是无常、是无我;观法是不净、是苦的、是空的、是无常的、是无我的,这个叫做总相念。别相念是一个一个观,身、受、心、法,观身不净,一个一个观,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叫做别相念。总相念,一念全部统统观,身就是不净、是苦、是空、无常、无我,任何一个具足这几个,总相念就是这样。


    好!看上面,以修三贤,三贤就是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四善根,就是我们《楞严经》也简单讲过去的: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等之准备修行(七方便),三加四就是七方便,为始者,能生无漏智,而趋入见道。


    大乘则以初地为入见道,故称菩萨之初地为见道,第二地以上为修道,至第十地与佛果方可称为无学道。密教以始生净菩提心之位,称为见道。以无漏智明白判断道理者,称为决择(决断简择),见道为决择之一部分,故称为决择分。又悟入涅槃之境界或欲达到涅槃之圣道皆是正性,故特称见道为正性。又因所有之圣道皆令离烦恼,称为离生,见道令离异生,异生就是凡夫,见道会离开凡夫位,趣向圣位。见道令离异生(凡夫)之生,故特称见道为离生;是故见道又称正性离生、正性决定,(必定,决定必趣涅槃之意)。见道所断(又作见道断、见所断)之烦恼,略称见惑。修道所断(又称修道断、修所断)之烦恼,略称修惑。好!我们不厌其烦的这样讲,是因为后面出现了好多次的见思惑,这样子来谈就不会很困难,给大家一个印象。


    现在翻开《楞严经讲义》530页,中间,师父再讲一遍:求除细惑,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所以,大雄大力大慈悲是仰求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就是指思惑,还有界外无明,在这里刚刚讲的你就更清楚了。上句赞佛德,下句求断惑。佛克备二严,就是具备二种严,就是福、慧。具足万德,此略举而赞。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惑称大雄;能拔无明深根称大力;能与众生究竟之乐,称大慈;能拔众生生死之苦,称大悲。是以希求我佛,更为审除微细惑,此惑有二分别:一、界内思惑;二、界外无明。思惑是烦恼障细分,就是我执;无明是所知障细分,就是法执,阿难虽悟获法身,而此二惑俱在,故欲加功用行,求佛更为开示审除。第四卷佛答满慈,就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兼示阿难,即审除。阿难悟后请修,至第八卷结经毕,方断根中,积生无始虚习。虚习就是虚妄的习气,意思就是:习气本身是虚妄的,执着虚妄的假相,就获得到虚妄的习气,而且这个是制造生死之因。文云:“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进位于二果,尚有七十五品未断,何况生、住、异、灭,分剂头数。”


    诸位!打开《楞严经表解》八二页,先打开八一页,诸位!这个见思惑还是挺麻烦的,好!来看一下,见惑八十八使,虽然我们看过,就简单看一下,欲界——苦谛底下——有十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贪、嗔、痴、慢、疑;集谛底下——各七惑——有邪见、见取见、贪、嗔、痴、慢、疑(除了身见、边见、还有戒禁取见);灭谛底下——各七惑,也是跟集谛一样;道谛底下——有八惑,(除了身见还有边见)。


    好!诸位看苦谛的最下面,十惑最下面,苦下具一切, “苦下”就是苦谛底下,十惑具足叫做具一切。集灭各除三,集谛还有灭谛各除三,除身见、边见、戒禁取见;道谛除二见,除身见还有边见。诸位看左边,色界、无色界,苦谛底下——九惑——除嗔;集谛底下跟灭谛底下——各六惑,除身、边、戒,还有嗔;道谛底下——七惑——除身、边、嗔。


    看最底下,色界、无色界底下,上二不生嗔,就是色界、无色界没有嗔恨心。诸位看最底下,断见惑证初果,就是八十八使同时断,同时断喔,(亦名七来果),意思就是说:他经过七番生死,就会出三界,叫做七来果。此惑约见道断惑而说,非依五利使为见惑而言。意思就是说:他是见到四谛的真理,叫做见道,四谛之正道而断的这些惑,叫做见道断惑。诸位看左边,见惑——见所断惑。思——修所断惑。


    翻过来,八二页,思惑八十一品,我们这个《表解》还更清楚,三界,就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静地,称为四禅天;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这是九地。名九品贪嗔痴慢(欲界),贪嗔痴慢,九品。诸位看左边,色界、无色界——各有九品贪痴慢(除去嗔惑)。诸位看欲界底下——上三、中三、下三,上三品,上三品就难断了。诸位!上上品——受两返生,就是两次往返,受两返生:两次受生往返人间。底下,上中品一生,上下品一生,就是润一生,佛教特别名词叫做润一生。中三品,中上品润一生,就是还要转胎、投胎一世,中中品、中下品就比较好断,剩下一生、一世。初果进修断六品思惑即证二果(名一来果),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二果进断三品惑即证三果,不来果,(不来果就是不来欲界受生)。


    那么,这个看上面,欲界九品惑,人间天上受七番生死,这个什么意思?这个就会出三界,了生死。诸位看左边,色界跟无色界底下,各有九品贪痴慢(除去嗔惑)。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三品也是一样,中分上、中、下;下品也是一样,分上、中、下,就是九品。三果(住五不还天)五不还天就是不来人间投胎,在那边继续修行。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七十二品断尽超三界,证四果。好!诸位再继续看左边,八三页底下,这个一切还有生相。。。四相无明,诸位!生相无明、住相无明、异性无明、灭相无明,生、住、异、灭,这个后面就会讲到,先提到这个。


    好!翻回来《楞严经讲义》,叫分剂头数,何况生、住、异、灭,分剂头数。好!这一段再念一遍,中间,文云:‘断除三界修心,’诸位!修心,你现在就知道了,是什么惑?就是思惑了。‘六品微细的烦恼,进位于二果,’刚刚就讲了。是不是?‘尚有七十五品未断,何况微细的生、住、异、灭,分剂头数。’这表示很难断,界外无明,是微而又微,细而又细。可见成佛不简单!


    531页,中间,【癸四 速成正觉】【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第一句是早成正觉,第二句是遍坐道场,就是于十方界坐道场。【此半偈,承上半偈。佛以大雄大力,除我细惑,自可令我早登无上之觉道,即佛果究竟觉;此仗佛大悲,拔二种生死之苦,得证无余涅槃,方登无上大觉之位。更望佛大慈,与福慧二严之乐,于十方世界,应机示现,现坐道场,说法利生也。】


    【癸五 申述不退】【舜若多性可销亡,铄迦罗心无动转。】“瞬若多”就是虚空,就像虚空,如果虚空可以销毁、销亡,铄迦罗心无动转,我这个信愿也是无疑的,“铄迦罗”就是坚固的信愿,是绝对不会动摇的。这整句的意思就是说:纵然虚空会让你毁灭,我坚固的信愿也绝对不会动摇。诸位!要发这样的心,每一个都成佛,多么有志气啊,阿难发的这个愿不得了!【舜若多此云空,铄迦罗此云坚固。阿难已发上求下化,】四种心,一、【广大心、】发大心广大如虚空。第二是【第一心、】第三是【常心、】第四是【不颠倒心,四心并发,四弘深誓。结云:纵使空性,可以销亡,而我坚固之心,决无动转,即所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也。从正宗至此,说法当为一周,名破妄显真周。庚初销倒想明妄真以现信竟。】【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三终】把楞严咒的课本请出来;诸位!修行是好事,实修是重要的。
(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09-24)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 楞严经讲解204:疑心是生命当中最大的裂缝,互相间不相信,人格就会荡然无存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