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佛学心语 >> 知识问答
佛学心语
楞严经讲解255:修楞严大定的首先就一定要断淫,淫为坏定之冤贼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9-04 16:53 点击 168 次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24圣)-06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佛在世的时候,我告诉你: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在吃饭,一声都没有,连发出声音都不行!譬如说我要吃饭,嗍~~面太热了;去日本说吃东西要发出嗍的声音,才表示好吃,这佛戒律,早就赶出去了!到日本说吃那个热热的面,要发出嗍的声音来吃,这种声音违反佛陀的戒律跟规矩。对不对?咬起来,嗍~~这一点都不行!那个馒头,喔,讲到这个,那个馒头,在戒场上要这样威仪,要掰开来,一点点喔,那一颗吃完要半小时!这个叫威仪。所以,佛在世的时候,这个经典记载,佛在世的时候,一千二百五十个阿罗汉,这样托着钵走路,他的眼睛就是看前面而已,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前面,看前面而已,眼睛的眼神一定不会乱瞟,他一定不会乱瞟,瞟来瞟去,瞟来瞟去的,这个违返佛陀的戒律。也不准用三角眼看女人,三角眼看女人就是:前面在走的时候,瞄一下,不行,这就叫做犯,你看这个多么的严格,多么的严格到这种程度!佛入灭以后,二千五百年的今天,讲到这个戒律,就有一点痛心,就是不容易持,真的不容易!那比丘尼就更难,那比丘尼,当佛在世的时候,这比丘尼自己结夏,自己搞结夏、自己安居,结果怎么样?去给那个流浪的人强暴,强暴,强暴比丘尼,因为她完全没有抵抗力,完全没有抵抗力。还有就是比丘尼碰到大雨、大水的时候,她没有那个体力,没办法逃生,太柔弱了,只有一个人、二个人,旁边没有人帮忙救她。第一个,被性侵;第二个,大雨、大水来的时候、灾难来的时候,比丘尼太柔弱了,没办法!所以,佛制戒律比丘尼要四个人才可以结夏安居。


   底下,故曰我是众中纲纪。【亲印我心者:此云大乘制心之戒;是我密行,无念总持,蒙佛亲印我心戒清净。】这个无念,凡夫的无念是没有念头,圣人的无念是有般若念的,这不能弄错的!凡夫的无念,是认为:我什么都不想,叫做无念。这是凡夫。但是,佛陀所谓的无念,是无执着念、无分别念、无颠倒的念;但是,有般若念、有慈悲心的念头、有菩提心的念头、有涅槃妙心的念头。这个无念,开悟跟不开悟,完全两码事,完全两码事!圣者的无念通达真如,证悟到体性平等,这个叫做无念。凡夫的无念是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思惟,就叫做无念。【小乘制身之学,持戒修身,是我显迹,蒙佛于大众之中,推为无上。如《智论》云:“长老优波离,于五百罗汉中,持律第一”是也。】持律第一。


    经文:【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这一句就是持戒的次第,佛问圆通,我以执身,就是先约束自己的身体,莫造这个杀盗淫,身得自在了,再次第执心,连内心贪瞋痴统统放下。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我们也应当如此,如此的效法圣人。【此结答圆通。佛问圆通,我以(用也)身识,执持小乘身戒,身识不起,于触尘中,并无违顺俱非等相,身得自在;由外及内,次第以身识,执持大乘心戒。心得通达者:即悟明无作妙戒,】什么叫做无作妙戒?无作妙戒就是体性戒,无作就是体,妙戒就是作用。什么叫妙戒?无论行住坐卧,都不犯戒,叫做妙戒。妙戒简单讲:就是一切用中都在持戒,叫做妙戒,叫做妙戒。那么,本性具足,叫做妙戒。【既无所持之戒,亦无能持之心,】所以,持戒到最后,也是没有能所。【然后若身若心,不待执持,自然无犯。】当然,这个是通达真如,妙性天然的戒。【故曰:“一切通利。”得入圆通,以斯身识,最为第一。】所以持戒的终极目标,也是见性,才能够圆通。


    【卯六  目连意识】经文:【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解释一下: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刚开始在路中乞食的时候;因为以前比丘都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优楼频螺称为木瓜林,木瓜林,优楼频螺。伽耶是一座山,叫做象头山,形状像象头。那提是江,那提是江。譬如说那个山像猴子,就是猴子山;像狮子就是狮子山;像象的头尐是象鼻山,象鼻头、象头山,都是这样命名的。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大目犍连,此云大采菽氏。】“菽”就是豆的意思,大采菽,这个“菽”就是豆。简单讲就是:他们祖先可能是采豆的。【起座顶礼白佛:我当初于路乞食,逢遇三迦叶波,兄弟三人,优楼频螺此云木瓜林,依此林而修;伽耶山名,即象头山,依此山修故;那提江名,近此江修故。宣说如来,因缘深义: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非取世间和合粗因缘相。有云舍利,闻说因缘之法,归告目连,此目连自述,亲闻所说。我顿发心有二义:一、发心从佛出家;二、发明意识心,即如来藏。故曰:“得大通达。”所谓穷源彻底,了知全识全性也。】因为识性周遍法界。


    经文:【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诸位!这个叫做“善来比丘”。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善来比丘!须发就自落,袈裟就披身。讲起来很神,我也不太相信。就是:善来比丘!然后头发全部掉光,全部掉光。这个是不是后来的人,记录的看法,还是怎么样,或者是表法?要不然说:善来比丘!就须发自落,袈裟就自然着身,这在目前来讲怎么可能?“善来比丘”!头发怎么会自落?这个是不是中间在传达的时候有什么含义,我们不知道。这个表示说很难能、很可贵的,佛在世的时候: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就着身,这听起来实在很神,实在很神,给人家有一种向往的感觉,说:啊!佛在世……如果生在二千五百年前,我也想试试看!对不对?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嘛!推为无上,成为阿罗汉。【既闻法已,仰慕于佛。闻舍利弗归投于佛,佛呼善来比丘四字,袈裟着身,】就像从空中飞出来一样。【须发自落,顿成比丘之相。】很神!【我游十方,得无挂碍,去住自由。神通发明者:由此神通,发明意识即藏性,不变随缘,自在无碍,故于众中,神通推为无上,成阿罗汉道。】


   811页,经文:【宁惟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此言我之神通,岂独本师世尊,于阿含会上,许我神通第一。即十方如来,亦皆叹我神力,具有四义:一、遍游十方,作诸佛事,故曰圆明;】但是,在座诸位!以今天的科学来讲,我不晓得他的含义,在今天来讲,以科学家来讲,哈伯望远镜从这样看出去,几光年内,没看到一个星球有生命的,这个遍游十方,到底是目犍连跑去哪里呢?不知道!到目前为止,地球现在在整个宇宙中,银可系当中,算是虚空当中的一颗钻石,蓝色的钻石,你从外太空看回来这个地球,它是一颗蓝色的钻石。就像无尽的沙漠,虚空,把它比喻作沙漠,desert沙漠来讲的话,就像绿洲,沙漠一小块的绿洲,在这个无尽的世界里面,目前只有地球有生物。所以这个遍游十方,作诸佛事,故曰圆明,他到底跑到哪一个星球,我们没办法了解,只能说我们没神通,到目前没发现人类,第二个星球。【二、一真不动,纤尘不染,故曰清净;三、任运示现,无碍解脱,故曰自在;四、无魔不降,有怨(读冤)皆伏,故曰无畏。】


    经文:【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说:佛问圆通,旋湛回来,心里的光慢慢的开发出来。如澄浊流,这个浊慢慢的变清了,久成清莹,斯为第一。【此结答圆通。佛今问我,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我以(用也)意识,】我用意识,【旋转虚妄分别之意识,复归圆湛常住之心性,】在座诸位!所以,师父一直强调:用本性修行,连佛都是这样讲,你一定要回归圆湛常住的心性,才谈得上修行,否则你用意识心念佛,你要念到何年何月何日啊?意识心就是烦恼心,佛号一念,烦恼还在:佛号一念,无明还在;佛号一念,分别心还在,你用硬压的不是办法,有一天会崩盘啊!崩盘。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心性上下功夫,尤其是听经闻法,自参自学,开发自己的本性,是非常重要的!【心地光明,由此显发宣流,现为神通,如澄浊水,流即水也。妄识种种分别如浊水,旋字即澄浊之功,旋之既久,】修行需要时间的,旋之既久,诸位!旋之既久就是什么?修行就是点滴的功夫。因此你现在还做不到,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圣人也要经过时间,对不对?薰陶。母鸡要孵那个蛋变成小鸡,还要经过时间呢,何况你哪里一蹴即成?【而成湛然澄清,莹净皎洁之藏性,惟斯意识,最为第一。三  六识圆通竟。】


    【寅四七大圆通  分七  卯初  鸟刍火大二  持地地大三月光水大四琉璃风大    五  空藏空大六  弥勒识大七  势至根大  卯初分四  辰初  陈白因欲得观  二  观行成就得名  三  证果心发大愿四  结答所证圆通今初】812页,经文:【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解释一下: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诸位!这个性多贪欲不是一个,它是普遍性的,诸位!scientistbiology 都是共同这样讲:繁衍后代,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生命----动物、植物,它才能够生生不息。现在我们修行,是要反归到纯洁的纯阳,这个要下很大的苦功。佛在世的时候,有比丘淫欲心不断,淫欲心不断,太强!他认为现比丘相,淫欲心这么重,他一直很惭愧,可是又克制不住,一直犯手淫,到最后他就说要拿刀子:刀子给我!要把男根断掉。佛就安慰他说:与其断根、断阴,与其断阴,“阴”就是男根,不如断心。从此以后,他在心性上下功夫,就有所成就了。所以,这个性多贪欲,诸位!它是全世界性的,没有例外,不必调查的,你一出生,你一定有这个能耐,你是正常人,你当然会有繁衍后代,这个是不用讨论的。所以,在这个不是修行人,以小说家来讲,他就:英雄要排除这个,就是要排除男女这个欲望,才能论英雄:要是把这一关论进去,世间人就没有英雄可谈,包括任何一个英雄,不能离开这个,因为本能,本能太猛,所以想尽办法,他就会要繁衍后代。所以他这个是与生俱来的习气,已经习惯于这样子了,生生世世为人父母,又被人出生成婴儿,婴儿长大了,他又结婚,他无量劫来都结婚,所以这个欲,他本身本能就存在。


    如果你有碰到佛法,那么就好办事,就会转,慢慢的转。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淫欲是火,猛火聚。教我遍观,好好的观察,百骸,百骸就是枯骨,你如果欲望来的时候,你观察我们的色身,只是一堆白骨,好好的了解,四肢冷暖气,我们冷静的时候,理性的时候,我们身体是冷的;当我们淫欲心一来的时候,身体是火热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个欲就是火。如果你有学佛的概念,其实那个很简单,诸位!为佛、为法、为僧、为常住,把时间就耗在这个地方;再来,每天正常的运动,正常的运动,慢慢你就能够看淡了。对于悟道的圣者,或者是真的肯下功夫的修行的,看了那个,那个太简单了,一看就开了;这世间的凡夫,哇!那摇头,想尽办法,就是没办法!


    【乌刍瑟摩此云火头,即火头金刚。七大本以地大为首,兹以火大居先者,以淫欲属火,淫为坏定之冤贼,当首戒之,】尤其是你修楞严大定的,首先就一定要断淫;不断淫,研究《楞严经》,就等于玩玩而已,就是结个善缘,结个善缘。第一个,你要了生死,不断淫,那研究《楞严经》就叫做结缘,也算是增上缘。那你要断淫,但是我们这里有法师,还有居士,法师没问题,居士要很冷静了,你家庭自己要好好的处理了。对不对?如果五十岁了,在座诸位!必需要告诉大家,如果你今年五十岁了,你应该能冷静,再活没有几年;一般能活到五十岁也不简单,你去纳骨塔看看,很多年轻人就死了!要到六十,就发出警讯了,六十就闪黄灯了,闪黄灯了!到七十,黄灯快转了,变成闪红灯了,快转红灯。到八十,红灯,八十了,没有几个能够活到八十;有的人寿命长一点,就九十,但是,也是要死啊!所以,这个淫欲,要是早一点排除、放下,夫妻之间沟通一下,沟通一下,互相了解一下。淫为坏定之冤贼,当首戒之,尤其研读《楞严》的人,淫欲不断,尘不可出。【故以火大居先。乌刍起座,顶礼白佛:我常先忆,久远劫前,身居凡位,性多贪欲,以宿生淫习,积习成性。】这个太难改!【于时有佛出世,名曰空王,】佛。【佛名空王,证第一义空也。《法华经》佛云:我与阿难,同于空王佛所发心,则乌刍亦与佛,同在空王会下同学,今为护佛法,乃现力士之身。空王善能观机施教,说多淫人,生为欲火,死为业火,】业火就是地狱之火。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如果五十岁,你已经单身了,先生也死了,或者是你很有能力断淫了,在这里就可以跟你拍板定案,临命终往生净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到五十、六十、七十,还念念不忘那一种事,我要告诉你:这个就很难了,很难了,在临命终不是阿弥陀佛现前,那个淫欲心来了,地狱火现前喔,你要小心!


    【淫多火亦多,故成猛火聚。欲火非惟烧诸善根,并能烧灭智种。乃教我遍观百骸四肢:百骸是周身骨节,四肢即两手、两足。诸冷暖气者:于欲心未动之时,】还没有动到这个淫欲的时候,【全身本自清冷,】所以,欲望为什么非理性?他开始热起来了。清冷的时候是理性,暖热的时候就非理性了。【迨欲念既萌之后,】迸发出来了。【举体便觉暖热,】控制不住了,叫做非理性的东西。我们人世间,有二种东西是非理性的:一、我们的胃,我们的胃,一出生就是要吃东西,它这个胃,不管你哪一国的小朋友,出生,他就一定要吃东西,饮食,无量劫来的饮食,它就是习气,就是本能。再来,长大以后要繁衍后代,他一定要繁衍后代,很自然的繁衍后代,这个叫做本能。二种力量,是天地之间最难处理的:你要吃东西,你不吃就是会饿,我们不吃东西就会死,人一出生就有病,就是饿病。对不对?人一长大,他就有淫病,淫欲心的病,淫病。饮食、男女,它又是本能,所以,这二种是最难修的!但是,饮食可以看开,饮食可以看开。


    那么佛讲:淫欲,怎么对治它呢?欲来需避,如避火坑,欲来需避,如避火坑。佛在经典里面讲:将军带领、统领百万大军去打仗,你有机会打嬴,你有机会打嬴;男女,面对境界现前,那个什么统领百万大军,大将军的一个一个,没有一个能够通过关的,没有办法的!所以,小说家讲:英雄好汉不论此关。就是要论英雄好汉,但是不能把这个欲、男女的欲加进去讨论,加进去讨论,就没有一个叫做英雄好汉的,这小说家写的。所以,英雄好汉不论此关,就是这一关要特别拿掉。所以,感情跟淫欲,哲学家讲:感情跟男女的欲,是难解之题。世间最难解之题,是男女的感情跟男女的欲望。哲学家讲:情与欲,人生之难题。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发生这样的感情,没有所谓对跟错,应该讲是无奈,无奈。这个就是生命观更豁达的时候,那我们有因缘学佛了,知道了,可以看看慢慢慢慢的把它除掉。【自信火聚之言不虚,心生怖畏,专心修观。】


    【辰二  观行成就得名】经文:【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禅观之中,遍观周身暖触,厌畏心生,淫欲心歇,遂成正定。。】如果你会修,当体即空,淫心当下就成智慧火。【一段神光,内凝不动,能化多淫之心,转欲火,而成智慧之火,因得火光三昧。从是诸佛,以我善观火性,皆呼召我,名为火头。】所以,淫欲如火有二种,看你要转上去,还是转下来?转上,转得上去,就是淫欲你能转得上去,就变成智慧之火:这个淫欲要是转不上去,诸位!麻烦大了,就叫做会成为地狱之火。火有二种:一种是智慧之火,一种是地狱之火。所以,简单讲:从修《楞严》的角度讲,这一关早断掉的人,是早幸运的,是很有福报的人。就表示你今天如果超过五十岁,完全不沾了,那么告诉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因为久了,他这个完全不起心动念,心中都是佛,那一定会往生的,往生的机率就更大!


    【辰三  证果心发大愿】经文:【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我以观火成定,名为火光三昧,由此三昧力故,断诸结缚,证入圆通,成大阿罗汉。心发大愿:即护法之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拥护佛法,亲伏魔怨(音冤)决不姑容。《正法念经》云:昔有国王,第一夫人生千子,欲试当来成佛次第,以千筹令抽验之,拘留孙抽第一。】拘那含牟尼佛抽第二的,所以,【释迦第四,弥勒第五,】等一下我们也会用一些签,让大家抽一下,看你第几尊佛?抽一下。不过,这个第一夫人真会生,生了一千个!这个一定不是像我们现在娑婆世界,我们娑婆世界,十月才怀胎,十月才怀胎,对不对?一年才生一个。那么女人四十到五十岁的时候,就没有卵。十四、五岁的时候开始排卵,有生理期开始排卵子,到五十岁就没有排卵子,一个月排了二、三粒,二、三颗。对不对?一年生一个……一年生一个,就算你十八岁开始生,生……生到五十岁,顶多才生三十二个,要怎么生一千个?所以这个已经不是我们这一代的这个娑婆世界的了。要不然只有一个办法,就国王娶了无量无边的老婆,就是这样子,要不然怎么有办法生一千个子呢?【乃至楼至当一千;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轮,一愿为密迹,金刚神王,护千兄法。今诸佛成道乌刍为力士,诸佛或指贤劫千佛,释迦正当为四也。】


    【辰四  结答所证圆通】经文:【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就把淫欲化做智慧的大宝焰。【我以谛观,因谛观火大,得成三昧。初观百骸四肢,是观身之欲火;后神光内凝,是观心之欲火。暖触即火大,观行成就,则化淫心为道心,】所以在座诸位!不要难过,不要怕困难,说:哎呀!我淫欲心这么重,怎么修行?你看,人家乌刍瑟摩就有办法,【转欲火成智火,淫心既化,智火已成,不为惑业所碍,故曰无碍。复以神光智火,流贯十方,融通藏性,而成性火真空,性空真火,诸漏既已销除,生大宝焰之智火,此即火光三昧。转凡成圣,登无上觉,此则显明,大本齐佛,示居因位,辅扬佛化矣!】大本齐佛就是:从大乘的角度来讲,跟佛是一样的,辅扬佛化。【我证圆通,即以谛观火大,斯为第一。】


    【卯二持地地大分五辰初  陈白积平地行二  兼叙修效力行三  蒙佛授平心教    四  依教悟无生忍  五  结答所证圆通  今初】经文:【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解释一下: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这么说:我念过去无量劫,普光佛出世的时候,那时候出现于世,我当时候是比丘,常在一切重要的路;津口就是渡口,交通的要道。田地险隘,“隘”就是险阻的地方,窄小的地方叫险隘,难以通过的地方叫做隘,险隘。有不如法,不如法就是不便之行,不便行叫做不如法,有不如法就是很难通过。妨,会妨碍,怎么样?损车马,不但会妨害,而且会破损这个车马,车子或是马。我都把它填平,因为那个坑坑洞洞,把它填平。或者是作桥梁,让他过河,或者过坑洞;或者负沙土,把它填平。很了不起!


    【因积平地行,后持平心教,依教修证,故名持地。起座顶礼白佛:此自述远因,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佛名普光者,以身光智光,普照法界,乃五十三佛之首。我于彼佛,发心出家,而为比丘,勤修苦行,常于一切往来必经之要路,水陆交通之津口,田地险隘之处所。险者高深不平,隘者迫窄不宽。所有不如法,不便行走之道路,必至妨害于车,损伤其马,车有折轴之危,马有失足之患,我皆平填,高者夷之使平,深者填之使满,或作桥梁,以利津口,或负沙土,以修要路。】哇!这个了不起的善行,我们现在讲:造桥铺路,他就是这样子。


    816页。【辰二  兼叙修效力行】经文:【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解释一下,这样勤苦经无量佛;可见修了无量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你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才有办法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无善不修,无福不修,无慧不修,那么文殊讲堂,可以让你修福、修善、修慧。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闤闠,这个闤闠简单讲:就是市区、市井热闹的地方,“闤”就是城墙,“市”就是城门,进入市区的门。所以这个闤,市街上的墙垣,环绕市区的城墙,叫做阛,简单讲就是城墙;如果方便说:就是市井热闹的地方,市区、市井热闹的地方。那么,“闠”就是市外的门,进入市区的门叫做闠,用我们现在的话叫做市场商店,市场商店处。要人擎物,“擎”就是把物抬得高高的。我先为擎至其所诣,“诣”就是到,“诣”就是到。放物即行,东西放下来,我就走。连钱都不拿!不取其直,“直”就是工钱,工钱,连工钱都不拿。对不对?就完全行善。


    【首句指上平填道路,或作桥梁,或负沙土,皆勤劳苦行。经无量佛出现于世:经时之久,常行不退。此结平地行,下叙效力行。或有众生:指老弱乏力者,】因为力道不够,需要他。【于市垣曰阛,】“垣”就是墙,市垣就是墙,市垣就是市墙,或叫做闤。【市门曰阓,】这个念闠huì,前面念huán,后面念闠huì,这二个字我还去查词汇,怕把这个音念错了,闤闠。【商场贸易,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之处,放物即行,不论亲疏贵贱,悉皆不取其直,直即工价,非但不索,即物主与之,亦复不取。此以效劳,布施身力,以为其行,此中具足施度三施:一、财施,身为内财,以身力施故;二、法施,广结善缘,感化于人故;三、无畏施,人知其善,不生怖畏故。】众生看到我,不会起怖畏,让众生没有怖畏。所以,这个平常就要有德行,知道亲近你,你身口意都清净,你不会伤害我,用身、用口、用意,你都不会伤害我,那么你就有德行。【又不取其直,并以外财布施也。】


    816页,最后一行。经文:【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在毘舍佛出世的时候,现在世时,那个时候闹饥荒。我那个时候荷负之人,无问远近,简单讲:我把它扛起来,也不管远跟近,“负”就是把重物背起来。唯取一钱,为了活命,只取一钱。或者是有车或者有牛,被困住泥溺,“泥”就是烂泥巴,“溺”就是沉没,沉没在烂泥巴,叫做泥溺,被于泥溺,就是沉没到烂泥巴里面。这个车或者是牛,或者是牛车,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梵语毗舍浮,此云遍一切自在。此佛是庄严劫之末,最后一尊佛,住世之时,众生同业所感,】庄严劫就是前一劫。【世多饥荒,即饥馑荒年,五谷不熟,粮食不足,乞食为难。我为荷负之人,】荷负就是把这个东西担负起来,担任,以肩扛物,叫做荷负之人。【与人负物,无论路途远近,人面生熟,平等为怀,】用平等心来为他服务。【唯取一钱之直,节取活命,】“节”,我们叫做省,意思就是少取的意思,节取就是少取的意思,拿一钱,只够他自已活命。【更不多贪也。】了不起的,为了活命,只取一钱,也不贪着。


    【或有车牛,被于泥溺者:前云饥荒,】饥荒。现在问题严重了,2011年11月1日,全世界破七十亿人口!这个地球,理想的人口是十五亿,现在破七十亿,七十亿,将来会因为粮食而战争。这些政治人物,或者这些先知先觉的人,已经发出警讯了,地球的人口太多了,将来一定会因为食物、稻米而战争。再来,圣婴现象、反圣婴现象,更让这个地球雪上加霜,一下子,不该下雨的地方,下了那么多雨;该下雨的地方没下雨,干旱;不该下雨的地方一下,因为没有做好准备,就开始把这个东西全部流走了!该下雨的地方,需要种菜,干旱,有时候连续一百天,都没下半滴雨,那个植物怎么活?【饥荒有二:一、旱荒,二、水荒。】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此云泥溺,当是久雨之水荒。又前云饥荒,或是旱荒,其地必燥,何以泥溺?俗语有云:久晴必有久雨,旱时土地晒干,雨后成泥,此车牛被于泥溺,当是旱后时事也。我有神力三句:上负物属利人,此拔苦兼利物,由积劫苦行,福报所感,故得神力。车牛或指牛车,或车与牛,被污泥之所陷溺,人牛俱受苦恼;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除苦恼。】


我们今天稍微慢一点点,这一段还一、二页,把它讲完。


    【辰三  蒙佛授平心教】经文:【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喔!现在拥有心法了,原来不是铺外面的土地,坑坑洞洞把它铺平,原来是内心要平。


    【交光法师云:夫平地之行,志在普利,效力之行,不检亲疏,其心亦久平矣,何至此而方蒙平心之教乎?盖前属事相平心,未能悟理,今令悟知,内心外地,本惟一体,故惟平心,不分情、器,则境随心转,安有不平,较前岂不天渊乎?时、即国王请佛设斋之时;延、即请也。我在尔时,知佛必由此路,而至王宫,王既为国修福,屈九五之尊,】九五之尊就是皇帝。【而迓万德之圣,】迎接。【我则平地待佛,以表敬佛之意,此待佛,即所以待教也。毗舍如来摩顶者,悯其事行久劳,慈悲摄受也。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此佛欲令以理融事,故谓之曰,当平心地,以心为诸法之本,地由心造,内心既平,外相斯夷,】就平了。【沧桑变易,】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沧”就是水名,“桑”就是田地,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变易,地球现在就是这样子,一下内陆的大海,一下水统统流光了,土地统统浮上来。一下子,那个凹的地方一下大雨,结果变汪洋大海,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就是这样子,尤其现在的地球,更容易看得到。【常自如如,故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净名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诸位!你有心净,就是极乐世界的保证,你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是一样的。到临命终的时候,我们变成一块……阿弥陀佛是个大吸铁,大磁场的磁铁,我们变成一块能吸走的铁。在座诸位!修行佛法是心法,心要绝对的清净,就必需见性,法法都是这样。所以,在座诸位!心不清净,要往生净土会碰到大障碍!所以,与其问人家说:我能不能往生?倒不如问你的心净不净?我的心净,临命终,那百分之百,再接下去念佛,福德因缘具足,那还有什么话说呢?【换言之,欲平大地,当平心地,随其心平,则世界地平。毗舍、金粟二佛之言,若合符节。】毘舍浮佛:金粟佛,这是维摩诘示现的。二佛之言,若合符节,意思就是:好像符合这一段的说法。所以,这个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819页。【辰四  依教悟无生忍】经文:【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哇!这个了不起,达到事事无碍了。说:我那个心已经开了,就是大开圆解了。见身的微尘与造作的世界,所有微尘完全平等,没有差别,我的身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这个身;微尘自性,自性就是心,微尘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微尘;微尘自性空,就是我的心性,微尘自性就是空不可得,就是心性。不相触摩,完全与尘无关,达到了事事无碍。乃至刀兵,亦无所触,就是从头砍下去,完全伤不到头。六祖就是这样子,你看那个《六祖坛经》,对不对?《六祖坛经》,那个贼进来,对不对?拿刀子砍六祖三次的头,完全没有伤痕,达到事事无碍法界了;这我们一般人还得了,刀子砍下去,头没有了!所以,我警惕大家,跟大家勉励:修行少吹牛,老老实实的,安分守已,不夸张、不浮华,锋芒不必毕露,那么,人家还看得起你。说:我多么有修行,我像六祖!那头伸出来啊,刀子试试看!对不对?不要用刀子,先用厨房的小刀子,割割看就好,美工刀试试看就好,没办法,没办法就不是六祖了,没有这种功夫。对不对?所以,修行不要吹嘘,在我们这个末法,谦虚一点好,免得人家来找碴。


    【前修二行,属权渐,此则心开,入圆顿。心开者:即藏心开发显现,始知藏心随缘成事,心歧则千差竞起;】心歧就是心分别,叫做歧。【此心返妄归真,心平则法界坦然,了达内色外色,地大平等。到此则超过声闻之智,非但不执内四大为我,亦复洞明外四大唯心矣!见自身中,地大微尘,与能造世界,所有微尘,唯是藏心平等,无有差别。】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这个道理,同是藏心,同是平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在这里完全发挥得淋漓尽致。【微尘自性,不相触摩者:微尘,指内外地大色法,自性,即如来藏性心法,色、心不二,性色真空,内身外界,所有微尘,悉皆自性,不相抵触,不相擦摩,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不相妨碍。乃至外地大之刀兵,与内地大之身根,以刀触身,亦无所触伤,如空合空,似水投水也。持地所修,具四法界:】A:【初修平地效力,事相之行,属事法界;】B:【蒙平心教,心平地平,以理夺事,】在理上来讲,平等心是理,B:【属理法界;】C:【心开见尘,色心不碍,属理事无碍法界;】D:【刀兵触身,亦无所伤,属事事无碍法界。】身是事,刀还是事,完全没有障碍。【肇法师曰:“将头临白刃,犹若斩春风。”】那个还不是普通功夫,我们没有这个功夫,少吹牛才不会出糗!【彼但证性无伤,如六祖延颈,刺客三挥利刃,俱如斩影,此则到事事无碍矣!】所以,今天的修行人,少有这种功夫。


    翻过来,剩下一点点,820页。经文:【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解释一下,说: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妙莲华就是金刚三昧,金刚宝觉,就是楞严的意思。我今宣妙莲华,我宣楞严大法,楞严大定之法。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指掌》云:身界二尘,】内身、外界二尘。【该一切法,彼既同一自性,则一切法,皆同一自性,谁为能生?谁为所生?由此于一切法,悟无生理,忍信不疑。按悟处已齐八地,但以伏断分齐,】分齐就是差别相来说。【分尽见思,故云成阿罗汉。悟大证小其故何也?】悟大心,但是证的是小果,为什么原因呢?悟到大乘的菩萨,但是,却证得阿罗汉果,证小,为什么?【以所知障轻,故得悟大,烦恼障重,故但证小。由其悟处既深,不住浅位,故回小乘心,今入大乘菩萨位中。】因此你要成佛,一定要回小向大。【闻诸如来:当指贤劫中四佛,】贤劫中四佛,就是我们这一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就是贤劫中四佛。【非独指释迦。以前毗舍浮佛时,悟明圆理,回小入大,故闻诸如来,宣说妙莲华,佛知见地,先为证明。妙莲华,即指本经,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金刚王宝觉。【佛知见:即根中不生灭性,一乘寂灭场地,为诸佛之因地心,】诸位!诸佛的因地心,就是不生不灭的一乘即灭。简单讲:没有开悟、大悟见性,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佛。没有大悟见性,你也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因为诸佛的心,你根本就不认识。【依此进修,可获果地觉,我先证明,率众依修,而为上首。】


    【辰五  结答所证圆通】经文:【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解释一下: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看破了,身是四大;看破了,外在也不离四大,内四大、外四大,这二尘统统等无差别,都是空。所以“相”会把我们设在一个界限里面;可是,性是无量无边的,是等无差别的。所以,摧毁了身、界就见性。本如来藏,虚妄发尘,我们众生因为无明,虚妄而发尘;现在证得诸法空性,尘销就智圆,成无上道,这个是斯为第一。


    【此结答圆通。我因谛观,身界二地大,内尘外尘,平等无差。此由蒙平心教,藏心开显,以无分别智,谛审观察,相妄性真,故曰本如来藏。所有地大,无非藏性随缘,循业发现而已;】诸位!这个循业发现,就是:业就是决定十法界,业就是决定十法界。循来发现,譬如说你这一辈子投胎,变成一只猫,你的能力就是这样子,你所发现的也是到这个。你若变成一只蟾蜍,或是一只青蛙,你的能力就更少;变成一只蚊子,你的能力就一点点!循业发现,我们被业框住了;唯有人道,有机会彻底开发我们的觉性,其他道没办法,天道太久了,活很久才会死,也没人在天上说法。是不是?只有人道,人道的业,刚好可以成佛,所以,诸位要珍惜!这个循业发现,就是你一出生投胎,譬如说你循你的业,变成一只猪,那么,你这一辈子,很难逃过被宰杀的命运,不太可能会逃得过!【既属循业,虚妄显现,故曰虚妄发尘。今既悟全相即性,万法唯心,则尘相销除,智光圆满,能成无上觉道,以斯地大进修,最为第一。】
 (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11-04)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255:修楞严大定的首先就一定要断淫,淫为坏定之冤贼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