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 11
【荣枯立见,】极乐世界是用什么在灌溉的?用你的心念、精进念在灌溉的那一朵花。所以,在座诸位!念佛不能停,而且要很精进的。记得!你怕极乐世界那一朵莲花枯萎的话,就记得天天念、常常念。【是为感应冥符妙。】冥符就是暗合。【命终往生,即生自己之华;往生者众,不相错谬,是为胜劣分明妙。此华是为脱凡壳之灵宫,安慧命之神宅。九品华开,随品位为迟速;莲华一开,即得见佛闻法,圆证三不退。所受之身,纯黄金色,具三十二相,寿命同佛无量。必定者有三意:一、因果相应:以念佛因,得见佛果,如若往生,早迟必得成佛。二、感应道交:以念力为能感,现身为能应,感应之道,必定不差。】所以,感应就是佛给我们的信心。【三、始本契合:专以理念,念本性佛,始觉功深,本觉显现,于自心中,见法身佛。此皆一定不易之理,故曰必定见佛。】
859页经文:【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上科事念,梦中空中,乃至临终,皆见他佛;理念本觉显现,见法身佛,乃见自佛。去佛不远有二释:一、既得见佛(或梦中空中日中),则此去往生彼国,华开见佛,事在不远,前见佛是化身,此见佛是真身。二、既得理念,见本性佛,从此进修,往生上上品莲华,经宿即开,】一夜就开了。【面礼弥陀,亲闻妙法,顿证无生法忍,则去究竟佛地不远矣!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约事念,则念佛法门,即胜异方便,】殊胜、特别的方便。【不假诸余方便门,以助显我本性也。尚不假观像,观想、参究,何况其他法门。约理念,则念佛即是念心,心佛一如,自他不二;岂离惟心自佛,而假心外他佛作方便耶?】所以念佛还是自心性上的功夫。【自得心开:】注意那个自得心开,念到心开就是开智慧了,心佛一如。自得心开,注意这四个字,很重要的!自得心开,是念佛啊,你一直念外面佛有什么用?自得心开,你看,念到内心开智慧了!对不对?证无生忍。【即理念功成。古德所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诸位!全部在内心里面,不在外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在哪里可以有这种功夫?完全是内心,佛法是心法。【自得心佛开发显现,得成自佛,以念佛心,始本合一,成究竟佛也。】
经文:【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此喻忆佛念佛,必定成佛。如染香之人,】这个比喻很容易看得懂!【身上即有香气;法中,念佛之人,即得佛之气分:】注意!这个很重要,念佛的人,即得佛的气分,你一个人,如果你是乩童,你常常跟这个鬼通灵,你的身上就有鬼的气分。你今天你念佛,就有佛的气分;诸位!你今天你点香,你的身上就有香的气分;你去菜市场、鱼的市场,那么就有很腥很腥的鱼的味道。所以,这一段让你告诉你自己:熏习是非常重要的,念佛之人,常常熏习这个佛号,就有佛的气分。所以,【念佛名即染佛名香,近佛身即染佛身香,开佛心即染佛心香。念佛之人,身心皆染佛香,喻上、中、下三根:上根染佛心香,中根染佛身香,下根染佛名香。下二句出三昧名,亦即法门名。以佛法身香,智慧光,庄严自己本觉佛。念佛之心,无相无形,不生不灭,即是法身。此心具足灵觉之性,即是智慧。今则念佛,以佛法身香,智慧光,庄严自己本觉心佛,故曰香光庄严。《起信论》云:“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
在座诸位!这个熏习,讲到这里就一定要坚持:一、恶劣的朋友一定不可以交,你交朋友交错了朋友,宁可百年没有朋友,不能一日交错一个恶劣的朋友。那么,这个恶劣的朋友,你每天熏习……不可以交错朋友,坏的朋友。第二、如果你那个环境是杀盗淫妄的,那么最好……孟母有三迁,所以,这个熏习,在座诸位!你一定要给自己:你一定要亲近正法的道场熏习。第二、你朋友一定要大家都是修行人、慈悲的人。第三、你那个环境,一定要跟杀盗淫妄没关系的,那么,这个环境就是好了。因此这个熏习,清净的法就有净用,染污的法,它就会染用。【无明染法者,本觉心佛,藏在无明壳也。】虽然你有如来藏性;可是,都是被无明所障住,没有用!【彼论明在缠如来藏心,今经喻出缠如来藏心,故云:“心开”,即本觉心佛开显也。】所以,念佛重点还是要心开,就是开大智慧,不是愚痴的念,从这里就很清楚的知道,连念佛都是契入真如,都是心佛不二。
861页。【辰四 述己自利利他】经文:【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上三句初句因也,二句该因彻果,三句果也,均属自利,下三句属利他。我本因地:即自述因地修行;以念佛心,为本修因地心。佛是所念,心为能念,此心非第六意识心。世人有谓念佛是口念,非也;即说是意识心念,亦非也。能念之心,是不生灭,圆湛根性真心。】你看,能念的心是不生灭,用涅槃的妙心在念佛,圆湛根性真心。那么清楚,谁说念佛是老太婆的?【以大势至菩萨,明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但说识心念者,非也;即单说意根念者,亦非也。此章是根大法门,】六根全摄。【若单说意根,则与须菩提,意根法门相滥。都摄六根】六根全摄在一起。【解在下,此念佛即第一决定义所云:“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是也。】连那个念佛的下手处,都是不生不灭的真如性。所以,不要小看净土法门。
【入无生忍者:即依因所感之果也。入、是证入,无生、是所入之理,忍、以慧心安住此理,亦即慧之定也。念佛为能入,此忍为所入。无生之理,始终不异,即不生不灭;迷悟无差,即不垢不净;生佛平等,即不增不减;证入法忍,地位有殊。如本经第三渐次文云:“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得无生法忍,谓圆教初住,即得无生法忍,】圆教初住位就是破无明,见法身。所以你在圆教初住位的旁边注明:破无明,见法身,就知道这个含义。得无生法忍,简单讲:圆教初住位,就是用不生灭的涅槃妙心在修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分身百界,八相成道。】这个是天台宗的讲法。【《仁王经》云:无生忍菩萨,所谓远】、【不动】、【观慧。】远,就是第七远行地,不动就是不动地;观慧就是观慧地。所以“远、”,“不动、”,“观、”【远、即第七远地行,不动、即第八不动地,观慧、即第九善慧地。以此而观,前后所证之理是一,能证之功行,不无浅深。喻如象、马、兔,三兽渡河,所渡之河不异,而入水浅深,非无差别。】兔子如果经过了水面,兔子只浮过水面而已。【兔子则水面渡过,脚入水中;】从水面上滑过。【马则头伸水上,身入水中渡过;象则全身入水,由河底行过。】兔子跟马跟象,虽然是渡河,可是,功夫的浅深不一样,有的只在表面上漂浮过;有的只有一半;有的全身。【后后胜于前前,实教大菩萨,彻法流之源底,大势至位居等觉,所证法忍,当非浅浅,上述自利,即以自利者,转以利他。】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者:此界、指本土娑婆五浊恶世;净土、指西方极乐五清净土。摄者摄受,通于能所,能摄是大势至,所摄是念佛人;生前则以慈力摄受,令行人念佛之心,坚固不退;临终则以愿力摄受,令行人正念昭彰,】昭彰就是显著明显,【接引往生。此界如旅舍,彼土是家乡。犹如有人,舍父逃逝,驰走他乡,飘零孤露:】孤露,这个孤露是年幼就丧失了父母亲,没有得到庇荫之人。这个你要多可怜,像我们孤儿院,真的是很可怜,小时候就没父母亲了!【菩萨如亲友,劝令念佛,即指示归家道路,并赠以资粮,方能得归家乡,亲见本生父母。念佛即具】深信、切愿、实行,(【信、愿、行】)【三资粮,信则念,不信则不念,念具信资;以念佛为因,愿求往生之果,念具愿资;念念念佛,力行不倦,念具行资。以此念佛,所具信、愿、行,即赠以归家三资粮也。能具信、愿、行】深信、切愿、实行,【三资粮者,始名念佛人,始得归于净土也。又念佛,即具三资粮,闻说念佛法门,心不疑贰,】就是不二念。【谓之信;】简单讲:我信就是如此的坚固,用真心的深信。【信已而解,心起乐欲,谓之愿;愿已而念,心勤精进,谓之行。《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执持名号”是也。又念佛,即具闻、思、修三慧,】闻慧、思慧、修慧。【闻说佛名,谛信不疑,】谛信就是我们审慎仔细。所以,念佛绝对不是迷信,你要深信净土,誓死不退,一点都不怀疑!【为闻慧;记忆在怀,恒不忘失,为思慧;持念不辍,】不停止。【无有间断,为修慧。《佛地论》云:菩萨履三妙慧,净土往还,是念佛人,必具三慧,方归净土。】
【辰五 结答所证圆通】经文:【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意那个净念相继,得三摩地,这八个字。诸位!前面二十五圣里面,二十四圣,哪一个圣人没有得三昧,而能够得到圆通?有吗?没有!这个就是修行,三摩地就是修行的功夫。简单讲:今天你的心,一定要有相当相当的定力,首先,你一定要抛弃这个世间不必要的这些琐碎的人我是非,这些细小的、微不足道的是非恩怨,你一定要放下。再来,慢慢你有功夫,再舍掉你身上的这一些金钱,如果你生活已经够了,就布施金钱。再来,你的身心就贡献给三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时间出时间。然后每天回到家,除了听经闻法、这里的法会,回到家自己定功课:我今天要念多少佛,要诵多少部经典。用这样来鞭策自己,极乐世界在等着我们。
底下,【首句牒所问,第五卷前,佛问言:“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故此牒所问。】“牒”就是依据从前。所以故此牒,就是依,依所问,【次三句叙本因,后二句明所证。】864页,最后一页,上册的最后一页,【我无选择者:佛前备显六根功德,嘱令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我于本因,亦是从根修证,】根就是指不生灭的根性。【但无选择。都摄六根:外不择眼耳等六根之相,内不择见闻等六根之用;都摄者:唯摄一精明,不令托根缘尘,则一精既摄,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摄矣!净念相继者:众念不生曰净,】众念不生就是种种的妄念不生,叫做净。【一心系佛曰念,】所以心中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其他杂念都没有。【念念相继(续也),无有间断;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乃心佛一如,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不落空有二边,全归中道,即是理一心也。】理一心就是无生法忍。讲到这里,答案还是要重复讲一句话:禅宗、净土宗,本是一家人,何得自我分别呢?为什么要互相对立跟攻击、否定对方呢?
【得三摩地:乃依因感果,由本修因,证圆通果。梵语三摩地,此云等持,又云等至,等持即定慧均等任持,双离昏沉掉举也;至即是到,由定慧平等,能到胜定故。斯为第一者:斯指都摄六根,念佛法门,最为第一。问:“文殊拣选圆通,乃选观音耳根,偈曰: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今念佛法门,何得称为第一?”答:“若对此方之机,】此娑婆世界来讲,【娑婆众生】来讲【,耳根利故,所以观音当选。若对十方通论,念佛法门,都摄六根,横超三界,直截生死,速证菩提,无有何门可及,故称第一。卯七 势至根大竟;并前二十三位,丑初 诸圣略说竟。】【(楞严经讲义第十四卷终)】【大佛顶首楞严经正文卷第五终】【讲义第三册终】
那么为什么在这里画一个句号呢?一个第十一套呢?为什么不把它讲下去?因为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它的篇幅非常的大,到这个有一百二十页,所以,可以把它独立存在,变成一套。因此我们下一次,就是下星期六,《楞严经》要带下册的来。你不相信吗?你如果不交代,下一回上册又会带过来,真的!这个佛门什么怪事都会发生,我叫他请《义贯》,他都偏偏拿《讲义》来;我如果叫他拿《讲义》,他一定就拿《义贯》来,不知道《楞严经》是跟他结了什么仇,他每次老是拿错!这个就是要听,一定要讲清楚,因为粗心大意的人很多,所以一定要重复一直叮咛……一直叮咛,所以,记得!下个礼拜带下册的《讲义》来,还有上册的《义贯》来。
我们翻开《楞严经义贯》,1071页。在这里,《楞严经义贯》还没讲这二十五圣圆通境界以前,成观法师的这一本,师父很赞叹!他增加了很多的资料,他这个资料,也跟《楞严经讲义》不相上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收集了非常可贵、宝贵的修行资料,我们真的很感恩大和尚!那么,这个二十五圣圆通,这里,《楞严经义贯》写得特别的详细,篇幅特别的长,里面有很多增加了宝贵的资料。那么,现在是白话文,诸位就可以放轻松了。那白话文就不能像文言文这样子一直解释,所以白话文需要解释的时候,师父会解释。但是他中间有引用一段唯识论的东西,那么,那一段就很深,那个师父不讲就看不懂,初学佛法看起来就很困难!那么现在我们从这个1071页,二十五圣圆通境界,就是圣人示范开始,刚开始就问圆通的本根。
第六章 二十五圣圆通境界(圣人示范)。第一节 问圆通本根.
经文:【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疑!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1072,注释,「飘零」:「飘」就是飘流生死。「零」就是零落诸趣。诸趣就是六道轮回。「积劫孤露」:「积劫」,就是累劫。「孤」,以众生从无量劫来,于生死中独来独往,没有善知识或者善友提携、教导、护念,如人幼年丧父,无有依怙,故称为「孤」。「露」,没有涅槃可作依止,就像人露宿野外、街头。「何心何虑预佛天伦」:「何心」,「何」就是怎么。怎么敢如此存心?「何虑」怎么敢这么想?「预」就是参预。跟佛当兄弟呢?是不是?「预佛天伦」,就是成为佛的法眷。这不单指是因为阿难,是佛在家的堂弟而言,这所谓的「天伦」,盖广含佛的一切出家法眷而言。范围就比较大。「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失乳儿」,一个失乳儿这一定死的,一定不会活的,所以,以久在六道飘零,未沾法乳,慧命将断。「忽遇慈母」,今得从佛出家,常随不离,饱尝法乳,慧命得续。
1073页,「若复因此际会道成」:如果由此首楞严大会之因缘际会,而令菩提道得以成就,如是即十分庆幸。「所得密言,还同本悟」:「本悟」就是指昔日依文解义之解悟,很多人都是在这个地方,没有证量就是解悟。非于深理之真悟。真悟就是证量。此言,反之,若今日所闻得无上密因之法言,还是与往昔一样,只是依文解义之解悟,而不能真正悟入。所以佛法,没有真正的开悟、没有证量,那你无法理解佛的那一颗心是什么。如果没有证量,你不可能把佛法讲到精髓,不可能!因为那个是什么东东你根本不不知道。所以说法从本性流露出来,那是有证量的人。他知道佛的心是什么。一般人来讲,讲经说法可以说善巧方便,或者是依文解义,那么,受用的深度就不够深。「则与未闻无有差别」:若徒有文字知解,而不能行证,则与未听闻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以不能真实受用故。「惠我秘严」:「秘严」,秘密严净之法门。以依如来密因,所以是「秘」。以依圆通根,返闻自性,逆流断惑,此为了义之修证,非着相、不离染着之修,所以叫做庄严清净之法。那么这个了义,他就不会着相。「退藏密机」:「退」就是退归本位。「藏」就是隐藏。「密机」就是暗中求佛加持的动机。所以包括佛在世,这些弟子都希望佛加被、加持。「冀佛冥授」:「翼」就是希望。「冥」就是暗中。希望佛暗中以神力加持而传授。
翻过来1074页。义贯:「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之后,以「慧觉」照了根性,而达「圆通」,得悟无生忍之妙理,且皆于此了义谛「得」决定信、「无」有「疑惑」,故皆「一时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明白。畅「快」安乐、于佛所说之妙法「得」以信解,「无」有障「碍」。吾等「虽复」已「悟知一」巾之体,与「六」结销「亡」之深妙「义」理,「然犹未达」何根才是「圆通」之「本根」、。「世尊:我辈飘」流生死、「零」落诸趣,累「积」穷「劫」背离本心,如舍父逃逝,无依无怙,「孤」苦「露」宿生死旷野,「何」敢存「心」、「何」敢念「虑」,以参「预佛」之法眷之出世「天伦」?然今得随佛出家,「如失乳」哺之小「儿,忽」得「遇慈母」施与法乳。「若复因此」首楞严大会之因缘「际会」,而得令菩提「道成」就,斯则幸甚;如其不然,则如今「所」闻「得」之胜妙「密言还同」于昔日「本」于文字之解「悟」,犹不得证悟,如此「则与未闻」妙道「无有差别;惟」愿如来「垂」示「大悲,惠我秘」密「严」净之法,以「成就如来,最后」(最究竟之)「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归本位。所以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佛弟子对佛有如此的恭敬!五体投地,退归本位,隐「藏」其「密」求如来加持之动「机」而不明言,「冀」得「佛」之「冥授」(冥授就是暗中传授),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如果你一心念佛,佛菩萨冥冥当中,就会跟你灌顶、加持,所以还是要精进,精进。
经文:【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注释:「生我法中」:诸菩萨与阿罗汉于佛法中得证法身,犹如于佛法中出生一般,所以佛说「生我法中」,以佛以及法,如父如母,能出生三乘贤圣之法身故。「得成无学」:无学道通常是指阿罗汉而言,以阿罗汉,说,我生已死,我生(生死)已尽,怎么样?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不受后有就是不会再来投胎、轮回了,就是跳出三界的意思。故于出世法上,名为无学。然菩萨也有「无学」,即入地之菩萨知真本有,达妄本空,修即无修,因此也称菩萨之「无学道」。
1076页第三行,「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当你在因地(初发心)修行的时候,得以开悟,在这十八界中,以哪一个法门,对你来讲,最为圆通?这「十八界」,实包涵二十五门,于十八界中,还涵盖了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以理而言此二十五门乃遍该诸法,头头是道,法法皆圆,法法皆通,故诸圣系随各自之因缘,而修不同根,皆证圆通;至于佛世尊则于二十五门无一不修,无一不圆通。这个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不对?我们常常这样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说你们以何门为方便而入首楞严三昧,自证真如?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现敕诸圣自说,一来为众生立一个榜样;所以我们学生都有那些模范生,模范生,是不是?以励后学,令知证道如来之专利,学者若依教如法修行,多门皆可入道。二来显示因地依修之法,皆须亲证实悟,否则空谈无可证验,足显自心本有之圣性,于诸门无不能通达,非只一门可通。
又,以入首楞严三昧,系与定慧相应,故能亲证真如佛性,疾成菩提。简单讲:你没有亲证真如佛性,你这一辈子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就,不可能!如果只是念念佛,那叫做结结缘,那临命终就不知道你有没有把握了。那么,你要有把握,就用真如,要念到一心不乱,否则你的修行,叫做结缘修行。要有功夫,这个叫做要有三昧力,叫做真实修行,那个是真的在修行人!什么叫做入三昧的功夫?三昧的功夫就是从今天起,不管行住坐卧,碰到任何一个恶的人,都如如不动。碰到你家发生火灾,如如不动。碰到你家某某人往生了,心如如不动;为什么?一定会来到的。简单讲:要如如不动,行于世间的行住坐卧,而任何的早上、中午、晚上,都是这样一心在念佛。而这个念佛的心,绝对没有任何的情绪,所以这个就难了。这个叫做真的三昧力。好,我念佛…….那间房间八百万,被查封了!对不对,阿弥陀佛…….整天都在想法院的事,阿弥陀佛……(八百万!)是不是?这个就不是三昧的功夫,这个就不是三昧的功夫,是不是?那你念佛,念佛的时候,为了这个女儿这个理念,现在刚好叛逆,我就叫她来信佛,她就是不要,她叛逆!一边念佛一边生气…….对不对?那个就不是三昧。
所以这个真正的三昧功夫,什么叫做一心念佛达到三昧?什么叫做真修行人?简单讲:真修行人,就是心中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统统是如如不动。什么事来到他这里,他就知道这个无常,一定会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不知道。今天来了,刚好就是印证自己的功夫,所以的境界,都在考验,自己考试通过吗?我们念了高中三年,重要的是大学临门一脚,那三、三天的考试,大学的考试,没有考试,你没办法进大学。要考上国立大学,或者名列前矛的大学,还要真功夫!这个修行就是用这个来比喻。你想要进入极乐世界,要考试一下,如果今天你的会钱被倒了一百万,这假设说啦,也没一百万可以被倒啦,吓死人了!对不对?一百万!刚好有听到师父讲《楞严经》,如如不动,。是不是?赔不赔了,被人家倒了,再想办法,看能不能要回来?用最和平的手段要回来。这个就是:你现在的修行就是功夫!或者说你以前每天回去,老公跟老婆就吵架,老公不信佛,或者老婆不信佛,那你这个大男人,念佛………你现在一个大男人,念佛念到可以包容一切小女子。
你的个性真的改变了。你真的在下功夫了,这个就是真修行。简单讲:真修行就是没有任何情绪,一心都是佛号。知道无常一定会发生,早死跟晚死,时间到就是我们死,很清楚这个生命观,如如不动。用这个心,念起来,心就只有这一句佛号,其他心无旁骛,然后一心求生极乐净土,一百个人、一万个人,统统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人家问说:师父!我能往生吗?那我就跟他讲:要看你自己,有道无道,自己知道,怎么问我呢?你现在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一心念佛,信、愿、行,三资粮具足,一万个人,往生一万个啊~!是不是?所以往生不必问人,问自己最清楚了!如果你还挂碍你的儿子,挂碍你的女儿,如果他已经二、三十岁了,你还这样挂碍,那就是多余的。如果说他只有小学,当然就是挂碍了。爸爸、妈妈要尽一点责任,因为他还小嘛,这是责任的问题,是不是?那么如果说,你在公司行号里面看到,一定有那个极度恶劣的人,也有那个专门表面讲得很好听的,背后捅你一刀,这个就是娑婆世界。背叛,在娑婆世界是常常发生的,表面对你嘻皮笑脸,迎来送去,背后捅你一刀,说你的坏话,记得!原谅他,这个就是真的修行人。所以师父讲:什么叫做真的修行人?什么叫做假的修行人?又,以入首楞严三昧,系与定慧相应,故能亲证真如佛性,疾成菩提。
底下,二十五圆通,六尘圆通,声尘黑熊(憍陈那等五比丘)
1077页。经文:【时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鸡园」:《大智度论》说:过去因野火烧林,林中有雉鸡,(鸟名,形似鸡)飞入水中,湿其身以救火,经七日夜,感得净居天人下雨灭火,因而名彼为鸡园。那么,这个当然是故事,这一只鸡还真不得了,这一只鸡就………这个就是菩萨示现的,对不对?这如果在台湾早就变成烧鸡了,哪里撑得七天七夜,早就被抓走了,鸡毛被拨到一根不剩了,哪有可能沾水救火?
1078页,「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初」,就是最初。「称」就是说,宣称。佛于开示四谛法后,问诸比丘解否,我最先表示我已解了。「阿若多」:义为「最初解」。诸佛菩萨乃至二乘圣人之名,常是依其所证之功德或法门而得名。彼名也就是如来印可其所修证之境界,然后赐与之令其名符其德。故其名字也就是其所修、以及所成就的功德之表征。「妙音密圆」:「密圆」是秘密周圆。这是指憍陈那所悟的对象(内容),为佛说法时之微妙音声,其体秘密(以音声之本体乃是如来藏,所以极深密),其用周圆,遍十方界,「我于音声得阿罗汉」:我就是以音声(声尘)为本修因,而得开解,悟明真谛,因此得证阿罗汉道。
义贯:「时憍陈那」等「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昔日「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道」,而后如来为我等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我即「于佛」之妙法「音声」而「开悟」了「四谛」之理。「佛」那时候「问」诸「比丘」,解彼四谛理否,「我」系最「初称解」之人,「如来」即「印」可「我」所解,而「名」我为「阿若多」(就是最初解),而我所解者无他,乃佛之微「妙」法「音」,其体秘「密」、其用周「圆」,遍于法界。「我于音声」之本修因而得开解。悟明四谛,「得阿罗汉」道。「佛」今「问圆通,如我所证」者,即以「音声为上」。
诠论:六尘本来是以色尘首,现在二十五对自证圆通境界,却是以「声尘圆通」居先,又以「耳根圆通」殿后,这便暗示了,这二十五圆通法门的归趋,以本经的当机者,阿难而言,乃至以此方世界众生,一般普遍的根机而言,还是以从耳根一法门入,最为直捷、简便。当然,若是最上上根器的人,能当下「不由方便」、「直指人心」,那自然又是更为快捷便利,一门顿超;然而那是「如来种性」之人,千万人中难得其一。又如其他特例,例如此中除了观世音菩萨外的二十四圣,皆各有其特殊的胜上因缘,而得以其他法门,会本心源、开悟圆通,那么也另当别论,不过那又必须外有很特殊的善知识因缘,得值遇真大善知识教授,于内又必须有极殊胜之善根,方得成就。因此,除了这两类特例之外,从种种方面来考量,佛在本经当中以种种暗示或明言,都在推许耳根圆通法门,以其对此世界之一般众生,适用性比较大。所以诸位!今天你们为什么要来听法?那就是耳根最利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自己看书,有的人也是这种根器,用眼根,但是大多数的人,听经闻法比较受用。那么自己看经典,有时候会看不懂,还有有时候会误解,佛不是这个意思,你自己自我解读:大根这样子。那就坏了!所以没有善知识是没办法的!
1080页中间,又,在这里经里面中说:「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当然是指若根性方面,与憍陈那相近的有情,对他们而言,其本修法门,还是以声尘圆通法门最为殊胜。但这不表示声尘圆通便是一切法门中最殊胜与否。所谓「最上」是对机而言,法门若「对机」即殊胜、最上;若不对机,就不得方殊胜。遑论「最上」;于此音声圆通法门如是,其他法门也是一样。要对机、要对教,说法不对机,都是闲言语。行者应可比知。因此于以下二十四种圆通法门中,关于这一点就不赘言。
色尘圆通,经文:【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少一个佛字,新版已更正)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优波尼沙陀」:义为色性空。意思就是:诸色都是微尘、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当体就是空性,叫做色性空。「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我依佛所教的观色法之不净相,而对于欲念生大厌离。「不净相」指「九想观」之相(就是观想人死后,其尸体产生如下九种变化):一、膨胀想,二、青瘀想,三、坏想,血涂想,脓烂相,虫啖想,分散想,白骨想,烧想。我一天打开电视,在看那个知识频道的时候,看,刚好讲到这个什么?法老王、埃及艳后。埃及艳后,当时候可以说是权力得心应手,法老王也非常的宠爱。那么假设说:埃及常常产生木乃伊,你把它二边对照一下,喔,这个是当时候的,电视机把它对照一下,这个是当时候的埃及艳后;然后这边的相片,是经过了千年的脱水的尸骨,所谓的木乃伊。打开,这二种相片一对照,这个尸体没有烂坏,可是当然是面目全非了,干尸,剩下来就是尸体。然后,埃及艳后,这个是干尸,看看,对照一下,哇!所以如果你是个美女,就记得几句话:再美的面貌,抵不过无常,再漂亮的面貌抵不过无常。
这种相片真的,直截了当告诉你,佛讲的,就是血涂想,血涂想,那个车祸的现场。人死的时候还解剖,泰国的解剖,泰国的比丘,他们都会去看解剖,泰国一直修四念处、不净观,所以,泰国的比丘,只要有解剖,泰国的比丘,他们就一定要在现在围起来。比丘围起来。然后那个医生就开刀,现成的尸体就开刀,全部都翻开来,所以的比丘当场就看,因为它对他道业有帮助的。因为比丘就是要勇敢面对真相,你打开来,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血液、脓烂、虫、恶臭,比丘,修行人就是要面对真相,这个就是我们的真相。而世间人就是面对假相,我把这个衣服穿漂亮一点、头发弄起来,对不对?再喷上几滴香水,对不对?世间人婀娜多姿;可是在这个圣人看起来,全部都是假相,没有一样是真的东西。
1081页,倒数第二行,「悟诸色性,以从不净」:悟了诸色法,是从最根本的不净观(种子不净、生处不净)而来。共有七种不净,详后「诠论」中所述。1082页。「白骨、微尘,归于虚空」:意思就是,叫我们要好好的想一想,我们的最终,这个色身的最终,就是一堆白骨、一堆微尘。底下说:我又于九想观中,观众生的肉体死后,终成白骨,这白骨遇到野火燃烧后,又化为微尘,微尘一碰到风过处,应念就消散,犹如虚空。所以冷静想一想,我们的终点竟然是这么凄惨,化归微尘。那么这一段最重要来告诉你:我们现在的执着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任何的意义。
「空、色二无,成无学道」:「二无」,二者皆无相。我又观虚空与色法二者,皆无相可得,因此而证得色、空这二空,而得成无学道果。「如来印我,情况那些沙陀」:如来印可我之所证,并以我所实证的「尘性空」(就是色性空)之法,那么这一句话就是经典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色性空,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你了悟色性空,那么就见到真如自性。而赐我之名为「尼沙陀」(复次,因诸圣证得法身,以法成身,所以所证法之名,而名其本身,就是有三义,一、表「实至名归」;二、为表显其所证之法及其功德;第三、显示此圣之本起因缘。),「尘色既尽,妙色密圆」:妄尘之色相既得销尽,则真性之妙色,就显现无量庄严,这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只要有相、无相,包括你的妄心所产生的假相、幻相,统统销尽,那么真如的妙色就显现无量庄严、深密、圆满周遍法界。以不为凡外所知所见,故称深密。
义贯:「优波尼沙陀」尊者「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得因缘际会而「观佛」于「最初成」无上「道」,我于彼时依佛所教,而「观」色之「不净」相九「相」,因此于欲念「生大厌离」,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被欲念所困住,正因为我们没有作不净观。并「悟」了「诸色性」之生起,「以从」种种「不净」而来,因此了知众生妄色之种种相好以及美色,终归于「白骨」。好好的到纳骨塔看一下就是,全部都是白骨,而且都是骨灰。乃至白骨遇野火燃烧后化为「微尘」,这个微尘再碰到野风一吹而散,就「当于虚空」,我马上了解知道一切色相不可得,当体就是空。色既不可得,空也不可取,也是不可得,所以「空」跟「色二」个俱「无」相可得,我因而证色跟空二者俱不可得,而得阿罗汉道,而「成无学道」。简单讲,证得空也不能着这个空,才能够得阿罗汉无学道。于是「如来印」可「我」之所证,而以我所证之法「名」我为「尼沙陀」(就是尘性空),妄「尘」之「色」相「既尽」,所以修行,就是这个观念就是说:你能看破这个假相吗?你能够看破这个假相,所以的相都是妄尘的相,虚妄。所以,修行它就是一翻两瞪眼,看得破就解脱,看不破就束缚,一翻两瞪眼。所以妄尘之色相既尽,真性的「妙色」就显其殊胜秘「秘圆」满周遍,无量庄严,大用现前,所以「我」系「从」观悟「色相」而「得阿罗汉」道。故今「佛问圆通」法门,「如」以「我」自「所证」者而言,即以「色」尘为本修「因」,而证圆通之法「为上」。
诠论:如来为维护修行人,令他不对自己的色身,以及他人的色身起这个贪着,因而妨碍正道,因为男女这个欲是最妨碍圣道的。所以教令修不净之想,以破其执着之心;又,此不净想也是为断除众生无始以来最难破除的「身见」,为什么最难破除身见呢?我们从出生以后,都借重这个身体来过活,都过日子,行、住、坐、卧,能读书,这个身体能读书、能孝顺父母亲、能干活,都是用这身体,竟然修学佛道,说这个身体不是我的,大家都会吓一跳!所以这个身见是很难破的,因为从小我们依靠这个身体,有苦有乐,去追求理想,去完成我们的道业,完成我们的事业,完成我们所该完成的责任,而佛陀竟然说一切法无我,突然听到这些真的挺吓人的,一下子无法接受!因为我们从小就没有人告诉我这样子了,我们读书,从小到大,哪一个人、哪一个老师,告诉你一切法无我?连这个色身都是无我?没有的。或者是「我见」,也叫做「萨迦耶见」。
如来所说之不净共有七种,翻过来,1084页,称为「七种不净」:一、种子不净。种子又分成两种:(1)内种子:谓人的色身,是从往昔所造的烦恼业因,所得的这个果报,称为内种子不净。这个叫做业力牵引,诸位,这个业力牵引就叫做由不得你,无量劫来的恶业、习气,由不得你,你控制不了自己,随业而流转。(2)外种子:谓此身系从外承受父母流贵遗之体而生,故名为外种子不净。(未完)
(文章转自 正见录 2019-11-10)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衡阳竹林寺
本文链接地址:楞严经讲解260:真修行就是你的个性真的改变了,没有任何情绪,一心都是佛号